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重质芳烃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结果:重质芳烃无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效应,微核试验显示在316-1580mg/kg.bw剂量范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SCE试验结果显示在活化系统(S9混合液)存在的条件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在0.5mg/ml及5mg/ml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显示在1580m,g/kg.bw剂量水平小鼠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重质芳烃具有间接致突变性,对其职业性接触及应用的安全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Ames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研究北豆根多糖在不同剂量下的致突变作用和抗突变作用.方法 Ames试验采用预培养法,微核试验采用连续ip给药11天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计数法.结果 北豆根多糖在<2 000 μg/皿和<40 mg/kg剂量下,未诱发Ames试验各菌株回变菌落数的增高和微核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增高.Ames试验在北豆根多糖500 μg-1 000 μg/皿浓度范围,可使阳性剂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C所诱发的高回变菌落数出现明显降低;微核试验在北豆根多糖20 mg-40 mg/kg剂量范围,可使阳性剂40 mg/kg环磷酰胺或2 mg/kg丝裂霉素C所诱发的高微核率出现明显降低.结论 北豆根多糖不存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作用,具有对抗和减轻致突变剂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C的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与方法:为探讨抗癌药物--南方大斑蝥用药的安全性,本文报道了南方大斑蝥(以下简称斑蝥)煎煮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PCE)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的影响.结果:高剂量(82.84mg/kg.bw)、中剂量(49.70mg/kg.bw)的斑蝥煎煮液有致NIH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升高效应.高剂量(100mg/kg.bw)、中剂量(50mg/kg.bw)的斑蝥煎煮液对NIH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有升高效应.结论:斑蝥煎煮液有一定的诱变性.并且,斑蝥煎煮液具有诱变性被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4.
β-胡萝卜素对丝裂霉素C诱导的小鼠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β-胡萝卜素(βC)和维生素E(V-E)对丝裂霉素C(MMC)诱导的小鼠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4组,其中正常对照(A)分别喂予基础饲料和阳性对照组(B),另外2组分别喂含V-E(200 mg/kg·bw)的基础饲料(C组)和含天然β-胡萝卜素晶体(200 mg/kg*bw)的基础饲料(D组).喂养4周后,除A组外,间隔24 h按1 mg/kg*bw腹腔注射MMC(A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2 h后,处死小鼠,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胸骨,观察小鼠脾细胞双链DNA剩余率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结果:A、B、C、D组脾细胞双链DNA剩余率(%)分别为66.44±5.97,43.06±5.95,58.69±8.28,63.26±7.95,B组明显低于A、C、D组(P<0.01);A、B、C、D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发生率(‰)分别为1.87±0.83,31.00±6.32,17.37±2.88,15.25±4.68,B组明显高于A、C、D 3组(P<0.01).结论:βC和V-E可抑制MMC诱导小鼠脾细胞DNA断裂和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磷酰胺与异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及胎肝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与方法 :本文研究了受孕小鼠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 (CP)和异环磷酰胺 (IFO)对母鼠骨髓和胎肝微核频率及嗜多染红细胞与正成红细胞比率 (PCE/NCE)的影响。结果 :CP和IFO分别在 5mg/kg .bw时均不诱发母鼠骨髓、胎肝微核率升高和PCE/NCE比率显著变化。当剂量升高至 15mg/kg .bw时 ,CP和IFO诱发骨髓微核率分别为 15 .40± 3.0 5‰和 12 .2 0± 3.5 6‰ ,诱发胎肝微核率分别为 2 3.6 0± 3.6 5‰和 2 1.0 0± 5 .15‰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 (P <0 .0 5 )。当剂量为 30mg/kg .bw时 ,微核率升高更显著 ,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两药在诱发微核的剂量条件下 ,均可使骨髓和胎肝PCE/NCE比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同等剂量条件下 ,两药对胎肝的作用均明显强于各自对骨髓的作用 ,但IFO对两种组织微核率及PCE/NCE的影响均轻于CP对相应组织的作用。结论 :鉴于CP和IFO都可进入骨髓和透过胎盘屏障引起染色体损伤 ,提示对生产和操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对临床使用的患者要密切监测两者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昆明山海棠胶囊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与方法 :本文采用Ames法、活体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 (PCEs-MN)和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试验 ,对昆明山海棠胶囊进行了诱变性研究。结果 :昆明山海棠胶囊无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效应 ;剂量低于 2 0 0mg/kg .bw时SCE频率正常 ,高于此剂量 ,则可增加SCE频率 ,且使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加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昆明山海棠胶囊具有低中度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海狗油脂肪乳的致突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目的观察海狗油脂肪乳是否存在遗传毒性.方法 应用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研究海狗油脂肪乳的致突变作用.结果 Ames试验在P《5.0mg/皿浓度下未见回复突变菌落数显著增加;中国仓鼠肺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试验在P《6.6mg/ml浓度下未出现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高;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在P《6.0g/kg剂量下未诱发微核细胞率的增高.结论 海狗油脂肪乳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取样时间对小鼠骨髓和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一次给药后不同采样时间对鼠外周血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ICR小鼠一次腹腔注射(IP)MMC2.0mg/kg.bw或CP40mg/kg.bw,后12h、18h、24h、32h、48h、72h采外周血及骨髓涂片,Giemsa染色,计数嗜多染红细胞及其微核数。结果:一次IPMMC或CP后12h即可观察到小鼠骨髓PCE微核率增高,分别在给药后24h、32h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到72h已接近对照组水平;而外周血PCE微核率的显著增高则出现在给药后的24h,在48h达到高峰。结论:外周血PCE作为微核试验靶细胞与骨髓PCE的检测敏感性相同,但外周血PCE微核高峰出现较骨髓延迟约12-24h;在检测化学物对骨髓细胞毒性方面,钌周血与骨髓的检测灵敏性也相同。  相似文献   

9.
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致畸致突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文报道了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小鼠致畸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Ames试验的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DEHP大剂量(1 000 mg/kg、2 000 mg/kg)时对小鼠有明显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DEHP对Ames试验的4个标准菌株无明显诱变作用,但可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并具染色体畸变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甲氨基阿维菌素的致突变性、致畸性及亚慢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方法:本文报道了甲氨基阿维菌素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 试验,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试验及致畸试验的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其剂量在6. 3~25. 2mg/ kg 的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微核率比较,结果无显著意义( P > 0105) 。10~500μg/ 皿剂量组Ames 试验及15. 8~63mg/ kg. bw 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致畸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对大鼠无明显母体毒作用和胚胎毒作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高剂量组雌性大鼠(9. 26mg/ kg. bw) 尿素氮、雄性大鼠(12. 6mg/ kg. bw) 尿素氮及白蛋白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改变,雄、雌性大鼠肾脏脏器系数有显著的改变( P < 0105) 。雄性大鼠(12. 6mg/ kg. bw) 体重明显降低( P < 0105) ,比雌性大鼠影响略大。亚慢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雌性大鼠为1. 16mg/ kg. bw ,雄性大鼠为1. 57mg/ kg. bw。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研究鲁吡替康(9NC)的致突变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微核实验,研究9NC体外对人淋巴细胞和体内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PCE)的诱变作用;采用小鼠抑瘤实验,研究9NC对小鼠移植瘤S180和Heps的肿瘤抑制作用.结果:9NC分别在体外≤0.187μg/ml及体内≤0.375 mg/kg剂量范围内,不诱发人淋巴细胞微核和小鼠骨髓PCE微核的增加(P>0.05),但对小鼠移植瘤S180(肉瘤)和Heps(肝癌)有抑制作用;在剂量≥0.25μg/ml(体外)和≥0.75 mg/kg(体内)时,9NC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小鼠骨髓PCE微核的显著增加(P<0.01),有明显的遗传毒性.结论:9NC在最大安全耐受剂量内具备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中子、137Cs γ射线及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对人淋巴细胞微核、核质桥和核芽的影响。方法:将两名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中子、137Cs γ射线和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组,用胞质分裂阻滞法分析不同处理组人淋巴细胞微核率、核质桥率以及核芽率的差异[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经中子、137Cs γ射线和混合照射后的CB微核率高于对照组,经中子和混合照射后的CB微核率高于137Cs γ射线照射组,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后的人淋巴细胞微核率高于中子照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诱导的核质桥率和核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微核率为生物终点,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对人淋巴细胞引起的损伤严重,说明混合照射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苑子提取物(Flastem milkvetch seed extract,FMSE)对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试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MMC,2.0mg/kg),FMSE低(20 mg/kg)、中(40 mg/kg)、高(80 mg/kg)剂量组.灌胃给药,连续10 d,每天1次.末次灌胃前12h,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MMC (2.0 mg/kg).用药结束后,脱颈椎处死小鼠,制备小鼠骨髓细胞悬液,应用彗星电泳、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骨髓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有丝分裂指数试验,检测FMSE对MMC所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MMC单独作用时可造成小鼠骨髓淋巴细胞拖尾率及平均尾长、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P均<0.01),有丝分裂指数显著降低(P<0.01).而FMSE低、中、高剂量组与MMC联合作用时,与模型组比较,小鼠骨髓淋巴细胞拖尾率及平均尾长、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显著降低(P均<0.01),有丝分裂指数显著提高(P<0.01).结论:FMSE对MMC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核能发展及核电站运转,释放到环境中的氚越来越多。通过食物链转移,对人类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来,国内外学者对氚的危害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如氚水诱发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胎肝中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细胞率等其出现随剂量升高而升高。与~(60)Coγ射线诱发的微核细胞率作比较,测得了氚RBE值。为了进一步研究低水平氚水诱发的细胞遗传学效应,本实验选用低水平氚水,观察了小鼠骨髓中PCE微核细胞率变化,并测得氚RBE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美洛昔康是否有潜在的遗传危害。方法:利用Ames 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对美洛昔康的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在±S9mix 条件下,各剂量组对TA97 、TA98 、TA100 和TA102 菌株无诱发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作用;对中国仓鼠成纤维细胞(CHL) 染色体无畸变作用;以240 mg/ kg·bw、120 mg/ kg·bw、48 mg/ kg·bw 和16 mg/ kg·bw 的美洛昔康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无增加作用。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美洛昔康对Ames 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无致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16.
环磷酰胺剂量、取样时间对小鼠骨髓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观察NIH小鼠在给予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后不同取样时间点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PCE)微核率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CP40、80mg/kg后,于18、24、48h取胸骨骨髓涂片,Giemsa染色,计数1000个PCE中含有微核的细胞数(微核率)及200个红细胞中PCE与正染红细胞(Normochromatic erythrocytes,NCE)的比值。结果:小鼠在给予40mg/kg和80mg/kgCP后的骨髓微核率随取样时间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给药后一段时间逐渐升高,24h达高峰,之后又逐渐下降。给药组各时间点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给药组PCE与NCE比值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小鼠一次腹腔注射40mg/kg和80mg/kg CP后对骨髓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80mg/kg CP剂量组各时间点上的微核率显著高于40mg/kg剂量组,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在本实验室条件下,40mg/kg和80mg/kg CP均可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增加,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在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24h观察所得微核率最高。故认为环磷酰胺可用作微核试验的阳性对照,剂量范围为40~80mg/kg,给药后24h取材最佳。  相似文献   

17.
草甘膦对小鼠的致突变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研究草甘膦对小鼠的致突变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骨髓微核试验:以不同剂量(2 320、1 160、580 mg/kg)的草甘膦分2次经口灌胃染毒小鼠,每次间隔24 h,于末次染毒后6 h处死小鼠,检测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雄性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设1 160、580、290 mg/kg的3个草甘膦剂量组,经口灌胃连续染毒5 d,于首次染毒后第1、4周分2批处死动物,常规观察精子畸形率、精子数和睾丸、附睾重量及其脏器系数的变化.两种实验同时设阴性对照组(蒸馏水)和阳性对照组(CP 40 mg/kg)结果:2 320mg/kg剂量组的微核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染毒剂量与骨髓微核率呈现剂量依赖关系(r=0.588,P<0.01).草甘膦染毒后1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580 mg/kg、1 160 mg/kg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增加而精子数减少(P<0.05,P<0.01),1 160 mg/kg剂量组的附睾重量及附睾系数明显下降(P<0.05);草甘膦染毒后4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 160 mg/rg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增高,精子数减少(P<0.05),睾丸和附睾重量减轻. 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草甘膦对小鼠具有生殖毒性并具有一定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背景与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单激光流式细胞仪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自动化检测方法.材料与方法:以环磷酰胺诱导雄性Wistar大鼠微核形成,采用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荧光染色,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及单激光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正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以前置角散射光(FSC)和DNA荧光(FLl)作图,大鼠骨髓细胞被分成明显的五个细胞群--有核细胞、嗜多染红细胞、正染红细胞、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及含微核的正染红细胞;经环磷酰胺处理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正染红细胞微核率均呈现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及时效关系;人工显微镜计数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49,P<0.01),二者的曲线拟合方程为Y=1.0967 1.0639X(R=0.949,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AO染色结合单激光流式细胞仪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自动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五味子水煎剂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与目的: 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MLA)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MNT)研究五味子水煎剂的遗传毒性。 材料与方法: 在MLA中,设五味子0.97、1.94、3.88、7.77 mg/ml (生药)等4个浓度组,在非代谢活化(-S9)和代谢活化(+S9)条件下处理L5178Y细胞3 h;表达2 d,制备基因突变频率平板并培养12 d,计数含大、小突变细胞集落的孔数,计算基因突变频率(MF)和小集落突变百分率(SC%);在MNT中,设3.13、6.25、12.50 g/kg (生药)3个剂量组,每组10只ICR小鼠,雌雄各半,间隔24 h 实施2次小鼠灌胃给予五味子水煎剂,制作骨髓涂片,计数每只小鼠2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MNPCE),计算每组动物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结果: 在-S9条件下,7.77 mg/ml (生药)浓度组诱发的MF是阴性对照组的2倍以上(P<0.01), SC%随五味子浓度增加而升高。 +S9条件下的各浓度组诱发的MF存在剂量-反应关系,7.77 mg/ml (生药)浓度组的MF明显增加(P<0.01),其MF、SC%与阳性对照组相近;五味子水煎剂各剂量组未显示骨髓抑制作用,所诱发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增加(P>0.05)。 结论: 五味子水煎剂在+/-S9条件下均可诱发L5178Y细胞tk位点突变并导致染色体损伤,提示对人体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但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无损伤,经体内代谢活化后未显示遗传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微核试验是一种简便快速,监测突变的方法之一,受到研究者们广泛重视,近年来,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次全身照射条件下,小鼠、大鼠的骨髓细胞或外周淋巴细胞微核率和照射剂量均成线性正比关系,但是有关氚水致细胞微核的报导目前尚少见,本试验是测定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在正常情况下,红血细胞发育成熟至嗜多染红细胞时,细胞内已无核存在、有致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