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课题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我市一所大幼儿园随机抽取200名(独生子女100名,非独生子女1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测试,有助于对学龄前儿童心理适应行为能力作进一步研究。资料与方法对象:某幼儿园随机抽取200名(独生子女100名,非独生子女1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调查方法及内容:采用姚树桥、龚耀先制定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2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测试,由专业人员指导,家长按统一要求填写。该量表常模包括3个因子:即独立因子、认知因子、社会自制因子。该3个因子内容包括8项:即运动、生活、语言、取向、责任、时空、劳动、经济。测…  相似文献   

2.
1131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家庭结构等一系列变化,导致儿童发生心理行为问题日趋突出。而学龄前期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在此阶段若发现孩子有某些心理发育问题,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教育,就能完全恢复正常,若错过了这一关键期,有可能造成孩子终生的心理异常。因此,儿童心理行为的咨询和保健已成为儿童保健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父母和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四家幼儿园113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心理行为状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调查内容根据幼儿多动、进食问…  相似文献   

3.
泰安市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利用本年度幼儿园儿童进行常规查体的机会 ,对泰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进行变应性鼻炎的流行性病学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和方法  2 0 0 1年度暑期过后 ,我们对泰安市市区各单位幼儿园共计 4 12 8名儿童进行了常规体格检查 ,同时对所有参加体格检查的儿童进行了变应性鼻炎的流行性病学调查 ,其中男 2 0 11例 ,女 2 177例 ,年龄 2~ 7岁。各项统计资料见下表。表 1 年龄与发病关系年龄 调查例数男女患病例数男女 %2 70 60 12 2 33 3 713 80 17194 744 2 14 0 2 2 5 2 76 35 42 943 5 2 93 16 964 0 0 40 63 5…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的年龄分布特点,口腔保健与儿童患龋率的发生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德阳市851例学龄前儿童的龋患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进行调查,对各年龄段患龋率、龋均、口腔卫生习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41.83%,龋均0.46,随年龄增加龋患情况逐渐加重.仅有39.8%的学龄前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但开始刷牙年龄较晚.结论 口腔卫生保健是防止儿童龋齿的主要方法,应加强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指导,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漱口,保持刷牙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避免睡前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能够有效地防止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浙江省上虞市学龄前儿童龋患情况。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调查 4~ 6岁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结果 :上虞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 :4岁为 6 0 .35 %、5岁为 71.5 3%、6岁为 84.13%,平均为 72 .5 0 %;龋齿充填率为 8.2 3%。结论 :上虞市学龄前儿童 (4~ 6岁 )的患龋率较高 ,必须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 ,降低患龋率 ,提高乳牙龋齿的充填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其适应行为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抽取武汉市武昌区3所幼儿园,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自拟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909名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商数平均为(119.32±14.95)分;各年龄组儿童的适应行为不同(F=23.86,P<0.01);女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男童(t=3.70,P<0.01);不同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儿童适应行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受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影响,父母应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促进其适应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金萍  王军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7):125-126
目的 了解嘉峪关市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对509名儿童在自然光线下.由同一人采用平面口镜、5号探针进行口腔检查、登记、统计.调查标准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龋病诊断标准.结果 惠龋儿童349人,患病率68.57%,龋均数3.71颗,龋补率及早晚刷牙率较低,漱口率极低.结论 我市学龄前儿童龋病普遍,口腔保健措施不到位,必须加强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重视儿童龋病防治,做到防治结合,降低龋病发生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愈来愈多地受到父母和老师的重视。一般报告已累及学龄前儿童的5%~ 10 %。本调查旨在通过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 ,了解其发病率 ,从而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提高人群健康计划和预防治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因其有效好的信度和效度 ,目前该问卷已被广泛应用到很多国家的儿童行为问题研究。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样本来自鞍钢 5所全民幼儿园10 0 0名 4~ 6岁发育正常的学龄前儿童 ,其中有效问卷 70 0名 ,男 354人 ,女 346人。1 2 研究程序 根据Rutter问卷程序 ,…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状况,为降低学龄前儿童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郑州市某幼儿园521名3~6岁儿童一年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9.77%,家中和幼儿园是易发生伤害的场所;意外跌落为最常见的伤害;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发生季节以夏、冬季较多.伤害程度以轻度居多,次均治疗费用439.57元,以自费为主.结论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预防儿童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现况,以便更好地进行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适用于4~16周岁,家长用)对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572名4~6岁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0.10%,其中男童为22.41%,女童为17.58%,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P>0.05);男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性问题、分裂样及社会退缩,女童前3位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性问题、肥胖及多动。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且行为问题因子以性问题等为主。应针对学龄前儿童早期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加强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其适应行为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抽取武汉市武昌区3所幼儿园,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自拟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 909名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商数平均为(119.32±14.95)分;各年龄组儿童的适应行为不同(F=23.86,P<0.01);女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男童(t=3.70,P<0.01);不同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儿童适应行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受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影响,父母应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促进其适应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发生、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参照国内有关研究,采用自制“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表”,以问卷方式对青岛市2所幼儿园344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单项检出率为6.1%--63.4%;20项单项检出率平均为29.2%,超过30%的7项;3岁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率为19.6%、4岁为15.6%、5岁为14.0%、6岁为13.6%,随年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有减少的趋势;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在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低及家庭不同教育方式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存在着广泛性和严重性,且在某些问题上存在性别的差异;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不同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及家庭不同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和自拟"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武汉市城区3所幼儿园90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 男童与女童适应能力商数( ADQ) 分级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1);男童时空定向分量表分显著高于女童(P<0.05),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分量表分及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和ADQ显著低于女童(P<0.01).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各分量表值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城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4.
贫血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为了解我市儿童贫血状况,我们于2008年3—6月对邯郸市丛台区所有在园儿童进行了血红蛋白测定,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探讨集中式与分散式治疗远视性弱视的疗效差异。方法:(1)将患儿随机分为集中治疗组与分散治疗组两组。集中治疗组:在我院眼科弱视治疗室行弱视治疗;分散治疗组:遵医嘱在家进行弱视治疗,并每月定期复查;(2)所有患儿均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家长用)评定儿童心理行为现状,两组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结果:(1)集中治疗组疗效均好于分散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儿弱视疗效与CBCL社会能力总分、活动情况、社交情况、体诉、违纪因子负相关(P<0.05),其余各组疗效与CBCL各因子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集中治疗弱视可以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增加其依从性,疗效优于分散治疗;弱视治疗疗效差可能与患儿易违纪、社会能力及社交情况差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汪婧  陶冶  徐秀敏 《安徽医学》2024,45(4):500-504
目的 分析某口腔医院学龄前儿童的龋齿患病率和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来合肥市口腔医院问诊的154名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资料,根据口腔健康状况分为有龋组(n=124名)和无龋组(n=30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入组154名儿童,龋病率为80.52%。有龋组年龄和女性、喜食甜食、公立医院就诊占比均高于无龋组,父母从事医疗工作、具备口腔知识以及定期口腔检查占比低于无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1.646,95%CI:1.158~2.341)、喜食甜食(OR=0.226,95%CI:0.066~0.775)和在公立医院就诊(OR=3.377,95%CI:1.037~1.173)是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父母具备口腔知识(OR=3.268,95%CI:1.072~9.96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率较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好发于女性,可从加强儿童饮食控制、提高父母口腔知识水平、提升非公立医院诊疗能力等方面对龋病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愿意配合研究的3~6岁的儿童400人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n=200),对照组儿童家庭环境、父母关系正常;试验组儿童的家庭父母离异、2地分居、单亲等。对2组儿童的心理行为及表现追踪观察3个月,并采用儿童心理行为量表CBCL、自制问卷及访谈、家庭环境量表对其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对其进行专业分析研究后可知,对照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00%)显著低于试验组发生率(28.00%),试验组(49.00%)综合影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关系对儿童心理行为有重大影响,家庭关系融洽父母和睦环境下的儿童心理问题较不正常的家庭环境成长下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昆明市城区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状,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 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KMBU),随机抽取昆明市五华区城区5所幼儿园中年龄为4~6岁的儿童500名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46.5%。(男孩为52.5%,女孩为40.3%),男女行为问题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儿童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互动模型的构建分析发现,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母亲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母亲的养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大于父亲。结论 妥善的养育方式对儿童的成长更为有利,为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应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和监测,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759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弘  梅少林 《河北医学》1999,5(12):91-92
儿童饮食行为与儿童所摄取的营养素能否保障其正常的生理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我们于1999年5月对本地区机关第一、第二两所幼儿园4~7岁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日托于本地区机关第一、第二两所幼儿园4~7岁儿童。1.2 方法:①调查方式与内容:根据当前儿童饮食行为中所存在的具普遍性的问题,设计问卷调查卡。调查卡由家长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除填写的儿童性别、实龄外,对调查卡中孩子的饮食行为习惯和家长对孩子饮食行为的态度等两个方面共11个问题进行了适宜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和分析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在心理行为发育方面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ek List,CBCL)中国标准化版对南通市随机抽取四所不同等级幼儿园1 102例4~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为:优良26.95%,正常63.88%,不正常9.17%,与国内外报道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5%~20%)基本一致[1-2].各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省示范3.47%,一类1.87%,二类16.10%,三类23,81%,省示范、一类、二类幼儿园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三类幼儿园,不同等级幼儿园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认为影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幼儿园、家庭是否重视儿童心理教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是否参加早教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各类幼儿园尤其是三类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