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肢体痉挛状态成为后遗症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康复程度的核心.现代医学对中风急性期病情的控制及症状的改善疗效显著,但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手段甚少,而针灸对此己显示出独特优势,现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文献作一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症治疗后期,患者上肢瘫痪较难恢复,本人选择近二年来针灸疗效欠佳的患者50例,采用双针激光针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对其中32例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环实验观察,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3.
4.
杜文华  陈琳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91-92,95
目的明确针灸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对照组)和针灸结合西药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同时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观察两组患者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口角歪斜、偏身感觉异常、头晕目眩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药和针灸结合治疗对于中风后患者的整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刘东 《当代医学》2011,17(15):20-22
本文总结了近2年来针灸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疗效的临床研究文献,针灸治疗治法多样、操作方便、无副作用,纵观文献,毫针、电针、芒针、温灸、针灸-康复结合使针灸治疗本病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并已经被证实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西结合方法、针灸理疗心理治疗等治疗中风后瘫痪54例,结果有效率87.04%。显著优于单用西药组(有效率50%)(P〈0.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予理疗、肢体功能训练等其他康复治疗,半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取穴为:百会、四神聪、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半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疗效,且治疗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肢体和神经功能恢复,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41例、康复组41例。针灸组采用针灸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丘墟、太冲等;康复组采用理疗、肢体功能训练等其他康复治疗。5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减少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针灸组与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3.3%;显著有效率分别为:33.3%、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康复组。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可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疗效较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中西结合方法、针灸理疗心理治疗等治疗中风后瘫痪54例,结果有效率87.04%。显著优于单用西药组(有效率50%)(P<0.001)。  相似文献   

11.
韦明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403-2404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辅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时即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30 d~60 d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患者可靠、有效,便于操作,康复训练辅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中风即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往往有部分患者留有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言蹇,口角歪斜等后遗症,1997~2000年我院用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后遗症,临床效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中风(下简称本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亦逐年降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本病的诊断、抢救水平不断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下降,但致残率却高达80%以上[1]。偏瘫是本病最常见的一种运动障碍,给患者带来长期的身心疾苦,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痛苦与不幸,而且可能导致多种社会问题的产生。因此对本病的防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中风中经络治法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取督脉、足太阴经、手厥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中脏腑闭证治法启闭开窍.取督脉、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十二井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并用三棱针点刺井穴放血;脱证治法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不计壮数,至脉证回复;后遗症治法疏通经络,矫偏舒筋,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患侧,也有病程较久者,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推拿治疗中风,以中经络及中脏腑的恢复期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推拿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针灸推拿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结果本组病例,经针灸推拿治疗后,中风偏瘫的总显效率为93.75%。结论针灸推拿疗法是临床上治疗中风偏瘫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反思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方法的常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遵循临床科研设计规范;注重指标设立的合理性;巧妙使用多因素、多变量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中风是以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症的一类疾病.本病因素体正气不足,脏腑阴阳失调,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情志郁结,五志化火,导致肝风夹痰浊上扰,血随气逆.若上蒙清窍,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中脏腑;气血上逆,风痰阻闭为闭证,元阳虚脱为脱证;若横窜经络,则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中经络.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治分缓急轻重,虚则补,实则泻.中风偏瘫:是目前临床报道最多的头针适应证,用头针治疗常可迅速提高瘫痪肢体肌力,改善肌张力,不同程度地恢复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针刺运动区、足运感区、感觉区,以快速捻转手法(焦顺发头针所倡)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李明 《中医学报》2016,(8):1232-1234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与丙组,甲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乙组患者采用促通技术治疗,丙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促通技术治疗,对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甲组患者有效率为56.67%,乙组患者有效率为53.33%,明显低于丙组有效率96.67%(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丙组患者评分高于甲、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后遗症瘫痪治疗中,采用针灸联合促通技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结合康复和常规康复进行治疗;对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的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中药离子导入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