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富血小板血浆(n-HA/PA66/PRP)复合物修复兔股骨中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共40只,切除左股骨中段1 cm 连同骨膜的骨质造成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植入 n-HA/PA66/PRP 复合物后予以钢板固定;对照组植入 n-HA/PA66后予以钢板固定。术后2、4、8、12周每时间点处死5只兔子,进行 X 线片、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观察股骨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动物无感染、死亡及植入物脱落,大体标本及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2周内实验组开始有新生骨组织,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新骨生长速度和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2周 Lane-Sandhu 法 X 线片评分显示实验组(6.80±2.05)分,对照组(4.20±1.30)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强度在术后第2、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第8、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HA/PA66/PRP 复合物具有促进骨质愈合的作用,尤其在早期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优于 n-HA/PA66。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pcDNA3.1/VEGF165质粒及联合脱蛋白骨基因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将含人VEGF165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载体pUC18/VEGF165与pcDNA3.1( )载体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EGF165;69只AVNFH造模成功后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第一组,将脱蛋白骨复合pcDNA3.1/VEGF165质粒植入坏死的股骨头内;第二组植入DPB;第三组仅在股骨头内钻一隧道.股骨头标本术后3天,1,2,4,8和16周获取.RT-PCR检测VEGF165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165蛋白的表达,组织形态学分析血管发生和股骨头修复.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VEGF165;第一组VEGF165 mRNA和蛋白表达术后1周达到高峰,时间持续超过3周.血管形成术后2,4周增加,骨形成术后2,4和8周增加,与另两组相比差异呈显著性(P<0.01).结论:VEGF165基因转染可促进局部血管的早期形成,DPB-VEGF复合物可增加骨形成.脱蛋白骨联合VEGF165基因治疗为骨坏死的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88Re血管内照射对新西兰白兔损伤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188Re血管内照射对预防再狭窄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照射组(n=30),均行腹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照射组球囊损伤内膜后行^188Re照射治疗。管腔下0.5mm处累计吸收剂量为15Gy;对照组则不行血管内照射。分别于术后1、3、6周处死动物,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照射组第3、6周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2.11±0.17mm^2VS3.02±0.71mm^2,P=0.003;2.63±0.84mm^2 vs 3.80±0.99mm^2,P=0.023),管腔面积明显增加(5.87±0.57mm^2 vs 4.96±0.64mm^2,P=0.009;4.74±0.59mm^2 vs 4.16±0.40mm^2,P=0.037),管腔周径明显增大(4.61±0.78mmVS3.64±0.93mm,P=0,040;3.85±0.65mm vs 3.12±0.56mm,P=0.031),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降低(23.04±4.85mm^2 vs 33.44±6.47mm^2,P=0.003;30.82±7.18mm2 vs 41.46±10.95mm^2,P=0.038)。结论^188Re血管腔内照射能有效抑制损伤血管的新生内膜增生,改善血管重构,为预防临床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体外培养、纯化并转染VEGF165基因的新西兰兔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区,观测转染VEGF165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对改善梗死区心肌血运重建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pcDNA3.1-VEGF165和pcDNA3.1质粒转染经体外培养及纯化的新西兰兔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结扎兔冠状动脉致局部心肌梗死后2周,分别于心肌梗死区移植转染VEGF165基因成肌细胞(实验组,n=8)和空载体成肌细胞(对照组,n=8),4周后观察心肌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植入细胞的形态鉴定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成功将pcDNA3.1-VEGF165和pcDNA3.1质粒转染体外培养的兔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成肌细胞移植后能在梗死区种植成活、分化。实验组细胞移植区域的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组高(P<0.05)。经Buxco系统有创心功能测定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左心室等容收缩期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1607.23±102.67)mmHg/s vs(1217.77±89.91)mmHg/s]和左心室等容舒张期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1535.09±81.34)mmHg/s vs(1174.58±91.50)mmHg/s]均有所改善。结论:转染VEGF165的成肌细胞能改善心肌梗死区域的血液供应,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Shen L  Chen SP  Qin YW  Cai ZL  Yang S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698-2702
目的观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与嵌合水蛭肽融合基因(fused hirudin,FH)对兔颈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为再狭窄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构建hVEGF。与FH的融合基因(hVEGF165-FH)。制备免颈总动脉血管成形术损伤后再狭窄模型,损伤局部转染该融合基因作为治疗组。同时局部转染pcDNA3.0空质粒作为对照组,通过血管造影、病理分析等观察融合基因是否抑制兔颈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结果局部转染融合基因后1周和3周,造影显示治疗组血管狭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轻;病理分析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1周:11.50%vs33.25%;3周:19.75%vs52.25%,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内膜增生程度(内膜/中膜,I/M)显著减轻(1周:0.12vs0.50;3周:0.35vs1.07,P〈0.05)。同时融合基因对血管损伤处的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但对系统凝血指标无影响,无全身出血并发症。结论融合基因hVEGF165-FH可有效地预防兔颈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以内皮修复为基础,构建双靶点甚至多靶点的融合基因可能是未来再狭窄防治的一个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依据组织工程的原则,首先将pcDNA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165质粒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然后将其与纳米羟基磷灰(nano-hydroxyapatite,n-HA) /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观察该组织工程骨在兔桡骨骨缺损模型处的成骨能力及降解速度。 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以京尼平(Genipin)为交联剂,通过粒子沥滤结合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三点弯曲法测试其力学性能;通过细胞形态分析测试其体外细胞毒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荧光性能。根据设计的引物反转录合成VEGF165,pcDNA片段,构建pcDNA3.1-VEGF165质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兔骨髓,培养、传代,采用电转法将 pcDNA3.1- VEGF165转至 BMSCs 然后与 n-HA/CMCS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建立动物模型将其植入兔桡侧,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HE染色及三点弯曲强度评价其成骨能力及降解速度。 结果:京尼平交联的n-HA/CMCS支架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天然松质骨相似,可满足支架材料的要求;与戊二醛做交联剂所得支架相比,本研究所得支架生物毒性更小,更利于细胞的吸附与增殖,并且使用京尼平交联是支架材料具有自发荧光特征;成功构建出 pcDNA3.1-VEGFl65质粒,将其转至 BMSCs,并与n-HA/CMCS 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可见骨缺损处愈合良好,植入材料大部分已转化为自体骨组织仅少许未降解。X射线观察显示实验侧可见明显骨痂生成,骨髓腔形成,骨髓腔基本贯通。HE染色结果表明实验组骨缺损愈合,皮质骨形成,皮质主要由编织骨组成,部分由新生的骨单位构成,髓腔再通。 结论: pcDNA3.1-VEGF165转染BMSCs复合n-HA/CMCS支架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促进局部微血管形成、加快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其降解速度与骨生长速度基本匹配;使用京尼平交联的支架不同于其他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其具有自发荧光特征。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支架和细胞的界面,细胞的粘附特征,以及支架的微结构和降解时微结构特征变化。综上可知本研究所得复合骨是一种潜在的性能优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郑鹏芳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86-86,100
目的观察普贝生在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选取的60名孕周在38~41。周,单胎,胎位正常的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阴道后穹隆放置一枚普贝生,对照组给予小剂量催产素点滴。两组用药后4、8、12h进行宫颈Bishop评分。结果实验组用药后4,8、12h宫颈Bishop评分分别是(4.9±1.3)、(6.7±1.2)、(8.8±1.8),明显高于对照组(3.8±0.8)、(4.3±1.2)、(5.0±1.1)。实验组临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引产对新生儿结局、产后2h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在普贝生实验过程中出现1例子宫收缩过强,1例出现轻微呕吐。结论普贝生是有效、安全的软化宫颈、引产药物。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组织工程瓣膜体外构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NG  Qiu YM  Shi J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1622-1626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组织工程瓣膜(TEHV)体外构建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去污剂法制备去细胞瓣。脂质体介导pcDNA3.0/TGF-β1基因转染大鼠肌成纤维细胞,48h后G418筛选3周使TGF-β1基因稳定表达。去细胞瓣种植转基因细胞为实验组A,种植未转基因细胞且加TGF-β1(10 μg/L)为实验组B,种植未转基因细胞不加TGF-β1为对照组。2周后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检测羟脯氨酸和DNA含量及瓣叶最大负荷力。结果 SABC法示转染48h和4周后肌成纤维细胞瞬时和稳定表达TGFβ1。形态学示实验组A、B细胞紧密联合且细胞外基质丰富。羟脯氨酸含量A组(5.83‰±0.67‰)和B组(5.02‰±0.40‰),均高于对照组(4.34‰±0.47‰);DNA含量A组(0.126‰±0.013‰)和B组(0.109‰±0.004‰)均高于对照组(0.089‰±0.011‰);最大负荷力A组(13.4±1.0)N和B组(11.8±1.4)N均高于对照组(10.0±1.1)N增高。结论 TGF-β1能促进细胞生长和细胞外基质分泌,有利于提高TEHV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和VEGF165b真核表达质粒,为VEGF165和VEGF165b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获得并扩增VEGF165 cDNA,双酶切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0-VEGF165,酶切、PCR及...  相似文献   

10.
黄蔚  陈岳祥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4):2213-22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胃黏膜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VEGF和CD34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48例患者经胃镜检查无PHG者13例,轻度PHG22例,重度PHG13例。PHG组、无PHG组及正常对照组VEGF积分光密度值[(5.04&#177;1.56)、(4.29&#177;1.30)和(3.64&#177;1.56)]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P〈0.05)。PHG组、无PHG组及正常对照组MVD[(13.76&#177;5.35)、(10.89&#177;2.86)和(7.68&#177;2.4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2,P〈0.05)。胃黏膜VEGF表达强度与MVD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9,P=0.001)。结论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PHG的发生、发展,但VEGF在PHG中抗损伤作用可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干骨缺损的成骨特点,初步探讨其修复骨缺损的机制.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均制备左侧股骨干15 mm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兔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β-TCP)构建组织工程骨同时联合血管柬植入骨缺损;对照组:单纯植入组织工程骨.于术后2、4、8、12周行组织学观察骨形成与改建情况,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检测修复骨段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组织学观察显示随着时间发展,两组成骨量均逐渐增加,从4周起实验组骨修复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各时间点组织工程骨中VEGF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延长,VEGF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在4周时表达量最大.结论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可有效促进兔股骨缺损的修复,植入血管束能促进VEGF的表达,VEGF是促进骨再生和血管再生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分析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量与骨缺损修复时间的关系.[方法]取新西兰家兔30只,于右侧桡骨钻出直径为20 mm的骨组织,制作骨缺损模型,钻取自体髂骨骨颗粒,并移植于右侧桡骨骨缺损区域.分别于术后3 d、1周、2周、4周、6周、8周时处死动物取材,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并分析骨缺损修复过程中VEGF基因表达量.[结果]术后第3日、1周、2周、4周、6周、8周时骨缺损区域VEG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8,1.00,0.88,3.40,1.71,1.17.[结论]VEGF基因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的表达量在术后3 d及第4周时出现高峰.  相似文献   

14.
脱蛋白骨联合VEGF基因转染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治疗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FH)。方法69只AVNFH造模成功后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第1组,将脱蛋白骨(deproteinized bone,DPB)复合pcDNA3.1/VEGF165质粒植入坏死的股骨头内,第2组植入DPB,第3组仅在股骨头内钻一隧道。术后3d,1、2、4、8和16周获取标本。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VEGF165 mRNA、蛋白的表达及安全性。X线大体观察成骨情况,组织形态学分析血管发生和股骨头修复。结果第1组VEGF165 mRNA和蛋白表达术后1周达到高峰,时间持续超过3周,第1组动物术后远膈脏器未检测到VEGF165的表达。血管形成术后2,4周增加,骨形成术后2,4和8周增加,与另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VEGF165基因转染可促进局部血管的早期形成,DPB-VEGF复合物可增加骨形成,VEGF基因治疗兔AVNFH有效、安全,脱蛋白骨联合VEGF165基因治疗为骨坏死的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探讨其对家兔下颌骨缺损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胶原溶液和壳聚糖溶液充分混匀,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制备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选择36只家兔建立兔下颌骨单侧缺损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设4、8和12周亚组,每亚组各6只家兔。实验组家兔植入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对照组家兔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采用CT观察家兔造模部位的组织学及周围神经重建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家兔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SEM下观察骨缺损处的超微结构。结果:复合材料呈现规则的层状皱褶结构,支架内部孔径变大且以片状结构为主,是生物材料理想的结构。术后4周,实验组家兔有新骨生成,新生骨样组织致密材料大部分降解,VEGF呈高表达;术后8周,实验组家兔中的骨缺损部位骨小梁明显增多,VEGF表达呈下降趋势;术后12周,实验组家兔新骨形成且密度基本与正常组织一致,VEGF表达恢复正常。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家兔骨缺损愈合程度和成骨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鹿茸多肽-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材料对家兔下颌骨缺损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Yi F  Wu H  Jia GL  Guo WY  Lü AL  Wang HC  Zhang R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8):510-514
目的观察纳米粒子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的可行性,了解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经心肌直接注射VEGF基因纳米粒子后新生血管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乙烯醇(PVA)包载VEGF165基因质粒,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检测其载药量、体外释放情况及粒径;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转染VEGF165基因纳米粒子(VEGF纳米粒子),应用RT-PCR法检测VEGF mRNA水平,ELISA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将VEGF纳米粒子悬浮液注射至活体家兔心肌内,96h后心肌注射部位取材,电镜观察其向心肌组织内传递基因的可行性;建造兔心肌缺血模型,分别将VEGF纳米粒子(12只)、VEGF165裸质粒(12只)或生理盐水(对照组,8只)注射至缺血部位心肌,1个月后心脏超声监测,然后处死,组织学切片观察心肌组织中毛细血管生成情况。结果制备的纳米粒子载药量为1·87%,粒径为50~300nm;RT-PCR和ELISA结果提示纳米粒子可将目的基因转移至培养的心肌细胞中;体内实验显示心肌细胞胞质内及胞核内可见大量被吞噬的纳米粒子;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显示,VEGF纳米粒子组室壁运动幅度(1·87mm±0·32mm)、左室射血分数(60%±10%)较裸质粒组(1·59mm±0·24mm,50%±6%)及对照组(0·93mm±0·40mm,40%±8%)改善更加明显,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在100倍光镜视野下心肌内毛细血管数VEGF纳米粒子组(57个±12个)明显高于裸质粒组(41个±14个)及对照组(24个±8个),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米粒子可作为VEGF基因向心肌组织转运的载体,在兔心肌缺血模型经心肌直接注射VEGF165基因纳米粒子,能够促进心肌内毛细血管新生,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骨缺损修复过程中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家兔40只,10只为供骨组,另外30只在其左右桡骨制成20 mm的骨缺损,骨缺损处用供骨家兔的骨松质进行植骨.将植骨后的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活血化瘀中药饲养,对照组用普通饲料饲养,于术后1、2、4、6、8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1周时VEGF表达均呈弱阳性,4周时表达呈强阳性,2、6、8周时表达呈阳性;对照组4周时VEGF表达呈阳性,2、6、8周时表达呈弱阳性.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对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有明显的成骨和促进血管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骨关节炎(OA)软骨中的mRNA表达.方法:1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单膝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9周处死动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软骨中VEGF的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软骨中VEGF的m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