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世东教授认为原发性肝癌手术及术后化疗,严重损伤正气,正虚为主,扶正兼以祛邪;未经手术及放化疗,邪实为主,祛邪兼以扶正。何教授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凡为肿瘤者,皆存内虚之象,肝癌以正气虚弱为重,常在脾肾亏虚基础上因虚致实,虚实夹杂,虚实当先辨,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肝肾同源、重视补肾,情志调节、活血化瘀;初期多以气郁脾虚湿阻为主,进一步湿热毒瘀互结,耗伤阴血,终致正虚邪实,病情恶化,甚则阴阳离决;毒、虚、瘀、热是肝癌的基本病变,邪毒化火,瘀毒互结,肝肾亏虚,表现为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多个脏腑正虚,尤以脾肾亏虚为主,多有正气亏虚,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情志郁怒,外邪侵犯,治疗时需顾护脾胃后天之本,不可一味选择大剂量寒凉或攻伐类中药。附肝癌术后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中医认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实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所谓邪实,是指湿毒之邪趁机体内虚而侵入胞门,久羁成瘕,渐生渐长,坚实不移,溃疡糜烂,表现出种种实证迹象。所谓正虚,是因癌肿作祟导致机体功能失常,出现乏力、出血、进行性消瘦等虚证表现,尤其是现在宫颈癌患者都经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正气更是进一步受损。所以中医抗癌治疗一般是扶正与祛邪并重,  相似文献   

3.
正肿瘤患者经手术及放化疗后常正气不足,如遇外感往往缠绵不愈。我们针对肿瘤患者多为久病体虚体质,外感后或经抗生素等治疗仍反复低热、病情迁延,辨证为太阳少阳合病,使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病机分析一部分肿瘤患者经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后正气在抗病过程中易慢慢消耗,致正气不足、抗病力差,遇气候变化易外感风寒。与常人外感有所不同,其发病后不易恢复,病邪不退,留恋不愈。如患者要求服用中  相似文献   

4.
肛门因其特殊的构造及生理功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术后创面难愈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经验丰富,临床运用广泛,具有高效、价廉的优势。名中医曹吉勋对该疾病有着准确且独到的认识,认为肛门术后创面难愈外因在于术后邪毒残留、六淫侵袭,内因在于脏腑亏虚、正气虚弱。病情总体属于本虚标实,以脾、肝、肾三脏亏虚为本,湿、瘀、痰、气为标。治疗以调和脾脏、多脏同调为关键,同时祛除邪气,邪去正安。临床诊疗过程中当首判邪盛正虚,再审气血脏腑亏虚、邪气性质,局部整体相结合,抓住主要病机。现总结不同阶段创面特点,精准辨证,灵活用药,运用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施治,将曹吉勋治疗创面难愈经验进行全面地总结拓展。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该病是多种因素交互错杂而生成的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中医病因病机可高度概括为正不胜邪,癌瘤内生,在体内进一步耗伤正气,正气愈衰而邪气愈盛,故肿瘤至中晚期阶段病情难以控制。针对具体的"正虚"以及"邪实",现代中医肿瘤学者凭借各自的临床观察以及经验总结则各有见解。由此可知肿瘤病机复杂,中医治疗需讲究个体化论治,拓宽治疗思路,临床不应以"肿瘤"之局部概念先入为主,而忽略了整体辨证论治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多由正虚邪实所致,正虚有脏腑、气血、阴阳不同,邪实有寒热、痰湿、瘀毒等之分,正虚、邪实又因疾病类型、因人、因时等不同而各异,临床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重在调和阴阳气血平衡,用药上强调“平和”,不可单纯以毒攻毒,过用峻猛之品,否则损伤正气,贻误治病良机.  相似文献   

7.
扶正祛邪在肿瘤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肿瘤病的最佳辅助治法之一。这是因为肿瘤的形成、发展、死亡或康复的过程,都是正邪相争的过程。肿瘤是正气先虚、再客邪留滞引起一系列病变的结果。肿瘤患者本身正气虚,加之手术、放化疗等外来因素造成虚上加虚,故在治疗上应紧扣“本虚标实”的病机,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宜。扶正,即补养正气。可采用药物、针灸、食疗等调节脏腑功能,补益气血阴阳,培补生化之源,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祛邪,即祛除致病因子和病理产物。可采用药物、针灸、心理治疗来实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  相似文献   

8.
总结许尤琪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临床经验。许尤琪认为大肠癌术后的基本病机是正气亏虚,瘀毒积滞,以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湿热、瘀滞、邪毒蕴结为标,病机关键在于脾虚而邪实。提出大肠癌术后的基本治法为扶正化瘀解毒散结法。用药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善用通腑及虫类药物;对术后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患者采用不同治法及药物;并独创了治疗大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特色中医药疗法。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肿瘤细胞的恶性增值,肿瘤患者通常处于一种全身为虚,局部为实,虚实夹杂的状态,临床上王师在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具有扶助正气,增强免疫的中药,减低了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强了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拓展了治疗思路,对于肿瘤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中医的不同辨证分型论治的角度,回顾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以及中医药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方面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情况。冠心病介入术后的中医治疗针对其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扶正祛邪,补虚祛实,辨证施治,取得好的临床效果。介入治疗术后正虚以阳虚气虚多见,邪实以瘀血浊为主。中医药对地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具有确切作用于再狭的多个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11.
介绍刘燕池教授以滋阴学派思想为指导,自拟滋阴散结方治疗肺癌术后的临证经验。认为肺癌术后的病因病机是以气阴两伤为主的正虚邪实;肿瘤的本质为热邪,易耗伤精血津液及正气;正气本虚,经手术再伤正气;术后肿瘤虽祛除,但体内仍有痰饮等实邪,易致恶化。其治则治法为扶正为纲,培土生金,补脾胃之气阴以生肺之气阴;祛邪为辅,化痰软坚,散结消肿兼以调气。临床在消瘰丸基础上以自拟滋阴散结方作为基础方应用于肺癌术后的治疗,再根据不同变证加减化裁。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微小残留白血病的中医病机是气阴两虚而余毒伏留。其发病乃因正虚与邪实,正虚一方面是由余留毒邪引起,一方面乃因药毒所致,邪实由余留毒邪单方面引起,二者导致机体正气对于致病邪气斗争无力,且不能载药(化疗药)以达邪处,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致病情危重,治疗效果不佳。应清除伏邪,培本固元,托毒外出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风药具有升阳调气、引经报使、祛风胜湿、开通玄府等功效。认为“内风暗旋”是肿瘤的主要病理特点,肿瘤患者机体因正虚邪实、气血阴阳失调,导致气机逆乱,引动内风的产生。内风又易与积聚之邪相和,挟痰、毒、瘀流窜全身脏腑经络,终致“稽留不去”而为患。提出风药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调节气机、扶助正气,引导药物直达病所,针对邪实辨证治疗等作用与优势,可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希胜教授认为肿瘤发病在于机体正气亏虚,初发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病久及肾,脾肾不足以致机体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机体运化无力,虚、毒、湿、痰、瘀相互交结而发肿瘤。故治疗应以扶助正气为本,兼以抗邪治标,同时重视顾护患者胃气,临床运用健脾补肾法辨证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取得了明显疗效,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合理应用西医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相关治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正接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大多是经过多种治疗后病情仍进展、不能耐受放化疗或无靶向药物应用指征的晚期肿瘤患者。此类患者本已正气亏虚,PD-1抑制剂在于通过调动机体残存之正气与癌毒相争斗,势必导致正气亏虚更甚,卫表不固,风湿热毒之外邪趁虚而入,侵袭肌肤,发生皮疹。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袁国荣主任医师运用麻黄类方辨治肿瘤并发症的经验作了介绍。他认为,肿瘤患者在手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后,往往正气不足,阳气亏虚,导致寒湿内生,内着于脏腑,外滞于肌表。而麻黄及麻黄类方内可发越脏腑之寒湿,外可透发肌表之寒湿,于寒湿之邪有独到疗效。袁师擅长运用麻黄类方治疗肿瘤患者因手术和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如麻翘汤治疗肿瘤化疗及靶向治疗所致皮疹;麻黄五苓汤治疗乳腺肿瘤放疗后上肢水肿;射干麻黄汤治疗肺癌术后咳嗽;麻桂甘草汤治疗肿瘤患者“阴暑”证;麻黄术甘汤治疗肿瘤术后及化疗后嗜睡症等等,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而且较为严重地疾病。中医药对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很大优势。中医药可以防治恶性肿瘤手术、放化疗后的复发转移,从而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可以提高手术、放化疗治疗的疗效,减轻其不良反应,促进康复,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不适合手术、放化疗的患者或终末期患者,中医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可控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欣荣  张雷 《天津中医药》2016,33(6):348-350
癌症在《内经》中早有记载,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虚则外邪乘虚而入,侵及机体日久而发病。"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警戒"虚虚实实",目前癌症已经被认为是正虚邪实、邪盛正衰关系的一类疾病,依照《内经》的理论应该予以扶正祛邪和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做到"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  相似文献   

19.
肿瘤免疫编辑假说描述了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双重作用,并分为免疫清除、免疫平衡以及免疫逃逸三个序贯的阶段。中医学认为正虚邪实是肿瘤最重要的基本病机,并以此指导扶正培本及以毒攻毒治法的临床运用。应用肿瘤免疫编辑假说,将正气与免疫功能、病邪及癌毒与肿瘤细胞联系起来,将肿瘤"正虚邪实"病机拓展为"全身不一定虚,局部虚实夹杂",以此病机所指导的治法由"扶正培本及以毒攻毒"拓展为"匡扶病灶中的正气及靶向以毒攻毒"。尝试对"正虚邪实"及其治法进行拓展,可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层次、多因素的网络调节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健康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是一些成对的相反因素之间的平衡,中医学谓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内外环境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亏虚,加之外邪、情志、饮食等多种因素作用于人体,就会出现虚、痰、瘀、毒等病理改变,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晚期肿瘤不能手术,不能耐受放化疗,但并非意味着"不治",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和谐稳定,使肿瘤失去生长的环境,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使患者长期带瘤生存。常用的治法有补法、消法、和法等,一般而言,发病早中期正盛邪实,正气尚盛,消法为主以祛邪;中后期正虚邪稽,正气衰败,注重补法以扶正;放化疗期则以和法为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体治法运用必须知常达变,消中有补,补中有消,和中有消,消中有和,从而获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