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1990年初至1991年4月间,采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脑血栓4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脑血栓病人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6~83岁,平均63岁。病程在24小时内18例;7天内14例;8天以上8例。诊断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微量元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可能在作为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近年来有人通过大量的探索,发现:1.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差异和微量元素有关。2.利用粒子诱发 X 线发射光谱法(PIXE)测定了60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患者头发  相似文献   

3.
郑淑英  刘满良 《临床荟萃》1994,9(18):850-851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uth factor NGF)是一种对脑细胞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所必需的细胞生长调节因子。本文观察了26例因脑血管障碍引起脑萎缩的患者,发现用药后患者智力、肢体功能、语言表达力均有明显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共26例,男性25例,女性1例;年龄44~83岁,平均63岁。脑血栓25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1例。25例脑血栓中,急性期5例,恢复期2例,后遗症期18例。18例脑血栓后遗症中均为多次发病,少则2次,多则4次。病程最长达10年。对上述患者均作头颅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脑  相似文献   

4.
脑血栓形成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本文报道用抗栓酶-3号治疗脑血栓形成256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为中国医科大学老年病防治中心参加广州学术交流会资料综合的667例,61岁以上脑血栓形成256例,其中男232例,女24例,男女之比10:1。61岁~70岁232例,占91%;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与脑血栓是老年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资料统计占50%~60%[1,2,3]。这两种疾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高,而且复发率也高[4]。因此,当病人渡过急性期,在疗养康复时,指导病人进行恢复神经功能,是减少、减轻致残与预防复发的重要任务。现将我院96例脑出血与脑血栓的康复护理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我院从1990~1997年收治脑出血与脑血栓康复期疗养患者96例,初均经头部CT证实。脑出血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50~60岁8例,61岁以上7例…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救治脑血栓形成病人中,对部分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一般资料一、资料来源:本组病例均为我院内科1974—1977年脑血栓形成住院病人,选其资料较完整者87例,其中包括脑栓塞、脑动脉炎各一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二、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依据:以1974年10月北京市脑血管病协作组制定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急性脑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回春抗栓丸在脑血栓恢复期的治疗作用,药物透入在镇痛和抗痉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脑血栓恢复期患者120 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 前者给予回春抗栓丸和药物透入治疗, 后者给予消栓通络片治疗, 疗程为30 d。结果:回春抗栓丸可使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微量元素锌铜含量得到调节,血脂下降。在瘫肢伸侧进行药物透入,起到镇痛和抗痉挛作用。结论:在脑血栓恢复期药物透入和抗痉挛治疗,在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冉春风 《现代康复》1999,3(9):1030-1031
目的:研究回春抗栓丸在脑血栓恢复期的治疗作用,药物透入在镇痛和抗痉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脑血栓恢复期患12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前给予回春抗栓丸和药物透入治疗,后给予消栓通络片治疗,疗程为30d.结果:回春抗栓丸可使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微量元素锌铜含量得到调节,血脂下降。在瘫肢仲侧进行药物透入,起到镇痛和抗痉挛作用。结论:在脑血栓恢复期药物透入和抗痉挛治疗,在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方面效果显。  相似文献   

9.
应用体外反搏与电头皮针治疗脑血栓形成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理疗科刘丕显我院应用体外反搏加电头皮针治疗脑血栓形成,并与电头皮针和体外反搏单独治疗脑血栓形成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体外反搏加电头皮针治疗脑血栓形成66例,电头皮针治疗60例,体外...  相似文献   

10.
刘朝阳  李国梁 《临床荟萃》1997,12(20):932-933
本院内科自1994年11月~1996年9月采用介入溶栓术治疗35例急性期脑血栓患者,疗效甚佳,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急性脑血栓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诊断标准按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专题会议制定的脑血栓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证实。病程均在6天以内,有明确的肢体瘫痪的患者,无活动性溃疡病、糖尿病、肺结核、严重肝病、出凝血机制障碍、血压不  相似文献   

11.
脑血栓形成后遗症由于栓塞区缺血时间长,脑组织已软化,无论是用血管扩张剂、抗凝剂,还是用中草药、针灸等,疗效均不令人满意。近3年来,我科用清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后遗症8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36岁,平均62.3岁。发病时间最长的17年  相似文献   

12.
涂燕平 《临床荟萃》2000,15(24):1129-1130
胰岛素抵抗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胰岛素抵抗常常引起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脂质代谢紊乱 ,并与高血压[1] 、冠心病[2 ] 等动脉硬化性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对 2 6例动脉硬化性脑血栓患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胰岛素释放试验及血清甘油三酯 (TG)测定 ,并与 2 4例非脑血栓患者进行对照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6例脑血栓患者均来自本院住院患者 ,除临床症状体征外均有头颅CT或MRI证实为脑血栓 ,其中急性期12例 ,后遗症期 14例 ,合并高血压 8例 ,冠心病 3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73± …  相似文献   

13.
随着脑血栓形成发病率的增加 ,溶栓后抗凝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 ,在脑血栓形成抗凝治疗过程中 ,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对 2 1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初浅的反映抗凝剂使用不合理的某些方面 ,现简介如下。1 一般资料1.1 收集了某院 1998年 1月 1日至 1999年 8月 30日 ,脑血栓形成患者 2 17例 ,其中男 112例 ,女 10 5例 ,年龄 48~ 78岁。1.2 使用抗凝剂常规剂量与疗程 ,分析资料显示临床常用抗凝剂和单剂剂量为 :肠溶阿司匹林片 2 5 mg,每日 1次 ;潘生丁片2 5 mg,每日 3次 ;藻酸双酯钠片 0 .1,每日 3次 ;复方丹…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2~1984年使用体外反搏器治疗脑血栓形成54例与常规治疗43例,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诊断均按1978年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有关脑血栓形成的标准。随机分为两组:体外反搏组与常  相似文献   

15.
有部分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病例,临床经过酷似脑血栓,在 CT 检查之前难与脑血栓相鉴别。现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15例高血压丘脑出血(HTH)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9例,女6例。年龄50~75岁,平均60岁。发病诱因:清醒状态发病8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2年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脑血栓形成45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按1978年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共诊断脑血栓形成92例,随机分为两组;蝮蛇抗栓酶治疗组(观察组)与低分子右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相关性脑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栓塞治疗后是否发生脑血栓,将患者分为脑血栓组和无脑血栓组,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相关性脑...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治疗脑血栓8例疗效观察广东省海丰县彭湃医院(516400)余成桐一、资料与方法8例均为临床确诊为脑血栓形成或脑血栓后遗症的住院病人。其中男4例,年龄43~71岁;女4例,年龄45~62岁。病程24小时~3年余。详见表1。8例均采用国产尿激酶1万...  相似文献   

19.
准介入法是我院脑血栓研究治疗小组,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基础上,根据脑血栓形成后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潜心研究出的治疗脑血栓的新方法。即是将具有抗凝、溶栓、扩容、营养脑神经等药物,按特定比例配成“康瘫注射液”,自脑部梗塞侧颈动脉注射的方法。我院自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应用准介入法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138例,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简要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在本院住院患者,经脑CT或MRI证实,并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11 治疗组138例,男90例…  相似文献   

20.
蚓激酶治疗老年性脑血栓形成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遗发  刘来顺 《新医学》1998,29(4):196-196
1993年2月~1994年5月,我们用抗血栓新药蚓激酶(博洛克)治疗老年性脑血栓形成患者55例,取得较好疗效,且患者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及分组 脑血栓形成75例,均经CT检查证实有脑梗死灶。将患者随机分为博洛克组(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无昏迷病例。1治疗组:55例。男38例,女17例,年龄61~83(平均66.4)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56天,平均24天。首次发病18例,第2次以上发病37例。梗死灶最小0.9cm×0.6cm,最大3.25cm×2.86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