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50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内镜下治疗及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550 例大肠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内镜下治疗及1~20 年随访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4.0% ,50 岁以上患者占 49.1% ,单发性息肉 420 例,多发性息肉 130 例,好发部位为乙状结肠和直肠(50.5% )。病理诊断以腺瘤性息肉(42.2% )和炎性息肉(40.04% )最多,息肉的异型增生发生率为14.2% ,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为 12.1% ,结肠癌伴息肉的发生率为 2.9% 。对544 例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息肉治疗,息肉的复发及再发率为55.4% ,平均复发时间为 32 个月。随访检出4 例息肉癌变,分别在术后第 3、5、10、20 年。  相似文献   

2.
132例大肠息肉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患者好发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及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和病理类型及癌变规律。方法: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检查患者1030例,检出大肠息肉132例,检出率12.8%,其中男性78例,女性54例;好发年龄50~69岁,占59.1%;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各占63.8%、23.7%、8.9%和3.6%;息肉部位分别为盲肠4.0%、升结肠9.8%、横结肠6.7%、降结肠4.5%、乙状结肠33.9%、直肠41.1%。132例患者中,便血46例,21例息肉直径大于1.5cm者皆有便血;有4例发生癌变,癌变率3.0%,癌变息肉平均直径2.8cm。结论:5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息肉直径较大及局灶癌变者易出血,男性较女性更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较常见;左半结肠、直径≥2.0cm息肉容易癌变;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息肉在军事飞行员中并不少见,虽然是良性病变,但是部分息肉有癌变的可能,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20世纪80年代前常采用手术治疗,从而增加飞行员停飞率,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采用内镜下治疗息肉方法,如高频电、氩气、激光、注射、冷冻等疗法[1],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氩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和高频电切除治疗飞行员消化道息肉4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大肠息肉679例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 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在3 680例肠镜检查者中,发现大肠息肉679例,其中男468例,女211例,检出率18.45%; 好发年龄以30~69岁为主,占80.41%;炎性、增生性、腺瘤性、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33.87%、32.11%、31.37%、1.77%、0.59%;息肉部位分别为直肠34.18%、乙状结肠23.12% 、降结肠14.96%、横结肠12.13%、升结肠11.49%、盲肠4.11%.679例大肠息肉患者中有30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4.42%.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分别为5.88%、4.21 %、23.08%.息肉直径≤1.0 cm,无癌变发生;1.1~1.9 cm息肉,癌变率4.24%;≥2.0 c m息肉,癌变率21.37%.结论 3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年龄大于50 岁为危险因素,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常见;左半结肠、直径≥2.0 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 ;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切除,并应建立良好的随访机制,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病理类型及在不同解剖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搜集一般临床资料并计算息肉检出率.将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分析<50、50~60,60~70,≥70岁患者的息肉检出情况;计算各种病理类型息肉的比例及在各解剖部位的分布;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息肉伴发癌变的情况.结果 2010年共行结肠镜检查7117例,内镜下诊断息肉2614例,内镜下息肉检出率36.74%,患者男女比例2.1:1(1760:854),年龄2~92岁,平均59.3岁.患者根据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息肉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7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最高达55.24%.对息肉病理类型进行的分析显示,组织学诊断为息肉患者1372例,2058枚息肉.腺瘤性息肉在结直肠息肉中占84.16%(1732/2058),其中管状腺瘤占75.35%(1305/1732).对息肉解剖部位进行的分析显示,1287枚(62.54%)息肉位于左半结肠和直肠,771枚(37.46%)位于右半结肠;腺瘤中1039枚(59.99%)和非肿瘤性息肉中249枚(76.39%)均分布于左半结肠和直肠.在息肉的恶变情况病理变化方向,7.0%(96例)的患者在发现息肉时已伴发癌变,腺瘤占癌变息肉总数的96.9%,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达43.33%.结论 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镜检查最常见的阳性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岁以上人群是结直肠息肉的筛查重点.在结肠镜检时应对结肠进行完整检查,重点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结直肠息肉的主要类型是腺瘤,以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对内镜下诊断为息肉的病变均应进行组织学检查,明确性质,警惕癌变.  相似文献   

6.
韦茳筠  金茜  关静  李萍  栾琰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373-1374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这些病变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很容易被忽视,且其癌变率较高,因此,积极诊治直肠多发性息肉,防止其癌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的癌变率,明显高于多发性结节,前者癌发病率为15.6%~28.7%,后者据张泰伦报告为13.5%,一般不超过10.0%。马宵等报告在50例甲状腺癌中,发生于单结节者34例(68%),多结节者16例(32%,前者为后者的2.13倍。Attie综合文献报道单发结节的癌发生率为4~24.7%,而多发结节为3.4%~12.8%,前者多见于男性,后者多见于女性。甲状腺癌多见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肠镜、共聚焦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直肠息肉早期癌变应用IT刀、HOOK刀进行ESE治疗。结果9例直肠息肉早期癌变全部完整挖除,所有挖除病变术后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中出血量平均60ml,发生ESE穿孔3例,均经金属夹夹闭修补成功。结论ESE是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陈钟  赵涛  李丹  殷久勇 《人民军医》2020,63(8):801-802
该文报告了直肠乳头状腺癌1例,患者腹痛、腹胀伴便血2个月,实验室常规检查及肿瘤抗原标志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肠镜检查示距离肛门齿线约5 cm处可见一处不规则隆起性病变,表面腺管结构不清楚。行内镜下直肠息肉黏膜下剥离术(ESD),病变送病理检查提示:(直肠)乳头状腺癌,切缘未见癌累及。作者认为,对于隆起性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临床医师应结合影像、内镜、检验等充分评估后选择,癌变的息肉不是内镜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0.
结肠息肉癌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更好地认识癌变息肉的临床特点 ,找出与癌变息肉相关的因素 ,为临床初步判断息肉的性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整理连续 4年内资料完整可用的结肠息肉病例 ,分析性别、年龄、息肉部位、数目、是否有蒂、黏膜情况、是否分叶、病理类型、息肉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等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癌变与未癌变息肉在大小、黏膜情况、不典型增生程度、病理类型、是否分叶状等因素方面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逐步Logistic分析显示与癌变息肉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息肉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黏膜情况、是否有蒂及病理类型。结论 息肉越大、病理为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黏膜有糜烂甚至溃疡、亚蒂或无蒂是与癌变息肉独立相关的因素 ,以上因素符合的越多则该息肉为恶性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息肉是泛指管腔黏膜表面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按部位可分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及结肠息肉。以结肠、直肠为主要发病部位。一直以来,息肉被视为癌前病变,1~2 cm者癌变概率0.9%,>2 cm者可达8.2%[1]。根据病理分型可分为增生性与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一般癌变概率低,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高,可达30%~58%。为防止消化道息肉的癌变,需行手术切除。以往需外科剖腹手术治疗,增  相似文献   

12.
何谓胃息肉     
编辑同志:我患慢性胃炎多年,年初去医院作胃镜检查,发现胃内有两个息肉。请问:何谓胃息肉?如何治疗?83569部队王同昌王同昌同志:胃息肉是比较常见的胃良性肿瘤。从病理上可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大类。非腺瘤性息肉直径多在1厘米以下,常伴有慢性胃炎,癌变机会较小;腺瘤性息肉直径多在0.5~2.0厘米之间,癌变机会较大。目前认为,对于已形成的胃息肉,不论何种息肉,用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对于比较小的息肉,可以在胃镜下进行治疗。如果是单个息肉,可作无水酒精注射,使息肉凝固坏死。对有蒂息肉可用圈套器,…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我的一位战友前不久在体检中被发现存在大肠息肉。他因听说大肠息肉会癌变而忧心忡忡。请问,大肠息肉都会癌变吗?81736部队陈子强陈子强同志:大肠息肉是大肠粘膜内向肠腔中隆起的、像紫葡萄样的肿物。大肠内只有一个息肉者称为单发性息肉,有两个以上者称为多发性息肉;多得像葡萄串那样的息肉,称为息肉病(比较少见)。那么,大肠息肉究竟会不会发生癌变呢?对于这个问题,既不能简单地说“会”,也不能笼统地回答“不会”,因为这与息肉的类型密切相关。大肠息肉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腺瘤,有可能发生癌变,叫做肿瘤性息肉;还有一类基本上…  相似文献   

14.
胃憩室内息肉1例报告河北唐山铁路医院放射科张志峰胃憩室少见,X线检查发现率不到1%,而胃憩室内发生息肉则更少见。我们遇到胃憩室内息肉一例,现予以报告。男性,56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痛,进食时自觉不畅,反酸,嗳气,未曾治疗。近一周来上腹痛加重,无...  相似文献   

15.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本质的认识。方法:对四个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进行调查。结果:四家系共有14例病人,发病时平均年龄43岁。61.9%(13/21)的癌灶位于脾曲近端的大肠。大肠多原发癌占35.7%(5/14)。无结肠息肉病。四家系中之一为癌家族综合征。结论: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前病人及其家系成员进行严密监测,争取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碧  颜欢欢  雷丽娜 《西南军医》2011,13(3):538-538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但部分息肉易发生癌变,应积极治疗.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高频电切、激光、微波治疗等.我科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胃镜检查时发现有257例该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肠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增高。肠道息肉有癌变及出血、梗阻等风险,及早检出并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0月-2010年8月,我们共检出结肠息肉186例(314枚),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等情况采用不同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早期癌变8例内镜下治疗及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早期癌变在内镜下治疗的新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放大大肠镜与黏膜染色技术观察黏膜pit分型,发现LST早期癌变,并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对LST早期癌变进行治疗且随访疗效。结果 8例LST早期癌变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占75%;病变大于30mm以上者占75%;放大内镜下病变pit分型以Ⅳ型为主,占75%;病理形态以绒毛状腺瘤癌变为主,占62.5%,浸润深度以黏膜内癌为主,占75%(m sml占87.5%)。8例早期病变均进行EMR,一次性完全切除成功,其中EMR和内镜下分片黏膜剥离切除术(EPMR)各4例。平均随访20.7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肿瘤局部残留、复发及转移。结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早期癌变多为黏膜内癌,内镜下行EMR是一种有效的或可能治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64例71枚胃镜检查发现的胃息肉进行了分析,表明炎症性息肉占775%,腺瘤性息肉占225%,胃窦部占577%;幽门螺杆菌(HP)炎症性息肉在胃息肉患者中检出率833%,腺瘤性息肉检出率为29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胃息肉伴慢性活动性炎症中HP检出率655%,非活动性炎症仅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研究表明HP感染与炎症性息肉有密切关系,可能为引起活动性炎症和炎症性胃息肉的原因之一,治疗炎症性胃息肉应首先根除HP。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息肉属癌前病变,不同类型(病理)的息肉期癌变率在1.6~20%不等[1],为防止息肉的恶变,需行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息肉的切除能在内镜下进行,但是内镜治疗息肉能否根治?能否将标本全部回收作全面病理诊断?安全性如何?为此我们自2002年5月~2004年4月对120例上、下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作了如下研究。临床资料与结果1一般资料120例息肉患者来自上、下消化道,其中上消化道51例,下消化道69例,男性52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46岁(21~78岁),单发息肉99例(82.5%),多发20例(16.7%),息肉病例(10枚以上),息肉直径0.2~3.0cm,大多数息肉为球状,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