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并发皮肤感觉异常及红肿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硬膜外阻滞麻醉行手术共2000例,I组(观察组) 1000例在硬膜外麻醉术后,持续硬膜外给药法镇痛:丁丙诺啡0.45mg或吗啡4mg, 加入0.5%布比卡因50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60ml,注入首次剂量5ml后,以2 ml*h-1 速度持续硬膜外腔注入;II组(对照组)1000例在硬膜外麻醉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不作镇痛.结果Ⅰ组发现了15例皮肤并发症.Ⅱ组未发现该并发症.未发现运动功能受损者.结论阿片类药物的质量及所含化学成分、阿片类药与局麻药的配伍,可能是造成化学性神经损害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对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并发皮肤感觉异常及红肿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硬膜外阻滞麻醉行手术共 2 0 0 0例 ,I组 (观察组 ) 10 0 0例在硬膜外麻醉术后 ,持续硬膜外给药法镇痛 :丁丙诺啡 0 .4 5mg或吗啡 4mg ,加入 0 .5 %布比卡因 5 0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 6 0ml,注入首次剂量 5ml后 ,以 2ml·h-1速度持续硬膜外腔注入 ;II组 (对照组 ) 10 0 0例在硬膜外麻醉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不作镇痛 .结果 Ⅰ组发现了 15例皮肤并发症 .Ⅱ组未发现该并发症 .未发现运动功能受损者 .结论 阿片类药物的质量及所含化学成分、阿片类药与局麻药的配伍 ,可能是造成化学性神经损害的重要原因 ,临床上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林均练  何国良  袁锡金 《医学信息》2010,23(6):1607-1608
目的 评价氯胺酮硬膜外超前镇痛在剖宫产术的麻醉和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行剖宫产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68例)为试验组,产妇行硬膜外超前镇痛,剖宫产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Ⅱ组(52例)为对照组,剖宫产术后行PCEA.比较两组术中麻醉镇痛效果和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2h、4h、8h、24h、48h镇痛VAS评分;术后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幻觉等副作用发生率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术中麻醉镇痛效果和术后镇痛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新生儿Apgar评分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氯胺酮硬膜外超前镇痛在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置管失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将脊麻与硬膜外麻醉融为一体的新型麻醉方法,既有脊麻起效迅速、阻滞效果好的优点,也可通过硬膜外导管提供长时间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1],已成功应用于下腹部及以下几乎所有种类手术中.临床上在实施CSEA过程中,时有穿刺及置管失败的情况发生.近三年,我科共发生穿刺置管失败127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密切相关。设定相同麻醉条件下硬膜外镇痛比静脉镇痛对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及内固定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60例拟行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接受椎管内麻醉继以术后静脉镇痛或以硬膜外镇痛。 结果与结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静脉镇痛组为47%(14/30),硬膜外镇痛组为30% (9/30例),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 < 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短和髋关节置换术是发生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老年患者在下肢关节置换及内固定后早期有38%的患者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且硬膜外镇痛较静脉镇痛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降低。受教育年限短和髋关节置换本身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所收治的94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取全身麻醉,并于术后给予自控静脉镇痛;实验组患者术中采取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相结合的方式,术后同样给予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运用于肺癌手术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丁丙诺啡在术后硬膜外麻醉镇痛中的效果,为术后镇痛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采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对术后患者进行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观察.结果 完全无痛90.7%,有感觉但相对可耐受8%,镇痛有效率达100%.结论 丁丙诺啡可安全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止痛完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开胸手术传统应用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现辅助连续性硬膜外麻醉 已为一种新的复合麻醉方法,且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止痛效果好,避免术后疼痛,提高病人休息质量,减少病人痛苦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在2003年至2009年3月对41例胸外手术采用此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镇痛泵用于骨科术后止痛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硬膜外镇痛泵法已广泛用于术后病人的镇痛,镇痛效果满意[1-3]。但此方法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现就我院骨科病人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我科2005年4月至2006年4月期间下肢骨折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9~78岁。术后进行骨科常规护理。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并于结束前保留硬膜外导管接上SH I型医用持续注入器回病房,注入器内有镇痛剂100 m l,配方为吗啡3~5mg,布比卡因150 mg,氟派啶5 mg,用0.9%生理水注射稀释,以2 m l/h的速度匀速自动…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手术高位硬膜外麻醉500例临床观察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晓茹 《医学信息》2006,19(3):517-517
目的观察高位硬膜外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T或C-C穿刺点硬膜外腔内向上留置导管3~5cm注入1%利多卡因和0.15%布比卡因混合液,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及循环呼吸扰乱情况。结果低浓度利-布合刑颈部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好,生理扰乱轻。结论甲状腺手术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方法中,术后即刻单次硬膜外注入吗啡已被临床证明有镇痛效果。目前更倾向于采用复合阿片类镇痛药与低浓度局部麻醉药硬膜外泵入,部分麻醉医生将二者结合,在接镇痛泵前硬膜外给予小剂量吗啡负荷量[1]。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80例妇科手术患者采用预注小剂量吗啡联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在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燕  彭佩华  李德光 《医学信息》2009,22(5):686-688
目的 初步探讨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睡眠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睡眠的对策.方法 对入院前近1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分的12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子宫全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问卷跟踪调查,分为麻醉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结果 非干预组患者术前3d及术后3d的睡眠质量明显低于住院前.结论 良好的术后镇痛与优良的院内管理时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派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子宫全切择期手术患者,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A组)、腰硬联合组(CSEA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加硬膜外麻醉。术中输液按10ml.kg-1.h-1输入明胶和复方氯化钠(1∶2),酌情成分输血。观察EA组和CSEA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同时观察二组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1)。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5)。二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镇痛效果、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甲磺酸罗派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除手术中有效、安全,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哑群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静脉内麻醉(TIVA),观察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CEGA),术后两组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麻醉前30 min(T1)、切皮后2 h(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和术后48 h(T5)5个时点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浓度,计算CD4+/CD8+比值,并观察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组切皮后2 h和术后4 h与对照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显著上升、CD8+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P<0.05);术后24 h、48 h时,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自控镇痛可以调节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细胞免疫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择期肺癌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3组: 全凭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镇痛(A)组;全凭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B)组;全凭静脉麻醉联合静脉镇痛(C)组, 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30 min(T0)、切皮2 h(T1)、术后4 h(T2)、术后24 h(T3)和术后48 h(T4)抽取外周静脉血, 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CD4+%和CD8+%, 计算CD4+/CD8+, 同时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 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1)A、 B组T2时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 B组T3时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和A组(P<0.05);(2)A组CD4+%在T1至T3时点明显高于C组(P<0.05), A组CD4+/ CD8+比值在T2时点明显高于C组, B组CD4+%、 CD4+/ CD8+比值在T3、 T4时点明显高于A组(P<0.05);(3)T2和T3时A、 B组血浆皮质醇的升幅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在麻醉和术后镇痛中辅以硬膜外阻滞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更有利于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6.
梅佳文  张春  于宪龙 《医学信息》2008,21(5):735-736
目的 观察在剖宫产手术中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ASA Ⅰ~Ⅱ级80例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采用腰一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8~2.2mg.观察组在腰麻药中加吗啡0.2mg,对照组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观察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与镇痛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麻醉处理及效果。方法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的老年患者63例。结果2例患者Ramsay镇静评分1级,35例患者Ramsay镇静评分3级,26例患者Ramsay镇静评分2级,术后随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无不良记忆。讨论低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安全且镇痛效果明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石峻林 《医学信息》2007,20(8):716-717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连续硬外麻术毕前,从硬膜外导管内注入0.5%布比卡因10ml后拔管,留病人于手术室观察15~30min,术后每小时观察病人切口疼痛情况。同时对未行硬膜外术后镇痛的硬膜外麻术后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进行了272例观察,术后镇痛达6h以上为224例,达82%,而对照组216例,术后均在3h内出现疼痛,两组对比有显著意义,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术后应用布比卡因镇痛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评估七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与镇痛对胸科手术应激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即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2、4h、术毕、术后1d及术后3d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结果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皮质醇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组术中术后无显著改变,但全麻组术毕和术后1d显著升高(P<0.05),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前者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浆肾上腺素、白细胞介素-10术中术后均无显著变化。两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术中术后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腔阻滞及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可以减轻胸部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司慧芳 《医学信息》2010,23(4):1052-1053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70岁以上患者髋关节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70~90岁行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CSEA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观察并记录术中输液,输血量,麻醉平面上升速度,局麻药用量,达到T10阻滞时间,麻醉效果,术中MAP,HR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平面上界达到T10阻滞时间为(3.9±0.6)min,明显短于B组的(13.0±1.5)min(P<0.01).A组给予硬膜外试验后未再追加局麻药,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A组患者对术中镇痛均感满意,B组有6例患者对术中镇痛不能接受,麻醉满意率A组100%,B组为76%.结论 两组患者麻醉过程顺利,术后情况良好,均无明显的麻醉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