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延迟性脾破裂发病特点,探讨诊断、治疗方式。方法:对延迟性脾破裂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延迟性脾破裂病例中,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15例,其中全脾切除12例,脾修补3例。治愈16例,死亡1例。结论:延迟性脾破裂多因合并伤掩盖症状和受伤轻微而未得到重视,应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反复腹穿和B超检查,必要时CT检查方能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延迟性脾破裂1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年间收治的15例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重视病史追问及重复B超检查,结合腹腔穿刺及CT检查是减少误诊的主要措施:及时、恰当的手术是治疗的关键,贻误手术时机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外伤延迟性脾破裂21例,18例行脾切除术,3例非手术治疗,21例均治愈.结论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多在外伤和脾破裂、出血之间有48 h以上无症状期,易误诊;提高对本病认识,关注腹部情况,行诊断性腹腔穿刺、腹腔灌洗、结合影像学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治疗上实施脾切除较安全,非手术治疗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延迟性脾破裂(delayed rupture of spleen,DRS)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本院自1993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病人246例,其中延迟性脾破裂22例,占8.9%,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延迟性脾破裂(delayed splenic rupture。DSR)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脾外伤的10%-15%。因其伤情隐匿、病情急、变化快,易误诊,其死亡率和误诊率高于一般的脾破裂。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间共收治延迟性脾破裂20例,现就外科诊治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机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3年间收治18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断。结果: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诊断性脾腔穿刺、腹部B超和CT等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达94.4%。本组18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其中并发脾窝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对胸背、腹部外伤病人应仔细检查、严密观察。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B超及CT检查可使患者获得满意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D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6例延迟性脾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延迟性脾破裂由于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本组病人11例行脾切除术,4例脾部分切除术,1例行保守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外伤史、腹部B超、CT及诊断性腹腔穿刺是延迟性脾破裂诊断的重要手段;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延迟性脾破裂患者中,手术治疗33例,保守治疗4例,所有患者延迟性脾破裂均经相应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而得以控制。结论:准确的诊断、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正确的术中处理或有效的保守治疗措施是延迟性破裂治疗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19例诊治体会湖南大学医院田明端延迟性脾破裂常在受伤48h后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往往给诊断造成困难。作者于1975年2月至1993年10月手术处理脾破裂2l4例,其中延迟性脾破裂9例,占11.36%,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1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全部行脾切除术,均痊愈。结论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应早期诊断,避免误诊。治疗上采取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方法。方法:通过总结外伤性脾破裂11例诊治成功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10例脾破裂(真性脾破裂8例.迟发性脾破裂2例)合并失血休克行脾切除术抢救成功,1例脾实质中央破裂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外力作用在左上腹部或左下胸廓的闭合性腹部损伤,出现左季肋区疼痛、腹膜刺激征及检查有内出血表现应考虑脾破裂出血.常规腹腔诊断穿刺对诊断有重要意义;迟发性脾破裂危害性极大易造成诊治延误,及时B超检查可减少误诊;抢救措施必需遵循简单、快速、有效的原则.缩短损伤至手术的时间.将诊断步骤与抢救措施结合起来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DRS)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月诊断的12例DRS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在外伤后24小时内就诊,伤后出现脾破裂症状的时间均>48小时。本组均为闭合性损伤,且为单纯性脾破裂。12例行B超检查均发现脾破裂征象;10例行腹腔穿刺检查,8例抽出不凝血;5例行CT检查均提示脾破裂。本组均均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治愈。结论:对腹部外伤患者要警惕延迟性脾破裂的可能,病史、体征是诊断的重要线索,腹腔穿刺、B超检查、CT扫描是诊断的有效手段,急诊行脾切除是治疗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对延迟性脾破裂(DRS)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回顾分析23例DRS病例,按照脾损伤的病理解剖类型对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类,随患者病情变化,对中央破裂、包膜下破裂、真性破裂3类脾损伤的超声图像进行动态观察,并与患者临床治疗相对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术前超声诊断DRS与手术诊断符合21例,占91.3%,2例脾包膜下破裂保守治疗,其中1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超声动态观察病情至痊愈,占8.7%;23例DRS临床均治愈。结论超声以其便携、无创、准确性高、快速简便、易重复的优势对DRS诊治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通过随访,回顾性分析1984-2004年间265例脾破裂的临床治疗资料。我们将脾破裂的B超影像分为四个类型:(1)脾包膜下破裂;(2)脾中央性破裂;(3)脾真性破裂;(4)脾蒂撕裂。结果本组B超诊断符合率为98.6%;行脾切除术194例,脾修补术18例,脾动脉结扎10例,脾部分切除4例;死亡5例,为严重多发伤或脑疝患者。非手术治疗39例,全部治愈。结论在创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中,要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脾切除术具有肯定的疗效而且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B超应作为创伤性脾破裂及其随访观察的首选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5.
叶义军  朱勇 《现代康复》1998,2(6):651-651
我院自1984年7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睥破裂219例.其中36例为延迟性脾破裂。由于延迟性睥破裂隐匿期有长有短、症状体征轻重各不相同,加上合并伤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延误诊治。本就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延迟性脾破裂36例诊治体会安徽省霍山县医院创伤科(霍山237200)叶义军朱勇我院自1984年7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219例,其中36例为延迟性脾破裂。由于延迟性脾破裂隐匿期有长有短、症状体征轻重各不相同,加上合并伤等因素的影响、极...  相似文献   

17.
4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诊治体会钟东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临床上不多见,由于症状隐匿容易误诊,并发症较多,病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们自1984年以来共收治延迟性脾破裂4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6岁。住院前10天被树木击...  相似文献   

18.
我院白1980年5月至2002年2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34例,其中16例为延迟性脾破裂,占全部脾外伤住院患的11.9%,现将延迟性脾破裂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脾破裂166例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创伤性脾破裂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超声漏诊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创伤性脾破裂的超声表现。结果:根据脾破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可分为三类:真性脾破裂、包膜下脾破裂、中央型脾破裂,确诊158例,漏诊8例,诊断符合率95.18%。结论:超声诊断创伤性脾破裂的准确率可达95%以上,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故腹部外伤应将超声诊断作为常规检查方法;超声检查时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1)多次超声检查的必要性;(2)全面扫查,避免漏诊;(3)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不能过于依赖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0.
脾破裂延迟性腹腔内大出血救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脾破裂延迟性腹腔内大出血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方法 对59例脾破裂延迟性腹腔内大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例均痊愈出院,其中行脾切除43例,脾破裂修补11例,脾部分切除5例。结论 脾破裂延迟性腹腔内大出血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迅速而有效的手术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