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林武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42-364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伤口愈合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深部感染患者,根据患者的感染治疗与伤口愈合情况,将其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3个组别,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足部伤口特征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8.4±7.6)岁,观察1组、2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4.8±11.2)岁和(69.5±12.3)岁,3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对照组患者的超敏 C 反应蛋白以及血浆蛋白指数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2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深部感染患者临床中不仅需要外科综合治疗,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截肢,以进行足深部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糖尿病足(DF)及其高危患者的临床特点,对418例DF及其高危患者的生化指标、并发症、足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DF及其高危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非DF者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显著降低;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病变、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DF病变部位依次为右侧、左侧及双侧;截肢63例,局部感染88例。提示DF及其高危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明显,并发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率与截肢、局部感染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截肢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36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足截肢适应症及截肢平面的选择方法。方法:本研究分两个层面进行展开,首先拟通过截肢组、溃疡组、非溃非截组的比较研究探求与截肢关系最为密切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其次重点对36例截肢患者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参照二者所得结论,归纳总结出截肢的适应证及截肢平面选取标准。结果:3组中截肢组足部病变出现时间最短,溃疡组其次,非溃非截组较长,且3组间相互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po-b及FIB截肢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Apo-a1截肢组与溃疡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积分小于19分者不需截肢,19~25分之间者可截可不截,大于25分者需截肢治疗。积分越高则截肢的风险相应亦高。APO-a1、APO-b、FIB是表示伤者全身状况的参数,全身状况差使一些临界性伤肢值增高,促使截肢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4.
莫泽纬  全会标  高勇义 《海南医学》2013,24(17):2550-255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术前足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老年糖尿病足截肢患者足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 61例(74.4%)培养出病原菌93株,革兰氏阴性菌(G-菌)、革兰氏阳性菌(G+菌)、真菌分别为43株(46.2%)、42株(45.2%)、8株(8.6%),混合感染25例(41.0%)。G-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G+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多种细菌耐药常见,G-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加-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耐药率低;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头孢菌素耐药率低。结论老年糖尿病足截肢患者足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早期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可尽可能保全肢体。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临床特点分析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燕 《华中医学杂志》2006,30(4):325-326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特点,寻找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结果糖尿病足发病率为同期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3.7%(55/1485),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7%~4.8%)。随年龄增加而增多。大多合并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截肢率为0.4%(6/1485)。结论糖尿病足必须早诊断、早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慢性并发症,根据不同个体采取相应方法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临床特点及住院费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笑英 《医学争鸣》2009,30(8):768-768
引言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环的一种病变.糖尿病足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对糖尿病足的细菌学特点、一般情况、住院费用等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加强用药的合理性,进而提高治愈率,控制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从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耐药特点及I临床特征。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132例糖尿病足感染溃疡中分离出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耐药性,分析患者临床特点,总结耐药菌与溃疡深度、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13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分别为56.1%和43.9%;(2)SA占全部检出菌类的25.0%,多药耐药SA为16株,占SA的48.5%;(3)SA感染组溃疡面积大于非SA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及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P〈0.05);(4)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比,SA感染组患者多年龄偏大(P〈0.01);骨髓炎发生率较高(P〈0.01);(5)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比,SA更多分离自感染时间长,溃疡深度较深的患者(P〈0.01);(6)SA对第一、二、三代头孢,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耐药率,分别在38.5%~58.8%,37.6%~63.2%,33.4%~62.7%,53.5%~68.9%,30.2%~44.3%之间,发现2例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占6.1%。结论:SA多存在于深部溃疡,且SA引起的感染较重,糖尿病足的SA多药耐药问题较严重,及时进行正确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以指导合理临床用药及减少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部分最终需截肢,截肢原因多由于感染控制不佳。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DF患者的Wagner分级、诱因及感染病原菌特点等相关情况,总结DF患者的临床特点,为DF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晓光 《陕西医学杂志》2014,(12):1646-1648
目的:探讨了解糖尿病足患者病原菌感染现状、病原菌分布及及药敏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102例糖尿病足患者患足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感染,病原菌株共145株,130株为细菌,革兰氏阳性菌48.28%,革兰氏阴性菌41.38%,余10.34%为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6.21%,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5.86%)、铜绿假单胞菌(11.72%),粪肠球菌(8.28%)、溶血葡萄球菌(6.89%)。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敏感性较低,革兰氏阳性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敏感性维持在9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为80%左右。结论:糖尿病足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高且呈多重耐药,临床用药时应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以提高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深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名糖尿病足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中分离的150株病原菌及5年耐药性的变迁.结果 2003~2007年糖尿病足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病原菌以G6菌为主(55.3%),其次是G-菌(40.7%)和真菌(4.0%);G+Sg菌比例下降,C-杆菌比例上升,真菌感染亦呈上升趋势;混合感染多见;G+球菌的菌群分布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G+球菌;G-杆菌的菌群分布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对G-杆菌抗菌活性较高;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在病原体不清的情况下经验性用药;不间断地对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监测,可为糖尿病足感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足溃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DFU患者,平均年龄69.10±15.83岁,其中72人痊愈(60.0%),39人好转(32.5%),9人未愈(7.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FU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外周动脉病变(DPA)、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高血压(HP)、糖尿病肾病(DN)、男性、年龄、农民、糖尿病(DM)病程。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和综合管理,及时干预各种危险因素,对预防足溃疡的发生意义大。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DF)是目前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且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有较多的检查手段用于帮助截肢平面的确定,选择一种或几种检查手段来帮助确定一个合适的平面进行截肢手术是临床医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该文对几种常用于帮助DF截肢平面确定的检查手段及一些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溃疡处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提高经验性抗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至2012年4月7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溃疡处分泌物中分离出的89株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结果:89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各43株,各占48.32%,真菌3株,占3.36%。混合菌感染15例,占20.83%。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各种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各不相同并有多药交叉耐药现象。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力奈唑烷、左氧氟沙星及利福平较为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较为敏感。结论: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率高,早期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是糖尿病足感染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晓春  吴建能  张华珍  邹艳芳 《海南医学》2013,24(11):1628-1630
目的对比T淋巴细胞亚群在糖尿病足感染及非感染患者中的差异,研究T淋巴细胞与糖尿病足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48例)与非感染组(36例),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入院时及观察终点时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的差异。结果入院时糖尿病足感染组的CD3+细胞[(59.34±4.45)%]、CD4+细胞[(32.54±3.54)%]及CD4+/CD8+细胞(1.25±0.40)比例均低于非感染组,而CD8+细胞[(27.57±4.53)%]则高于非感染组[(24.55±3.60)%]。感染组在观察终点时的CD3+细胞[(63.23±5.54)%]、CD4+细胞[(35.64±3.13)%]及CD4+/CD8+细胞比例(1.40±0.25)均高于入院时水平,但CD8+细胞[(25.49±4.03)%]低于入院时水平,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并发感染的患者中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提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98-101
目的探讨纳米银抗菌敷料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清创后干预组采用纳米银抗菌敷料包扎,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敷料包扎。分别于入组时、治疗4周对伤口疼痛程度、伤口溃疡严重程度、溃疡面积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结果干预后,两组Wagner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Wagner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溃疡面积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溃疡面积干预后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VAS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VAS干预后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溃疡愈合时间干预组显著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敷料应用对糖尿病足可促进溃疡的愈合,缩小溃疡面积,改善Wagner分级,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无明显缺血的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行半趾截断手术后,切口皮缘是否缝合对创面愈合速度的影响.方法 入组患者按手术先后序号,单号入缝合组,双号入对照组,共26例.缝合组13例:术后皮缘间隔1 cm缝合2~3针对合切口,隔日换药;对照组13例:采用术后创面开放,应用负压吸引促进肉芽填充,以瘢痕形式愈合.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缝合组中11例创面术后9~14d一期愈合,平均时间(11±2)d,另2例出现皮缘逐渐发绀,脓性分泌物渗出,术后10d拆线、清创,予以对照组方式处理,创面分别在手术后31d、46 d愈合.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18~30 d,平均(24±3)d.缝合组术后一期愈合的11例创面愈合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F行半趾离断术时,如患足血供可,创面无明显感染,术后切口皮缘对合良好,创面内部无明显腔隙,间断缝合治疗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19-22
目的观察并比较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hs-CRP)对糖尿病足混合感染与多重耐药感染的敏感性。方法选择本院内分泌科2013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感染分泌物培养阳性患者129例,根据是否混合感染分为单一细菌感染组(SI组,91例)和混合细菌感染组(MI组,38例),根据是否多重耐药感染分为糖尿病足非多重耐药感染组(NMRI组,88例)和糖尿病足多重耐药感染组(MRI组,41例,其中单一细菌感染组19例,混合细菌感染组22例)。比较PCT、hs-CRP在各组别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组患者的hs-CRP高于单一细菌感染组(P0.05),PCT水平显著高于单一细菌感染组(P0.01);糖尿病足多重耐药感染组hs-CRP高于糖尿病足非多重耐药感染组(P0.05),PCT水平显著高于非多重耐药感染组(P0.01);混合细菌感染伴多重耐药组PCT水平高于单一细菌感染伴多重耐药组(P0.05)。结论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和多重耐药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降钙素原对糖尿病足混合细菌感染和多重耐药感染的预测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糖尿病足(D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进行有效的防治,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DF患者66临床资料的平均血糖(M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总数(WBC)、白蛋白(ALB)、血脂、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U)、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F患者MBG为(16.9±7.1)mmol/L,HbA1c为(10.7±3.6)%,ALB为(31.7±7.3)g/L,WBC为(10.8±7.2)×109/L,三酰甘油(TG)为(1.39±0.59)mmol/L,总胆固醇(TC)为(4.08±1.3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35±0.9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06±0.36)mmol/L,双下肢血管CDU异常52例(78.8%),分离培养病原菌共62株,G+菌36株(58.1%),G-菌24株(38.7%),真菌2株(3.2%),G+菌对万古霉素、磺胺类、利奈唑烷等敏感,G-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等敏感。结论糖尿病足重在预防、早期治疗,以降低截肢率,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