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和谐。方法按品管圈理论的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分析导致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的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3.6%降低至活动后的13%,患儿家长满意度由活动前90%的提高至活动后的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白药加食醋治疗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渗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液外渗是儿科静脉用药中常见的并发症 ,轻者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及静脉炎 ,重者可引起头皮周围组织坏死。我科于2 0 0 2年 5月— 2 0 0 4年 5月采用云南白药加食醋治疗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 ,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观察头皮静脉输液外渗患儿 40 0例 ,男 2 3 5例 ,女 165例 ,年龄均 <3岁 ,平均年龄为 1.5岁。 3 85例表皮未破损 ,15例表皮破损。输入药物有 10 %氯化钾、10 %葡萄酸钙、5 %碳酸氢钠、2 0 %甘露醇、丹参、脑复素等。注射部位 :头皮正中静脉 2 3 5例、颞浅静脉 5 0例、其他浅静脉 115例。将 40 0例随机…  相似文献   

3.
浅谈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婴幼儿头皮血管较丰富,成网状分布,头皮脂肪少,浅表易见,且静脉窦较少,头皮静脉易于固定,患儿体位舒适,既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和保暖,也不影响诊疗和护理,因此儿科常选择头皮静脉输液,但是要想提高成功率,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笔者总结如下经验,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小儿输液不仅是对护士技术的考验,也是对一个医院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对医患护患关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根据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头皮静脉输液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比较常见.此操作需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随着这方面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前的准备,操作时的方法以及拔针、留置针的应用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现就这些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急诊室和输液中心每年静脉输液人数约20万例,其中超过一半采用头皮静脉通路,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8%以上。现总结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的注意点及技巧如下。1穿刺前准备按压目标区静脉8~10s[1,2]。按压静脉后人为地阻断了回心的血液,使血液在阻断处积聚,按压处压力降低,积聚处压力增大。停止按压后,积聚的血液快速向低压处流动,冲击血管,使血管明显扩张,降低了因静脉不清晰而造成的穿刺困难。2穿刺2.1进针的角度传统的静脉输液进针角度为与皮肤呈15~20°角迅速刺入皮肤,以血管深浅调整进针角度[3]。采用针头与皮肤呈80~90°角快速穿…  相似文献   

7.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粘贴胶布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小儿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往往由于患儿不配合,头部晃动较大、哭闹、出汗等原因,导致胶布松动引起液体外渗。掌握好一套科学的粘贴胶布方法,会大大减少液体外渗,减轻患儿痛苦。我们总结出一种新方法,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杜广哲  陈慧琴 《护理研究》2006,20(9):2408-2408
静脉输液是小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小儿输液时间相对较长,加之哭闹、不配合、头皮容易出汗等易导致穿刺失败。我们采用弹力帽固定头皮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李文娟 《全科护理》2010,8(32):2930-2930
为了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际操作,总结出负压穿刺的方法,即通过放低输液袋,让其平面低于被穿刺患儿的头部,结果此方法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并易于单人操作。  相似文献   

10.
11.
闵凡云  张忠芹 《护理研究》2006,20(5):1273-1274
小儿静脉输液最常选用的穿刺部位为头皮、手或足背部的静脉。小儿自我控制力差,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基本上不能按需要制动,且婴幼儿因管腔细小、管壁薄,患病时血流缓慢,以及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的输注等因素致药液渗漏至皮下,易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我院儿科于2002年5月-2005年5月采用芦荟胶加云南白药粉调和后外涂,治疗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改良固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给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如何固定头皮针,教科书上没有详细的介绍,但小儿输液时容易跑针是大家公认的难题。针对这种情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采用改进固定法,收到了较发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改良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最佳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输液质量。方法:对36例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累计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180例次,甲组采用改良法,即输液瓶低置于操作平面以下,同时输液管下段返折后进针,头皮针斜面进入皮下后,松开近折处;乙组采用头皮针与输液管分离,连接吸有药液的小空针,进针后由助手回抽空针活塞;丙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改良法1针穿刺成功率最高,经X2检验,与丙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性(P<0.01),与乙组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价,如污染与残留气体,人力资源及耗材的费用支出等,优于乙组方法,结论:改良法可取代乙,丙组所用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及针头固定,比较一针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发生渗漏和输液途中发生渗漏的病例数。结果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发生渗漏例数和输液途中发生渗漏例数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试验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穿刺术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将2000例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对照组常规穿刺,常规法固定针头;观察组采用负压穿刺,穿刺成功后改良法固定针头.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穿刺术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杨红兰 《现代护理》2003,9(4):310-31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常规固定方法为 :头皮静脉穿刺见回血 ,即用三条胶布固定针头 ,即第一条固定针头握持柄 ,第二条作交叉固定 ,第三条将塑料管盘曲后固定。我们按此固定法操作经常会穿刺好后面的患儿 ,前面刚穿刺好的患儿针被拉出来了。由于小儿好动 ,再加上穿刺疼痛、挣扎 ,往往一身汗 ,这给胶布粘贴增加了难度 ,或是患儿头部转动牵拉而使固定好的管子拉出或折叠 ,引起输液障碍而需重新穿刺 ,因此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又增加了我们护士的工作量。经过摸索 ,我们现在用四条胶布固定法。即其中三条胶布如上述常规粘贴 ,另一条胶布则将头皮针…  相似文献   

17.
18.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2种持针方法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张美光 《现代护理》2004,10(11):1029-1029
临床护理操作中.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又不影响病儿活动。便于保温。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但在固定过程中难免会粘贴少许头发。从而在拔针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给病儿增加疼痛。近1年来.笔者对临床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拔针方法进行反置探索.找到了一个小技巧.经临床实践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