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通城市文化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地域(区域)文化构成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文化国力生生不息的源泉,发掘、研究、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是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大课题。独特的“江海文化”孕育和发展了南通城市,江海文化的杰出代表张謇营造“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铸就了令世人瞩目的南通近代辉煌。南通在新世纪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承传历史文脉,加强文化的自觉意识,彰显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
南通门楼的地域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通民居的门楼是南通地域文化的忠实记载者,近代建筑从传统式建筑,到中西结合式,最终发展成西洋式建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传统门楼的朴实无华充分体现了南通文化的"和中内敛"的地域文化特征。二门无论从用材还是构建的配置以及装饰都明显优于大门,充分显示了南通文化的张力。而近代的门楼包括中西融合式和西洋式,充分吸收了外来的文化,使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达到完美的融合,显示了南通对外来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地区盐运文化遗存主要源于历史上渝东及川南江河两岸的大小盐场。在漫长的盐运历史演进中,长江上游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积淀了厚重的盐运文化遗存。该地区的盐运物质文化遗存主要有盐运古镇、盐业商号、盐商会馆、叙永春秋祠等;盐运精神文化遗存主要有川江号子、奇怪菜肴、“千脚泉”故事等。这些盐运文化遗存具有见证社会变迁的文化价值,互帮互助、重塑道德的教育价值,访古猎奇、养眼增收的旅游价值。长江上游地区盐运文化遗存保护性利用的创新性路径主要为:融入学术研究是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盐运文化遗存的客观要求;融入旅游产业是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盐运文化遗存的必要条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盐运文化遗存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南通“三.一八”民主斗争烈士钱素凡先生不仅是一名革命者,也是一名思想者;不仅是一位思想革命家,也是一位革命思想家。特定的生活经历、文化影响和社会环境,形成了他“大智大仁大勇”和“褒真、至善、崇美”而“暖”人“暖”世的思想特点。素凡先生的思想品格与思想发展轨迹的价值,以及他对发展思想、培养思想的贡献,均具有历史的、现实的,乃至未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通土布的历史渊源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土布与江南土布的传承关系、南通土布的历史贡献、以及南通土布的工艺特征、表现形式与地域风格均揭示了南通是历史上继松江之后我国传统土布织造工艺的复兴之地和集大成者.南通民间土布工艺是我国700年棉纺织手工技艺宗脉未断、沿续至今的杰出代表和工艺瑰宝.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张謇的视角触及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化面临的时代主题、品位价值、中西会通、知行结合、地方资源诸方面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较为系统的文化观。得益于张謇文化观的指导,江苏南通近代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得到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城市因知名度空前提高而被誉为“模范城”与“理想的文化城市”,文化事业的成就在国内极为罕见。近代中国,在实业、教育以及文化事业上有杰出建树者不乏其人,但如张謇将三者集于一身者,并世无双,故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张謇的文化观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7.
浅议医学文化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学文化的社会功能包括:①教化功能,所谓“文化化人”即指此意。②传承功能,医学历史、医学经验、医学理论都须通过医学文化传给后人。③凝聚功能,特定的文化是维系特定族群向心趋力的情感纽带。④标识功能,人们能准确识别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医学现象,主要就是依赖医学文化的标识功能。⑤编码功能,医学文化现象其实就是一组组既合目的又合逻辑,既合习俗又合规律地组合编码。⑥驱动功能,个人医学行为依靠主体心理程序驱动,医学社会发展依靠社会心理机制驱动。此外还有归向功能、解读功能等。  相似文献   

8.
传媒文化是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经济型消费文化,城市是传媒文化的策源地和主要消费地。当今我国城市传媒文化呈现着传统传媒文化服务升级转型、新兴传媒文化畅行、城市地域文化形成风尚、境外传媒文化强势渗入的特征与趋势。人们对传媒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城市传媒文化作为文化的先锋,所负重担具有实验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济宁医学院坐落在古运河畔的山东省济宁市,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人文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文西武、南湖北佛”之美誉。东襟孔孟故里,西依水泊梁山,南俯微山四湖,北靠佛祖古刹,千百年来人杰地灵、圣人辈出。  相似文献   

10.
医学具有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从科技史、文化史出发,结合系统科学成果,探讨中西医学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自然观、价值观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医学在文化与思维等多个层面既对立又统一,具有类似阴阳的属性,中医文化有阴柔之韵.在文化品格上,西医偏重“求真”,中医重“求美”(包含“求真”),力求达到“至善”.  相似文献   

11.
吴良镛称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张謇通过创办实业,形成了以棉纺织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链,推动了以金融、商业和航运业为主体的近代城市第三产业产生和发展,构建了较为和谐的人居环境,使南通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民族工业城市,推动了通海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张謇创造性开展城市建设,改变了过去以中轴线对称的方形城廓和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形成了以城区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各具功能特色的唐闸镇、天生港和狼山镇环绕的“一城三镇”空间形态模式,但这种空间形态过旱分散了南通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2.
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各种误区,这与领导者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整体性、长期性、差异性、伦理性认识不足密切相关.应当将医院目标内化为所有员工的共识,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重视员工的培养和发展,正确处理医院内部小群体文化,从而打造出符合医院实际、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培养、纯化小胶质细胞的方法。方法:新生大鼠,取脑组织捣碎、消化、培养。用振摇法分离小胶质细胞,并进行传代、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细胞折光性强,圆形,一些细胞有短的突起,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CD68免疫化学染色显示小胶质细胞的纯度在95%以上。结论:本实验方法所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纯度高,为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医学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两者源远流长代代相承,中国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找到中医学渗透的痕迹.中医学丰富了中国文学创作内容,中国文学又使中医学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学修养极高的文人雅士,其医学功底亦相当深厚,四大名著作家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等都精通医学,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可领略大量的中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15.
结构调整是联系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的中介机制。工业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和需求演进性两重特点 ,决定了工业结构调整有均衡型调整和非均衡型调整两种模式。两种模式的利弊比较 ,说明采用非均衡调整对优化南通工业结构十分必要。要从思想认识、主导产业定位、如何形成多层面的倾斜与协调相结合的框架等方面 ,采用非均衡调整模式促进南通工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6.
阐述医学职业精神的生命文化内涵,分析生命文化教育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作用,提出了加强医学生生命文化教育,培养医学职业精神的对策和建议:明确生命文化教育内容,丰富生命文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师生命文化教育智慧,建设以弘扬生命文化为中心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瑞典皇家医学院附属移植中心教师们对自己教学经历的反思,了解其对各自所教学生出现文化休克现象的认识,分析影响因素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瑞典教师对文化休克现象的了解比中国教师深入,比较善于处理类似问题,这与瑞典教师的英文交流能力、留学经历等有关。在带教外国医学留学生的过程中,瑞典教师教学观念与中国教师有所不同,尽管中、瑞教师都认为自身的学识与经历对学生接受知识有影响,但中国教师认为,不很好处理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带来的相关问题将影响外国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瑞典教师认为,文化休克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不大。外国学生在性格、举止、习惯等方面对中国教师的影响都显著大于瑞典教师。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睾丸生精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众多,体外培养生精细胞一般有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两类方法,目前,已有生精细胞成功地在体外从细线期精母细胞经2次减数分裂分化为精子细胞的报道,但 精原细胞的分化和精子细胞的成熟仍是两个难点,建立生精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有助于研究精子发生的调控机制,可用于辅助生育技术,治疗精子发生阻滞的患者,对精子发生机制的进一步阐明,也会促进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传承文化是大学的四大职能之一。高等医药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医药人才的摇篮,专业的特殊性赋予了大学文化更加丰富的内涵,即以"仁、和、精、诚"彰显"真、善、美",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哲学的思维方法去认知生命与疾病防治,以"天人合一"、"起居有常"等传统文化理念指导大众养生;凝炼形成了符合医药专业特点的传承方式:将传承医药文明与规范行医行为相结合,传承传统文化与倡导现代文明相结合,疾病诊疗与疾病预防相结合,创新文化精神产品与校园人文景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有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联合法培养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方便、快速、原代培养成功率高的人牙龈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用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人牙龈组织上皮层7~10 d,然后换用无血清的EpiLife角化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加速已移出的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和游走.对培养出的上皮细胞进行组织学、形态学检测、单克隆角蛋白的鉴定和生长曲线测定.并比较联合培养方法和其他两种单独应用有血清DMEM培养基或无血清EpiLife培养基对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17~22 d内可获得供实验用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率为90.6%.倒置显微镜下见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呈铺路石样生长.免疫组化染色角蛋白抗体阳性.同有血清培养基相比,无血清培养基能促进上皮细胞的迁移、游走,加速其分裂、增殖.结论:用有血清培养基和无血清培养基联合培养,可以方便、快速、成功地培养出人原代牙龈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