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梁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113-5114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浆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01/2008-01于我院普外科收住的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226例完整病历资料,并按统计学分层随机抽样,抽取131例作回顾性分析,分为输过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血浆组或只输血浆组(A组)45例、输过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B组)51例、未输血组(C组)35例。结果:A组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B组和C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感染发生随输血量的增多而增大(P〈0.01)。结论:围手术期输血浆可导致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增多;输血浆越多,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未输血,观察组患者围术期予以输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感染14例(28.5%),对照组3例(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入浓缩红细胞4单位以下和全血400ml以下的患者,其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27.3%;输入浓缩红细胞4单位以上和全血400 ml以上的患者,其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5.5%、44.4%。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较高,且输血量与术后感染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浆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浆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间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肝胆区,诊断为消化道肿瘤,而行择期根治手术的患者147例,分为输过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血浆组或只输血浆组(A组)51例、输过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B组)52例、未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组(C组)44例.对A组、B组、C组感染率分别两两比较,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判断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浆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C组与B组比较,x2=0.22,x2<x0.017 2(P>0.017),感染率无显著差异;C组与A组两组比较,x2=6.32,x2>0.017 2(P<0.017),A组感染率明显高于C组感染率;A组与B组两组比较,x2=5.84,x2>x0.017 2(P<0.017),A组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感染率(P<0.017).结论 围手术期输血浆是导致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骨科围手术期用血情况以及输血对术后病情转归的影响,以期为骨科围手术期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骨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用血情况相关病史资料。结果共收集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201例,其中未输血患者为90例,输血患者为111例(大量输血组输注红细胞数量800 m L,17例;非大量输血组输注红细胞数量≤800 m L,94例)。输血组出院前血红蛋白水平为(103.09±16.37)g/L低于非手术组(115.79±13.68)g/L,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组(12.012±8.36 d)高于非输血组(16.14±10.47d),分析术后感染情况显示在未输血组感染率为1.11%,而输血组感染率为15.32%,其中在17例大量输血患者中就有9例发生了术后感染(52.94%)。结论围手术期输血不利于骨科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恢复,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因此骨科围手术期应严格参照输血指征并加强患者血液管理以降低围手术期用血概率,以利于术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注去白细胞输血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来自本院外科、妇科、口腔科病区的427例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围手术期输注去白细胞悬液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输注去白细胞悬液组切口感染率为13.1%,未输血组切口感染率为11.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去白细胞输血量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逐渐增加,去白细胞悬液输血量为8~12 U组和12~16 U组同2~4 U组相比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与输注去白细胞悬液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大量输注去白细胞悬液可能会成为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的一个危险指标,对于去白细胞悬液临床医生应慎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输血对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输血对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指导合理输血。方法 选择本院1997年1月~2004年1月525例脑外伤手术患者,其中225例术中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202例输注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98例未输血。对3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输血剂量与感染率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术后感染率为11.11%,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组术后感染率为3.46%,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未输血组感染率(2.0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患者的输血量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而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组的输血量与术后感染率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与输血、血液成分及输血量等有关。在保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应尽量不输血或少输血,对确需输血的患者,应该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心脏外科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确定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5月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择期手术患者200例,其中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进行术前自体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21~73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采血前平均Hb为(147.34±12.69) g/L,Hct为(43.41土3.72)%;使用异体血术前备血的患者100例,年龄18~71岁,心功能分级Ⅱ~Ⅲ级,术前平均Hb为(133.93±25.94) g/L,Hct为(38.24±9.41)%,对比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00例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组使用血液总量319U,100例输注异体血组使用血液655U,两者相比,自体输血组手术血液使用总量、平均异体红细胞量、平均异体血浆量均明显降低(P<0.05).自体输血组采血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轻度降低,但在正常范围内.术后1d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异体输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到出院的平均时间为(6.58±1.9)d,异体输血组患者为(10.01±3.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而异体输血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同时自体输血组患者的住院成本明显降低(P<0.05).结论 改良贮存式自体输血采血法,较异体输血法对红细胞破坏少,血液输注量少,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快,感染率低,经济实用,可广泛应用于心脏外科瓣膜病等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贫血和围手术期输血的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开颅手术的脑出血患者22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输血患者与未输血患者,中重度贫血患者与无中重度贫血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情况。结果27例中重度贫血患者与196例无中重度贫血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及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56例输血患者与167例未输血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及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重度贫血及围手术期输血的脑出血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围术期输血患者与未输血患者术后病原菌的分布和感染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120例渭南地区某院外科患者,围术期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n=60),未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n=60)。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感染部位、感染率和病原菌构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为23.33%(14/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血液、盆腔、腹深处、手术切口,观察组主要为盆腔、腹深处、手术切口。对照组4例感染患者分离出1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27.27%(3/11),革兰阴性杆菌占45.45%(5/11),真菌占27.27%(3/11)。观察组14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3.33%(7/21),革兰阴性杆菌占47.62%(10/21),真菌占19.05%(4/21)。结论围术期输血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血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结肠肿瘤患者行结肠术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糖尿病合并结肠肿瘤行结肠手术患者39例(糖尿病组),同期随机抽取非糖尿病结肠肿瘤行结肠手术患者39例(对照组),并对糖尿病组实施术前、术后血糖控制、选择合适手术方式,观察术后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发生率.结果 糖尿病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延长(P<0.01),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感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结肠手术时,加强围术期管理可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