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内收治的23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经阴道分娩,均有阴道侧切伤或会阴撕裂伤,其中9例产后行清宫术。23例中有10例累及肛门外括约肌。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对肿块直径超过5cm或病灶浸及肛门外括约肌的患者术前或术后给予假孕疗法治疗。仅1例累及肛门外括约肌未行受累部位括约肌切除的患者术后7月复发,再次接受括约肌部分切除加修补术后痊愈,其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部分累及肛门括约肌者应注意与肛周疾病鉴别。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我院1993-2008年收治的14例会阴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14例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诊断正确。会阴内异症完整切除13例,随访2~5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体检,可以对会阴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我院1995~2007年收治的10例会阴内异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诊1~8年。结果会阴内异症占我院同期内异症的0.64%,我院会阴内异症发生率为0.95/万。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10例均诊断正确。除1例外,均有会阴撕裂或侧切史;发病潜伏期为28岁以前多在1年以内,30岁以上多在1年以上,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会阴内异症病灶完整切除10例,随诊6个月~7年,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和身体检查,可以对会阴切口内异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发生部位多数在盆腔,但也有发生在腹部及会阴的手术切口。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与盆腔内异位症有所不同。现将我院5年来诊治的9例切口内异症病例进行总  相似文献   

5.
章兴凤 《河北医学》2010,16(8):965-966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10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7例,会阴切口内异症3例。结果:全部病例行病灶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良性疾病,发生在与子宫内膜有接触的手术切口部位,切除病灶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壁与会阴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21例腹壁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共3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35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有典型的手术瘢痕周期性疼痛、肿块,行手术治疗疗效好,无复发。结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便可诊断。最佳治疗方法是彻底手术切除。发病早期便予及时切除。需注意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累及肛门括约肌的患者可辅以药物治疗,避免术中损伤。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多发生于盆腔,也可发生于腹部和会阴的手术伤口,手术切口内异位症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有别于盆腔内异症,我们回顾我院5年内8例切口内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叶俊良  李甦斌  程吉 《安徽医学》2008,29(5):618-6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与内异症病灶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就诊于本院住院腹腔镜手术及病理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9例,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特点与盆腔疼痛的关系。结果盆腔疼痛与内异症病灶的部位,类型,侵润程度,盆腔粘连呈相关性。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大部分合并其他类型的病灶,而后者是引起盆腔疼痛的重要因素,故手术仅切除囊肿是不够的,应尽量切除所有病灶,特别是深部结节病灶。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生部位最常见于卵巢、子宫和盆腔腹膜,较少见于腹部和会阴的手术切口。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腹部切口瘢痕内异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手术切口瘢痕内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不同于盆腔内异症,现将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20例剖宫产腹部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临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但也可发生在会阴和腹部的手术切口.由于临床上切口瘢痕内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不同于盆腔内异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年-2003年收治的30例腹壁会阴切口内异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30例患者中,腹壁内异症患者22例,均有剖宫产手术史,会阴EP切口内异症8例。均有典型周期性腹痛,肿块,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效果,未有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结合B超可正确诊断。彻底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99例低位单纯性肛瘘并采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总结患者的痊愈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99例患者中,甲级愈合72例,占72.73%;乙级愈合20例,占20.20%;丙级愈合7例,占7.07%。所有患者均无大小便失禁、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肛门狭窄等情况发生。结论:采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多为甲级愈合,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肛裂应用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2013年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306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102例。A组接受单纯肛裂切除术治疗;B组接受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C组接受肛裂切除术联合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并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A组总有效率为52.9%,B组总有效率为97.1%,C组总有效率为98.0%。B组和C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肛裂患者应用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腹壁及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及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25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为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结果其发病的潜伏期多在1-3年。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术前多可确诊。本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灶。随访20例,随访时间0.5-5年,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及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行病灶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董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24-12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门诊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30例(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安全、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和外科治疗的原则。方法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于2003年1月~2009年9月共收治术前经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的病例128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5例。行腺瘤切除术3例,根治性结肠切除手术41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66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13例,Hartmann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术4例,腹会阴切除术1例。术后病理切片与患者术前活检切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术后82例(64.1%)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其中,65例术前肠镜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中89.2%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低级别上皮内瘤中,有38.1%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术后病理证实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见癌结节22例(22/82,26.8%),1例肝转移。结论要警惕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际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对于疑似病例须紧密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诊断,以免造成过低诊断贻误治疗。如果肿瘤的位置不涉及牺牲肛门的问题,宜首选作病变肠段切除,如术中可确诊为浸润性癌,则应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探讨改良bacon术式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28例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的病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全组手术无死亡,切缘均经病理证实,除1例有肿瘤细胞浸润其余均无肿瘤细胞残留,无吻合口瘘,无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2例。1例于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改Miles术,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结论改良bacon术式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应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可减少术后复发,提高低位直肠保肛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并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评估手术操作、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5分钟,术后切口愈合平均时间12.3天,术后水肿者占4.5%。随访6个月,肛门狭窄、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大出血、再次脱出者均无发生。结论痔切除伴肛门成形术能较为彻底的切除病灶,并修复肛门及肛管的生理结构,避免损伤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操作简单,方法巧妙,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