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孕妇26岁,孕36周,既往体健。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8.2cm,股骨长6.2cm;腹部横切面见胎儿肝体积增大,内见大小约10.0cm×6.0cm的低回声肿块(图1),肿块内回声分布尚均质,边界欠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内低速血流;羊水6.0cm。超声提示:晚孕;胎儿肝内占位病变,考虑胎儿肝血管瘤。引产后胎儿尸检,见胎儿肝体积增大,右肝表面见一不规则凸起肿块,质软,呈深褐色,表面光滑。病理报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并自发性出血。讨论肝血管瘤根据纤维组织的多少可分为四型:海绵状血管瘤、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临床上肝血管瘤多指海… 相似文献
2.
肝血管瘤的超声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总结了94例肝血管瘤的切面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肝动脉超声血管造影等技术的诊断结果。其中重点是肝血管瘤切面超声特征性表现及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血管形态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了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琼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6,5(4):84-84
目的 探讨脂肪肝对肝血管瘤显像在超声学上的影响。方法 对每年均来我院常规肝脏B超的40例体检者分3组进行分析.结果(1)一直证实有肝血管瘤,之后合并脂肪肝的患者30例;(2)原检查时无肝血管瘤,有脂肪肝后发现血管瘤8例;(3)有脂肪肝,B超检查无血管瘤,后经CT,MRI检查可发现肝血管瘤4例。结论 脂肪肝对肝血管瘤的超声显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ono Vue造影剂结合CPS(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简称CPS)技术在肝血管瘤造影的显像变化规律及应用价值。方法:24例31个肝血管瘤患者,用Sono Vue造影剂经肘静脉快速团注法注入体内,应用CPS技术,观察病灶回声的增强效应及时间变化。结果:造影后的肝血管瘤增强效应呈现病灶周边区先显影,逐渐向中央仲延的征象,造影增强长时间持续存在。结论:超声造影为肝血管瘤提供更加准确的定性诊断技术和鉴别诊断方法,为治疗肝血管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检查对海绵状肝血管瘤(HCH)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疑似HCH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EUS、常规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对比常规超声与CEUS的诊断效能。结果 106例疑似HCH患者经病理检查82例确诊为HCH;CEUS检出79例HCH,其中误诊4例,漏诊7例;常规超声检出66例HCH,其中误诊10例,漏诊26例;CEUS检查对HCH诊断灵敏度(91.46%)、准确度(89.62%)高于常规超声(68.29%、66.04%,P<0.05)。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的79例患者中,共发现85个病灶,其影像学表现为周边向中心完全充填,于动脉周期表现为环状增强、结节状增强,随CEUS时间延长,造影剂充填至中心;缩短充填时间,整体呈现增强状态。结论 CEUS检查HCH患者具有较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可有效检出HCH,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具有良好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回声超声造影对非典型肝血管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120例非典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低回声超声造影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进行诊断。并且试验组采用不同的超声造影模式对本组肝血管瘤及其大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试验组诊断肝血管瘤的正确诊断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986,P=0.0000)。直径大于3cm的肝血管瘤超声造影情况明显强于直径小于3cm的肝血管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7)。结论低回声超声造影诊断非典型肝血管瘤的价值较大,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并且采用不同增强模式的增强造影还可以对肝血管瘤的大小进行判断,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彩色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和血流状况。结果彩色B超对肝血管瘤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超声(P0.05);血管瘤位于肝左叶21例,肝右叶27例;病灶直径平均为3.65±1.68cm;单发40例,多发8例;B超声像图表现高回声型37例,低回声型8例,混合回声型3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周边和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占79.17%,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占6.25%,Vmax在47.65±5.37cm/s,RI为0.45±0.08,斑块状血流信号占14.58%,Vmax在42.67±5.03cm/s,RI为0.43±0.06。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而且对供血情况诊断比较清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HCC)术前诊断率较低,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方便、无创性的诊断手段,使早期IHCC的诊断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因右上腹包块一周入院。体检见右中上腹部—70mm×100mm大小包块,质轫,边缘不清,轻度压痛,无波动,肝脏触诊不满意,余未见异常。B超显示:肝左叶74mm×90mm大小光团,右叶后段见38mm×40mm大小强光团,考虑肝癌。为明确诊断,于96年1月7日来我院行CT检查。 CT所见:平扫见肝门区52mm×85mm大小混合性低密度影,中心密度稍低,平扫CT值13-44HU。增强后即时见边缘强化血管影,且呈团块状由边缘向中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肌肉内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肌肉内血管瘤并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肌肉内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7例肌肉内血管瘤,手术病理符合率100%。结论肌肉内血管瘤具有典型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运用彩色多普勒可发现瘤体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并能检测出血流类型,准确的测量瘤体范围。 相似文献
11.
袁欣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9)
目的:探讨肝血管疚超声造影的显像变化规律。方法:10例10个肝血管瘤患者,用SonoVue造影经肘静脉快速团注法注入体内,观察病灶回声的增强效应。结果:造影后的肝血管瘤增强效应呈现病灶周边区先显影,逐渐向中央伸延征象,造影增强长时间持续存在。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血管瘤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眶内海绵状血管瘤(orbital cavernous hemangioma,OCH)的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明确诊断的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可显示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回声、血流分布等.结论 超声检查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胆道积气的原因、超声图像特征,旨在减少误诊,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临床、CT、腹部平片等证实的28例胆道积气的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其他胆道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对比.结果胆道积气的超声图像特征为:胆管内强回声光团、光点、呈局部分布或广泛分布,后方伴声影、闪烁声尾或不伴声影、声尾,光团部分可随体位变化改变大小、形态,并出现闪烁声尾.结论超声对胆内胆道积气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超声检查可将肝内胆道积气同其他胆道系统疾病和肝脏疾病鉴别开来. 相似文献
15.
16.
储笑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15):128-129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二维超声诊断,以患者的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为依据,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性总结32例肝内非典型小强回声型占位(直径<3.0cm,每一病人病灶数<5),共56个病灶的确诊过程,包括血管瘤25例(78.15%)45个病灶;转移癌7例(21.9%)11个病灶。以探讨血管瘤和转移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相关问题。1资料和方法回...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浅表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彩超对周围浅表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周围浅表血管瘤行彩超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多表现为混合性回声肿块,CDFI显示以静脉血流为主,部分有低速的动脉血流,加压试验多阳性。毛细血管瘤表现为类实性回声肿块,CDFI示为低速静脉血流,加压试验多阴性。蔓状血管瘤、静脉型血管瘤及淋巴管血管瘤表现为液性无回声肿块,内部呈大小不等或相互交错的管状暗区,CDFI血流信号丰富,加压试验阳性。结论彩超对周围浅表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经皮直接瘤内注射无水酒精,分别在术后1,3,6,12,24个月观察海绵状血管瘤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海绵状血管瘤平均直径(6.9±1.6)cm,栓塞后3个月(3.7±1.1)cm(P<0.01),栓塞后6个月以上(1.2±0.8)cm(P<0.01),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