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乙型肝炎合并感染者体内病毒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肝炎免疫检测,用荧光定量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检测,并观察比较HCV、HBV合并感染与单独HCV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效果。结果HB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RNA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独HCV、HBV感染者(46.43%和3.57%/71.43%和66.73%),且合并感染者体内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HCVRNA(3.57%/46.43%)。HCV、HBV合并感染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后ALT复常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应答(SVR)率与单独HCV感染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HCV、HBV合并感染者中,体内HCV和HBV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且以HCV对HBV的抑制占优势。HBV的合并感染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人群的HCV血清感染率大约为3.2%。丙型肝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50%-85%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C),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1%~7%发生肝癌,  相似文献   

3.
王国强  李新华  林伟 《海南医学》2011,22(24):45-46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3例,其中33例合并糖尿病为A组,30例无糖尿病为B组,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48周,且随访观察24周。结果(1)两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分别为84.8%、86.7%,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3)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中医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慢性化、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高。研究发现,急性HCV感染后,约75%~85%进展到慢性肝炎,慢性HCV感染发展到肝硬化的危险性20年内达10%,30年内达20%,肝硬化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每年增加1%~7%。目前全球约1.7~2.0亿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国HCV健康人群感染率平均3.2%,这是不容忽视的数字。与乙型肝炎相比,丙型肝炎症状轻,发展慢,重型化少,但终末期肝病和癌变是最大问题。近年来,干扰素(INF)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已成为西医治疗的首选方案,但它受到疗效有限、价格昂贵、副作用多的限制。我国研究人员积极探索中医药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法,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5.
张瑞林 《中原医刊》2002,29(3):53-54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较好的方法。方法:采用病毒唑联合重组基因干扰素(IFN-a2b)治疗24例慢性丙型肝炎,并以单用IFN-a2b治疗的18例为对照。结果:联合用药组的HCVRNA转阴率为58.82%,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IFN a2b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比单用IFN-a2b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临床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应答情况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87例慢性丙型肝炎48周,停药随访24周,分析HCV RNA载量、ALT与疗效的影响。结果87例慢性丙型肝炎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60.91%:低病毒载量组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59,25%,高病毒载量组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61.67%,两小组无明显差异(P〈0.05)。ALT正常组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57.14%,ALT升高组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63.46%两小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明显。病毒载量、ALT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ylated interferon α-2a,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影响及其安全性,以及标准疗程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方法]23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治疗组,给予PEG-IFN联合RBV治疗48周,同期就诊的17例非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静脉及口服治疗,检测并分析两组4、12、48周时HCV RNA水平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肝功能各项指标及血糖情况.[结果]治疗组HCVRNA下降水平及病毒学应答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随访24周,治疗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47.7%,生化学指标改善,且持续病毒学应答者血糖平稳,部分糖尿病病情好转.[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故合并糖尿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通过积极抗病毒治疗延缓肝病进展,同时良好的病毒学应答还可遏制糖尿病恶化,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联合用药组以小柴胡汤口服联合α干扰素3MIU肌注,每周3次。对照组,单用α干扰素3MIU肌注,每周3次。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丙肝病毒指标持续阴转率较高(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好于单独使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伴有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8例,其中自身抗体阳性组44例(滴度均〈1:320),自身抗体阴性组34例,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随访12周,观察自身抗体合并状况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及不良反应。结果(1)自身抗体阳性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是72.7%和47.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扰素诱导的自身免疫现象是轻微的,自身抗体的滴度均低于1:640,随疗程的延长多数患者自身抗体滴度又逐渐下降。(3)自身抗体阳性组治疗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9.1%(4/44)高于阴性组2.9%(1/34)。结论慢性丙型肝炎伴有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可以应用干扰素治疗,而且自身抗体阳性组病毒学应答率高于阴性组,但应注意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和药物、方法:采用三环疗法与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对照观察。结果:三环疗法有明显抑制HCV复制及改善肝功能作用,HCV—RNA转阴率达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P<0.01)。结论:三环疗法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效好、价廉、无副作用,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1993年12月~1995年12月,本人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运用自制丙肝胶囊,配合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30例,并设对照组26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6例丙肝患者均经血清学检查确诊。就诊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35.2岁;其中慢性迁延性丙肝15例,慢性活动性丙肝14例,丙肝病毒(HCV)携带者1例;有5例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有输血或应用血液制品史者28例(93.3%);原因不明者2例(6.7%);病程平均3.4年,谷雨转氨酶(ALT)平均105μ/L。对照组26例,男20例,女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近期与远期疗效观察研究。方法:3×106IU,ih,1次/2d×3个月为1疗程,接受2-4个疗程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0例,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1-3年。结果:根据干扰素疗效评价标准,第2个疗程治疗结束时,分别有45,0%(9/20),40.0%(8/20)和15.0%(3/20)的患者表现为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和无应答。完全应答者有3例分别在第2疗程结束后的6个月、9个月的间隙期内复发。有6例患者接受3-4个疗程治疗。在2-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1-3年,6例(30.0%)患者表现为持续完全应答,11例(55.0%)患者为部分应答,3例(15.0%)患者无应答。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早期疗效较好,但完全应答者的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逆转录一多聚酶键反应(RT/PCR)方法,对8例慢性丙型肝炎血清进行了HCV-RNA检测,结果显示7例(87.5%)阳性。认为丙肝病毒(HCV)感染后,病毒血症的长期存在和肝内HCV的活跃复制,是导致任性丙型肝炎持续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利用RT/PCR技术检测HCV-KN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传染性的估计,指导临床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比抗一HCV检测更具意义。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我国感染率较高,引起丙型肝炎(HC)后易慢性化.近年来随着HCV克隆成功,相继建立了一些HCV$染标志的检测方法。资料表明['J,目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41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56例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纳入到研究中。观察治疗4周、12周、治疗后随访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生化学应答、肝纤维化改善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结果  停药12周后,单纯HCV患者的基因1(genotype,GT1)型的SVR12率为97.56%,GT2型的SVR12率为98.97%,3型的SVR12率为97.54%,6型的SVR12率为97.85%,P = 0.870;对于HCV/HIV合并感染患者(除抗HIV治疗外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HCV治疗)治疗12周后,GT1型患者的SVR12为85.71%,GT3型患者的SVR12为92.11%,GT6型患者的SVR12为90.91%,P = 0.862;单纯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AST、ALT、ALB生化学指标明显好转,肾功能明显改善;单纯HCV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后,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中GT3型出现腹泻、恶心、呕吐、乏力,其他基因型别的患者和HCV/HIV合并感染患者以乏力、头痛为主。  结论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对于治疗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有效且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α2b干素对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国产α2b干素(300MU/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并设常规治疗组(VitC、门冬氨酸)为对照。于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内HCV-RNA和血清内CV-RNA、抗-HCV。结果:α2b干素治疗组2个疗程后慢性丙肝患者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42.31%、57.69%、65.38%,常规治疗组慢性丙肝患者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13.64%、22.73%、27.27%,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α2b干素对血清及PBMC内HCV-R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但对PBMC内HCV-RNA的疗效似有比抗血清内HCV-RNA和抗-HCV疗效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主要是经输血和应用血液制品传播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据我国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一般人群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率为3.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情经过隐匿,慢性化率高达50%~80%,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导致部分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HCC),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青文  兰静  薛瑞霞  文隆  崔争霞 《当代医师》2013,(11):1539-1541
目的探讨低收入人群非1型慢性丙型肝炎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及预后的预测。方法63例非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肌肉注射普通干扰素α-2b500万U,隔日1次,联合利巴韦林900~1200mg/d口服;对照组22例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35—180μg,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900~1200mg/d口服。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患者不同时期点的HCV—RNA水平,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35例(85.37%),对照组RVR19例(86.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3例(7.32%),对照组CEVR2例(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完成疗程均随访24周,患者获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治疗组34例(82.93%)、对照组20例(90.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获得RVR和CEVR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获得SVR分别为1例(2.44%)、1例(4.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特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由于多种因素所致不能应用长效干扰素的,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保障疗程和剂量时仍是较好的治疗非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Che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45-1946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占总人口约9.09%,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占总人口约3.2%,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普通干扰素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新型核苷类似物的研发;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普通干扰素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针对NS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针对NS5B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抑制剂的研制,但是,这些领域都是国外研究主导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8例合并糖尿病和20例非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治疗12周、48周及随访24周时评价疗效及血糖变化。结果合并糖尿病组患者治疗12周和48周,丙肝病毒阴转率分别为46.4%和78.6%,持续病毒应答(SVR)率为64.29%,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肝功能随抗丙肝病毒治疗有效而好转。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璐琳 《医学综述》2000,6(9):403-405
<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仍是目前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观察,世界人群中1%~2%呈慢性HCV感染,在成人中75%可致慢性丙型肝炎,大约20%~3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少数患者可发生肝癌.自1986年首次报道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取得初步疗效后,一些资料表明,经干扰素治疗后,血清 HCV RNA和 ALT正常伴肝组织学改善.但是,其中约50%以上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出现反跳,ALT再次升高或者 HCV RNA转为阳性.仅 20%治疗患者持续有效.因此,干扰素并不是理想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药物.然而,干扰素仍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唯一的主要首选药物4.其治疗机制并非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结合,细胞内信号转导后,诱导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抑制嗜肝病毒HCV病毒复制,同时扩大对HCV病毒抗原特异性免疫(细胞毒T细胞)和非特异性免疫(NK细胞)反应,达到抗病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