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诊治经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He YF  Fan J  Zhou J  Wu ZQ  Qiu SJ  Huang XW  Yu Y  Sun J  Xiao YS  Yang GH  Song K  Wang Z  Tang ZY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8):1232-1235
目的分析影响肝癌肝移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比较(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得到有独立意义的预后指标.结果198例肝癌肝移植患者0.5年、1年、2年生存率为89%、78%、65%,无瘤生存率为85%、73%、67%.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血管程度、病理Edmondson分级、TNM分期、术前甲胎蛋白(AFP)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率,并且前四个因素与患者生存率相关.Cox多因素分析示肿瘤侵犯血管是影响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侵犯血管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如何筛选出已有微小转移灶的患者以及如何在移植后预防肿瘤复发是肝癌肝移植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原位肝移植后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1月到2006年5月期间汉诺威医科大学对117例HCC进行肝移植的经验。结果经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和肿瘤数量(米兰标准或加州标准)、微血管侵犯、移植前治疗和肿瘤复发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原位肝移植是治疗HCC的理性术式;合适的选择标准,积极的移植前治疗,复发的有效控制,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肝移植术后预后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临床病理特征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肝细胞癌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累计生存率曲线,Log-rank检验行生存曲线之间的比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HCC预后的临床及病理因素包括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甲胎蛋白、肿瘤大小、侵犯包膜、Eggel's分类、微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多因素分析发现甲胎蛋白(RR:1.459, P=0.002)、Eggel分类(RR:1.617, P=0.004)、微血管浸润(RR:2.631, P<0.001) 和MELD(RR:2.194, P=0.011) 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甲胎蛋白、Eggel's分类、微血管浸润和MELD是影响HCC预后的独立因素,MELD对成人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HCC)对合并肝硬化患者是根治性的治疗,包括肿瘤和相关的癌前状态,尤其是肝癌的发展源于慢性肝病的基础上的患者.器官移植供体的短缺已导致等待时间延长,由于肿瘤的进展,从排队序列中被剔除风险增加.新辅助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作为过渡治疗控制肿瘤的生长.尽管选择标准的扩展是必要的,但它应该建立在良好设计的前瞻性研究的评估之上.本研究展现了德国包括单中心(汉诺威医学院)在肝细胞癌肝移植方面的经验,合理使用肝移植更有利于人类.  相似文献   

5.
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选择:上海复旦标准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Fan J  Zhou J  Xu Y  Qiu SJ  Wu ZQ  Yu Y  Huang XW  Tang ZY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8):1227-1231
目的评估不同适应证标准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探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新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1月间251例肝细胞癌肝移植病例,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不同病例入选标准对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影响,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93例米兰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86%、77%、77%,无瘤生存率为:91%、86%、86%;131例加利福尼亚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90%、83%、83%,无瘤生存率为:92%、89%、89%;207例匹兹堡标准术后1、2、3年的生存率为:84%、74%、67%.无瘤生存率为:85%,83%,73%.而超出匹兹堡标准的44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则显著降低(65%,43%,43%及47%,43%,43%).当将适应证扩大为:单发肿瘤直径≤9 cm;或多发肿瘤≤3个,且最大肿瘤直径≤5 cm,全部肿瘤直径总和≤9 cm,无大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即"上海复旦标准"),其1、2、3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88%,80%,80%及90%,88%,88%)与最为严格的米兰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入选病例显著增至为151例.结论"上海复旦标准"扩大了肝癌肝移植适应证的范围,且并未降低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可能较米兰标准等更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作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一直是相关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肝移植治疗肝癌及预后因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肝移植的移植标准;移植供体的来源与处理;肝移植术前桥接及降期治疗;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特点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特点,包括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和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防治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肝癌肝移植术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近1年来肝癌肝移植连续病例81例术前、术中、术后资料,排除住院期死亡6例,定期随访,非肿瘤复发死亡5例、失访1例,余69例随访3~22月,依据随访期间是否有复发分为复发组(n=33)和未复发组(n=36),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复发危险因素总结复发特点。结果复发组较未复发组年龄小、肿瘤数目多、最大肿瘤直径大。术前AFP水平>400 ng/mL、超出米兰标准、TNM分期Ⅲ~Ⅳ期、血管侵犯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血管侵犯是短期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首先复发部位较多见于肝外,大肝癌分期差、多伴血管侵犯,复发时间较短。肿瘤TNM分期Ⅲ~Ⅳ期是肿瘤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肿瘤血管侵犯易使肿瘤短期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特点,包括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和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防治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及肝癌肝移植术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近1年来肝癌肝移植连续病例81例术前、术中、术后资料,排除住院期死亡6例,定期随访,非肿瘤复发死亡5例、失访1例,余69例随访3~22月,依据随访期间是否有复发分为复发组(n=33)和未复发组(n=36),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复发危险因素总结复发特点。结果复发组较未复发组年龄小、肿瘤数目多、最大肿瘤直径大。术前AFP水平〉400ng/mL、超出米兰标准、TNM分期Ⅲ~Ⅳ期、血管侵犯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血管侵犯是短期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首先复发部位较多见于肝外,大肝癌分期差、多伴血管侵犯,复发时间较短。肿瘤TNM分期Ⅲ~Ⅳ期是肿瘤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肿瘤血管侵犯易使肿瘤短期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特点,包括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肝癌肝移植连续患者99例术前、术中、术后资料,排除住院期死亡7例,定期随访,非肿瘤复发死亡5例、失访1例,余86例随访12~35个月,复发转移38例,与未复发组对照,总结复发转移危险因素,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发组较未复发组肿瘤数目多、最大肿瘤直径大。术前AFP水平〉400ng/ml、超出米兰标准、TNM分期Ⅲ~Ⅳ期、血管侵犯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是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血管侵犯是短期内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首先复发转移部位较多见于肝外,大肝癌分期差、多伴血管侵犯,复发时间较短。肿瘤TNM分期Ⅲ~Ⅳ期是肿瘤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肿瘤血管侵犯易使肿瘤短期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肝肿瘤细胞中筛选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相关的差异蛋白,为预测患者预后寻找更灵敏、特异的生物标记物。方法 19例符合“上海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纳入本项研究,6例术后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复发组),其余13例患者均无瘤存活(无瘤生存组)。利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scopy,SELDI TOF MS)建立肝肿瘤细胞蛋白质指纹图谱,生物信息软件(Biomarker Wizard)比较两组之间的蛋白质差异。结果 利用弱阳离子交换(weak cation exchange,WCX2)蛋白质芯片在质核比(m/z)2 000~30 000范围内共检测出163个蛋白峰。在建立的蛋白指纹图谱中,复发和无瘤生存组相比较,6个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复发组中上调蛋白4个,m/z分别为212 9、220 3、295 0和306 2;下调2个,m/z分别为370 8和118 56。 结论 由SELDI-TOF筛选出的肿瘤细胞差异蛋白对判断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差异蛋白可能与微血管癌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细胞癌(HCC)肝移植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12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移植中心收治的90例符合米兰标准的HCC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是否加用雷帕霉素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初始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甲泼尼龙(Pred);维持期免疫抑制方案为:FK506+/-MMF。雷帕霉素组45例,初始免疫抑制方案同对照组;维持期免疫抑制方案为:FK506+雷帕霉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结果至随访结束时,对照组45例,死亡11例,其中因肿瘤复发死亡9例;雷帕霉素组45例,死亡4例,其中因肿瘤复发死亡2例。对照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72.6±5.8)月,明显低于雷帕霉素组[(84.0±4.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5%和97.8%(P=0.11),76.5%和97.8%(P〈0.05),73.6%和91.2%(P=0.06),73.6%和87.0%(P=0.20);术后1、2、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6%和97.7%(P〈0.05),73.7%和97.7%(P〈0.05),73.7%和88.1%(P=0.15),73.7%和88.1%(P=0.15);术后1、2、3、5年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3.3%和2.2%(P=0.11),18.6%和2.2%(P〈0.05),21.6%和2.2%(P〈0.05),21.6%和6.8%(P=0.06)。结论雷帕霉素能够显著提高符合米兰标准的HCC患者肝转移术后生存时间,降低肿瘤复发率并提高其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Song SB  Zhang TL  Xiu DR  Yuan J  Wang DC  Jiang B  Wang CM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8):1533-1535
目的 总结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疗效,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的适应证。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8月至2003年12月进行的43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资料,对手术后的生存期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最长随访时间3年零9个月,全组死亡18例,仍存活25例,其中7例带瘤生存。死亡的病例中,死于肿瘤复发12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分别死于腹腔感染(1例)、出血(1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其他原因死亡(3例)。以寿命表法计算,1年生存率为85.5%,2年生存率为65.5%,3年生存率为43.0%。结论肝移植为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部分患者可获得较长期的无瘤生存。无肝外转移的晚期肝癌可作为目前肝移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像学上符合Milan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估Milan标准和微血管侵犯对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7—2013年期间115例影像学符合Milan标准并行肝移植治疗的肝癌患者,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探究影响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入组的98(98/115)例患者中,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8%、80.6%、79.6%和87.8%、74.5%、73.5%。微血管侵犯、大血管侵犯、超出Milan标准和移植前降期治疗与小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微血管侵犯和超出Milan标准是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不伴和伴有微血管侵犯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92.8%、85.5%、85.5% 和75.9%、55.2%、48.3% (P<0.01);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符合及超出Milan标准肝癌患者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91.7%、83.3%、79.8% 和 64.3%、42.9%、42.9% (P<0.01)。结论:微血管侵犯多提示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的高复发转移倾向,对指导术后早期积极的辅助治疗、密切随访及补救性治疗等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肝移植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肝癌虽然可以作为肝移植的适应证之一,但是各个中心对选择肝癌肝移植的标准并不统一。国外在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掌握方面比较严格,目前参照比较多的有米兰标准、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和匹兹堡标准。米兰标准和UCSF标准都严格限制肿瘤大小和数目,却未兼顾血管侵犯、组织学分化程度等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标准(杭州标准),杭州标准超越了米兰标准,并在考虑了影响预后的多个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安全地拓展了米兰标准,使更多的肝癌患者能接受肝移植治疗,且取得了和符合米兰标准患者相似的长期生存率。另外,本文还总结了肝癌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为减少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提高肝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率,使肝移植真正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hepatopulmonary syndrome i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patients with chronic end-stage-liver-disease, and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ostoperative outcome of HPS patients after OLT.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31 HPS patients and 30 case control non-HPS patients. The preoperative condition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6 of 31 HPS patients and all non-HPS patients underwent OLT. Standardized methods such as arterial blood gas at room air and 99m-technetium macroaggregated albumin (99mTcMAA) lung and brain perfusion scanning were performed for the diagonosis of HP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fter OL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HPS in OLT patients was 9.32% (26/279). Hypoxemia in HPS was obviously improved with normalized shunt of 99mTcMAA in lungs after OLT.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within 28 days after OLT) of HPS was 76.92%(20/26). The one year survival was 61.54% (16/26), and four-year survival was 57.69% (15/36),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HPS patients without OLT (0%). But high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re observed in HPS patients. CONCLUS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HPS. But the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rate following OLT in HPS patients was still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out HP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HCC)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HBV相关HCC患者RFA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RFA术后3 d、1个月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87.1%(122/140)、25.7%(36/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功能 Child-Pugh C 级患者 RFA 术后1个月肝功能异常率为81.8%,明显高于 A、B 级患者(19.5%、23.1%,P均<0.05);消融范围≥3针者术后3 d肝功能异常率为96.2%(51/53),明显高于消融范围≤2针者(81.6%,P <0.05)。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 DNA、甲胎蛋白(AFP)阴性与阳性组,是否合并门脉癌栓的不同分组,RFA术后3 d、1个月的肝功能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虽是微创技术,但在短期仍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RFA术前应积极评估患者肝功能、术后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加强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