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苏州吴县红十字医院超声诊断室陈红我们对21例不典型肝血管瘤的超声图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同位素扫描及CT检查作为对照,结果提示,不典型肝血管瘤的超声图像特征为:(1)边缘强回声,界清;(2)内部为弱回声;(3)弱回声中呈网状或...  相似文献   

2.
王文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9):1235-1235,1237
目的:探讨低回声超声造影对非典型肝血管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120例非典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低回声超声造影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进行诊断。并且试验组采用不同的超声造影模式对本组肝血管瘤及其大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试验组诊断肝血管瘤的正确诊断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986,P=0.0000)。直径大于3cm的肝血管瘤超声造影情况明显强于直径小于3cm的肝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7)。结论低回声超声造影诊断非典型肝血管瘤的价值较大,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并且采用不同增强模式的增强造影还可以对肝血管瘤的大小进行判断,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胆管错构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超声对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经MRI或病理检查证实为胆管错构瘤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总结其特异性超声图像特征有:1.肝内弥漫分布的不规则囊性变;2.肝内多发的偏高回声结节;3.肝内弥漫分布的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具体包括哪些?请列出)。结果 37例胆管错构瘤超声多表现为肝内弥漫分布不规则囊性病变,直径<1.5 cm(97.3%);肝脏弥漫性回声增粗(78.4%);肝内多发偏高回声结节,直径<1.0 cm(54.1%);肝内弥漫分布的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56.8%);肝包膜光整(94.6%)。平均LSM(7.16±1.99)kPa。结论 肝脏胆管错构瘤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典型超声表现的判读可提高对该病的超声诊断能力,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低回声型肝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低回声型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CDFI)、彩色能量多普勒血流图 (PDI) ,结合脉冲多普勒频谱对 18例共 2 2个低回声型肝血管瘤进行研究。结果  CDFI对低回声型肝血管瘤内血流显示率 2 7.2 7% ,PDI对低回声型肝血管瘤血流显示率 90 .91%。动脉血流检出率为 2 2 .73%。“病灶染色” 9个 (40 .91% )。低回声型肝血管瘤血流呈低速 ,阻力指数 (RI) <0 .6(6 0 %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低回声型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脂肪肝中圆形低回声病灶的超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组25例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行CT检查,同时查AFP,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超声检出正常肝组织残留21例(84%),声像图表现为无球体感、边界欠清晰、大小在1.8-2.5cm之间,内无血流信号、周围组织及管道无受压、破坏现明;血管瘤2例(8%),声像图表现为圆形,边界清晰,低回声内有网状回声;转移性肿瘤2例(8%),肿块的周边可见低-无回声的细带。CT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基本一致。结论:脂肪肝内圆形低回声病灶以正常肝组织残留多见,超声可以做出基本诊断,CT可以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软组织血管瘤的超声表现和超声分型在诊断软组织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6例超声诊断软组织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软组织血管瘤的超声表现有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性回声型,其中高回声型35例,误诊6例;低回声型26例,误诊1例;混合回声型35例,误诊3例,诊断符合率为90.5%(96/106)。【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对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有实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囊状淋巴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囊状淋巴瘤患者,术前超声观察病灶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和血供情况,结果:9例病灶均位于颈侧部、胸锁乳突肌后方:多数(66.67%)大小在2-4cm;5例(55.56%),边界清晰,4例(44.44%),病灶后缘与深部组织粘连而边界欠清(但前缘不与皮肤粘连);回声多为单纯囊肿型(33.33%)和多房囊肿型(55.56%),1例为实性为主的混合回声;4例淋巴管瘤内术后病理发现合并有血管瘤成分;6例(66.67%)病灶内无血流信号,3例有少量动脉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和鉴定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肝良性占位病变造影剂灌注特点,探讨其对肝良性占位病变分类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择103例病理证实的肝良性占位病变患者(血管瘤33例,肝硬化增生结节11例,肝细胞腺瘤3例,胆管细胞腺瘤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6例,局灶性坏死11例,炎性假瘤4例,肝脓肿18例,局灶性脂肪浸润不均匀14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2.4ml团注)和低机械指数(M10.09~0.15)反向脉冲谐波造影成像技术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结果 81.8%(27/33)肝血管瘤表现为周边结节状增强及向心性增强模式;83.3%(5/6)局灶性结节增生早期动脉相显示“轮辐状”增强;90.9%(10/11)肝硬化增生结节和100%(14/14)局灶性脂肪浸润不均匀超声造影变化与周边肝组织基本一致;腺瘤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动脉相均显示快速整体增强100%(6/6),延迟相83.3%(5/6)显示为等回声或高回声;92.9%(13/14)局灶性坏死和炎性假瘤超声造影病灶内未见增强;94.4%(17/18)肝脓肿造影后病灶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呈融合状,与周围肝组织界线清楚。结论 低机械指数反向脉冲谐波实时超声造影可准确显示大多数肝良性占位病灶的不同灌注特点,对分类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直径小于3cm的低回声型肝小血管瘤(简称SHCH)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和CDE对37例(43个病灶)SHCH进行检查。结果:SHCH的二维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回声增强,内部呈均匀的网络状或管道要结构;CDE表现:SHCH周围显示环绕状48.8%(21/43)及爪形34.9%(15/43)的连续性静脉血流,“静脉血流延伸”征占60.5%(26/43),病灶内显示1-3个散点或短棒状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检测为连续性静脉血液,动脉血流显示率仅2.3%(1/43)。本组诊断符合率为95.3%(41/43)。结论:二维超声结合CDE在SHCH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血管瘤灰阶实时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经手术病理和肝动脉造影等证实的16例肝血管瘤的超声图像作了回顾性分析,肝血管瘤根据其回声特征可分为三型,即强回声型(10例)、混合型(5例)、囊型(1例),发现最小肝血管瘤内径1.5×1.2cm,强回声型血管瘤结节多在5cm以内,混合型在5cm以上。并对肝血管瘤与肝癌、肝囊肿的鉴别诊断及常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  林晓瑜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11-1012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议,对103例已确诊的非均匀脂肪肝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声像图分四型,J型局限浸润型(16.5%),肝内脂肪呈灶性堆积;Ⅱ型多灶浸润型(14.6%)。全肝显示弥漫分布的强回声团;Ⅲ型叶段浸润型(42.7%),致密高回声区位于肝叶或肝段。以上三型CDFI显示病灶内见走行平直的肝静脉或门静脉血流信号。Ⅳ型正常残留型(26.2%),弥漫性高回声内见局灶性低回声。边界清,无胞膜,CDFI显示低回声无血流环绕,内见与正常肝静脉或门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结论:CDFI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内胆管癌并肝脓肿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合并肝脓肿(CHA)的声像图特征。方法:CHA患者11例。其中男2例,女9例,平均年龄52.2岁。使用仪器为Aloka-650、12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超声探查肝内胆管有无扩张及胆管内有无实体回声,肝内有无异常回声区等,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本组CHA超声诊断符合率81.8%(/11)。11例肝内胆管癌声像图表现为团块型8例(72.7%),栓塞型2例(18.2%),厚壁型1例(9.1%)。脓肿位于肿瘤内的占45.5%(5/11),均发生于团块型胆管癌;脓肿位于肿瘤外的占54.5%(6/11),于团块型、栓塞型、厚壁型胆管癌均见发生。结论:提高对CHA的声像特征的认识,对提高胆管癌的超声诊断率有重要的意义。超声检查时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肝脓肿的声像表现,尤其是合并胆道结石时,应高度注意是否患有肝内胆管癌,以便及时正确诊断并使患者得到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血流表现和特征;血流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及措施,提高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多少、分布、性质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血流检出率25%,其中动脉性血流9.4%,静脉性血流15.3%;2.大多数为少血供型,占93%;绝大部分呈低速动脉性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病灶染色”在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检查中的实际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38例59个肝内强回声型右肝血管瘤与50个肝内强回声团块的对比观察,探讨“病灶染色”的形成原因及特异性。结果:“病灶染色”主要与CDE的组织运动闪烁伪像有关,对血管瘤诊断缺乏特异性。结论 CDE检测肝血管瘤应以瘤体内的血流分布及血流频谱特征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不能以“病灶染色”作为肝血管瘤的CDE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淋巴瘤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方法对18例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脏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肝脏淋巴瘤患者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1)结节型病变6例,常规超声显示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病灶,边界清晰(2例病灶内出现纤维条索样高回声),2例病灶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4例未见血流信号;3例(5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快速增强,门脉期快速廓清,延迟期呈低回声;术前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5例;无定性诊断1例,病理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弥漫型病变11例,常规超声显示肝脏弥漫性增大,其中8例回声均匀,3例回声欠均匀;8例肝内血流走行及分布未见异常,3例出现静脉变细或栓塞;术前超声诊断恶性或可疑恶性7例,无定性诊断4例;病理诊断霍奇金淋巴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3)混合型病变1例,常规超声显示肝脏增大,回声不均,其内见多个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模糊,肝内血流走行及分布未见异常,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常规超声显示18例患者中11例肝脾肿大、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肝脏淋巴瘤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特征,结合超声造影表现,可为肝脏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6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符合率为86.1%(31/36),误诊为肝脓肿者3例,误诊为肝内血管瘤者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诊断PCC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可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6例临床诊断肝肿瘤患者,实施CDFI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86例肝肿瘤患者,超声诊断转移性肝癌并与手术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98.8%(85/86),其中结节型42例,占48.8%(42/86);巨块型28例,占32.6%(28/86);浸润型15例,占17.4%(15/86);误诊1例,占1.2%(1/86),为肝内血管瘤。结论 CDFI对转移性肝癌能够准确地进行定性、定位诊断,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无痛苦、无放射的有效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非均质性脂肪肝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均质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非均质性脂肪肝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最终诊断非均质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和诊断资料。结果41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分为两型:Ⅰ型(浸润型)13例,肝内回声增强局限于肝叶、段或局部,其余肝脏回声正常。高回声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其周围和或内部可见正常走行的管道回声,CDU提示为静脉血流;Ⅱ型(残留型)28例,弥漫性肝脏高回声内见局灶片状低回声,边界清晰或欠清晰,无占位效应,部分可见正常肝脏血管走行其间。结论CDU在非均质性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乳腺脂肪坏死的声像图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1994年4月至2001年12月间诊治的30例乳腺脂肪坏死超声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乳腺脂肪坏死的声像图表现分为:皮下型:9例(30%)位于皮下的脂肪组织呈增强的中等回声区。此型误诊率为33%(3/9)。腺体型:21例(70%)病变位于腺体内,声像图表现为:(1)62%(13/21)呈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改变;(2)24%(5/21)呈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3)5%(1/21)呈无回声,后方回声衰减;(4)5%(1/21)呈无回声,腔内壁呈高回声结节,后方回声增强;(5)5%(1/21)声像图正常。此型误诊率达76%(19/21)。结论:了解乳腺脂肪坏死的特征性声像图,对诊断此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肝血管瘤疑似病例1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和CT检查,21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分析3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超声检查回声表现:强回声及高回声占84.52%(142/168),混合性回声占10.71%(18/168),低回声占4.76%(8/168)。超声血流信号表现:周边和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占77.98%(131/168);斑块状血流信号或点状血流信号占22.02%(37/168)。CT增强扫描呈典型"快进慢出"表现占80.36%(135/168)。超声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7.69%,特异度为81.58%。CT检查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99.23%,特异度为84.21%。CT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率为80.36%(135/168),明显高于超声的72.02%(12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0,P=0.004)。MRI检出率为100%,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血管瘤内呈现典型"灯泡征"表现。结论在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中,超声简单易行,可作为初步检查方法;CT和MRI的准确率较高,对于超声表现不典型者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