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方法2011年9.11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对2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手术.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利用固态高分辨率胃肠动力学检查系统行食管动力学检查.分析手术前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下括约肌4s完全松弛压(4sIR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和食管体部收缩性和传导性的变化。结果POEM术后,LESP由术前的(29.1±17.0)mmHg下降为(14.6±4.9)mmHg,下降幅度为49.8%(P〈0.01);4slRP由术前的(24.2±15.1)mmHg下降为(10.4±3.4)mmHg(P〈0.01);但手术前后LESRR和LES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术前食管运动均缺少蠕动性收缩,术后有7例患者食管收缩运动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蠕动,但仍达不到正常水平;其余13例患者的蠕动情况无明显变化。结论POEM术可显著降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松弛压.但对食管的收缩运动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20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术后出现纵隔及皮下气肿86例,气胸28例,膈下气体47例,迟发性出血1例,感染2例,均保守治疗痊愈;术后3~7 d出院,术后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吞咽困难得到解除.提出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纵隔及皮下气肿、气胸、膈下气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可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2例贯门失弛缓症患者行内镜下食管环行肌切开术,全部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3d进流质饮食无吞咽梗阻,有效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9个月,仅1例患者2个月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提出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新型治疗方法;内镜治疗前做好评估、食管准备,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准确传递器械,治疗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饮食护理及预防并发症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海博刀(O型)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2年1~9月确诊为AC,并用海博刀行横开口法POEM的患者6例(海博刀组),男1例,女5例。选取同期用常规方法行POEM的患者29例(常规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术相关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海博刀组6例AC患者均顺利应用海博刀行POEM,中位年龄36.5岁(21~59岁),病程41.5个月(6~100个月)。术前Eckardt评分(8.2±1.8)分,术后评分(1.0±0.9)分,示症状明显缓解(P=0.0002)。海博刀组手术用时42~62min,平均(52.3±8.0)min,隧道建立时间25~35min,平均(28.8±3.9)min,纵行肌切开时间6~9min,平均(7.5±1.2)min。常规组手术时间46~97min,平均(63.0±12.9)min,隧道建立时间24~60min,平均(35.4±7.5)min,纵行肌切开时间4~18min,平均(10.0±3.0)min。海博刀组在整体手术、隧道建立和肌肉切开过程中明显快于常规组(P=0.020,P=0.001,P=0.005)。海博刀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而常规组中,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29,17.2%),其中2例黏膜穿孔(2/29,6.9%),1例颈部皮下气肿,1例颈部皮下气肿并纵隔及膈下少量游离气体,1例左侧气胸合并颈部皮下气肿。结论 初步表明用海博刀(O型)不仅能有效地行POEM,而且安全性更高,速度更快。但其最终结论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5.
Liu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0):652-653
贲门失弛缓症是最常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为每年0.4~1.0/10万人口,在我国则缺乏贲门失弛缓症的流行病学资料。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吞咽时食管平滑肌部分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或松弛不全,引起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一般认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缺乏蠕动是难以恢复的,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3种:一是肉毒毒素食管下括约肌注射,其1年后的症状缓解率为15%~30%;二是气囊扩张治疗,其1年后的症状缓解率约为50%,且需反复进行扩张;三是手术治疗,Heller手术后经长期随访,其症状缓解率持续在80%以上,因此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形肌切开术治疗重症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23例行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重症A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0例患者行全层肌切开设为全层肌切开组,53例患者行环形肌切开设为环形肌切开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术后定期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5月.连续计量资料以i±s表示,采用t检验;非连续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定性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所有重症AC患者成功行POEM,全层肌切开组手术时间为(57±8)min,短于环形肌切开组的(63±12)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1,P<0.05).全层肌切开组与环形肌切开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10/70)、11.3% (6/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4,P>0.05).119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 ~24个月).全层肌切开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中位Eckardt评分均为0分(0~3分),环形肌切开组分别为0分(0~2分)及0分(0~3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6%(69/70)和98.1% (52/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25,1.476,x2=0.040,P>0.05).全层肌切开组和环形肌切开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食管直径分别为(3.2±0.3)cm、(3.4±0.4)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江1.927,P>0.05);均小于术前的(5.9±1.0)cm和(5.9±1.0)c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0.923,493.018,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内无一例复发.结论 经口内镜全层肌切开术与环形肌切开术治疗重症AC患者的短期疗效相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全层肌切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3月应用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8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42例贲门失弛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症(AC)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42例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POEM的主要步骤包括: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42例患者平均年龄43.9(10~70)岁,病程3个月至50年。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OEM术,手术时间(68.5±25.5)min,黏膜下隧道长度(10.5±1.5)cm,环形肌切开长度(9.5±2.5)cm,无一例出现与POEM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5(1-6)个月.41例吞咽困难明显得到解除:1例术后15d出现进食困难及呕吐,胃镜检查发现黏膜下窦道形成.行内镜下窦道切开。结论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解除AC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来对比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肉毒素注射(BTI)和球囊扩张(BD)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4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被随机平均分配到POEM组、BTI组和BD组。对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果是症状缓解率,次要结果是并发症发生率、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最大宽度。结果 所有45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内镜下的治疗,并且治疗后3个月随访成功率为100%。症状缓解率POEM组为100%,BTI组为66.7%,BD组为93.3%,其中POEM组和BTI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OEM组与BD组、BD组与BT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POEM组为13.3%,BTI组为0,BD组为6.7%,但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SP、食管最大宽度在3组之间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后3个月,POEM的症状缓解率高于BTI和BD,而并发症发生率3种方法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食管下括约肌离断后断端距离对贲门失弛缓症症状缓解程度的影响。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33例贲门失弛缓患者按切开后断端距离大小分为两组,断端距离>0.6cm为A组,≤0.6cm为B组,比较两组间症状的Eckardt分值。结果 3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POEM术前症状Eckardt分值为6~9分,平均7.9分;术后分值为0~6分,平均2.2分。A组的Eckardt分值下降明显大于B组。结论 POEM缓解贲门失弛缓症状疗效确定。环形肌离断后断端距离大小对贲门失弛缓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Heller手术的12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2例病人均完成腹腔镜手术,中位手术时间93(81~109)min,中位术中出血量30(23~48)ml,中位住院天数9(7~10)d。其中2例出现术中食管黏膜破损,经术中修补后均顺利愈合,全部病例围手术期均无出现严重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13(8~21)个月,术后症状缓解成功率91.7%(11/12)。结论 腹腔镜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可靠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Achalasia is an esophageal motility disorder involving the smooth muscle layer of the esophagus and th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It is characterized by difficulty swallowing, regurgitation, and sometimes chest pain.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 was developed by Inoue to provide a less invasive permanent treatment for esophageal achalasia. We applied this method to cure successfully a 47-year-old female with achalasia. The procedure was as follows: after creating submucosal tunnel, endoscopic myotomy of circular muscle bundles was carried out at approximately 16 cm in total length ( 15 cm in distal esophagus and 1 cm in cardia). Smooth passing of endoscope through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was confirmed at the end of the procedure. The third day after POEM, the barium meal examination revealed the barium smoothly passed though the cardia. The short-term outcome of POEM for achalasia was excellent, and further studies on long-term efficacy and on comparison of POEM with other 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are awaited.  相似文献   

13.
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紊乱性疾病,特征为食管体部蠕动不良及食管下括约肌无弛缓,发病率约1/100000,占食管疾病的4%~7%。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扩张治疗、括约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和手术治疗。本文对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一种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病因迄今尚不明确,主要是缓解症状方面的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选择一种疗效好而持久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文就AC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常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现将1990年3月~2004年9月我们手术治疗的41例贲门失弛缓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贲门失弛缓症的双镜联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和食管体部无蠕动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我院于1999年12月-2004年3月利用双镜联合治疗1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胸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张晓林李含志刘永春谢周良程兆云钱如林1995年10月至1996年6月,我们利用电视胸腔镜与气囊食管扩张器结合,为6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进行了食管下段肌层和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女各3例,年龄26...  相似文献   

19.
贲门失弛缓症胸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 3月以来 ,我们对 31例病人行胸腔镜下贲门失弛缓症肌层切开术 ,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13例 ,女 18例 ;年龄 10~ 6 9岁。病人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 6个月~ 30年。术前吞钡X线食管摄片显示 ,食管扩张直径 <4 0cm 1例 ,4 0~ 6 0cm 16例 ,>6 0cm 14例。 3例伴有不同程度胃下垂。术前曾口服药物治疗 2 8例 ,其中 10例曾施行贲门扩张术 ,1例扩张 3次。手术方法和结果 全组均经胸腔镜行食管贲门肌层切开术。病人右侧卧位 ,经左胸手术。腋中线第 4肋间切口为胸腔镜套管插入口 ,分别在腋前线第 6肋…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患者在术中行胃镜定位、监视下行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结果:4例手术顺利,1例患者由于粘连严重,术中分破远端食管,经胃镜证实后即行腹腔镜下修补术,术后1d,4例症状明显改善,1例术后1周吞咽困难症状逐渐改善。随访5~17个月,均未再发生吞咽困难、返流、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结论:腹腔镜Heller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创伤小、恢复快,并可作为内科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