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是危重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措施包括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及呼吸机相关肺炎防治、预防真菌感染、皮肤护理、早期肠道喂养以及应用益生菌等.有效地防治医院内感染可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和减少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内感染(简称院感)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其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防治,降低NICU院感发生率。方法:2006年2月至2007年1月收入我院NICU住院时间48 h以上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资料,计算院感发生率,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查其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儿共计1 159例,院感发生共计169例次,发生率为14.58%,日感染率为19.52‰,肺部感染率为7.94%,居首位,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每1 000个呼吸机使用日48.8;院感致病菌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 2.130, 95% CI 1.466~3.094 )、机械通气(OR 7.038,95% CI 3.901~12.698)、胸腔闭式引流(OR 7.004, 95% CI 1.841~26.653 )及布洛芬治疗(OR 2.907, 95% CI 1.303~6.487)是NICU内院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肺部感染是我院NICU 最常见的院感;革兰阴性细菌是院感常见病原菌;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布洛芬治疗是NICU内院感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2):81-84] 相似文献
3.
叶小玲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4(4):357-359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目前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监控区域。通过对广东某市级医院NICU2000年度与2004年度院内感染发病率的比较,以及2000年度内感染疾病的分布,对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教育、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防治措施,以减少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对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NICU患儿经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后的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研究期间符合入选条件患儿1 011例中发生医院感染59例,医院感染率为5.8%,日感染率为3.5%;以每半年分期,日感染率从2013年上半年的8.0%下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2.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1 000呼吸机使用日从2013年上半年的12.8‰下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例/1000中心静脉置管日从2013年上半年的4.5‰下降至2015年上半年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连续性目标性监测可及时掌握N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和危险因素,便于采取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NICU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在医院感染管理上应用PDCA前后NICU的医院感染率、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合格率资料,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为对照组,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为观察组。结果对照期间共收治患儿783例,发生医院感染37例,医院感染率4.7%;观察期间共收治患儿2164例,发生医院感染42例,医院感染率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DCA后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恒温箱水、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均高于实施PDCA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管理实践中应用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病房医院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红叶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5):541-542
我们从 1997年开始对我院新生儿病房医院内感染 (NI)进行为期 4年的全面监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 12 69名 ,新生儿室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的陪护人员及环境。NI的诊断标准见文献 [1]。二、方法 1.新生儿室由一名兼职医师及护士负责 ,每发生 1例NI ,及时登记 ,每月汇总一次 ,并对环境、器具及工作人员的手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消毒效果监测。 2 .标本分别来自患儿的血、尿、粪、脓液、痰及脑脊液 ,工作人员的手和环境 ,器具等。细菌监测按我院常规进行。病毒监测采用碱性磷…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燕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
随着国内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新生儿感染,尤其是院内感染日趋增多。耐药菌株的出现,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使感染所致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直接影响到NICU的医疗质量,并使医疗费用显著增加。现通过对导致目前NICU新生儿感染的常见的真菌感染、B组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与脑膜炎、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置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等细菌和真菌的临床特点进行综述,力求使临床新生儿科医师真正认识不同菌群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有助于有效控制感染,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一起肺炎克雷伯杆菌医院感染暴发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的临床特点、原因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的一起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结果 2010年9月3日至2010年10月3日期间,NICU连续发现12例痰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患儿,最终7例确定医院感染。患儿胎龄(28.5±2.6)周(25~32周),出生体质量(941.4±309.8)g(620~1540 g),发生医院感染时的住院时间为(31.7±12.8)d(11~45 d)。总医院感染发生率2.41%,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79%。胎龄28周的极早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达到50.00%,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2.86%。所有痰培养结果均显示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青霉素类及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75%~100%,碳青酶烯类耐药率达到5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最低为25.0%。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胎龄28周的极早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是NICU医院感染暴发的高危人群。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已经突变至耐碳青霉烯类,需引起高度重视。规范的医疗行为是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可以显著降低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泌尿系感染(UTI)的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病原体药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 229例新生儿UTI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UTI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或者体温不规则、吃奶少或者拒奶、黄疸不退、呕吐、腹泻、体重不增、精神萎靡等。居于前三位的病原体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及大部分头孢类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85%),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敏感,其次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有很高的敏感性(>9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100%)、利福平(84%)、庆大霉素(79%)的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最敏感。结论:新生儿UTI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全身症状为主;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屎肠球菌检出率及耐药率均较高,主要致病菌对大部分青霉素及头孢类耐药,临床医生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决定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住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圣路易斯儿童医院NICU的所有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 290例病例符合入选标准。确诊院内获得性BSI 175人次,其中导管相关性BSI(CRBSI)109例,占62.3%。每1 000个住院日的院内BSI发生率为4.22。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5 min低Apgar评分、中心静脉置管及置管时间是NICU病人发生院内BSI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中心静脉置管婴儿而言,机械通气是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相关性BSI是院内获得性BSI的主要原因,早产、低Apgar评分及置管时间是导致院内获得性BSI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622-624]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院内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近年NICU院内感染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院内感染的定义、病原和发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作一简介并讨论其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国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的高发生率,常是重症患儿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效预防NICU医院感染策略是综合的,应包括连续监控和监测医院感染率与病原菌分布、强调以洗手为重点的医务人员的卫生管理、做好患儿用物管理和医疗污物处理、规范的医疗仪器设备消毒和病房卫生管理、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并在工作中加以改进。NICU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和严格探视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医院感染能增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的患病率、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本文阐述了关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一、手卫生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以下情况应遵守手卫生:接触患儿前后;从患儿污染的部位到清洁部位;进行侵袭性操作之前;接触患儿体液、排泄物、破损的皮肤、伤口敷料之后;直接接触患儿周围环镜后;摘除无菌或被污染的手套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NICU细菌定植及医院感染情况,以降低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 2009年1-12月在本院NICU住院的465例新生儿入院时行痰培养,进行定植菌检测.机械通气患儿更换或拔除气管插管时,常规留气管插管头行细菌培养.所有培养阳性结果行药敏试验.住院时间>48 h的426例新生儿纳入医院感染调查,疑似医院感染时,根据临床表现行相关病原学检查.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日医院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结果 465例新生儿行痰培养,72.7%(338/465例)有细菌定植,其中38.8%为正常菌群,61.2%为致病菌.定植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4%(53/426例),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1‰,呼吸机使用率为2.5%,VAP发病率为65.6‰.不同出生体质量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P<0.05),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有致病菌定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于无致病菌定植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8,P<0.05).结论 细菌(尤其是致病菌)定植在NICU很常见,革兰阴性细菌是常见定植致病菌,致病菌定植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对NICU住院患儿进行定植菌检测,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NICU住院的903例早产儿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医院内感染的部位及病原进行分析.结果 903例早产儿中110例发生123次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2%,病死率2.7%;日医院感染率为7.3‰;医院内感染者平均感染发生时间为住院后(15.03±11.85)d.NICU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无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留置脐静脉导管、留置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肠外营养.感染部位以败血症占首位(45.5%),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及结膜炎.123例次医院内感染共获得70株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以细菌为主,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50%),革兰阴性菌33株(46%).结论 NICU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在于重视早产儿规范化管理、规范中心静脉导管、脐静脉导管等侵入性操作,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现将我院医院感染的新生儿89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我院NICU1997年11月~2002年4月收治危重新生儿723例,男426例,女297例;胎龄27~42周,日龄1~22d。采用回顾性调查,根据病历资料和医院感染登记表记录的有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细菌药物敏感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源于297例新生儿的317株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结果医院感染好发部位:脐部、呼吸道、皮肤和血液。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等一线抗生素敏感率低,对利福平和万古霉素敏感率高,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等半合成青霉素敏感率低,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敏感率高。结论确诊医院感染的病例宜按药敏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针对革兰阳性菌可选用替考拉宁、利福科、万古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丁胺卡那、头孢他啶、碳青酶烯类和喹诺酮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改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管理模式,探索提高N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本院2010年开始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模式引入NICU的感染管理工作,通过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感染隐患,制定针对性的感染控制干预措施和标准操作规程,并对干预措施的落实加以巩固.观察2009年和2010年NICU医院感染率及相关质控指标的变化.结果 2009年NICU医院感染率16.9%,2010年NICU医院感染率9.6%,两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6,P<0.05);2010年NICU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及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与2009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ICU引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感染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泌尿道感染(UTI)的流行性和病原学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入住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儿童医院NICU的所有新生儿的住院资料.结果 NICU的住院患儿中UTI的发生率为6.5%,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63.7%),其中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4.8%,主要是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均高度耐药,而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吡肟则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中非大肠埃希菌菌属的耐药性高于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对氨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完全敏感;CNS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和头孢唑啉完全耐药,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则100%敏感.结论 NICU中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总体耐药现象严重,已不适合作为一线用药.故有必要在使用抗生素前及时完善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