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SP2/0骨髓瘤细胞分别与绿脓杆菌Ⅱ群10117株和Ⅳ群10119株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各获得三株连续分泌抗绿脓杆菌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10117A_1、B_3、D_5及10119A_6、B_4、C_3。经染色体、IFA、ELISA 鉴定分析,证明是能分泌高效价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McAb类和亚类鉴定分别为IgG_? IgG_2b和IgM。交叉反应初步表明上述McAb具有较高的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绿脓杆菌单克隆抗体(McAb)保护小鼠抗绿脓杆菌感染,获得满意的效果。用约3个LD_(50)菌量攻击,实验组存活率为80%,而对照组全部死亡,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揭示抗绿脓杆菌Ⅰ群10115株杂交瘤单克隆抗体(A_4和D_4混合剂)具有明显抗小鼠该型绿脓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绿脓杆菌多价菌苗免疫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癌细胞融合,一次成功。细胞融合率为74%,抗体阳性率为19.7%。经3次克隆化后共获得2株能稳定地分泌抗绿脓杆菌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_3和F_3。核型分析可见人与小鼠的染色体共存。亚类检定均属人IgG,免疫印迹实验证明它们可识别绿脓杆菌抗原分子量为43kd和36kd的特异组分。  相似文献   

4.
用黄疸出血群赖型017株钩端螺旋体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系SP2/0融合,经克隆化获得分泌抗赖型017株钩端螺旋体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证实该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是特异性抗体,注入同系小鼠腹腔可诱生合高效价单克隆抗体的腹水,与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效价相比,增高800倍。单克隆抗体亚类检定结果为IgM及IgG_(2b)。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人体单层中性粒细胞技术,体外检测了抗绿脓杆菌Ⅰ群10115株单克隆抗体(A_4和D_4)的调理吞噬活性,证明BALB/c小鼠 B细胞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增强人体中性粒细胞对同型绿脓杆菌的吞噬。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人源包虫囊液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 2/0骨髓瘤细胞杂交,获得成功。融合率100%,抗体阳性率10.7%。经克隆化培养获得分泌抗人源细粒棘球绦虫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5株,其染色体数为99~108。经鉴定其中3株(1D_3、2D_6、4B_(10))是特异针对细粒棘球绦虫抗原决定簇的,均属IgG_1亚类;另外2株(4F_4、1D_1)则针对细粒棘球绦虫与其他几种寄生虫抗原的共同决定簇,它们分属IgM和IgG_1类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7.
以SRV-1蔗糖梯度离心纯化抗原免疫SPF级的BALB/c小鼠,用SP2/0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小鼠脾细胞融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抗体,抗原为感染SRV-110d的Raji细胞。筛选出两株SRV-1小鼠杂交瘤细胞株及单克隆抗体(McAb)C_4和C_(15)。两株杂交瘤细胞经3次克隆后分别注入同品系的小鼠腹腔,所产生的腹水经IFA和ELISA法测定其滴度为1:800~1:1600。经琼脂免疫双扩散法鉴定,C_4McAb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通过单次细胞融合制备抗复合抗原(多种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 用复合抗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Protein-G亲和层析纯化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并通过亚类试剂盒法和非竞争ELISA法分别测定抗体亚类和亲和常数,同时应用免疫印迹分析其特异性。结果 通过单次细胞融合共获得20株抗上述复合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其中针对甲胎蛋白的单克隆抗体5株、针对癌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6株、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3株;针对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单克隆抗体4株、针对乙型肝炎e抗原的单克隆抗体3株。已鉴定的部分阳性杂交瘤细胞株亚类均为IgG1,抗体亲和常数介于1×109M-1~2.8×1011M-1,免疫印迹分析显示,所获得的单抗都与其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 建立了通过单次细胞融合制备针对复合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使单克隆抗体的产出率显著提高,制备周期明显缩短,为建立规模化单克隆抗体制备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自健康人血液中分离出中性粒细胞,作为颗粒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抗细胞膜单克隆抗体(单抗)杂交瘤细胞。用调理吞噬抑制试验,初步筛选出1株分泌抑制补体介导的吞噬功能的单抗杂交瘤细胞。单抗亚类检定结果为IgG_(2a)。  相似文献   

10.
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4株抗羊垂体促卵泡刺激素(FSH)的单克隆抗体。经琼脂双向扩散法鉴定,其中3株为IgG_(2a),1株为IgM。竞争性抗体结合试验表明这4株单克隆抗体分别针对FSH分子上3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交叉反应试验的结果表明抗体1A_1和4C_1为分别作用于FSH分子α及β亚单位上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相似文献   

11.
用小鼠肝炎病毒(MHV-1)接种DBT细胞,收获病毒经反复冻融、超声波处理、逐级差速离心提纯和浓缩。用该病毒提取液经腹腔免疫SPF级BALB/c系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_(2/0)融合,通过间接ELISA试验,筛选出5株分泌MHV-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C_(10)H_8、A_(11)C_(10)、F_2G_2、F_3D_(11)、F_7B_9)。5株单抗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痘苗病毒、仙台病毒、小鼠肝炎病毒(MHV-2、-3、-JHM、-A_(59))均无反应。抗MHV-1的阳性血清能阻断5株单抗与MHV-1的反应。5株单抗均无沉淀特性和中和特性。液氮保存6个月后复苏,仍可分泌特异性抗体。用MHV-1单抗鉴定上海分离到的1株小鼠肝炎病毒(MHV-Hu_(79)),证实MHV-Hu_(79)株不是MHV-1。  相似文献   

12.
作者成功地获得8株分泌抗杜氏利什曼原虫中国株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对其中5D11杂交瘤作了进一步检定分析,用5D11上清液对利什曼原虫不同种、株、期5种抗原进行ELISA实验,显示具有期特异性与一定程度种特异性。该单克隆抗体属IgG1亚类。用聚丙烯酰胺盘状电泳分析5D11杂交瘤腹水有一特异的明显区带,经进一步实验证明此区带即IgG1。初步定出在小鼠腹水电泳谱中IgG1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中用纯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adr”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 2/0骨髓瘤细胞在PEG作用下融合。以ELISA和RIA法检测抗体,获得9孔抗-HBs阳性的杂交瘤,经过5次有限稀释,建立4株单克隆细胞。选其中一株SH_1D_9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连续传代,接种小鼠腹腔,抗-HBs滴度在组织培养上清液中为1∶10,000,小鼠腹水为1∶50,000。经特异性、稳定性鉴定,证明其抗-HBs对HBsAg具有持续的和良好的亲和性,正常人血清无交叉反应,经亚型及Ig亚类鉴定为抗-HBs“a”亚型决定簇,IgG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染色体平均为104个。本文并对HBsAg免疫Balb/c小鼠采取的不同方案及建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实验方法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红细胞血型单克隆抗体(McAb).对于血型分型、法医学鉴定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继抗人A血型McAb研制后,获得一株分泌抗人B血型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B_2C_2)。现将B_2C_2株及其分泌的抗B血型McAb的生物学、血清学特性及初步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抗正常615纯系小鼠肝细胞抗体处理的H615瘤细胞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细胞融合、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细胞ELISA二种方法检测、建立两株分泌抗H615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两杂交瘤细胞系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与正常615小鼠的肝、脾、肺、肾、心肌、横纹肌、胸腺的组织细胞和小鼠肿瘤细胞及人肝癌细胞无交叉反应,证明两种单克隆抗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两种单克隆抗体进行亚类检定均属IgG_1。  相似文献   

16.
在用人A型红细胞悬液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屡遭失败的情况下,改用实体瘤分离出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终获成功。融合后筛选出分泌盐水凝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即为:3B_2、3H_2、8C_3细胞株。3株抗人A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3B_2、3H_2、8C_3血清学检验和应用结果表明:3株单抗均可作为血型诊断试剂,可用以取代人源标准血清。  相似文献   

17.
绿脓杆菌是烧伤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绿脓杆菌单克隆抗体进行保护小鼠抗绿脓杆菌感染实验,获满意效果,再用人体单层中性粒细胞技术,体外检测了抗绿脓杆菌I群10ll5株单克隆抗体(A4和D4)的调理吞噬活性,证明其可显著增强人体中性粒细胞对绿脓杆菌的吞噬,应用于烧伤创面绿脓杆菌感染的治疗,亦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SIVp27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SIVp27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使用基因重组的SIVp27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使用半固体培养基法建立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染色体核型对杂交瘤细胞株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确定单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性、相对亲和力、抗原识别表位、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亚类,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获得四株可稳定分泌SIVp2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C3、2B6为IgG1类,2E12为IgG2b类,3G3为IgG2a类。四株单抗均能识别SIV的p27蛋白,与逆转录病毒SRV、STLV无交叉反应,2B6、2E12与HIVp24有交叉反应。免疫荧光法检测腹水效价为1:10240~40960。1C3、2B6、2E12、3G3染色体平均数分别为103、97、96、101。2E12与3G3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结论]成功地制备出四株SIVp27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为进一步建立免疫分析方法,进行SIV/SAIDS及其艾滋病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3株分泌抗PLC/PRF/5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经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证实,所分泌的抗体为抗PLC/PRF/5肝癌细胞的单抗,具有较好的细胞特异性。3株中2株属IgG_1亚美,1林分泌IgG_2a亚类抗体。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以国产纯化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免疫BALB/c小鼠制备出6株抗SEB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系(S_1,S_2,D_1,3D_6,B_4及E_7).对其分泌的抗SEB McAb的主要免疫学特性鉴定的结果表明,6株McAb具有相同的表位特异性或构象表位相关;它们的相对亲和力由高至低依次为:S_1>D_1>3D_6>B_4>S_2>E_7;对SEB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活性的中和抑制作用不一(抑制率65.1%-22.0%).在上述鉴定的基础上,应用D_1株McAb建立的BA-ELISA及反向被动血凝试验(RPHA),检测了SEB人工污染的4种食物标本,所获敏感性分别为:0.38-0.75ng/ml及9.4-15.6n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