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脾虚证、胃虚证、脾胃俱虚证用药及配伍的联系与区别。方法搜集《临证指南医案》中脾胃虚证相关条文,凡条文中有"脾虚""胃虚""脾阳虚""胃阳虚""土虚""胃阴虚""脾胃虚""中焦虚""阳明虚""太阴虚"等相关病证名者均予纳入,再根据其主治加以鉴别,确定并整理出脾虚证、胃虚证、脾胃俱虚证3个证型的用药及配伍,将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Clementine12.0中Apriori算法对数据进行挖掘。结果本研究共搜集相关医案421例,涉及处方525首,其中脾虚证92首、胃虚证276首、脾胃俱虚证157首。挖掘出用药关联规则脾虚证11条、胃虚证38条、脾胃俱虚证28条。结论脾胃虚证组方多在"温燥升提、凉润通降、甘温补中"范畴,体现了叶氏强调脾胃分治、脾升胃降不同、养阴补阳各异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2.
《名医类案》中妇科医案在第十一卷,所载医案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大多数都侧重于从脾论治,体现了妇科病从脾而入的观点。书中所辑医案证型丰富,辨证精确,包括脾气虚证、脾虚下陷证、脾阳虚证,而且根据其医案不难得出脾虚往往与肾虚、肝郁、血瘀、痰湿、火热、肺虚等合并存在且相互影响,形成脾肾虚寒证、脾虚湿困证、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热扰心脾证、脾肺气虚证、脾虚血瘀等,涉及的病种有月经量少、月经量多、经色不正、月经后期、闭经、崩漏、带下病、痛经、经行诸症、妊娠病、恶阻、胎漏、堕胎、产后病等,现作以下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许芸  张晓军 《光明中医》2022,(8):1466-1469
汪机为新安著名医家,开温补培元派之先河,笔者通过对汪机《石山医案》中所载医案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并探讨了其辨治脾胃病的特色.汪机基于丹溪,效法东垣,从营卫论出发,揭示了脾胃病之病因多为脾胃气虚;诊断脾胃病时,亦重视脉诊的应用,多以脉辨证;首倡温补培元的治疗大法,临床用药,重用参芪,以达到益胃气、补营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秀梅 《河北中医》2000,22(8):633-634
腹痛由外因、内因、不内外因等所致。腹痛之症 ,用人参、黄芪 (简称参芪 )而获效者 ,首推汪机。汪机乃明代著名“新安医家”,为安徽省祁门县人。其代表作有《石山医案》、《针灸问对》、《外科理例》、《医学原理》等。汪机以善用参芪而著称 ,活人万指 ,现将汪机运用参芪治疗腹痛的学术经验 ,做一初探。1 治阴虚火动腹痛 ,人参佐用凉润世医大多认为 ,大凡阴虚火动 ,参芪为当禁之品。王纶在《明医杂著·忌用参芪论》中指出 :“阴虚火旺证 ,若过服参芪甘温之药 ,则死不可治。”并云 :“火盛而阴血不宁 ,纵火上升 ,治宜滋阴泻火 ,忌用人参等补…  相似文献   

5.
新安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域性综合性流派,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名医辈出。本文基于六大新安医家的临床医案集,即汪机《石山医案》、孙一奎《孙文垣医案》、郑重光《素圃医案》、程杏轩《杏轩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楚《吴氏医验录》浅析其各自温补学术思想及辨治特色。汪机基于“营卫一气学说”认为营兼气血,温补脾胃当培元益气,倡“参芪”可气血阴阳俱补,尤重其补阴血之功;孙一奎强调元气当生生不息,治法上将汪机参芪同用与薛己温补下元法结合,在用药上重视对三焦元气的保护和治疗;郑重光针对时医专事苦寒伐真阳之弊,喜以附桂姜类取效,多用温阳益火之剂,以四逆汤见长;程杏轩汇多家之学,既重视温补下元精气又重视脾胃气血,强调补养阳气,尤重肾中之阳;叶天士以上中下损为经,伤阴伤阳为纬,形成“甘药培中,上下兼顾”的特色理虚大法,并首提“通补胃阳”,强调当善用补益胃气、温补胃阳之法;吴楚以活用参芪桂附著称,常合用益气温阳之品,健脾与温肾同治。  相似文献   

6.
新安医家汪机学术思想浅析——读《石山医案》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伟 《江苏中医药》2008,40(3):29-30
汪石山是明朝著名医家之一,是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石山医案》是其代表作,从中能体现出石山的学术思想特色,如擅用参芪、精于脉诊和儒医思想。石山不但学术水平卓著,而且其为人为医之道也堪为大医之典范。  相似文献   

7.
汪机《石山医案》119首方配伍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悉汪机《石山医案》119首方的配伍规律。方法:按照选方标准把集到的方剂采用用药频率统计、药物功效归类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结果:《石山医案》中汪机针对证候的特点相应在配伍用药时主要涉及补气药、补血药、清热药、理气药、补阴药5大类,不是药味的简单叠加,而是多类药的有机配伍,以益气补血养阴为宗。  相似文献   

8.
张喜德教授治疗脾胃病时既重视个案的特有病理特点,也重视脾胃病的共有病机,即脾胃升降失职,从而确立治法方药,常常获效.以痞满、呃逆、腹泻三则临床医案为例,痞满案证属肝脾不调、胃阴不足,治以调和肝脾、养阴和胃.呃逆案证属胃阴不足、脾虚气逆,治以健脾养阴、和胃降逆.慢性腹泻案,证属脾肾阳虚、肝郁气滞,治以调补脾肾、疏肝解郁....  相似文献   

9.
张爱娟  邝卫红 《新中医》2022,54(12):29-3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现代医家治疗鼓胀病的证治规律。方法:以1978~2014年鼓胀病医案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Logistic回归、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医案中所涉及的证型进行频数分析并归纳其分布情况,通过对高频证型与高频中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挖掘与证型关系密切的药物,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中药剂量与腹水分级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结果:共纳入医案591例,涉及医学著作48部,期刊93种。1978~2014年,鼓胀病常见证型有水湿内停、肝脾血虚、湿热蕴结、肝郁脾虚等,且单一证型较少,多数兼见2种或以上证型。证型与药物关系,比如针对水湿内停证的药物依次为大枣、葫芦、桂枝、黄芪、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现代鼓胀病医案涉及中药341味,共计8 296药次。其中,药物分类方面,排前3位为补虚药(20.74%)、利水渗湿药(17.01%)、活血化瘀药(11.27%),累积频率达到49.02%。药物归经方面,排前5位为脾(21.48%)、肝(14.79%)、肺(13.24%)、胃(12.24%)、肾(10.55%),入脾胃经累积频率达33.72%;药物药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学认为脾是集合消化系统,并涉及其他脏器的重要功能单位,具有"主运化、主统血"的生理功能,并以升清为其主要生理特性。脾虚证是中医脾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脾气虚、脾阳虚及脾虚兼证等多种证型,脾虚证的形成机制涉及众多物质及系统功能的改变[1]。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是1970年Sami Said和Viktor Mutt从猪的小肠组织中分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叶天士门人华岫云整理的叶氏医案《临证指南医案》中中风的病机、用药规律及医案证治,认为叶氏治疗中风注重培脾土、健中焦,并通过经典医案论述从脾胃论治中风的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汪机及其《石山医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医家汪机(1463—1539年),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安徽祁门人。幼年功读经史,后因母多病,医治罔效,遂弃儒随父学医.其博览群书,兼采众长,“经二十年,终以医名当世”。生平著作颇多,其中《石山医案》三卷是门人陈桷“取机诸弟子所记机治疗效验”汇集而成.包括汪机《营卫论》、《辨〈明医杂著〉忌用参芪论》二篇论文;各科医案一百六十余例及《石山居士传》等内容,较深刻地反映了汪氏的学术经验。今就此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一、脾虚之阴阳五脏皆有阴虚、阳虚之别。脾有阳虚,也有阴虚,这是祖国医学脾胃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内经》就知有脾阴的存在,识脾阴源于中焦。如《灵枢·本神》指出。“脾藏营”,《灵枢·营卫生会》  相似文献   

14.
龙砂医学流派是重要的中医医学流派之一,其因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学术思想而备受关注。本文整理分析了龙砂医学流派著名医家在“遗精”医案中所体现的诊疗特色,其中《沈芊绿医案》《柳选四家医案》《张聿青医案》《朱少鸿医案》四家遗精案中用药特色鲜明,学术观点明确,故详加述之。《沈芊绿医案》治遗精善养阴、清泻、固涩、潜镇多法参合,用药偏于寒凉;《柳选四家医案》则多遵循张仲景之理法,治遗精从补肾阳和补肾阴两方面入手,常用六味地黄丸、八味肾气丸随证加减,变化无穷;《张聿青医案》治遗精善从脾胃入手,重在养后天以滋先天,并明确了湿热类遗精的诊断线索为“苔腻、小便不利、脉滑”;《朱少鸿医案》则重肝木,常使用达肝、养肝药点缀参入遗精案中,并重视遗精迁变至动风动血处置。本文总结龙砂名家治疗遗精的整体学术特点有:重视经方使用,善用膏方,继承丹溪相火学说以及注重遗精肾虚夹湿证的诊疗。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到两汉是脾胃学说形成与奠基阶段,《黄帝内经》阐述了脾胃生理功能;《伤寒杂病论》重点阐述外感疾病与脾胃基础疾病的辨证关系,调理脾胃成为治疗外感病重要法则。唐宋为发展时期,《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确立"春夏取冷太过",提出"温食",顾护脾阳。金元至明清时期是脾胃学说的鼎盛时期,张元素著《医学起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实用药式》"土实泻之"、"土虚补之"、"本湿除之"、"标湿渗之";李东垣《脾胃论》"饮食伤脾论"、"甘温除大热"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明清是充实、完善阶段,叶天士继承东垣补脾升阳,创立胃阴辨治说,弥补了东垣略于治胃,重在温补,不及养阴的不足,纠正了举世皆以治脾之药笼统治胃,甚则阴阳不辨的弊病,对脾胃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中梓重视脾、肾,提出:"人之有脾胃,犹兵家之有饷道,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脾胃一败,百药难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薛己结合温病,巩固了脾阴学说,提出"阴虚乃脾虚也,脾为至阴"。近年在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础上建立了40余种脾虚模型,综合观测,证实脾胃与人体多系统(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血液)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代宫廷中西洋参的来源、使用特点及其中药化历程,为现代西洋参保健产品研发及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清宫医案集成》《晚清散见宫廷医案汇编》《翁同龢日记》等医案古籍文献对清代宫廷中西洋参的来源、使用人群、适用证候、使用频次和用法用量等信息进行梳理统计。结果:西洋参入华是多国别参与的过程。西洋参在宫廷内应用广泛,主要适用人群为皇亲贵胄,常用于治疗肝郁脾虚证和肝阳上亢证,晚清时期使用频率较高,主要用法有直接药用、用作代茶饮、用作药引。结论:西洋参作为一种外来药物获得了统治阶级的青睐,被宫廷迅速接受并使用,其性味归经得到归纳,是外来药物中药化的典型代表,在宫廷中多用于与肺、脾、肾等脏相关的证候。  相似文献   

17.
汪机,字省之,别号石山,明·天顺、嘉靖间安徽祁门人,世居祁门朴墅。穷研歧黄、仓扁诸木,得其要旨。又推崇丹溪之学,博采众长,精于内外针灸诸科,遇殊症奇疾,每多效验,名噪于时。著述有《续素问钞》《针灸问对》《痘证理辨》《石山医案》《脉诀刊误》《本草会编》《伤寒选录》等。  相似文献   

18.
宋佳  傅延龄 《天津中医药》2011,28(4):312-314
通过对《石山医案》中出现的92首内服汤剂处方进行研究,总结出汪机临床常用的17味药物及其剂量分布情况。其中以补气药出现频次最高,剂量最大。结合医案总结了汪机用药特色主要有三方面:取法东垣,善用参芪,且常重用参芪;师法丹溪,滋阴清热,用量保守;佐使之药,引经和药,用量审慎。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体系的研究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宓余强  陆小左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99-1501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多采用脏腑辨证的方法,但存在临床辨证证型多、证型不规范等问题。吕文良等查阅了部分1984年至2001年间公开发表的涉及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论文及书籍,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如:脾虚气弱证、脾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肝脾不调证等多达71种。黄贤樟认为,乙型肝炎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乙肝患者中68%属于以虚  相似文献   

20.
免疫性不育的病机为脾胃损伤,后天运化失宜,水液、阴血、气机运行障碍,脾胃壅塞、痞满、蓄结、淤积、失畅,精室不得滋养反为邪困,引发免疫屏障受损。《黄帝内经》提出“土郁夺之”,即以祛邪健脾、恢复脾胃运化治疗实邪困脾证。从“土郁夺之”出发辨治免疫性不育,针对脾虚湿蕴证、脾虚瘀滞证、脾虚肝郁证而分别治以祛湿健脾、活血健脾及疏肝健脾之法,“夺”其实而解其“郁”以收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