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十二指肠炎作为独立疾病或伴发疾病较常见。作者对323例慢性非感染性十二指肠炎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其中男148例,女175例;年龄6~14岁。全部患儿均根据主诉、临床表现、常规检查,在怀疑的病例做内窥镜活检、X线造影,十二指肠pH值测定、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胆囊造影、尿和血生化等项检查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2.
胃泌素是刺激壁细胞产生胃酸的基本因素,而感染H.pylori的患者胃窦G细胞释放胃泌素增多,血清胃泌素增高与胃十二指肠的多种疾病有关。这也是近阶段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拟通过对51例H.pylori阳性与H.pylori阴性的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DU)患儿及17例正常儿童进行对比研究,比较H.pylori阳性的DU患儿在H.pylori根治前后胃泌素水平,旨在探讨血清胃泌素水平与H.pylori感染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胃十二指肠炎内镜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内镜检查小儿胃十二指肠炎的准确性,将242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内镜下诊断和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对照比较。结果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浅表性十二指肠炎的内镜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1%、81.4%,慢性萎缩性胃炎为25.0%。正常胃十二指肠粘膜和胃十二指肠炎粘膜改变的诊断在内镜、病理检查中有一定的差异。当胃粘膜镜下观察显示明显萎缩性改变特征时,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较高;而显示红白相间等改变时,诊断符合率较低。提示将内镜、病理检查对比研究、了解胃十二指肠病之间的关系,可提高内镜诊断符合率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是引起儿童腹痛常见病因。幽门螺杆菌 (Hp)是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的主要病原菌[1] 。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5月我们对Hp阳性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患儿应用胶态果胶铋、阿莫西林、硫糖铝三联治疗 6 2例 ,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5月在本院住院 114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患儿 ,消化内镜检查主要为 :充血、水肿、糜烂、黏液斑、出血斑点等 ,按 1999年 7月第2届全国消化内镜及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Hp诊断标准[2 ]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Hp IgG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在小儿原以为少见,但在特别注意和检查后,就较多地被发现。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是胃肠道出血。作者医院自1953~1971年证实为溃疡病的30例中,17例伴有出血,其中3例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是引起儿童腹痛常见病因.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的主要病原菌[1].2000年6月~2002年5月我们对Hp阳性慢性胃十二指肠炎患儿应用胶态果胶铋、阿莫西林、硫糖铝三联治疗62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91年1月~1994年12月收治十二指肠炎患儿共46例。男28例,女18例;~5岁5例,~1.0岁23例、~14岁18例;病程:~半年11例、~1年24例、>1年11例;症状依次为腹痛(多为剑突下及脐上方)、纳差、呕吐、嗳气、泛酸、黑便、呕血、腹胀、低热等。入院主诉为腹痛33例,消化道大出血11例,贫血2例。本组患儿均经内窥镜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用胃内PH 值测定方法检查6—14岁患儿130例(男42例,女88例)。其中慢性胃炎60例,慢性胃十二指肠炎48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这些患儿的诊断都是根据病史,临床检查、X 线和内窥镜检查确定的。作者使用“快速MT”器测定胃内PH 值。让患儿吞食带有PH 值转换器的探头,探头固定在胃体内。在早晨空腹时进行检查。测定恒定的PH 值30分钟后,给患儿口服0.5克苏达(稀释于30ml 水中)作为第一次碱性试  相似文献   

9.
生长激素(GH)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对人类整个机体及许多器官起重要作用,脐血、新生儿血GH测定意义,一般文献阐述不多,现将所测脐血、新生儿血GH值与孕妇、婴儿期值相比较,新生儿GH水平与高血糖因素等影响,分别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检测者均为健康围产期孕妇、刚娩出足月儿脐血、生后1~28天新生儿、2个月以内婴儿,生长发育正常,身高体重均正常范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胆红素监测诊断小儿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ang MZ  Ma M  Yu JD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6):464-465
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十二指肠液的主要成分是胆汁、碳酸氢盐和胰酶,它们是消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但除了胃酸和幽门螺杆菌外,胆汁被认为是上消化道的第3个内源性黏膜攻击因子。随着食管胆红素监测(Bilitee 2000)在临床的应用,胆汁反流在食管疾病中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条件的制约,Bilitec 2000在儿科的应用报道尚不多见。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我们对经胃镜检查发现黏液湖黄染的35例患儿进行食管胆红素和pH值同步监测,以了解小儿DGER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了解血中胃泌素 (GAS)、胃动素 (MTL)、生长抑素 (SS)含量及胃窦G细胞的密度 ,探讨儿童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 (DU)与三种胃肠激素分泌变化的关系以及血清GAS与胃窦G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双抗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Hp)阴性胃炎 2 3例、Hp阳性胃炎 2 5例、DU 19例 ,共 6 7例观察组的空腹血清GAS、血浆MTL、SS含量 ,以 36例正常儿童作对照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观察组 34例胃窦活检标本行G细胞密度测定。结果  (1)观察组GAS水平高于对照组 (F =13 .0 0 3 ,P <0 .0 1) ,观察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观察组SS水平高于对照组 (F =15 .45 5 ,P <0 .0 1) ,DU的SS低于Hp阴性和Hp阳性的慢性胃炎 (P <0 .0 5 ) ;(3)观察组与对照组MTL差异无显著性 ;(4 )DU胃窦G细胞密度与血清GAS呈正相关 (r=0 .5 5 ,P <0 .0 5 ) ,与Hp阳性胃炎呈负相关 (r=- 0 .6 4,P <0 .0 5 )。结论 慢性胃炎、DU患儿存在血中GAS、SS分泌异常 ,其分泌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双pH监测小儿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胃、食管双pH电极对21例1~12个月小儿进行24hpH值监测。7例无返流小儿为对照组,14例有返流的小儿中9例为酸性返流(64%),5例(36%)为碱性返流即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其中4例合并酸性返流)。碱性返流可引起严重的食管病变。传统的单一食管下端pH监测难以作出准确诊断,增加胃底pH监测为准确判定返流,特别是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提供重要根据,对于提高胃食管返流诊断率和指导临床对不同类型的返流进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女,12岁。上腹饥饿性疼痛、反酸、嗳气半年余,有时黑便或呕吐咖啡渣。曾作X线钡剂检查未见异常,无肝、胆、胰等病史,偶有发热腹泻史。因症状加重再次黑便,于1984年7月19日来院门诊,经解痉、制酸、止血等治疗1周后,应用olympus GIF-P_2型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粘膜呈花斑样改变,十二指肠球部充血水肿,绒毛模糊,有散在直径为4  相似文献   

15.
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往多认为与消化性溃疡是同义语,目前认为由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各有不同的发病机理(前者因胃排空迟延、胆汁逆流、氢离子逆弥散、胃窦炎,后者因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过多胃酸进入十二指肠,消化粘膜成为溃疡),应根据解剖学部位命名较为恰当。本病应与急性和续发性溃疡区别开来,其中包括新生儿自发性溃疡以及疾病或药物引起的溃疡(如应激性溃疡、急性脑病的Cushing溃疡、大面积烧伤后的Curling溃疡、激素引起的溃疡、阿司匹林溃疡、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即非β细胞胰腺瘤,Werner综合征即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等。伴随年龄的增长,原发性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实施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15例,开腹手术治疗22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指标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开腹手术组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术后统计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腹腔镜手术组均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胃十二指肠穿孔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相对安全,近期疗效确切,患儿痛苦小,恢复快,术后美观。但手术难度大,需注意其局限性,更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20例粥样泻急性期和42例急性期后1~4年的病儿,用纤维内窥镜进行胃及十二指肠粘膜活检,并动态观察其粘膜状态。患儿年龄从7个月到16岁。注意观察粘膜颜色、水肿、皱襞性质、血管纹理、出血、糜烂、溃疡以及内容物的性质及幽门、胃及十二指肠运动机能。婴幼儿粥样泻急期的变化:治疗者中,14例胃窦部变化明显,粘膜苍白、变薄。8例胃体部皱襞变平,十二指肠球部粘膜较正常苍白,局部萎缩,十二  相似文献   

18.
胆汁和胃泌素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酸和胆汁反流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发生情况以及胆汁和胃泌素在小儿GERD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将GERD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共检测42例。同时应用便携式食管p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对其进行24hpH监测及胆汁联合监测,对相应病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进行空腹血清胃泌素(GS)测定,同期检测13例无胃食管反流症状并排除了消化道及严重全身器质性疾病的儿童作为对照。结果:42例患儿中24例为RE(内镜检查存在食管下段黏膜充血等病损),18例为NERD(内镜检查黏膜正常)。GERD患儿pH<4及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总时间百分比、酸及胆汁反流的总次数和反流>5min的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E组的食管酸暴露时间(pH<4)及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较NERD组明显增高(P<0.05)。NERD组6例(33.3%)、RE组16例(66.7%)出现酸和胆汁混合反流(P<0.01)。RE组和NERD组血清GS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且RE组的血清GS浓度明显高于NERD组(P<0.05)。结论:小儿GERD中以混合反流为主,胆汁反流在小儿GERD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GS的分泌异常可能参与了小儿GERD的发病过程。在小儿GERD的发展过程中,GS和胆汁反流可能起正性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十二指肠胃反流的特点及对胃pH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胆汁反流性疾病是指过多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到胃或食管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根据胆汁反流的部位,可分为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和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过去常认为胆汁反流是“碱反流”,这是不确切的,因为70%-91%的食管胆汁反流在pH〈4时发生。24h胆红素监测技术的发展,为胆汁反流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国内外研究发现,与胃酸一样,胆汁反流与食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另一个重要的上消化道疾病的致病因子。但有关小儿DGR的特点尚未见报道。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我们利用Bilitec-2000型胆红素监测仪,对胃镜下黏液湖黄染的患儿进行胃胆红素和pH值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经被确定为儿童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之一。Hp的易感性与年龄呈负相关,在我国,Hp在儿童中的流行更为常见。Hp对胃黏膜的植入在儿童中与慢性胃炎有关,多数Hp感染者并无症状,部分感染者发展为症状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国内外大量文献证实了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与Hp密切相关,儿童也有类似报道,但儿童胃十二指肠炎合并缺铁性贫血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报道尚不多见。现就我院2003年3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6例儿童胃十二指肠炎合并缺铁性贫血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