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以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代谢药、血管扩张药及神经营养药为基础药,根据耳聋程度加用皮质激素、60%泛影葡胺和高压氧分级治疗突发聋53例。总有效率为77.4%,其中轻中度聋的有效率为92.2%,重度以上聋的有效率为62.9%。经统计学比较表明分级治疗的有效率、恢复及显效率均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2.
本病是指出生时即已存在的耳聋。它包括遗传性聋和非遗传性聋。可发生于一侧 ,或双侧同时受累 ;耳聋程度轻重不等。遗传性聋 :由来自亲代的致聋基因 ,或新发生的突变致聋基因所导致的耳部发育异常 ,或代谢障碍 ,以致出现听功能不良。遗传性聋既有因外耳、中耳发育畸形引起的传导性聋 (前面已介绍 ) ,亦有因内耳发育不全所致的感音神经性聋。其中感音神经性聋在遗传性耳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据统计 ,在儿童的感音神经性聋中 ,约 5 0 %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在欧美国家 ,儿童的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病率约为 1∶2 0 0 0~ 1∶6 0 0 0 ,在成人…  相似文献   

3.
Li QZ  Wang QJ  Chi FL  Li LN  Zhao YL  Yuan H  Han D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097-1101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基因突变在散发耳聋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绘制北方耳聋人群连接蛋白基因突变谱。方法利用遗传性耳聋遗传资源收集网络所收集的遗传性聋病资源,在耳聋人群中进行系列连接蛋白基因(GJB2、GJB3和GJB6基因)突变检测。PCR扩增连接蛋白基因编码区,应用直接测序法进行突变检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为214例散发聋病患者,包括语前聋66例,语后聋94例,听神经病32例和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VAS)22例。正常听力者86名作为对照。(2)在本组中共检测到各种连接蛋白基因序列改变16种(其中GJB2基因9种、GJB3基因6种、GJB6基因1种);携带各种连接蛋白基因序列改变的患者共有157例,占73.36%(157/214);其中有34例携带致病突变,占15.89%(34/214)明显高于对照组(1.18%。x^2=12.9072,P=0.000)。在语前聋组中GJB2—235delC发生率最高为16.67%。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在北方汉族耳聋人群中GJB2基因的235delC突变所占比例最高,是语前听力损失患者中的主要病因,而GJB2基因的35delG和GJB6基因的大片段缺失[△(GJB6/D13S1830)]在中国耳聋人群中并不常见。  相似文献   

4.
非器质性聋     
1 诈聋诈聋又称伪聋 ,它不是一种疾病 ,而是诈聋者为达到某种目的 ,包括诉讼、经济、政治等在听功能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伪装成耳聋 ,或虽有轻微的听力障碍 ,而有意夸大其听力受损的程度 ,这种诈聋又称为夸大性聋。因为双侧耳聋很难伪装 ,故多数诡称单侧重度耳聋。检查时 ,医生宜戴口罩 ,亲自询问受试者的病史 ,如外伤史、外伤部位、打击方式 ;耳聋的程度 ;有无耳鸣、眩晕、平衡失调等伴发情况 ;过去的听力状况等。并同时观察受试者的举止行为、神志等 ,注意耳聋的程度是否与其行为反应的情况一致。然后检查受伤部位 ,遇以下情况应疑有诈聋可…  相似文献   

5.
耳聋是五官科的常见病。据估计,有明显听力障碍者约占总人口的7%~10%,我国每年因遗传、药物和妊娠等原因新增聋儿3万人。耳聋按病变发生部位分为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前者由外耳道或中耳病变引起,后者则多南内耳感音器官或听神经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sudden deafness,SD)是一种可为多种不同病因所引起,但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不详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上对突聋的治疗主要使用扩张内耳血管药物以改善内耳微循环为主,但单一用药疗效相对较差。为探索临床上治疗突聋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用药方案,采用葛根素和丹参联合用药治疗突聋,并与单用丹参治疗突聋作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突发性耳聋(突聋)的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突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后1周内就诊者96例,经药物治疗有效率85.4%,1周后就诊者42例,有效率为42.9%,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听阈曲线中以低频型治疗效果好,高频型差(P〈0.05),平坦型介于两者之间;重度和极度聋治疗效果最差;伴有眩晕者治疗效果不佳(P〈0.05)。结论发病时间、听阈曲线类型、耳聋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据国内外近年资料统计,成人细菌性脑膜炎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50%,其中永久性感觉性神经性耳聋占10%,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仍高达30%。病死率与致病菌种及年龄有一定关系,老年患者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年龄在70岁以上者,病死率可达77%。本文报告3例60岁以上患者,突然发病、头痛意识障碍,出现偏瘫或脑膜刺激征等,临床均先诊断为脑出血,给予降颅压、对症及支持疗法无效,后经CT及脑脊液检查,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老年人因体质衰退且常伴有其他疾病,以致在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过程中始终无典型表现,因此,凡有以下情况,应早期作腰穿术:①突然起病,发热伴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亦名特发性聋或暴聋。即在无耳鸣、耳聋的情况下,原因不明突然瞬间发生耳鸣、耳聋。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迅速丧失达到高峰者。多累及单耳.以40~60岁成年人发病率高,双耳患者占1%,男性较多,春秋季节易发病。发病率据Joachins(2003年)统计为10.7/10万,北京同仁医院听力门诊统计,占初诊感音性耳聋的4.8%。据最近内外文献报道,此病似有逐渐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 d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至少在相邻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以上[1].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头颈外常见的疾病,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中国突发性耳聋多中心研究的分型标准[2]中将突发性耳聋分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其中全聋型较难治愈,治愈率仅为14.29%[2].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了因心因性原因导致的双耳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突聋),亦称特发性突聋或暴聋,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伴有耳呜及眩晕。多为单耳,双耳患者占1%,40~60岁成人发病率高,男性多见,春秋季节易发病。  相似文献   

12.
探讨听觉脑干电反应在诊断外伤后聋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中度和轻度外伤后聋病人进行ABR测试,通过分析聋耳ABR反应阈与主观听阈的关系来判断耳聋地性质和程度。结果发现真实听力22耳,可疑伪聋9耳。伪聋或生聋25耳。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的不典型变化宁波市传染病院(315010)钱世萍,汪庆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传染病科(200025)高健,罗振辉目前细菌性脑膜炎仍然是人类常见而严重的疾病。据国外资料统计,成人细菌性脑膜炎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50%;...  相似文献   

14.
伍红良  黄鑫  谢玉蓉 《广西医学》2012,34(8):1017-1018
目的 探讨畸变耳声发射(DPOAE)在伪聋识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DPOAE分别对伪聋组(20耳)、正常对照组(30耳)及感音神经性聋组(28耳)进行检测.结果 伪聋组、正常对照组、感音神经性耳聋组DPOAE平均检出率分别为96.2%、96.6%、19.6%,3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伪聋组检出率低于正常对照组、感音神经性耳聋组(P<0.05),伪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OAE可作为识别伪聋的客观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学活体耳损伤鉴定.  相似文献   

15.
体外反搏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试用治疗突发性耳聋。本文应用血管扩张剂及血管扩张剂加体外反搏之方法治疗126只突聋患者,其结果显示,突聋患者之听力提高dB数,耳聋的治愈率,显效率及耳鸣的治愈率,显效率均为血管扩张剂加体外反搏组明显高于单纯血管扩张剂组。  相似文献   

16.
李光辉 《医学综述》1999,5(4):164-166
<正>细菌性脑膜炎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疾病。病死率为25%~33%,儿童G~-杆菌脑膜炎生存者后遗症发生率高达61%。院外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80%以上由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所致,院内获得性感染多由G~-杆菌和葡萄球菌引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脑性瘫痪伴听力障碍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1月诊断为脑性瘫痪的患儿,对其进行听力诊断,记录所有患者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诊断.对诊断患有听力障碍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措施,记录康复训练2个月后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诊断结果.结果:100例脑瘫患儿中判定为听力障碍者34例,其中轻度听力损伤2例(5.9%),分别为感觉神经性耳聋1例,蜗后聋1例,双耳2例;中度听力损伤5例(14.7%),分别为感觉神经性耳聋4例,蜗后聋1例,双耳4例,单耳1例;重度听力损伤3例(8.8%),均为感觉神经性耳聋,双耳3例;极重度听力损伤24例(70.6%),分别为感觉神经性耳聋16例,蜗后聋8例,双耳21例,单耳3例.经过2个月的康复训练,34例患儿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比例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患儿听力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诊断为脑性瘫痪患儿可能具有严重的听力障碍,以感觉神经性耳聋和蜗后聋为主,极重度的听力障碍患儿占据较大比例.经过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听力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Tian YS  Chen XW  Cao KL  Chen DY  Zuo J  Fang F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093-1096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26(Connexin26)基因(GJB2)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在人工耳蜗植入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发生的几率及特性。方法选取100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语前聋为96例,语后聋为4例。自外周静脉血中提取总DNA,进行GJB2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核苷酸PCR,对扩增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检测GJB2基因突变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结果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非综合征性耳聋病例中发现GJB2基因突变率最高,为34%(34/100)。其突变类型主要为235delC,占27%;同时有氨基糖甙类药物使用史的16例病例中发现2例有线粒体12S rRNA基因A1555G突变,1例有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delT961Cn。结论GJB2基因突变在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中发生率最高,235delC是主要突变类型,有氨基糖甙类药物应用史的语后聋患者中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A1555G为常见突变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报告了我科自2000年6月-2002年6月对18例双耳深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进行的耳蜗植入手术,其中1例为成人语后聋,其余17例为语前聋,术后均在我科进行开机调试。本总结了影响耳蜗植入效果的因素,认为耳聋的原因不同,术后康复效果也不同;发病年龄越晚和听觉损失时间越短,康复效果越好:耳蜗植入应越早越好,不要错过言语康复的最佳时期:术前应尽量配戴一段时间助听器并进行康复训练:手术医生应协同心理医生和儿科医生对患儿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评估;家长应像支持患儿手术一样支持并参与术后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SD)是一种可为多种不同病因所引起,但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不详,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上对突聋的治疗主要用扩张内耳血管药物以改善内耳微循环为主,但单一用药疗效相对较差。为探索治疗突聋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用药方案,作者采用葛根素和丹参联合治疗突聋38例,并与单用丹参治疗的28例患者作对照,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