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股骨头修复与重建术后血运重建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前后股骨头内血运变化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54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存股骨头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周进行股动脉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ARCO分期标准Ⅱ期33髋,Ⅲ期21髋。治疗方法分别为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23侧,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13侧,带旋股外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术9例,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横支大转子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9例。其中19例患者在术后6~24个月再次行患髋DSA复查。结果 54例术前股动脉DSA造影均显示股骨头供血的异常改变。术后6周DSA显示48侧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良好,股骨头内供血明显改善;6例术后DSA显示转移骨瓣血管蒂充盈不佳或股骨头内无造影剂充盈,其中1例术后8个月复查DSA显示血管蒂充盈满意,股骨头血供良好。本组病例临床成功率为91%,影像学成功率为85%。结论 保证转移骨瓣血管蒂通畅是ONFH保头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采用两种不同的显微修复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与优缺点.方法 随机选取2001年1月1日~2010年12月30日,分别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和横支大转子骨瓣治疗的股骨头坏死FicatⅢ期的患者各100例行追踪复查.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与横支大转子骨瓣相比Harris评分的改善及股骨头塌陷的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升支髂骨瓣平均切口比横支大转子骨瓣长5.2cm,且升支髂骨瓣组患者有3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的疗效都很确切,但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与横支大转子骨瓣相比疗效更好.而横支大转子骨瓣具有切口更小且没有股外侧皮神经损伤风险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肌蒂双血供大转子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带肌蒂双血供(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和升支臀中肌支血管)大转子骨瓣移植的方法治疗ANFH患者55例,术后随访3年,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股骨头血运和微循环重建情况,参照百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5例患者中有11例术前和术后随访做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患者术后股骨头血供恢复,微循环开始重新建立。术前与术后随访3年比较,患髋临床评价、x线评价、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比较期别间的疗效分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21.14,P〈0.01)。结论:带肌蒂双血供大转子骨瓣移植术植入的骨瓣承担起良好的机械支撑力,并促进骨修复,重塑股骨头高度及其外形。此治疗方法预后与ANFH的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期别有关。因此,此手术尤适用于Ⅱ期和Ⅲ期的早期ANFH。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髋关节骨关节病共28例的资料分析,介绍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骼骨前部骨瓣和带旋股内侧血管深支大转子后方骨瓣在修复股骨头颈中,应根据股骨头颈损伤和病变程度及部位决定选用髂骨瓣或大转子骨瓣,并强调彻底清除股骨头病变软骨和股骨头内坏死组织的必要性,强调术前、术后的牵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带血运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 1989年-1999年我院应用带血运骨瓣移植及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其中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11例,带股方肌大转子骨瓣7例,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9例。应用带股方肌骨瓣或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加截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结果 经2-10年随访,1例股骨头进一步塌陷,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而改行全宽关节置换术,其他病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带血运骨瓣移植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坏死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柯冰  刘佑勇 《中级医刊》1994,29(4):24-25
通过对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和髋关节骨关节病共28例的资料分析,介绍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前部骨瓣和带旋股内例血管深支大转子后方骨瓣在修复股骨头颈中,应根据股骨头颈损伤和病变程度及部位决定选用髂骨瓣或大转子骨瓣,并强调彻底清除股骨头病变软骨和股骨头内坏死组织的必要性,强调术前,术后的牵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壮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刮除股骨头坏死骨 ,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移植术共治疗 2 1例 2 1髋。结果 术后随访 2~ 5年。按照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百分评份标准评价治疗结果 ,优 13例 ,良 5例 ,可 3例 ,优良率 85 7%。结论 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移植术可使坏死股骨头重建血运 ,重建骨小梁结构 ,防止塌陷 ,使股骨头得以修复 ,从而防止了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带旋股外侧血管蒂的升支髂骨瓣或横支大转子骨瓣移植",对股骨头进行修复与部分再造手术;结果本组22例25侧(头)应用股骨头修复术18例,应用股骨头部分重建术7例,优良占13 例,15侧,可7例,8侧,差2例(侧).讨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是优良的,也是此类疾病治疗最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48髋)进行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4-60个月,优良率为85.41%,且I、II期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III、IV期患者。结论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显微外科和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发展,对股骨头血运重建的研究国内不少文献报道了带血管、肌骨瓣移植重建股骨头血运,并肯定了此类手术的临床效果.我科自2008年以来,运用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前部骨瓣和旋股内侧血管深支大转子后方骨瓣修复股骨头颈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O空心针加带旋股内动脉深支股骨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方法 本组17例,均使用AO空心针固定加带旋股内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修复,术后制动3周。结果 随访时间22—75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股骨颈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5例。结论 该方法具有(1)良好的骨折复位;(2)稳定的固定;(3)改善血流灌注;(4)促进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创下开窗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联合细针多孔钻孔减压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3例(64髋)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采用微创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联合细针多孔钻孔减压的手术方式治疗.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24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24.0~60.0个月,平均(32.0±3.5)个月,失访2例(2髋).术后2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1.2±5.6)分,优良率达77.42%,与术前的(62.2±4.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开窗坏死病灶清除打压植骨联合细针多孔钻孔减压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85年以来应用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和旋股内侧血管深支大转子骨瓣转位植骨修复股骨预骨折共63例,取得良好效果。文中对手术具体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应用范围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新技术。方法对31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二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加缝匠肌蒂髂骨瓣植骨、克氏针固定,适度制动及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平均127d骨折均愈合,随访平均36个月,按Harris评分优20例,良7例,可4例,关节功能满意,恢复日常工作,无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加缝匠肌蒂髂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效果好,能促进骨折愈合,对预防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关节镜辅助下髓芯减压植入BAM骨诱导人工骨与自体骨髓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2011年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按Ficat分期Ⅱ期25例30髋,Ⅲ期5例6髋;在C型臂透视定位及关节镜辅助下,有效准确地进行髓芯减压,对股骨头内病变组织清除彻底,改善股骨头内外环境,植入BAM骨诱导人工骨与自体骨髓细胞。术后3、12、24个月进行随诊,以Harris髋关节评分、X线片及MRI观察病变分期稳定性及临床疗效为评价指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总优良率为86.11%。X线片显示股骨头部位有较好的骨修复,MRI显示病灶区信号无明显降低。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髓芯减压植入BAM骨诱导人工骨与自体骨髓细胞,具有诊断和定位准确,手术微创化特点,可用于治疗Ⅱ期,ⅢA期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转子骨瓣转移和钽棒植入两种不同方法治疗Ficat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骨科住院手术的ONFH患者65例分为大转子骨瓣转移组(A组)和钽棒植入组(B组),分别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结果:A组FicatⅡ、Ⅲ期和B组FicatⅡ、Ⅲ期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icatⅢ期A组评分较高,与B组比较P〈0.05。B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都少于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钽棒植入术更适用于FicatⅡ期ONFH患者,具有疗效好、手术创伤小等优势,大转子骨瓣转移术对于FicatⅢ期ONFH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带血管蒂楔骨瓣转移联合髂骨植骨术治疗非外伤性距骨缺血性坏死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应用带血管蒂楔骨瓣转移治疗非外伤性距骨缺血性坏死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2~58岁,平均42.5岁;按照改良的Ficat and Arlet分期标准,Ⅱ期8例;Ⅲ期10例;Ⅳ期2例.结果 随访14~68个月(平均37个月),按Kenwright等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优8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临床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术后骨坏死区全部被新生骨组织填充,术后优良率为90%.结论 带血管蒂楔骨瓣转移髂骨植骨术是治疗非外伤性距骨缺血性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多孔髓芯减压并关节清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孔髓芯减压并关节清理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3年9月应用股骨头髓芯减压并髋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1例(46髋)。Ficat分期0期3髋,I期25髋,II期16髋,III期2髋。行患髋关节清理术,多孔道髓芯减压术。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7分,术后平均82分。按术后≥80分定义为临床成功,术后分期稳定定义为影像学成功。结果:临床成功率为86.9%,影像学成功率为82.6%。结论:髓芯减压结合关节镜关节清理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有效进行骨内减压,改善关节内环境,从而有效减轻疼痛、预防股骨头塌陷,延迟患者需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髋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应用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一新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早期(0期、I期、II期)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