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CD15s和p16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CSA技术检测46例PTC组织CD15s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在PTC中,CD15s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和58.7%,CD15s表达阳性率与PTC的侵袭转移呈正相关(P〈0.05);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与PTC的侵袭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CD15s和p16蛋白表达与PT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15s和p16可作为判断PT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15、p16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敏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8例胆管癌和8例胆总管囊肿中p15、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5、p16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63%和57.89%,均低于在胆总管囊肿中的表达阳性率10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15、p16蛋白阳性率在胆管癌Ⅰ~Ⅲ级逐级下降,Ⅰ级的阳性率高于Ⅲ级(P〈0.05);在Ⅰ~Ⅳ期阳性率逐期下降,Ⅰ+Ⅱ期的阳性率高于Ⅲ+Ⅳ期的阳性率(P〈0.05);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5.00%和31.25%,显著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2.73%,77.27%(P〈0.05)。结论p15、p16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检测p15、p16蛋白的表达对评估胆管癌的分级、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S100A4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微波-链霉菌素-生物素(微波-LSAB)法检测69例PTC组织中S100A4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S100A4和nm23H1阳性率分别为76.8%和56.5%,伴有浸润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S100A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而nm23H1表达阳性率则显著低于无浸润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100A4表达与nm23H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S100A4和nm23H1表达与PTC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PT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D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肺癌组织中hMLH1、hMSH2及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56例肺癌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为35%,hMSH2阳性表达率为28.6%,分化程度高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程度低者(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hMLH1及hMSH2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hMLH1及hMSH2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56例肺癌组织中,p53阳性率为51.8%,分化程度低者p53阳性率高于分化程度高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p53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p53阳性率无差别(P〉0.05);hMLHI及hMSH2阴性表达者的p53阳性率高于hMLH1及hMSH2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hMIH1及hMSH2基因的缺陷及p53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分化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胃癌、20例胃良性疾病、1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22.2%)显著低于胃良性疾病(55.0%)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在进展期胃癌的阳性率(12.9%)显著低于早期胃癌的阳性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14例中P16蛋白阳性率(0)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22例中P16蛋白阳性率(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P16蛋白阳性率(0)低于高/中分化胃癌(42.9%/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在胃癌的癌变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可望为胃癌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抑癌基因P16蛋白在人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P16蛋白表达。结果:P16蛋白在受检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4%(8/46),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9.9%(11/69)。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6的阳性表达率(6.9%)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35.3%),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Bormann分型、年龄及性别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P16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蛋白对胃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检测胃癌P16蛋白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16、CyclinD1和pRb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和意义;研究p16基因甲基化是否与原发性皮肤鳞癌的发生有关。方法 采用PCR为基础的限制性内切酶甲基化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原发性皮肤鳞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P16、Cyclin D1和pRb蛋白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 皮肤鳞癌组织P16蛋白i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和57.5%;P16蛋白表达与CyclinD1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162,P=0.008)。皮肤鳞癌中P16蛋白和pRb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007,P〈0.05)。p16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为42.5%。2级皮肤鳞癌组织中P16蛋白及p16基因甲基化阳性表达率比1级鳞癌组织显著增高(P〈0.05),而Cyclin D1和pRb阳性率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16蛋白及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元淋巴结转移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Cyclin D1和pRb阳性率则显著增加(P〈0.05)。结论 在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存在P16蛋白低表达、Cyclin D1高表达的异常表达现象,两者的表达相互抑制,呈显著负相关;P16蛋白和pRb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16基因甲基化与皮肤鳞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关系。提示p16基因甲基化在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良性疾病中p16蛋白阳性率85.7%,高于肺癌组织的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16蛋白表达阳性率肺癌Ⅰ、Ⅱ期高于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16蛋白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46例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显著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胃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9%,无淋巴结转移胃癌为35.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与胃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14^ARF和p16^INK4a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PTC、2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和40例甲状腺腺瘤中p14^ARF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4^ARF和p16^INK4a蛋白在PTC组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腺瘤组及PT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0.05)。p16^INK4a蛋白在PTMC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中,p14^ARF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成负相关;p16^INK4a蛋白表达与肿瘤复发成负相关,与临床分期成正相关。结论p14^ARF和p16^INK4a可能参与了PTC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临床判定其生物学行为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53及p1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i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7例PTC和30例甲状腺瘤组织中p53及p16基因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C中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并随着PTC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1),而且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而PTC中p1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P<0.005),且阳性表达率随着PTC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降低(P<0.01),p16在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与未发生转移的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53基因的突变及p16基因的失表达都可能促进PTC的发生、发展及其转移,且p16基因可能在PTC的中晚期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PTC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中p16与nm23基因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8例乳腺癌和15例乳腺良性病例中p16与nm23基因表达的水平进行研究.结果乳腺癌中p16与nm23的表达水平与良性病变有显著差异(P<0.05).p16在腋淋巴结转移组和发生远处转移组的阳性率低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和未发生远处转移组(P<0.05),生存期≥5年组p16阳性率明显高于生存期<5年组(P<0.05),与生存期呈正相关,p16与临床病理类型有关(P<0.05);在腋淋巴结阴性组和未发生远处转移组中nm23高表达率高于腋淋巴结阳性组和发生远处转移组(P<0.05),与生存期呈正相关.p16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期无关(P<0.05),nm23与临床分期有关,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16与nm23的表达间无相关性.结论 p16与nm23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指标,对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参考意义,两者协同检测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中p16基因及其甲基化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P16、P16甲基化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 3 3例人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16基因表达及其甲基化的水平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的p16基因表达率 (63 64 % )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10 0 % ) (P <0 0 5 ) ;p16基因阳性表达率在无转移的肝癌中为 85 7% ,有转移组为 2 5 0 % ;高、中和低分化的肝癌分别为 5 2 4% ,2 8 6%和 19 1%。p16基因阳性表达在肝癌患者高分化与中和低分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转移与非转移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 3例HCC组织中 11例发生p16甲基化 ,均伴肿瘤转移 ,其中高、中和低分化肿瘤各占 2、4、5例 ;相应癌旁组织中未发现p16基因甲基化。结论 p16基因异常表达及其甲基化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抑癌基因p1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卵巢癌分级分期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NO)、32例卵巢良性肿瘤(BOT)、8例交界性卵巢肿瘤(BLT)和103例卵巢癌(OC)组织中的抑癌基因p16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16蛋白表达与卵巢癌分级分期、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①p16蛋白表达在恶性、交界性、良性肿瘤组及止常卵巢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3%、81.3%和26.7%.肿瘤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恶性组明显低于良性组(P<O.05)又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交界性组也明显低于良性组(p<0.01).②p16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学类型、残余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情况无明显关系.③分化较差、期别较晚及预后不佳的卵巢癌患者的p16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p16基因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并影响卵巢癌的分化程度、病程进展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5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癌肺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第2外显子突变,并与其CT征象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52例肺癌患者癌组织中p16基因蛋白丢失率为53.8%(28/52),第2外显子缺失/突变率为23.1%(12/52);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在不同临床分期的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细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及淋巴结转移等CT征象的肺癌患者,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明显高于无以上征象者(P<0.05);而在不同肿瘤大小、有无分叶、有无空洞、不同增强值方面,各组的p16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肺癌患者CT征象有关。 p16基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华平  张华  熊利华  黄洪铮 《广东医学》1999,20(5):341-342
目的探讨与细胞周期调节相关的基因p06和Rb基因在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SP免疫级化法对58例贲门癌进行p16和Rb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随着贲门癌恶性程度的加重和浸润的加深,p16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而Rb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5)。p16和Rb基因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16和Rb基因蛋白的表达异常在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16基因蛋白对Rb基因蛋白的表达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p16基因与鼻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0例鼻咽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慢性鼻咽粘膜炎症标本80份作为对照,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①鼻咽癌p16蛋白表达阴性率为75.56%,鼻咽炎症为16.25%,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②高分化鳞癌的P16蛋白阴性表达率为34.78%,低分化鳞癌为88.68%,未分化癌为92.86%,提示p16基因的缺失可能与鼻咽癌的分化程度有关(χ2=20.88,P<0.01)。③颈淋巴结转移阳性(N+)者p16蛋白阴性表达率为92.06%,颈淋巴结转移阴性(N0)者为37.03%,p16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呈负相关(r=-0.59,P<0.01)。结论抑癌基因p16失活或p16蛋白低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鼻咽癌原发灶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16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上的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1例胃癌组织和49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的p16mRNA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1)胃癌组织中p16 mRNA和p1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0.8%(31/61),70.5%(43/61),而癌旁正常胃粘原阳性率均为100%(49/49),10例早期胃癌均有p16 mRNA的蛋白,而分化较差、浸润深层的癌细胞则  相似文献   

19.
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蛋白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胃癌、17例癌旁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癌旁与正常胃粘膜、胃癌阳性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淋巴结转移胃癌阳性细胞密度高于未转移者(P<0.05)。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其它生物学行为无统计学相关。结论P16基因异常有促进胃癌转移的效应,可作为胃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抑癌基因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 p5 3,p16和PTEN抑癌基因蛋白表达。 结果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 p5 3,p16和PTEN蛋白表达阳率为 4 2 .2 % (19/4 5 )、5 7.8% (2 6 / 4 5 )和 31.1% (14 / 4 5 )。p5 3,p16和PTEN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和转移相关 (P <0 .0 5 )。 结论 p5 3,p16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前列腺癌转移和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