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哮喘,本是哮与喘的两种症侯表现。哮是指喉间声响而言,开口闭口皆有痰声;喘是指呼吸而言,临床表现为气息急促,升多降少。其实哮的发作常兼喘促,而喘发作时未必兼哮。由于古来习惯哮喘并提,故亦从之。黎老师对哮喘的治疗,不少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或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的,而经他调治,往往  相似文献   

2.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很难彻底治愈。清代名医叶天士对本病阐述精辟,临床经验丰富,用药恰到好处。兹将《临证指南医案》哮喘两门,三十则医案略加分析,并把笔者临床体会,概述如下。一、哮和喘之区别:哮和喘,症有轻重缓急,病情亦有差异。哮症多有兼喘,而喘有不兼哮者。二、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3.
哮喘是儿科四大证之一,其诊治困难,故受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景岳全书》言:“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近年来局部地区小儿哮喘的患病率、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因此临证时要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中医学认为哮与喘不同,其证有轻重缓急之别。“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盖哮证多兼喘,而喘有不兼哮者。因临证时常同时出现,故合称为哮喘。  相似文献   

4.
<正>哮喘是一以呼吸急促为特征的肺系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分为哮病和喘症。哮病指在喘息之时,喉中有哮鸣之声,且病有夙根,哮必兼喘,为一种经常发作性疾病;喘症则以呼吸急促困难为主,甚至鼻翼扇动,张口抬肩,但不一定兼哮,二者多同时发作,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范畴。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丰富多彩,其中《金匮要略》所论及"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咳逆上气,喉中有水鸣声",并拟射干麻黄汤,至今仍有效指导临床。疾病有阴阳之分,虚实之别,仲景所论当为实证。笔者遍阅古今圣贤之说,认为张景岳之论公允而全面:"实喘者,气长而有余。虚喘者,气短  相似文献   

5.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哮喘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又称哮证,亦称哮吼,从临床特点看,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哮必兼喘,但喘不一定兼哮。临床必须注意哮与喘当分则分,当合则合,不必拘泥一说。张景岳说:“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曰实喘,一曰虚喘也。此二证相反,不可混也。然则何以辨之?盖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景岳全书·喘促》)。  相似文献   

6.
曾庆骅教授认为,哮喘是一种症状,喉中有声谓之哮,呼吸急促谓之喘。正如《医学正传》所说:“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临床上哮多兼喘,但喘未必都兼哮。哮为实证,喘多为虚证。引起哮喘的原因,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如《症因脉治》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证作矣。”《证治汇补》云:  相似文献   

7.
定喘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哮喘是小儿时期肺系常见病症.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吸延长为特征.一般哮是指呼吸时喉中的哮齁声,喘是指呼吸急促,由于哮必兼喘,故常统称哮喘.其发作期热喘的治疗,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单用定喘汤或麻杏石甘汤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而将二方合用,用以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热喘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哮喘临床以呼吸急促,喉间痰鸣为特点。属于哮、喘病范畴,二者《医学正传》指出:“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由哮必兼喘,故一般习称哮喘,而喘来必兼哮。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对其发病及治疗积累了宝贵经验,迄今为后人所用。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云:“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证治汇补·哮病》云:“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可见其病主要是内有伏痰被外邪所动,致肺气壅滞、痰气交阻而成。又如清·叶桂提出本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揭示了肺肾二脏司呼吸主摄纳功能失  相似文献   

9.
正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喘证"范畴,发作期亦可从"咳嗽"辨证论治。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云:"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上气即为喘,水鸡声即为哮。历代医家普遍认为"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王洋认为支气管哮喘之所以反复发作,本质源于虚,虚又非单纯的肺虚,往往夹杂脾虚、肾虚。多脏皆虚更需慢调,而膏方在调治支气管哮喘,预防反复发作独具优势,可以明显减少发作次数,达到预防与治疗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0.
"哮喘"一症分而言之;哮为喉间声响而言,开口闭口皆有痰声;喘为呼吸而言,气息迫促,升多降少.哮在发作期间每与喘促相兼,而喘未必兼哮.一般多以哮喘合称,实际是有区别的.古人先哲往往在治疗上是急则治标,治肺也;缓则治其本,治肾也;其理论之原由,是"肺主肃降"和"肾主纳气"也.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哮喘60例临床体会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院(230061)高铭修孙平卿哮是一种突然发作,以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多数病例长期反复性发作。由于哮必兼喘,所以哮病又称哮喘。近年来本病有增加之势。笔者临床用中医中药分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相当于中医学的“哮证”和“喘证”范畴。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哮必兼喘,故后世医家多合称哮喘。因其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故有“内科不治喘”之说。我们1999年以来采用加味金丹穴位敷贴的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哮喘治验     
哮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呼吸急促,伴喉间哮鸣声。喘则发作时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为主症。哮必兼喘,临床上多相提并论。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痰”,主张发作时攻邪为主,不发作时扶正为主的治疗原则,历代医家多有发挥,但不离其旨。笔者以前按扶正、化痰、止喘的原则来治疗,  相似文献   

14.
周建平 《四川中医》1999,17(10):29-29
哮喘一症,中医分两个病证,哮是以声响而言,气为痰阻,呼吸有声;院以气息言,若出纳升降失司,以张口抬肩为特征。然哮多兼喘,而端则不多兼哮,且好发于秋冬季节,春季次之,夏季少而轻,故本病表现为寒为实较多。笔者临床三十多年,对属寒属实的哮喘皆以紫金丹治疗,一次治愈甚多,少数数月或数年复发,仅略增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亦能痊愈,举例如下。例1.万某,男,12岁,l刃8年12月4日来我门诊就医。其父诉该儿约旦周多岁以后,遇寒经常发作喘疾,严重时经西药氨茶减、激素、抗生素都难以控制症状。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已有3天,舌…  相似文献   

15.
中医的哮喘,与西医支气管哮喘含义大致相同,是一种发作性的、且具有过敏性的常见疾病。前人认为:哮与喘略有不同,哮症痰如鸡声,声粗胸满。喘症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不得平卧。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治疗时哮症以行气化痰为主,喘症以解表或者纳气归元为主。哮喘一般在冬春之交发作,也有在秋天的,严重者一年四季经常发作。几年来,我应用自拟的哮喘麻附汤和哮喘补益汤于临床,颇有疗效,有的控制了病情,逐步好转,有的得到了根治。  相似文献   

16.
喘证是以呼吸急促或喘鸣有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疾患。常为某些急慢性疾病的主要症状。《金匮要略》中又名"上气",并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的记载,喘促之甚或因痰阻,常可哮鸣有声。《医学正传》有"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名"之论述,将哮与喘作了区别。临床上常见到喘而兼哮者,统称为哮喘。  相似文献   

17.
小儿哮喘辨治三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哮喘是一种小儿常见病 ,多见于 3岁~ 7岁小儿。主要以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一般哮是指呼吸时喉中的哮吼声 ,喘是指呼吸急促 ,因哮必兼喘 ,故而通称哮喘。哮喘易反复发作 ,好发于春秋气候突变季节和冬季严寒时。哮喘病名最早见于《丹溪心法》。喘有虚实两类。张景岳云 :“实喘者有邪 ,邪气实也 ;虚喘者无邪 ,元气虚也。”叶天士云 :“在肺为实 ,在肾为虚。”罹患本证成因颇多 ,一是素体不足 ,二是痰饮留伏 ,三是肺脾肾不足与痰浊相结。历代医家认为 ,肺脾肾三脏不足、卫表不固和痰湿内伏 ,是致病的主要内因。外因多为气候转变 ,寒…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喘范畴,主要表现为呼吸喘促且于患者喉间发出哮鸣。“哮”中医中多为实证或本虚标实,又有寒哮、热哮之分;“喘”则虚实兼备,可分为实喘和虚喘[1-2]。2012-01-2013-01,我们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5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并与常规护理51例对照观察,旨在研究中医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或非发作性哮鸣,气喘性疾患,哮是指喉中有哮鸣音;喘是指呼吸困难,合称哮喘。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肾受病,升降失常,呼吸不利。邪在于肺者为实喘,气不归肾者为虚喘。受寒或当风或因饮食而发者为冷哮,因痰热素盛,肺气郁滞不宣,喉中哮鸣者为热哮。在临床中有喘证自发或哮喘同时  相似文献   

20.
小儿哮喘病症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痛咳嗽上气病脉症治第七》中指出:"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在《医学正传》中指出:"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总之,哮以呼吸急促,喉间水鸣声为特点;而喘则以呼吸急促困难,不能连续以息为主症。喘未必哮,而哮必兼喘,故称哮喘。小儿哮喘主要以支气管哮喘多见。本病反复发作,根治难,大宗治疗:在发作时以祛邪为主,缓解时则从调补肺脾肾着手。笔者在辨证的原则下运用三苏汤治疗小儿哮喘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