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大连市幼儿园及小学生通过散瞳验光确诊的520例9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包括远视性弱视857眼、近视性弱视39眼,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80眼,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远视性弱视组治愈686眼(80%),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66眼(82%),两组疗效较好且相近,近视性弱视组治愈26眼(66%),疗效较差(P<0.05).结论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性质有关,其中以远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
刘玉华  董晓辉 《中国校医》2013,27(9):686-687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排除器质性眼病和病理性斜视,对10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散瞳、验光、配镜、遮盖及精细目力训练等。结果本组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弱视的性质不同疗效亦不同,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最差,重度性弱视几乎无治愈。结论儿童在视觉发育期屈光不正性弱视预后较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和正确治疗,绝大多数视力可提高,一部分可获得正常视力。  相似文献   

3.
弱视的:治疗宝宝得了弱视,必须治疗,而且越早越好。如果超过12岁再治疗,效果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治疗弱视必须抓早抓小。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或者斜视性弱视,都与屈光不正有关。散瞳验光,配戴眼镜,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却也解决了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各类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 :大连市幼儿园及小学生通过散瞳验光确诊的 5 2 0例 976眼屈光不正性弱视 ,包括远视性弱视 85 7眼、近视性弱视 39眼 ,以及混合散光性弱视 80眼 ,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 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远视性弱视组治愈 6 86眼 ( 80 % ) ,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愈 6 6眼 ( 82 % ) ,两组疗效较好且相近 ,近视性弱视组治愈 2 6眼 ( 6 6 % ) ,疗效较差 ( P<0 .0 5 )。结论 :儿童屈光性弱视的疗效与屈光不正性质有关 ,其中以远视性和混合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学龄前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特点,探讨不同程度弱视与屈光程度的关系。方法:对752例3~6岁屈光性弱视患儿经阿托品散瞳后检影验光,记录并统计屈光度及弱视情况。结果:弱视眼屈光类型以远视性屈光不正为主,屈光程度以轻、中度屈光不正为主,散光普遍存在,轴位以顺规散光为主;随屈光度增大,弱视程度加重。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及时矫正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引起弱视的病因有很多,而屈光不正是引起儿童弱视的常见原因之一,它对儿童的视觉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早期进行散瞳验光、合理的光学矫正及治疗非常重要。我科对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进行了综合性治疗.现将治疗情况及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低视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梅菊  王长岭 《职业与健康》2001,17(12):151-152
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引起儿童弱视的最常见原因,对视功能损害严重,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现将我院1992~1999年门诊检查治疗的240例儿童因屈光不正而致弱视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40例弱视患者,男150例,女90例,就诊年龄为2~15岁。其中双眼弱视210例,单眼弱视30例。1.2 方法1.2.1 散瞳验光检查屈光度 用1%阿托品膏点双眼,每日3次,连用3d。检查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嘱半月后复查。1.2.2 查远、近视力,矫正视力 凡矫正视力≤0.8者均列为弱视。双眼矫正视力<0.3者均列为低视力。1.2.3 检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斜视度及性质。  相似文献   

8.
1 660例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及分布规律,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力争在儿童视觉发育敏感期及时治疗。方法: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视力,裸眼视力≤0.8为视力低常,给予0.5%阿托品眼药水散瞳验光。结果:(1)远视居首位占85.10%,混合散光占10.92%,近视占3.98%。(2)轻度屈光不正占75.72%,中度占21.44%,高度占2.68%,正视占0.15%,(3)远视屈光不正弱视构成比最大占68.9%。(4)远视性屈光不正程度及屈光参差程度愈高或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程度愈高,中度以上弱视所占比例愈大。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与弱视的形成密切相关,合理矫正幼儿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偏振分视的立体视模型探索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及正常儿童立体视功能储备情况,为防治儿童弱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4月收治的68例屈光异常儿童,分为对照组(22例,44眼,屈光不正但矫正视力正常)、屈光不正组(25例,50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组(21例,21眼,屈光参差性弱视).使用双...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1992年1月以来自制小孔镜矫治偏心注视性弱视,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治疗对象为经我院眼科确诊为单眼或双眼弱视患儿,引起弱视的原因明确,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眼部无器质性病变;弱视眼经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后配戴矫正眼镜3  相似文献   

11.
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城区14所幼儿园2159名4~7岁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及问卷调查,将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1.0者,进行散瞳验光,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视力正常达标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弱视患病率为2.86%,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占首位;视力低常与遗传、出生时窒息及营养有关联。【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正常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屈光不正和弱视是儿童时期影响正常视觉发育的主要因素;在学龄前采取综合措施,及时矫治屈光不正,有利于儿童视觉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12.
陈永坚 《中国校医》1998,12(2):147-149
目前,有关报道青少年屈光不正的发病机理、分类和屈光度资料分析较为多见,但对于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间,患双眼复性远视散光合并弱视的验光配镜方面的有何变化和特点,论述较为少见。为探讨这一问题,笔者将一例女性连续9年10次验光配镜中,由双眼屈光不正复性远视散光合并弱视  相似文献   

13.
弱视是由于视觉剥夺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所引起的单侧或双侧视力减退,眼科检查时没有可查觉的器质性病变[1]。本文仅就与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屈光参差、屈光不正有关问题做一系统回顾。1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由于异常的屈光状态未及时矫正  相似文献   

14.
崔娟 《工企医刊》2011,24(5):20-21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提高弱视患儿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近几年眼科门诊诊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0例(160眼),行弱视综合治疗(验光配镜、遮盖疗法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弱视治疗仪等),同时由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各方面的家庭训练指导、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结果 在...  相似文献   

15.
濮阳市儿童弱视患病状况及其屈光状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濮阳市4~7岁儿童弱视患病情况、特点及其与屈光状态的关系,为制定儿童弱视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筛查出视力低于4.9的儿童,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查.根据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中心制定的<儿童弱视防治技术服务规范>进行诊断、评价和分析.结果濮阳市儿童弱视患病率为3.68%,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病率最高(57.14%),其次是斜视性弱视(27.16%)和屈光参差弱视(19.75%),形觉剥夺性弱视最少.儿童弱视大部分伴有屈光不正,以远视和远视散光所占比例最大(77.14%).矫正视力与两眼屈光差值呈负相关(r=0.436,P<0.05),与屈光度值相关不显著(r=0.001,P>0.05).结论屈光不正是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学龄前是弱视的高发阶段,建立儿童眼科保健制度,定期进行视力普查,及早发现和矫正屈光不正,正规治疗各型弱视是防治儿童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查门诊弱视儿童,并分析其形成因素。方法由眼科医生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查,裸眼视力低于1.0者,用1%阿托品眼膏滴双眼2次∕d,连续7天后,专人利用自动验光仪进行电脑验光及检影验光,查矫正视力≤0.8为弱视,分析弱视类型构成比及各年龄组弱视患病率。结果筛查2011-2013眼科门诊3~5岁学龄前儿童2 389人,确诊弱视128人189眼,患病率为3.60%,造成弱视的原因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及白内障、上睑下垂导致的形觉剥夺性弱视。结论预防弱视从学龄前做起,弱视的早期发现主要靠家长、幼儿园、学校、医院的紧密配合,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17.
娄丽萍  王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91-4794
目的:研究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单纯屈光矫正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国内最新弱视诊断标准,对确诊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58例(116只眼)使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点双眼,睫状肌麻痹后验光,按MPMVA原则根据患者年龄并结合患者眼位(隐斜)给予全矫或保留生理性的远视度数,散光足矫,然后随访追踪患者戴镜后3、6个月及1年时的视力。结果:屈光矫正3个月时视力达到同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的有57只眼(49.1%),6个月时有84只眼(72.4%),1年时有102只眼(87.9%)。随访1年时视力平均提高(3.59±2.04)行,其中视力提高≥2行的弱视眼占90.5%(105只眼);100.0%(38只眼)中度远视患者、82.4%(28只眼)高度远视患者、83.3%(30只眼)远视散光患者以及75.0%(6只眼)混合散光患者达到同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50.0%(9只眼)≥8岁患者视力达1.0。结论:多数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仅通过单纯屈光矫正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准确的验光和正确的屈光矫正方法是提高这类弱视患者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评价其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在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就诊治疗的180例(167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初诊时行阿托品散光检影验光检查,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半年到1年验光复查,调整眼镜,辅助配合遮盖疗法、弱视治疗仪、精细目力训练、红光刺激等方法治疗,并跟踪随访3年后评价其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180例(167眼)患儿经跟踪随访3年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9.39%.3~6岁组患儿经治疗总有效率(96.34%)高于7~9岁组和10~12岁组(85.71%和77.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0、6.40,均P<0.05);弱视程度轻者经治疗总有效率(96.12%)高于弱视程度中、重度者(83.72%和71.4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3、11.20,均P<0.05);远视性弱视组经治疗总有效率(91.87%)高于近视性弱视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6,P<0.01);中心注视性弱视组经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旁中心弱视组(4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47,P<0.01);远视性弱视组与混合和散光性弱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就诊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越轻、远视性及中心性弱视的患几治疗效果越好.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根据患儿年龄、弱视程度、类型和性质,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1资料与方法 1997-2000年门诊期间收治5~12岁弱视患儿50名,男28人,女22人;双眼42人,单眼8人.全部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其中远视性弱视45人,近视性弱视5人.注视性质为中心注视.常规由门诊检查视力、验光,1%阿托品散瞳3d,再次验光,半月后瞳孔恢复正常再次验光.综合3次验光度数选择患儿能接受的度数试戴,远视尽量戴足,近视戴最佳视力最低数.每日由家长督促戴镜进行红光闪烁仪治疗训练.轻度弱视每天训练1次,中、重度每天训练2次.平时配戴眼镜,单眼弱视者交替遮盖健眼,同时戴镜训练.治疗期间禁止看电视及小说,每2周复查视力1次.如视力提高继续治疗.1个月后复查视力,如视力提高则3个月后复查,每半年重新验光.  相似文献   

20.
学龄前儿童屈光类型与视力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屈光不正类型对视功能的影响 ,我们对阳江市 12 80 6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凡视力低常者进行眼部检查及检影验光 ,结果显示 ,导致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 ,导致视力低常的屈光类型是复性远视散光、远视、混合性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导致弱视的主要原因是 :复性远视散光、远视、混合性散光、屈光参差。凡有屈光不正的学龄前儿童宜及早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