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生儿败血症的观察与护理曲恒芳刘华春(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0)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此病在新生儿疾病中占重要地位,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精心护理。现将我...  相似文献   

2.
肿瘤患儿化疗后并发败血症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化疗后并发败血症的发生和预后因素。方法:分析35例患儿肿瘤化疗后并发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结果:35例患儿中初治和复发患儿并发败血症时病死率高于已完全缓解的患儿(P=0.032);中性粒细胞总数持续减低的败血症患儿病死率高(P=0.002);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病死率高(10/16);并发败血症时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原发病治疗情况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减低的持续时间与败血症的发生与预后有密切关系。革兰阴性菌败血症仍为肿瘤患儿目前最常见和最凶险的败血症,遇到可疑败血症的患儿应尽早查血培养和CRP并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死亡病因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7—2006年救治的13例死亡的新生儿先天性膈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肺发育不良和肺动脉高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死率高,加强产前诊断及出生前、术前设法促进肺发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方法观察抗生素辅以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组)与单用抗生素(对照组)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抗生素常规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IL-10水平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1例败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收治的30例非败血症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及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均行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检测。统计分析各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并统计各指标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对照组血清MCP-1、IL-8、IL-10水平及中性粒细胞CD64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血清MCP-1、IL-8、IL-10水平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敏感度为96.77%(30/31),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漏诊率为3.23%(1/31),低于各指标单一诊断(P0.05)。结论败血症新生儿血清IL-10、IL-8、MCP-1水平及中性粒细胞CD64较健康者及非败血症感染者高,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灵敏度高、漏诊率低,可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和协助判断预后。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新生儿病房确诊的早产儿败血症32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败血症以晚发型败血症(≥7 d)和院内感染败血症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并发症以肺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化脓性脑膜炎为主;血小板和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异常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药敏显示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较敏感;死亡16例,以出生胎龄< 32周、出生体质量< 1500 g 者病死率高;5例诊断神经发育损害。结论早产儿败血症早期症状不典型,院感和合并症发生率高,监测血小板和 hs-CRP 有助于早产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类计数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240血培养仪对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观察组)及100例非败血症感染组(对照组)进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类计数,将以上两种方法做统计学比较,以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大于10%为阳性,小于10%为阴性.结果 100例观察组患儿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类计数阳性47例,阳性率47%,100例对照组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分类计数阳性11例,阳性率11%,观察组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121例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葵向  兰蕾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127-1128
菌血症、败血症是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不全,更易感染。及时准确地检出病原菌和合理选择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为了解儿科新生儿送检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现就本院511份儿科新生儿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准确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败血症3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淑华  王英杰 《临床荟萃》2003,18(2):99-100
新生儿发生败血症时 ,治疗困难 ,疗程长 ,病死率高。目前静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 ,在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方面 ,亦显示了肯定的疗效[1] 。为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疗效 ,我们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配合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 38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 74例 ,按 1986年 9月杭州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8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17例 ;日龄 <7日 14例 ,≥ 7日 2 4例…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早发型败血症临床病死率高达17.4%,晚发型败血症病死率约为9.0%[1-2]。通常患有晚发型败血症的新生儿早期总体智商要比健康儿童低。本研究探讨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123例,所有入组患儿均符合新生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血培养780例结果分析张翊,卢建平(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3l5400)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原菌的检出非常重要。我院新生儿病房已将血培养作为常规检查项目。本文对近年来的78O例培养结果进行了分析,旨在对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30例及非感染3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败血症组及对照组,入院后在使用抗生素前检测CRP、PCT、GRA%,对比二组受检者的CRP、PCT、GRA%,对比单一指标诊断及联合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效能。结果败血症组CRP、PCT、GRA%均较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明显较CRP、PCT和GRA%单一检测的诊断效能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CRP和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而且检测简单,较血培养检测的时间明显缩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析陈土良张翊童利珍余姚市人民医院315400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1],病原菌资料很重要。分析近两年新生儿败血症的血培养结果,以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1材料和方法11近两年新生儿病房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共AB78...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败血症并发肺部病变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989年3月~1994年3月5年来我院收治的57例新生儿败血症并发肺部病变的临床分析。结果提示肺部病变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并发症;其症状体征均较无并发症的新生儿败血症重,病程日长,其平均住院日前者为18.25±5.38天,后者为13.38天;病死率高,前者为17.5%,后者为10.9%;早期易误诊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X线特征,初呈颗粒状,云絮状,分布不均且广泛,金葡菌感染则可在短期内出现肺不张,肺脓疡及脓胸;在治疗中一方面可见浸润的吸收,另一方面又可见病灶融合;早期有效抗菌素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潘家华 《新医学》1999,30(1):35-36
引言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患病率、病死率高。由于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如医生警觉性不高,不能及早作出诊断,则会延误治疗,使病情恶化或导致死亡。现就本病的诊治谈谈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2病原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2例,同期住院无感染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治疗前后的血常规、CRP,PCT及新生儿危重评分(NCIS),比较败血症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白细胞(WBC),CRP及PCT,分析其与NCIS相关性,并进一步评估WBC、CRP、PCT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败血症组治疗前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RP、PCT水平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而PLT低于治疗后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败血症组治疗前PLT与NCIS呈正相关;PCT与NCIS呈负相关;而WBC、CRP与NCIS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BC、CRP及PC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8及0.978;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998。结论血常规、CRP联合PCT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败血症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竹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56-7756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2006-01-2009-12济源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2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治过程。结果 20例选用头孢吡肟钠治疗,6例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痊愈22例,2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疾病进展快,易误诊,掌握有效的诊断指标,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重要的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致病因素及抗生素的选择。方法:对96例新生儿败血症做临床分析。结果:条件致病菌感染为主要致病因素,黄疸、拒乳、贫血、发热或体温不升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应积极治疗,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67例新生儿败血症和27例无感染症状的新生儿进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检测.结果 败血症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为62.3%±9.3%,非感染组为7.2%±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在败血症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的WBC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曲线下面积为0.92,CRP曲线下面积为0.73,而WBC曲线下面积仅为0.56.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及血清CRP水平均显著增加,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指标,且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较血清CRP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苏浩彬  李文益 《新医学》2005,36(5):258-259
1引言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septicemia,NS)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常有困难,需提高警惕,及时作出诊断及治疗。2临床特点新生儿败血症无特异性症状,缺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