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STAT3与胚泡植入的关系。方法取未孕动情期及孕1~8d的小鼠子宫做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处理系统,对STAT3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位置和强度进行检测。结果①STAT3主要分布于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和蜕膜细胞。②妊娠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中STAT3的表达随妊娠进行逐渐增强,孕4d呈强阳性表达,此后表达逐渐减弱;而蜕膜细胞的表达从孕5d开始逐渐增强。③未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中STAT3弱表达。结论①STAT3参与胚泡植入过程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②STAT3还可能参与了植入后胚泡滋养层的扩展、分化及子宫内膜蜕膜化反应。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检测p38MAPK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胚胎和围植入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方法取小鼠早期胚胎、动情期未孕、真孕及假孕1~8d小鼠子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法,检测p38MAPK在不同发育阶段早胚及围植入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结果① p38MAPK在小鼠胚植入前各细胞期均呈阳性表达,随着妊娠进展,其表达逐渐加强;② 真孕组孕3d,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p38MAPK呈阳性表达,孕4d呈强阳性表达,此后腔上皮表达逐渐减弱;腺上皮p38MAPK的表达一直维持在阳性水平,而蜕膜细胞的表达从孕5d开始逐渐增强。假孕组只有孕4?d呈弱阳性表达。结论① p38MAPK可能参与了小鼠植入前胚的发育分化。② p38MAPK参与胚泡植入过程,并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反应。③ p38MAPK 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不仅受母体因素调控,还与胚泡的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布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妊娠1~8d小鼠子宫内膜MIF的表达情况,并以动情期非妊娠小鼠子宫做对照。结果在小鼠子宫内膜的所有组织均可检测到MIF的表达,主要表达于腺上皮、腔上皮及基质中的细胞团。MIF在妊娠1~3d表达较强,妊娠4~5d表达较弱,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和腺上皮;妊娠6~8d,MIF表达再次增强,但主要表达于基蜕膜和次级蜕膜区。结论妊娠1~8d小鼠子宫持续表达MIF,提示MIF可能参与小鼠胚泡植入及胚泡植入后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5.
降钙素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降钙素在胚泡植入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未孕动情期、真孕及假孕3~8d的小鼠子宫作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方法对降钙素在围植入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降钙素仅分布于子宫内膜腺上皮。在真孕及假孕组小鼠,受精后第3~4d(植入前),子宫内膜腺上皮中降钙素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未孕组(P<0.01);受精后第6~7d(植入后),真孕小鼠子宫内膜中降钙素的含量进一步增多,明显高于假孕及植入前各时间组(P<0.01)。结论:①降钙素参与胚泡植入过程,还可能间接参与植入后胚泡的滋养层扩展、分化及子宫内膜蜕膜化反应;②降钙素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不仅受母体因素调控,还与胚泡的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β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在植入早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布状况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妊娠1~5 d小鼠子宫内膜Galectin-3的表达情况,并以动情期非妊娠小鼠子宫做对照.结果 小鼠子宫内膜的所有组织中均有Galectin-3表达,主要表达于腺上皮、腔上皮和基质细胞中.随着小鼠妊娠天数的增加,Galectin-3的表达也逐渐增高,在植入窗口期(妊娠4~5 d)达高峰.结论 Galectin-3在妊娠1~5 d小鼠子宫内膜持续表达,提示在小鼠胚泡植入早期,Galectin-3参与了胚泡的植入过程,在胚泡和子宫内膜的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生长因子结合受体7(growth factor receptor bound 7,GRB7)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未妊娠及妊娠早期d1~7小鼠子宫内膜GRB7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孕3 d下午8点子宫角注射GRB7反义寡核苷酸,孕7 d观察胚泡着床数较正常组有无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得未妊娠(d0)和妊娠早期(d1~7)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均有GRB7 mRNA表达,并在孕5 d达到峰值;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GRB7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基本一致,孕1 d到孕4 d,GRB7蛋白主要表达部位为腔上皮、腺上皮,基质细胞少量表达,孕5 d、孕6 d,GRB7蛋白表达较之前增强,并且在基质细胞开始明显表达,孕5 d最强;孕6 d着床点GRB7蛋白高表达于初级蜕膜区,着床旁GRB7蛋白高表达于基质细胞;子宫角注射GRB7反义寡核苷酸后胚泡着床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结论:GRB7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呈动态表达,提示它参与了胚胎着床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植入前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4的表达及超微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植入前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4的表达分布状况及超微结构。方法用免疫化SP法检测妊娠1~4d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4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植入前小鼠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结果整合素α4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及腺上皮,表达强弱不等,于妊娠第4天表达最强。透射电镜观察妊娠第4天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分泌颗粒等丰富,内膜间质水肿,基质细胞肥大变圆,胞质内富含糖原、脂滴。结论妊娠1~4d小鼠子宫内膜持续表达整合素α4;妊娠第4天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处于植入前分泌功能旺盛阶段。提示整合素α4可能参与小鼠胚泡植入过程,其表达强弱与植入前子宫内膜的发育同步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及胚胎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定位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IL-8在妊娠4d和妊娠8d小鼠子宫内膜及胚胎的表达部位.结果:妊娠4d(着床前),IL-8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的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胚泡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亦有阳性表达.妊娠8d(着床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IL-8表达呈阴性,腺上皮和蜕膜细胞均呈弱阳性;胚胎IL-8表达呈阴性.结论:IL-8可能参与胚泡着床的过程,但与胚胎分化、发育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分布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未孕动情期、真孕及假孕3~6 d小鼠子宫做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BP-4在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BP-4在小鼠子宫内膜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细胞、腔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及蜕膜细胞.IGFBP-4在真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于孕3 d出现阳性表达;孕4~5 d中等强度表达;孕6 d表达最强,主要分布于整个蜕膜区细胞.未孕动情期小鼠子宫内膜IGFBP-4呈弱表达.假孕组小鼠子宫内膜IGFBP-4只在孕5~6 d有微弱表达.真孕组小鼠子宫内膜IGFBP-4表达明显强于同期假孕组.结论 IGFBP-4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持续表达,提示IGFBP-4可能在小鼠胚泡植入过程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碧婷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6-37,4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正常早孕和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上Foxp3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自然流产次数不低于3次的患者37例作为流产组:选取正常妊娠妇女4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孕龄期妇女的增生期内膜及分泌期内膜分别为25例、20例,对各组中的Foxp3的表达及分布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Foxp3在分泌期内膜的表达与正常妊娠组及URSA组比较明显较低,在URSA患者蜕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2)蜕膜间质为URSA组Foxp3的主要表达部位,蜕膜腺上皮细胞为正常妊娠组患者Foxp3表达的主要位置,蜕膜腺上皮细胞为增生期内膜阴性表达及分泌期子宫内膜Foxp3的主要分布位置。结论在胚泡植入及早期妊娠的维持中分泌期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中Foxp3的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URS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Foxp3的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层粘连蛋白及纤粘连蛋白在输卵管妊娠发生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定量分析技术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黏膜上皮、宫内膜及正常输卵管黏膜上皮、正常宫内早孕宫蜕膜组织中整合素β3、层粘连蛋白及纤粘连蛋白表达。结果:整合素β3的表达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上皮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上皮(P<0.05)及正常输卵管上皮(P<0.05),低于正常子宫蜕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卵管妊娠组子宫内膜上皮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高于正常输卵管上皮,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输卵管上皮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层粘连蛋白的表达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上皮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上皮(P<0.05)及正常输卵管上皮(P<0.05),低于正常子宫蜕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卵管妊娠组子宫内膜上皮明显低于子宫蜕膜上皮(P<0.05),高于正常输卵管上皮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输卵管上皮明显低于子宫蜕膜上皮(P<0.05)。纤粘连蛋白的表达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上皮高于子宫内膜上皮(P<0.05)及正常输卵管上皮(P<0.05),低于正常子宫蜕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卵管妊娠组子宫内膜上皮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高于正常输卵管上皮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输卵管上皮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结论:整合素β3、层粘连蛋白及纤粘连蛋白参与胚泡异位着床于输卵管内,可能在输卵管妊娠发生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which is primarily produced from activated macrophag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ytokines that can induce cells to undergo apoptosis[1]. 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 also called Apo-2L, is a new member of TNF …  相似文献   

14.
层粘连蛋白在早妊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层粘连蛋白(LN)在早妊小鼠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基膜和腺上皮基膜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结果:妊娠第1~3天,子宫内膜上皮基膜和腺上皮基膜LN表达逐渐增强,妊娠第1天与对照组相似,妊娠第3天,LN表达最强;妊娠第4天,LN表达最弱,甚至呈阴性;妊娠第5、6天,LN表达由弱渐强。此变化过程中对系膜侧LN的变化与系膜侧相似。结论:LN在小鼠早妊期间的变化对促进子宫内膜表面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增殖、迁移、植入室形成及胚泡植入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抗体和整合素β3抗体对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取20只孕4d小鼠,分别在两侧子宫角内注射骨桥蛋白抗体、整合素β3抗体,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正常妊娠空白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于孕8d处死小鼠,统计胚泡着床数及妊娠率,取子宫观察内膜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结果显示骨桥蛋白抗体组小鼠妊娠率为60%,平均胚胎着床数为1.6±1.19,整合素β3抗体组妊娠率为70%,平均胚胎着床数为1.7±1.28,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90%,10.0±1.63及100%,10.5±1.58),提示骨桥蛋白抗体和整合素β3抗体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着床。结论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抗体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的着床并导致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这提示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与子宫内膜容受性获得有关。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β3参与了小鼠胚泡的着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不明原因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正常子宫内膜中MMP-9及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探讨不明原因不孕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不明原因不孕子宫内膜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MMP-9、TIMP-1在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均见不同程度的表达,增生期表达水平低,分泌期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差异有显著性。而二者在不明原因不孕组子宫内膜的表达水平显著减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MP-9、TIMP-1在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的低水平表达,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降低,从而使着床失败,导致不孕。  相似文献   

17.
层粘连蛋白及纤维粘连蛋白与药流后子宫出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层粘连蛋白 (LM)及纤维粘连蛋白 (FN)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 (以下简称药流 )后子宫持续出血时的表达 ,对 2 0例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 (出血组 )的刮出组织及 1 0例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吸出的组织 (对照组 ) ,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并观察标本。结果 :出血组的刮出组织中 4 5%可见滋养细胞或绒毛 ,90 %发现蜕膜组织。 2组蜕膜组织的血管及腺上皮基膜、蜕膜细胞周围和一部分蜕膜细胞胞质内都含有较丰富的LM与FN ,并且 2组间比较 ,FN与LM含量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说明残留蜕膜中含有能分泌大量LM与FN的蜕膜细胞和血管 ,致使蜕膜组织与子宫壁牢固地结合而不易脱落 ,影响内膜发育而引起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