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用于胃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敏曼  王立 《医学综述》2006,12(4):200-202
树突状细胞(DCs)即是体内最有效的专业抗原提呈细胞,也是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具有摄取、加工、递呈抗原至T淋巴细胞的能力,表达高水平的MHCⅠ、Ⅱ和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在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以DCs为基础的各种疫苗在胃癌免疫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是体内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识别病原侵入的第一道防线.机体的免疫识别首先由DCs捕获、加工和处理抗原,再将抗原递呈给T、B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在体内发挥强大的免疫监视功能[1].近年来,DCs在抗肿瘤免疫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对DCs肿瘤抗原识别、摄取、加工处理及提呈的分子基础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以DCs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治疗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在DCs疫苗抗肿瘤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COPD可能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系统的调节紊乱有关,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且唯一可激活初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研究表明DCs作为一种抗原递呈细胞直接参与了COPD的慢性炎症过程。辅助性T细胞17和调节性T细胞是CD4+ T细胞的两个亚群,两者在分化和功能上相互拮抗,该平衡的维持对于维持机体免疫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其失衡可引起全身或局部异常免疫反应。本文就DCs、Treg及Th17在COP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王红 《重庆医学》2015,(31):4437-4440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 )是 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它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是多种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胃癌、Burkitt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的病因之一。树突状细胞(DC )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 APC),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tritic cell ,imDC )具有强大的抗原摄取能力,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启动者,在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机体局部imDC的数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鼻咽部非角化癌中,imDC主要分布于癌巢内;得出结论癌巢内imDC的数量与鼻咽部非角化癌 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型 T 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5.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具有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以往认为DC是激活T细胞初始免疫反应的细胞,随着人们认识逐渐深入,DC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并提出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ils,tDCs)的概念。但tDCs在机体含量少,因此,若能体外定向诱导生成tDCs,利用tDCs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并维持其耐受状态,对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Arruda  LB  Sim  D  欧强 《世界感染杂志》2006,6(6):575-575
抗原递呈是决定抗原表位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目前研究表明HIV-1 p55 Gag抗原是作为DNA质粒与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gag)或人类树突细胞.LAMP(DC-LAMP/gag)综合处理,用于免疫小鼠。对这两种嵌合体细胞运输的分析证实这些分子运输到核内质,溶酶体系统的全部途径存在差异。随着DNA免疫接种后,这些嵌合体在小鼠体内诱导出Gag特异性T和B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借助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可显示性,将其作为抗原免疫CBA小鼠,以观察树突状细胞的移行及其抗原递呈方式与功能。结果表明,经FITC两次刺激后(皮内),移行至局部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ACS的分析结果亦表明,局部淋巴结内的树突状细胞荧光阳性率显著增高,且荧光显微镜观察呈现不均一的膜荧光,提示该细胞的抗原递呈方式为单纯膜结合型,而无内在化过程。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FITC特异性刺激的细胞增殖反应则分别体现了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作用的后效应。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于1973年首次由Steinman和Cohn发现。它的细胞膜表面高表达MHC—Ⅰ和Ⅱ类分子,能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显著刺激初始型T淋巴细胞(Naive T ceils)增殖,促进细胞毒T细胞(CTL)和T辅助细胞(Th)的生成,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启动者和参与者。近年来,DCs已逐渐成为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通过识别、摄取和提呈过敏原,调节初始CD4+Th细胞分化影响Th1/Th2比例,在启动和控制哮喘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动物研究证实,耐受型DCs(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tDCs)主要通过抑制效应T细胞反应及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 cells,Tregs)活化发挥免疫耐受,进而有效缓解气道炎症,成为哮喘免疫治疗应用的理想选择。从哮喘发病的免疫机制上阐明DCs与Th2细胞的相互作用,了解tDCs的功能特征、形成条件、与炎症细胞的作用关系等,将为tDCs用于哮喘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本文对tDCs的功能特征、tDCs对Th1/Th2比例的调节及其发挥免疫耐受的机制与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并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除T细胞和B细胞起核心作用外,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也参与和发挥重要辅助作用,学术界将这类细胞称为辅助细胞或A细胞(accessory cells or A cells),辅助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摄取和处理抗原后将抗原递呈给T细胞,故也称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机体的免疫应答首先由抗原递呈细胞捕获、加工和处理抗原,再将抗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  相似文献   

11.
树突状细胞和慢性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原提呈细胞(APCs)是免疫应答的始动者,作为APC之一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着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研究发现DCs的功能与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对DCs的特性、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关系及其潜在的治疗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Dendritc Cell,DC)是正常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具有强大的抗原提呈功能的一类特殊细胞,能够直接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刺激体内的初始型T细胞活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DC处于肿瘤免疫的关键环节,能摄取和加工处理肿瘤抗原并调动机体主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树突状细胞疫苗是一种应用于肿瘤患者的肿瘤辅助治疗的细胞制品。  相似文献   

13.
顾莉莉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115-117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它通过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内外源性抗原以及上调共刺激分子而有效激活初始型T细胞,促进CD 8细胞毒性T细胞及CD 4助性T细胞的生成,从而产生特异性抗肿瘤效应[1,2],被称为肿瘤疫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体外联合诱导培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树突状细胞(DCs)的表型和抗原递呈、分泌和迁移功能的变化.方法:分离CML患者(CML组)和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经培养获取贴壁细胞,将CML组和正常组的贴壁细胞及K562细胞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TNF-α体外诱导10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培养5 d后,用ELISA检测细胞的内吞功能;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析3组DCs对静息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结果:正常组、CML组、K562组DCs的特异性标志CD83和共刺激分子标记CD80和CD86以及CD11和HLA-D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的抗原吞噬、迁移能力和对T细胞的免疫刺激活性,CML组和K56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L组和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L患者DCs的免疫表型和正常人相似,但其抗原捕获、递呈和迁移功能有缺陷.  相似文献   

15.
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小鼠,取其脾脏分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将这些带有抗原信息的DCs经尾静脉注射给小鼠.以观察DCs过继转移抗原的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抗体形成细胞(AFC)及血清中SRBC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再次免疫DC组抗SRBC放价高于初次免疫DC组P<0.05,提示:DCs具有过继转移抗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旭辉 《医学综述》2011,17(5):652-654
树突状细胞(DCs)是最强有力的抗原递呈细胞,同时在免疫耐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好DCs的免疫耐受特性从而达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是免疫学领域的关注热点。重症肌无力是T细胞依赖、抗体介导、器官特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将DCs的免疫耐受特性应用于重症肌无力的研究也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现就DCs的耐受特性、诱导耐受机制及其近年来在重症肌无力的应用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豚鼠氟烷性肝炎免疫应答中Kupffer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方法:雄性Hartley豚鼠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实验组:每隔42d在40%O2下吸入1%氟烷4h,共3次,对照组,每隔42d吸入40%O24h,共3次,两组在最后一次吸入后21d分离淋巴细胞和肝Kupffer细胞,两组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培养3d,终止培养前18h加入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分析机体吸入氟烷后诱导免疫应答过程中Kuppffer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结果:氟烷诱导豚鼠Kupffer细胞对自体淋巴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1),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无促增殖作用,而未吸氟烷豚鼠Kupffer细胞对自体/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均无促增殖作用,Kupffer细胞数目与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相关性(r=0.9950),用TFA抗原致敏的Kupffer细胞对淋巴细胞的促增殖能力作用更强,脾脏巨噬细胞不能增加TFA-GSA抗原促进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Kupffer细胞是氟烷性肝炎免疫机制中重要的抗原递呈作用。能明显促进机体免疫应答,其抗原递呈作用受MHC限制。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发现的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也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免疫应答的APC,在对肿瘤产生主动免疫上起着重要的作用。DCs瘤苗的制备与应用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DCs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机制及肿瘤疫苗的制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借助异硫氰酸荧光素的可显示性,将其作为抗原免疫CBA小鼠,以观察树突状细胞的移行及其抗原递呈方式与功能。结果表明,经FITC两次刺激后,移行至局部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FACS的分析结果亦表明,局中淋巴结内的树突状细胞荧光阳性率显著率高,且荥光显微镜观察呈现不均一的膜荧光。提示该细胞的抗原递呈方式为单纯膜结合型,而无内在化过程。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FITC特异性刺激的细胞增  相似文献   

20.
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近年来一直是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免疫应答、T细胞活化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抗原递呈细胞对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俘获、加工以及激活T细胞,从而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起源于骨髓CD34 造血干细胞,是目前已知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它们特征性地高水平表达与抗原递呈有关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并高水平表达刺激分子CD80(B7 -1)、CD86(B7-2)、CD40、CD50等以及某些粘附分子,其本身也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α(IFN -α)、白介素12(IL -1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DCs介导免疫反应的途径主要有:1.DC摄取、加工抗原,再转运至细胞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富含区,形成MHC -肽复合体,在细胞表面表达并激活T细胞,CD8 细胞毒T细胞被MHC -Ⅰ类复合物分子激活,CD4 辅助T细胞被MHC -Ⅱ类复合物激活。2.DC可以自身分泌或诱导其他细胞分泌IL -12、白介素15(IL -15)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