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婷  廖伟娇  高俊 《广东医学》2005,26(10):1367-1368
目的了解EB病毒LMP1抗原肽段LALLFWL对鼻咽癌患者及正常人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LALLFWL肽段作用后IFN-γ分泌斑点数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该肽段与人PBMC一起培养后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结果鼻咽癌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LALLFWL肽段作用后,其IFN-γ斑点数和含量明显低于无抗原肽段作用的PHA 对照组(P<0.001),在单个细胞水平上,NPC患者分泌IFN-γ能力低于正常人(P<0.05),在培养上清液中,NPC 患者和正常人的IFN-γ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抗原肽段LALLFWL具有降低PBMC分泌IFN-γ的能力,提示该短肽能够抑制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rhIL-24刺激PBMC产生IFN-γ、IL-6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4(rhlL-24)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的刺激效应。方法 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含有rhlL-24的CHO细胞表达上清刺激48 h、72 h,取其刺激PBMC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IFN-γ和IL-6含量。结果 加含rhlL-24的CHO细胞表达上清的实验组上清中IFN-γ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rhlL-24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和IL-6具有刺激效应,说明rhlL-24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功能。导师。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VDNA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结论CHB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Th1/Th2水平失衡可能与HBV持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表达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半定量RT-PCR法检测17例初诊AA患者和20名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bet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初诊AA患者PBMC中T-bet表达和血浆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T-bet和IFN-γ表达的增高在AA的免疫病理学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IFN-γ刺激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的变化,以及经辛伐他汀干预后不同基因型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2例健康志愿者,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原代培养,用100μg/LIFN-γ及20μmol/L辛伐他汀对单个核细胞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培养24h后表达CD40的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这42位志愿者CD40-1C/T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的水平。结果:基础状态下单个核细胞培养24h后,CD40表达水平升高,且CC、CT、TT基因型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IFN-γ刺激状态下,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CC基因型升高的幅度显著高于CT、TT基因型(P<0.05);辛伐他汀和IFN-γ共同作用下,辛伐他汀可显著抑制IFN-γ诱导的CD40表达,但对CC、CT、TT基因型单个核细胞的抑制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0-1C/T多态性可以影响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辛伐他汀可显著抑制IFN-γ刺激后CD40的表达,但对不同基因型单个核细胞的保护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卡介菌基因组DNA和卡介菌多糖核酸免疫调控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卡介菌(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基因组DNA(BCG-DNA)和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的免疫调控活性.方法:制备高纯度的BCG-DNA,小鼠脾细胞 (splenocyte)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与BCG-DNA和 BCG-PSN共同培养72 h,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 结果:所制备的BCG-DNA纯度较高,DNA含量达95.3%.琼脂糖电泳显示:BCG-DNA片断大小集中于200~250 bp.ELISA结果表明BCG-DNA与BCG-PSN均可显著激活小鼠脾细胞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效诱导IFN-γ的产生(P<0.01).当浓度达10 μg/ml以上时,BCG-DNA免疫调控作用优于BCG-PSN(P<0.01).结论:BCG-DNA 可显著诱导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具有较强的免疫调控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2、IFN-γ、IL-17、IL-6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分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和共培养组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17和IL-6的水平.结果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105、HLA-I.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上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IFN-γ水平有所下降(P〉0.05),IL-17水平和IL-6水平明显上升(P〈0.0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上清中IL-2和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IL-17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IL-6水平明显上升(P〈0.01).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明显可抑制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2、IFN-γ,其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可升高IL-6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壳聚糖纳米颗粒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用50nm左右的壳聚糖颗粒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孵育,用3H-TdR掺入法检测纳米级颗粒对人单个核细胞的促增值作用;用CTLL-2细胞株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干扰素α(IFN-α)。结果50nm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在80-320μg/ml浓度下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促增殖作用(P〈0.05),并产生IL-2及IFN-α。结论壳聚糖纳米颗粒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促增殖作用,促使其分泌细胞因子IL-2及IFN-α,引起Th1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环孢素(ciclosporine,CsA)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的产生,以及对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PBMCs在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抗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IL-12(Th1细胞分化因子)刺激的情况下或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观察CsA对IFN-γ产生和Th1细胞分化的影响。同时使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评价CsA对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及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2产生的影响。【结果】CsA对由不同条件诱导产生的IFN-γ,均表现为剂量依赖性抑制关系。此外,CsA抑制IL-12诱导的Th1分化。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CsA可抑制CD4^ 和CD8^ T细胞IFN-γ的表达。【结论】CsA剂量依赖性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抑制CD4^ 、CD8^ T淋巴细胞产生IFN-γ和Th1细胞的分化,其抑制机理可能与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汉滩病毒核蛋白(HTNV—NP)的T细胞表位,并探讨其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规律。方法:合成覆盖HTNV—NP全长序列的全套部份重叠15肽,用ELISPOT方法筛选能刺激HF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的15肽,并测定其特异性T细胞的频率.结果:47例HFRS患者中,有18例可对HTNV—NP产生特异性T细胞应答,并发现在病程的早期就已开始产生T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DOC)后在干扰素-γ(IFN-γ)刺激下对猪白细胞表面抗原(SEA)的变化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了解其免疫原性。方法:以未分化的MSC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未诱导、成骨诱导的MSC、MSC+IFN-γ、DOC+IFN-γ的SLA分子的表达,采用单向混合淋巴反应观察各组细胞对外源凝集素(PHA)刺激PBMC的每分钟脉冲值(CPM)变化。结果:MSC+IFN-1组和DOC+IFN-1组SLA—Ⅰ表达上调(P〈0.05),SLA—Ⅱ表达明显上调(P〈0.01)。MSC成骨分化后能抑制PHA刺激的PBMC增殖反应。结论:在体外实验中,DOC后的MSC在IFN-γ刺激下仍具有低免疫原性,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纤维连接蛋白(RN)诱导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IFN-α治疗晚期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分离14例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RN、CD3单抗、IFN-γ及IL-2等细胞因子诱导产生CIK.患者每周网输一次CIK,连续4~6次,同时给予IFN-α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方法:用细胞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IL4在体外诱导培养K-562细胞,获得树突状细胞(DC)检测其细胞表型,并观察其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体外抗肿瘤效应。用ELISA法测定DC培养及D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12及IFN-γ的量。结果:联合GM-CSF及IL-4可诱导K-562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K-562DC体外激活的CTL对K-562细胞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活性;诱导DC培养上清及D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上清测出一定量IL-12及IFN-β。结论: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抗原提呈细胞表型,具有诱导CTL反应和分泌IL—12以及促进T细胞分泌IFN-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体外扩增的方法,并从单细胞水平分析CIK细胞的胞内Th1/Th2类因子产生的情况,进一步明确CIK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参与的免疫效应机制。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分别加入IFN-γ、IL-2和CD3单抗,体外扩增CIK细胞,再应用流式细胞术,经刺激、阻断、固定、穿透和标记等过程测定CIK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细胞因子培养两周后CD3^ CD56^ 增加,培养至第21天、28天未见明显下降;诱导后CD3^ CD8^ 细胞量与CD3^ CD4^ 量相比明显增多;单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测定显示扩增后的CIK细胞Th1/Th2因子状态明显向Th1偏移。结论:采用多种因子组合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大量诱导出CD3^ CD56^ 双阳性细胞,具高度增殖性,是一类新型的免疫过继疗法细胞;其偏移的Th1/Th2因子状态可作为解释其极强的细胞毒作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结核杆菌耐热抗原小分子多肽(Mtb-HAg-10k)刺激人外周血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作用特点及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性感染者IFN-γ产生细胞的数量差异,初步探讨Mtb-HAg-10k作为诊断抗原鉴别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以超滤离心法获得的Mtb-HAg-10k为刺激剂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并以Mtb-HAg、植物血凝素PHA作为对照,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中TNF-α和IFN-γ产生细胞比例,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性感染者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数量.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Mtb-HAg-10k特异性γδT细胞中TNF-α产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IFN-γ产生细胞比例(P<0.01);与PHA刺激组相比,γδT细胞中TNF-α和IFN-γ产生细胞比例增高(P<0.01),而αβT细胞中TNF-α和IFN-γ产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Mtb-HAg-10k刺激的健康者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数量低于Mtb-HAg刺激组和PHA对照组(P<0.01);肺结核患者IFN-γ产生细胞数量低于潜伏性结核感染者(P<0.01).结论 以Mtb-HAg-10K为刺激剂可使人外周血γδT细胞优势产生TNF-α和IFN-γ,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数量差异有助于鉴别肺结核和潜伏性结核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25-二羟维生素D3对豚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K)能力的影响,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防治EAE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粗制碱性髓鞘蛋白(MBP)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EAE模型。将50只豚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EAE低剂量治疗组、EAE中剂量治疗组和EAE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造模前3d正常对照组和EAE对照组每天灌喂0.4ml花生油,EAE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治疗组分别在造模前3d开始灌喂含1,25-二羟维生素D30.5μg·kg^-1·d^-1、1.25μg·kg^-1·d^-1、2.5μg·kg^-1·d^-1的花生油0.4ml,直至整个实验结束。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和EAE模型组发病高峰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IL-4、IL-10、TNF-α的水平。结果EAE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4、IL-10的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EAE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4、IL-10的能力较EAE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EAE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TNF-α的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EAE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TNF-α的能力较EAE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EAE存在明显免疫功能紊乱,1,25-二羟维生素D3防治EAE的免疫机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FN-γ、TNF-α产生及促进IL-4、IL-10而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环孢素(ciclosporine,CsA)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的产生,以及对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PBMCs在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抗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IL-12(Th1细胞分化因子)刺激的情况下或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观察CsA对IFN-γ产生和Th1细胞分化的影响.同时使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评价CsA对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及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2产生的影响.[结果]CsA对由不同条件诱导产生的IFN-γ,均表现为剂量依赖性抑制关系.此外,CsA抑制IL-12诱导的Th1分化.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CsA可抑制CD4 和CD8 T细胞IFN-γ的表达.[结论]CsA剂量依赖性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抑制CD4 、CD8 T淋巴细胞产生IFN-γ和Th1细胞的分化,其抑制机理可能与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评估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thioredoxin reductase , TR)抗原是否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文中建立并优化检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 PBMC)中TR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TR/AST)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 γ, IFN-γ)与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的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 linked immunospot assay , ELISPOT)检测技术,以探讨TR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在侵袭性曲霉病( invasive aspergillosis , IA)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方阵滴定法优化ELISPOT反应条件。以烟曲霉TR为特异性刺激物,阳性细胞刺激剂为对照,用ELISPOT技术检测20名健康人外周血PBMC分泌IFN-γ、IL-4的阳性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 SFC)频数。结果方阵滴定法结果显示,10μg TR抗原、健康人PBMC终浓度为3×105/孔时ELISPOT检测结果最佳。20名健康人特异性分泌IFN-γ和IL-4的SFC频数分别为15(3.5,59.5)个和0(0,0)个,IFN-γ的SFC频数显著高于IL-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TR可刺激所有20名健康人产生IFN-γ应答,其中9例产生强IFN-γ应答(SFC>20个/3×105 PBMC),占45%;而19名健康人在TR刺激后不产生IL-4应答,仅1例产生弱IL-4应答(SFC=1)。结论烟曲霉TR抗原诱导的T细胞免疫以Th1型免疫应答占绝对优势,因此,该抗原具有成为保护性抗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健康人和结核患者外周血经不同刺激剂刺激后T细胞亚群产生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12名健康人和12例结核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佛波醇脂(PMA)+钙离子霉素(IM)、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植物血凝素(PHA)刺激,莫能霉素阻断,流式细胞仪检测产生IFN-γ和TNF-α的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PMA+IM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αβ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明显高于结核患者(P<0.01);PMA+IM、Mtb-HAg和PHA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高于结核患者(P<0.05~P<0.01)。PMA+IM和PHA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αβ T细胞产生TNF-α的比例均高于结核患者(P<0.05);PMA+IM和PHA刺激健康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产生TNF-α的比例均高于结核患者(P<0.05)。结论:经不同刺激剂刺激后,健康人γδ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高于结核患者γδ T细胞产生IFN-γ的比例。经PMA和PHA刺激后,健康人αβ T和γδ T细胞产生TNF-α的比例高于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γ射线辐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培养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实验设PC-3P肿瘤细胞对照组、单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照组、照射和未照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组,照射剂量为1Gy,吸收剂量率为17Gy/min。利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双染色法和MTT比色法,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PC-3细胞的杀伤情况。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照射后体外培养至144h有大量细胞死亡,存活细胞明显少于未照射组,培养至240h时,照射与非照射组中存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减少,但是在照射的各组中减少更为明显。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PC-3肿瘤细胞共培养时,照射组在培养至96h时,γ射线照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杀伤活性明显增加。结论:γ射线辐照对某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损伤作用,但是γ射线辐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