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元松  赵晖 《中外医疗》2010,29(30):90-90
目的观察胃癌肉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拟态(VM)。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PAS染色技术,对27例胃癌肉瘤分别进行VEGF与PAS、CD31与PAS的双重染色,计算MVD、VMD及GF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5例胃癌肉瘤组织中存在VM,含有VM者5年生存率为0,无VW者5年生存率为41.7%(5/12),两者相比P〈0.05。含VM者VEGF表达量为(101.09±18.79)个/HP,无VM者为(134.50±23.48)个/HP,两者相比P〈0.05。含VM者MVD为(57.55±10.39)条/HP,无VM者为(70.84±13.80)条/HP,两者相比P〈0.05。结论部分胃癌组织中存在VM,含VM者胃肿瘤组织VEGF、MVD水平较低,但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血管生成素-1和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芳  欧希龙 《现代医学》2007,35(1):75-78
早在1971年,美国学者Folkman[1]就曾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的生成,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来源于人肿瘤组织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细胞因子[2]。目前已知该家族包括Ang-1,2,3,4四个成员,其中Ang-1  相似文献   

3.
分化抑制因子Id1属于HLH蛋白家族,其4种同源系列Id1、Id2、Id3及Id4均可与碱性HLH蛋白(basichelix-oop-helix,bHLH)作用,阻碍bHLH和DNA的结合,影响特异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分化,故又被称为DNA结合抑制因子(inhibitors of DNA binding)。近年来研究显示Id1蛋白作用于多种信号途径而参与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特别是与一些下游效应分子结合而具有潜在癌蛋白属性,尤其是Id1蛋白“缺失/获得”的研究有人已经将其列为准癌基因。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及血管生成抑制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恶性肿瘤的发展与新血管生成的关系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重点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内皮抑素,这种蛋白分子能抑制原发和转移肿瘤,耐受性好且无毒性,也可用于治疗其他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VEG和bFGF与血管生成及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人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微血管密度(MVD0表达,分析VEGF、bFGF与MVD,及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间关系。发现:VEG或bFGF阳性表达者MVD值明显高于阴性者;VEGF、bFGF和MVD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VEGF或bFGF表达阳性或MVD≥43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表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又称血管新生化(neovascularzation),是指活体组织在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sprouting)或分裂出以新生毛细血管为主的系统过程.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及转移最为重要的因素,没有血管生成肿瘤生长不超过2mm,也不可能转移至其他器官.近年来,血管生成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研究。大量研究表明,环氧合酶(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与胃癌转移关系的新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不同作者分别采用不同办法研究影响血管生成的不同指标与胃癌转移的相关关系,结论各异。结论:新生血管形成是胃癌发展和转移的关键步骤,抗血管生成逐渐成为有效的胃癌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肿瘤血管的生成机制,探索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可以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提供新的理论支持。环加氧酶(COX)2的过表达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可能与其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密切相关。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过表达,并能调节肿瘤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对维持肿瘤细胞的生理代谢功能,促进肿瘤组织及新生血管的生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的过表达与肿瘤组织新生血管高度相关,表明肿瘤血管的生成有COX-2和HIF-1α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胃癌促血管生成素 2 (Ang- 2 ) m RNA的表达水平 ,探讨 Ang- 2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运用 RT- PCR技术 ,检测 36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 Ang- 2 m RNA的表达水平 ,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血管平滑肌生长因子 (VEGF)和 CD34 的表达情况 ,并根据CD34 的表达计算胃癌及癌旁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1)原发性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见有 Ang- 2的表达。 (2 )低分化癌的 Ang- 2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癌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 Ang- 2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3) 36例中有 2 7例癌组织 Ang- 2 m RN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 ,并与 MVD呈正相关 ,9例癌组织Ang- 2 m 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并与 MVD呈负相关。(4 )胃癌组织中 VEGF阳性表达者 (2 2例 ) Ang- 2 m RNA的表达高于 VEGF阴性表达者 (14例 )。 结论  (1)原发性胃癌及其癌旁组织均表达有 Ang- 2 ;(2 ) Ang- 2的表达与胃癌的进展有关 ;(3) Ang- 2的表达对胃癌血管的生成呈双向调节作用 ;(4 ) Ang- 2的表达水平与 VEGF关系密切 ,两者共同参与胃癌的血管生成调节。  相似文献   

10.
徐敏  卜平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9):564-565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小分子自由基性质的物质,在体内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能够调节许多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NO具有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增高与血管生成、肿瘤的发展和侵润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外以血管再生为靶点的肿瘤研究成为热点,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证据表明NO的产生与血管舒张、血管生成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现将近年来对NO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理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Hp感染及COX-2的表达与胃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环氧化酶2(COX 2)的表达及Hp与COX 2协同作用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2例COX 2表达情况,选择20例胃癌、30例萎缩性胃炎(其中包括18例异型增生及12例肠上皮化生)、12例浅表性胃炎,用快速尿素酶法和HE 染色检测Hp 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Hp 感染12例(12/20,60%)。COX 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及胃癌中COX 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 。结论:Hp菌株感染可上调胃癌组织中COX 2的表达, Hp感染和COX 2过度表达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4例胃癌原发灶标本COX-2与VEGF-C蛋白表达的情况,分析其与胃癌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测54例胃癌组织中,COX-2及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4%(38/54)和66.7%(36/54).COX-2及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1),但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有无浆膜浸润等无明显相关(P>0.05).VEGF-C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P<0.01).结论 COX-2及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密切相关;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胃癌淋巴管生成,并顺次导致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节律化疗对胃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观察其抑瘤效果。方法:建立裸鼠人胃癌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和毒副作用。采用实时定量PCR测定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CD31和VEGF的表达。结果:体内试验证实低剂量卡培他滨明显抑制了肿瘤的生长,毒副作用小,且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表达均下降。结论:卡培他滨节律化疗能够有效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及微血管的形成,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层粘连蛋白受体调节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hi Y  Zhai H  Wang X  Ning X  Zhao Y  Fan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4):986-989
目的:探讨相对分子质量为67000的人层粘连蛋白受体(LR)对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LR前体蛋白(LRP)的反义RNA表达载体,并借助脂质体将其导入胃癌MDR细胞SGC7901/VCR中。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LR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测定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以及阿霉素在细胞内的蓄积和潴留。结果:转染LRP反义RNA表达载体显著降低了LR在SGC7901/VCR细胞中的表达。转染细胞(SGC7901/VCR-anLRP)对长春新碱、阿霉素、5-氟尿嘧啶和顺铂的敏感性明显升高,细胞内蓄积和潴留的阿霉素也明显增多。细胞周期分析表明,SGC7901/VCR-anLRP细胞发生了G1期阻滞,并出现了自发性凋亡。结论:LR可能通过影响药物蓄积和细胞凋亡参与对胃癌细胞MDR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和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为观察组,30例胃癌旁、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Flt-1及COX-2的蛋白表达。结果Flt-1及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均为52.5%,在癌旁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3.3%、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的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及浸润呈正相关,它们的阳性表达强度与肿瘤淋巴及血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Flt-1、COX-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γ=0.608,P=0.000)。结论Flt-1、COX-2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在胃癌的发生、浸润转移中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联合检测Flt-1、COX-2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hMSH2、hMLHl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癌及50例胃炎组织中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胃癌标本中,hMSH2减低表达率为35%,hMLH1蛋白降低表达率为72.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胃癌中,hMSH2、hMLH1蛋白表达明显减低。结论:hMSH2、hMLH1蛋白可能与早期胃癌和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4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COX-2、VEGF、ER、P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COX-2阳性率达5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阳性率为6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ER、PR阴性组中,VEGF、COX-2阳性表达率较高。结论:COX-2、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生长、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Liu CJ  Shi YQ  Han ZY  Xue Y  Pan YL  Shen HQ  Du JP  Han S  Qiao TD  Fan DM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4):306-311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 1  (MKP 1)在缺氧胃癌细胞系SGC790 1中的表达及对缺氧诱导因子 1(HIF 1)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KP 1在常氧及缺氧状态下胃癌细胞系SGC790 1中的表达 ;借助DNA重组技术构建MKP 1基因的正义真核表达载体 ;利用脂质体将正义真核表达载体和空载体转入SGC790 1细胞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DualLuciferaseReporter,DLR)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并采用ELISA法检测SGC790 1细胞培养上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变化。结果  (1)半定量RT 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提示 ,MKP 1在胃癌细胞系SGC790 1中表达 ,缺氧时其表达上调 ;(2 )分别将MKP 1正义真核表达载体和pcDNA3.1空载体瞬时转入SGC790 1细胞 ;转染 4 8h后 ,缺氧 12h磷酸化HIF 1α在正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 (SGC790 1 MKP 1)中的表达低于空载体转染细胞 (SGC790 1 空载体 )和未转染细胞(SGC790 1)。 (3)报告基因试验显示常氧情况下 3、6和 12h荧光素酶活性在SGC790 1细胞、SGC790 1 空载体细胞和SGC790 1 MKP 1细胞中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缺氧情况下 ,SGC790 1 MKP 1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在 3、6和 12h均明显低于SGC790 1细胞和SGC790 1 空载体 (P <0 .0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AgNOR定量分析与PCNA基因表达在评判胃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胃癌石蜡标本用HE染色,分别进行AgNOR染色及S-P免疫组化方法染色。应用MPILAS-500多媒体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AgNOR定量分析和光镜下观察PCNA阳性表达结果。结果:AgNOR含量在进展期组与早期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生存时间≤3年组与生存时间≥3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AgNOR定量分析与PCNA基因表达是胃癌较强的预后指标。联合检测定性、定量指标并综合分析能更加有效地评判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促肝再生磷酸酶-3(PRL-3)高表达对胃癌预后的影响及沉默PRL-3表达对SGC7901细胞增殖及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37例胃癌标本中PRL-3的表达;Log-rank检验比较PRL-3高表达患者与非PRL-3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构建表达人工PRL-3mi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并沉默其PRL-3表达,MTT试验评价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移植瘤生长试验评估对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137例原发灶组织中,85例(62%)为PRL-3高表达;26例(19%)为PRL-3中度表达;26例(19%)为PRL-3低表达.PRL-3高表达与胃癌肿瘤大小(P<0.01)、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1)、肝转移(P<0.01)、周围脏器侵犯(P<0.01)及临床TNM分期(P<0.01)显著相关.PRL-3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PRL-3中等度或低度表达的患者(P<0.01).与转染空载体组比较,转染PRL-3 miRNA的慢病毒载体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荷瘤动物实验表明,转染PRL-3组肿瘤大小为(1.92±0.18)cm3,转染空载体组肿瘤大小为(4.74±0.39)cm3(P<0.01).结论 PRL-3的高表达与胃癌恶性进展有关,沉默PRL-3表达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移植瘤的生长.PRL-3胃癌生长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作为胃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