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心雨  刘娜 《光明中医》2023,(6):1156-1158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研究生导师刘娜教授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科研及肾脏病理诊断工作13年,擅长运用中医临床思维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切入点治疗内科相关疾病。笔者有幸随诊2年,亲睹刘娜教授运用升阳除湿法治疗虚劳,疗效甚佳。此文从刘娜教授辨证治疗虚劳的1则典型医案着手,浅析刘娜教授对于虚劳独到的辨证思维方式以及选方用药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文:樊建平主任中医师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先后师从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张子明、高社光、李发枝和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临证辨证灵活,既重经方,又善于运用时方,临床上辨证施治,加减治疗多种临床疾病,常获佳效。兹从樊建平主任中医师运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黄芪赤风汤医案数则出发,简述其运用时方的经验及思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对于顽固性口腔溃疡目前临床上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高社光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中医辨证为心脾两经积热,脾虚清阳不升,阴虚火旺等证,治疗运用补土伏火法治疗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介绍高社光教授以中医辨证为纲,应用补土伏炎法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于志强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40余载,擅长中医药治疗各种心系疾病。于教授临证时对于临床辨证,从八纲、脏腑、三焦辨证到气血津液等辨证运用娴熟,同时在合理选用上述辨证外还十分重视经络辨证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临床疗效更佳。通过总结于师之经络辨证思想,并临床举隅经络辨证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5.
孙光荣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文献研究及临床工作50余年,经验丰富,对于风湿免疫病、肿瘤、妇科疾病等治疗有独到之处,创立了依照药物的功效区分君臣佐使,按照"三联药对"组方思想进行辨证用药的新型处方模式。本文以运用孙光荣教授"三联药对"组方思想治疗变应性血管炎为例,介绍孙光荣教授的中药组方思想,并通过介绍大黄粉外敷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方法,探索变应性血管炎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高社光主任中医师是邯郸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兼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高老师善治疑难杂病,笔者有幸师从高社光教授,受益匪浅.高老师诊治疑难病多从痰瘀人手,擅于用化痰祛瘀法治疗疑难病.现总结高老师诊治疑难疾病方法及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士贞教授为第三、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多年来一直坚持中医辨证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她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运用古方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简要介绍四则王士贞教授活用古方治疗咽喉科疾病的经验验案。  相似文献   

8.
肿瘤中医病机错综复杂而难治,六经辨证是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思辨方法之一,常药简而力宏。此文总结了导师田雪飞教授临证运用经方治疗肿瘤的经验,其以六经辨证为统领,结合辨疾病的阶段及病位、阴阳、寒热、表里、虚实,以固护阳气、胃气的思想贯穿始终。肿瘤病机多寒热错杂,阳证多少阳病,阴证多厥阴病,阳证应注重固护胃气以祛邪不伤正,阴证应养气血以助疾病向愈。运用六经辨证思维诊治肿瘤疾病,主旨不在刻意消导瘤体,但却收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任雅楠  张玲  贾彦焘 《光明中医》2023,(21):4143-4146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肿瘤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此治疗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贾彦焘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肿瘤及其相关疾病30余年,临证过程中立足于养阴清热法,结合三焦辨证,屡见成效。此文对贾教授经验进行总结,分别从上焦阴虚内热、下焦血虚烦热、少阴阴虚火旺论治失眠,以百合汤类方、酸枣仁汤及黄连阿胶汤加减化裁治疗,以期为临床肿瘤患者治疗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涛 《中医研究》2012,25(8):43-44
郑玉玲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肿瘤医、教、研工作30余a,是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在肿瘤术后中医药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过程,病机表现比较复杂,肿瘤术后更是如此.所以,治疗肿瘤的关键在于找到内在的失衡点.本文从以病为纲辨虚实之性、以人为本调机体失衡,扶正补虚、体现平补思想,抑瘤祛邪、体现平泻思想,顾护胃气、体现重后天之本等几个方面梳理了郑玉玲教授如何对肿瘤术后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找到失衡点,从而进行有效的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潘晓蓉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学验俱丰,思维活跃,擅长中医药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尤其对失眠的治疗。结合潘师多年临床经验,从失眠的病机、辨证及临床病例方面进行介绍,总结及领悟潘师治疗失眠的辨证思想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戴媺教授现任中医药学会血液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分会委员等,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血证等,对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特别是血液病、骨髓增殖性肿瘤等中医治疗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扶正祛邪以达增效减毒之功。戴媺教授认为,在中医整体辨证思想指导下,运用西医的诊断及检查,对骨髓增殖性肿瘤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使治疗的针对性更强,有利于疗效的提高。戴媺教授在临床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结合西医临床诊断,经过多年的反复临床实践,形成了一套中医治疗该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潘晓蓉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学验俱丰,思维活跃,擅长中医药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尤其对失眠的治疗.结合潘师多年临床经验,从失眠的病机、辨证及临床病例方面进行介绍,总结及领悟潘师治疗失眠的辨证思想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4.
门成福教授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思维活跃,擅长于中医药辨证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特别是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结合先生多年的临床经验,将不孕症分为五型施治,并结合现代妇科病名,先生用药独特,表现出不泥古人的独到之处,从月经不调、子宫发育不良及输卵管不通等附件炎症而致不孕等方面的介绍,对先生运用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疾病的特色及学术经验,进一步总结、领悟、吸收和继承发扬,以窥先生辨证思想及用药特点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王新志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介绍王新志教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疼痛的经验,分析其病机为正虚邪实,辨证为阳虚寒凝、脾虚湿盛、气虚血瘀及肝肾阴虚。王师辨证灵活,善于运用经方。治疗上,灵活运用引经药及虫类药,善用心理疗法,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癔病性麻痹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复杂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在对癔病性麻痹的认识方面,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国斌教授主张运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理念,认为癔病性麻痹属于中医情志性疾病的范畴,进而提出从心肝论治的中医诊疗思路,临床运用陈氏安定汤进行加减治疗,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中西医对多数恶性肿瘤都没有较好的疗效。国内中医药专家诊治肿瘤多以内服中药为主,如谢远明~([1])、王沛~([2])等擅用脏腑和气血辨证辨治各型肿瘤,王三虎~([3])、吴雄志~([4])等擅长运用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辨治各型肿瘤。黄金昶教授别具手眼,在肿瘤治疗中运用针灸等外治法~([5]),在针灸止痛、针灸消瘤、针灸升白细胞、针灸消肿等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在学习黄金昶教授治癌理论及经验基础上,将火针疗法应用于肿瘤临床  相似文献   

18.
简版:正文:刘建国教授系原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曾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肾病分会理事,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临床上各种疑难杂症。刘教授是全国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李幼安、夏幼周两位名老中医,擅长利用中药治疗各种急、慢性肾病,立法清热消瘀,辨证治疗各期肿瘤,并且对各种内科杂病、不孕不育症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都有其独到的理解,笔者有幸踉师刘教授临床,为刘教授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灵活选用各种经验效方所折服,发现刘教授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与刘完素“寒凉派”的思想不谋而合,且为临床HPV感染的治疗添加新的思路与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刘铁军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家二级教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铁军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载,临床经验丰富,疗效确切,擅长治疗肝胆、脾胃系统疾病,且擅长应用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疾病,其治病具有辨证准确、用药价格低、疗效确切的特点。现将刘铁军教授应用柴胡疏肝汤治疗脾胃病的临证经验简  相似文献   

20.
李发枝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四、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家组组长。李老师医理纯熟,医术精湛,善用经方治临床各种疑难病症。文章通过分析温经汤的来源、方义及其病案举例,并对所附病例做以简要分析,以利于更好的阐述李老如何运用温经汤治疗各型常见月经病,阐明李发枝教授运用温经汤治疗月经病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