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遗传性耳聋大家系的听力学特征及对候选致聋基因进行筛查。方法:通过家系调查,整理分析家系资料,绘制系谱图;对家系成员行听力学检测及全身体格检查并抽取外周血。对2例家系患者进行已知致聋基因的全外显子测序及线粒体DNA测序。结果:该家系可追溯6代97人,耳聋患者18例。系谱特征表现为世代连续传递,男女均可发病。家系分支Ⅲ2及其后代、Ⅲ4、Ⅳ20听力学表现为迟发性、渐进性的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均在28岁左右,逐渐加重。Ⅳ20子女(V36、V37、V38、V39)幼时听力言语正常,3、4岁左右表现出听力损失,非进行性,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药史不详。经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等检查,发现该家系患者均表现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V10、V35除外,其言语交流正常,听力检测表现为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对该家系进行已知的耳聋致病基因全外显子及线粒体DNA测序结果分析发现Ⅳ21及其后代为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携带者,其余患者均无阳性发现。结论:该耳聋家系为一个非综合征型、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初步分子遗传学筛查提示该家系致病基因复杂,可能为新基因突变或多基因协同作用致病。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耳聋的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继  张铁松 《医学综述》2013,19(3):442-444
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残疾的常见原因,许多聋病发病过程都有遗传因素作用。遗传性耳聋包括非综合征型耳聋和综合征型耳聋。研究表明,至少50%的先天性耳聋由遗传因素导致,非综合征型耳聋占70%,约77%的非综合征型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型耳聋是指听力障碍只是全身多处临床症状之一的遗传综合征,因此通过耳聋基因检测可为我国40%的聋病患者明确遗传学诊断,该文就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先证者:男孩,3岁。因反复血尿10月,发热,咳嗽6天收住院。10月前,患儿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不详,服阿莫西林7天后发现尿呈浓茶色,尿量正常,无明显浮肿,当时未予以治疗。此后反复出现尿呈茶色,以饮水少及感冒时出现。在家未给予治疗。近6天,由于受凉后出现发热,同时出现血尿呈浓茶色而来院。既往史及个人史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高薇薇  卢文翔  张雷  白云飞 《浙江医学》2017,39(12):957-960
目的筛查分析宁波地区非综合型耳聋(NSHL)患儿耳聋基因热点突变情况,了解该地区耳聋患儿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就读的重度、极重度NSHL患儿168例,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采用多重突变阻滞扩增系统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进行4个遗传性耳聋基因的29个位点的突变筛查。结果本研究NSHL患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热点突变58例(34.52%),其中单一GJB2基因热点突变者43例,单一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者9例,GJB2基因合并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者3例,12SrRNA基因热点突变3例;GJB2、SLC26A4、12SrRNA基因热点总突变率分别为27.38%、7.14%和1.79%。在所有热点突变中,以GJB2235delC突变率最高(23.21%),其次是GJB2299delAT(5.36%)。结论宁波地区NSHL患儿热点突变耳聋基因以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为主,且GJB2235delC是最常见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5.
1例14岁男性患者就诊于伊朗马什哈德医科大学皮肤科诊所,该患者首先于颞部出现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损,之后面部、耳部、唇部和双手背也出现了多数皮损。患者母亲诉其皮损已存在10年,近6个月皮损增多。患者无口,鼻,胃肠道和其他黏膜表面出血史,亦无内脏受累现象。经检查鼻黏膜、外耳、鼓膜外侧或口腔均未见皮损。患者家庭成员6人,其母体健,其父亲、姐姐和哥哥有分布及形态类似的皮损。其姑姑及奶奶也有类似皮损,显示家族三代中6个成员患该病。长兄20岁,10岁时发病。姐姐18岁,7年前发病,自诉月经期皮损消退。弟弟4岁,尚未出现皮损。父母非近亲婚配。主要分布于曝光部位皮肤的泛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无系统和黏膜受累及出血性疾病,均提示诊断为遗传性良性毛细血管扩张。患者不同意活检。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共济失调(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神经系统遗传病,本文对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特点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大肠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龙 《中国医刊》2007,42(8):11-13
遗传性大肠癌是指有家族遗传史或家族遗传背景的一类大肠癌,其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连续(或间断)几代中发生大肠癌(垂直遗传);男女遗传危险度相等,即患者子女患病几率为50%;发病年龄早;患者及其子女相关器官的肿瘤易患性提高;多原发癌多见.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技术进行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基因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PCR方法对中国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进行基因诊断。方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与PKD1位点连锁的高多态性的微小卫星体DNA为遗传标记。进行家系分析。  相似文献   

9.
韩跃峰 《医学综述》2012,18(17):2774-2777
遗传性耳聋可分为综合征性耳聋和非综合征性耳聋。在我国GJB2基因突变是最重要的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因素之一。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非综合征性耳聋中,有50%的患者存在GJB2基因突变。在不同种族中GJB2基因的突变位点不同,中国人以235delC突变最常见,其次为299~300delAT、176del 16bp和35delG。目前发现GJB2基因突变不但可引起遗传性耳聋,还可引起获得性耳聋。现就GJB2基因突变致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相关发病机制、临床表型及检测方法等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耳聋,是指由于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这种疾病是由父母的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羼位于其中的基因)发生改变传给后代而引起的耳聋,并且在子孙后代中以一定数量出现。而且父母一方或是双方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耳聋患者。遗传性耳聋的分类方法目前尚未统一,在此,仅就遗传方式、病变位置、发病时间和伴发疾病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Chi F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084-1085
在过去的10年中,遗传性耳聋领域研究飞速发展,自从1995年发现第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目前已经定位131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位点,其中已经克隆的耳聋相关基因有41个(http://webhost.ua.ac.be/hhh/)。这些基因涉及编码肌球蛋白在内的细胞骨架蛋白、细胞外基质蛋白、通道和缝隙连接蛋白、转录因子的基因,线粒体基因,还有一些未知功能的基因。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大大推进了对于听觉、平衡功能过程中分子水平的知识以及耳聋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成豫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6):3244-3245
线粒体病是一组有相似表现和共同发病机制、涉及各年龄段、各组织器官的重要缺陷,主要由位于核外的线粒体基因组突变所引发.这一由16 569bp环状双链DNA构成的线粒体基因组(mtDNA)是最早被全部测序的基因组之一,虽然在结构上仅编码37个基因,包括2个rRNA,22个tRNA和13个构成呼吸链的多肽,但具有与核基因组不同的一些特点,如多拷贝、无内含子、不等复制、母系遗传、变异的异胞质性(heteroplasmy)和阈效应(threshold effect)等.由于线粒体内膜内的高氧化环境,加之并无蛋白包裹的环状mtDNA易受损伤,各种突变累积很多,导致各种以能量缺乏为核心表现的疾病.因为不同组织器官对能量依赖程度不同,如脑、心、骨骼肌等为高能量需求组织,所以它们的线粒体功能异常发生的阈值较低,从而对线粒体代谢障碍更为敏感.由此延伸的很多研究涉及物种进化、人类起源和迁移、肿瘤发生、DNA修复病、运动损伤和老化[1].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1个遗传性耳聋伴前庭功能障碍家系进行遗传方式?表型特征及致病基因的分析,以研究其分子病因?方法:对门诊1例遗传性聋伴眩晕患者进行家系调查?病史收集及相应的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利用目标基因捕获和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对家系先证者进行可能致病突变筛查,包括靶向104种与遗传性听力损失相关的基因和3个microRNA分子?进一步对获得的候选突变基因进行编码区序列验证分析?结果:目标基因捕获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COCH基因第11外显子上存在c.1458C>G(p.T352S)的杂合突变?进一步对家系中所有患者和有血缘关系的正常个体进行了遗传共分离分析,发现该杂合突变在该家系中仅有Ⅰ2?Ⅱ1?Ⅱ5?Ⅱ9?Ⅱ13和Ⅳ1存在相同的杂合突变,而Ⅱ11和Ⅲ1表现为该突变的纯合子,表明该杂合突变不存在共分离现象,因此可以排除其为该家系致病突变的可能性?对先证者Ⅲ14 COCH基因全部12个外显子的序列测定结果未发现其他突变?结论:此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伴前庭功能障碍,但初步筛查结果未发现已知耳聋相关基因,包括COCH基因的可疑致病突变?因此,该家系的分子病因可能存在一新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15.
应重视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肌肉骨骼是最常见的疼痛部位。引起肌肉骨骼疼痛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如老龄)和病理原因。1904年,William Gowers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文章时首次使用了“纤维炎”一词来描述部分患者的腰痛,同年病理学家RalphStockman也描述了肌肉疼痛患者的肌束间质中有炎性病灶。Smythe和Moldofsky在20世纪70年代报道了具有“纤维炎”的患者可以有一些特定的压痛部位并可以伴有睡眠障碍。此后,越来越多的风湿病学者注意到在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具有“纤维炎”表现。  相似文献   

16.
重视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永康 《上海医学》2004,27(5):287-288
输尿管癌占尿路上皮肿瘤的1.3%,仅为肾盂癌的1/4,分化差的输尿管癌患者的3年存活率为11%~40%;若肿瘤侵入输尿管全层,5年存活率不及20%。输尿管癌易被误诊,且治疗多不规范,故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7.
重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D  Zh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27-1228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也是妇女健康的主要杀手。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以上海为例 ,1972年发病率为 17 7/ 10万 ,而 1997年上升为 4 6 / 10万 ,在我国几个主要大城市 ,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呈现出接近西方国家的趋势。所幸的是 ,2 0世纪后期 ,乳腺癌无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 ,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直居于各类肿瘤研究的先导地位。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新认识 ,已从单一原始的局部外科治疗时代 ,发展到现代的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  相似文献   

18.
祝惠华 《广东医学》2001,22(9):765-766
近 10年来 ,小儿神经专科的疾病谱有了极大的变化 ,儿童心理、行为学问题越来越多 ,如儿童多动综合征、抽动症、孤独症、强迫症、学习困难及癫痫患儿心理行为改变等 ,为了进一步引起同行的注意 ,我们作较系统的报道。  行为科学在本世纪开始发展 ,到 40年代末才形成学科 ,以后又有许多分支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受先天及后天影响较大 ,现代生物医学模式正在逐渐向生理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发达国家对儿童发育及行为学早已重视 ,而我国起步较晚 ,70年代末才开始对儿童行为表示关注。而小儿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又使儿童心理教育推…  相似文献   

19.
张群华  张元芳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7):1409-1409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器官移植治疗有了新的认识,使器官移植作为治疗各脏器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取得了医患之间的共识。由此创造了我国器官移植工作长足进步的发展基础。尤其近几年来,我国各大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相继开展了肝、肾、心、肺、肠、胰和心肺、胰肾、肝肾等联合脏器移植的手术,手术技术趋于成熟。临床医生已开始关注器官移植后受体患者的中长远期生活质量问题。2004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器官移植与围手术期处理研讨会上,国内各大学器官移植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广西新生儿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NSHI)基因突变基因,探讨耳聋基因筛查在临床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7 100例出生的新生儿采用自动判别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并通过足跟血斑提取基因组DNA,采用MALDPTOF-MS进行4个耳聋易感基因20个突变住点检测.结果 7 100例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为97.11%(6 895/7 100),新生儿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54%(251/7 100),其中GJB2基因突变131例,携带率为1.84%,235delC杂合突变108例.SLC26 A4基因突变93例,以1229C>T杂合突变和IVS7-2A>G杂合突变为主,mtDNA12SRNA基因突变16例,GJB3基因突变11例.结论 采用MALDI-TOF-MS技术筛查可提高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检出率,从分子水平发现新生儿遗传性NSHI,可为早期发现、预测耳聋的发生及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相应的遗传咨询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