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青蒿琥酯(Art)和扶正化瘀方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将8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健康组、感染组、Art治疗组和扶正化瘀方治疗组,每组20只。感染组及治疗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6条。6周后,吡喹酮(300 mg/kg)2日疗法杀虫。Art治疗组采用每天100 mg/kg腹腔...  相似文献   

2.
正交设计优选凉血化瘀方及其防治肝衰竭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凉血化瘀方防治急性肝衰竭的最佳配伍。方法:ICR小鼠85只被随机分成17组,包括正常组和16个用药组,根据L16(215)正交表将凉血化瘀方按四因素两水平安排成16种不同的搭配,制成煎剂分别灌胃给药,每组小鼠腹腔注射D-GaIN(500mg/kg) LPS(4.8μg/kg)造成急性肝功能衰竭,6小时后取血和肝组织,观察不同药物组小鼠的胆红素(TBil)、转氨酶(ALT、AST)水平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赤芍、生地、大黄配伍组比模型组和其他用药组能够显著降低肝衰竭小鼠胆红素水平,减轻肝组织坏死程度。结论:凉血化瘀中药具有很好的防治肝衰竭,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且由赤芍、生地、大黄配伍组方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3.
小鼠模型中蔓越莓汁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彤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3,8(5):265-268
背景: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有助于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炎症的愈合,蔓越莓汁已被证实可预防尿路感染的复发。目的:探讨蔓越莓汁是否能根除或预防H.pylori感染。方法:治疗实验中,以H.pylori感染C57BL/6小鼠。感染后2周,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经口灌胃予蔓越莓汁(0.5 ml/只,1次/d)共30天;B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50 mg/kg、枸橼酸铋6.15 mg/kg和甲硝唑22.5 mg/kg,1次/d)共14天;C组:蔓越莓汁加三联疗法:对照组:H.pylori感染后不予任何治疗。治疗实验结束后24 h和4周,各组分别处死10只小鼠,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预防实验中,40只小鼠经口灌胃予蔓越莓汁(0.5 ml/只,1次/d)共25天,第26~30天时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在第26、28和30天,A组:不给予蔓越莓汁,而予H.pylori攻击3次;B组:先将H. pylori在蔓越莓汁中孵育30 min,然后再攻击小鼠;C组:给予蔓越莓汁后6 h予H. pylori攻击;对照组:不给予蔓越莓汁而仅予H. pylori攻击。在第27和29天,各组仍给予蔓越莓汁。预防实验结束后2周处死小鼠检测H. pylori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实验结束后24 h,A、B、C组的H. pylori清除率分别为80%、100%和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实验结束后4周,A组  相似文献   

4.
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18只)、感染对照组(18只)、长期服药组1(18只)、长期服药组2(18只)、短期服药组1(9只)和短期服药组2(9只),共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余各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0条。于感染的同时给长期服药组1和长期服药组2小鼠分别灌胃200 mg/kg、400 mg/kg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溶于0.2 ml蒸馏水),2次/d,共56 d;短期服药组1和短期服药组2小鼠在感染的第42天开始分别灌胃200 mg/kg、400 mg/kg NAC(溶于0.2 ml蒸馏水),2次/d,共14 d。正常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小鼠于感染同时灌胃0.2 ml生理盐水,2次/d,共56 d。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长期服药组1和长期服药组2小鼠分别在感染后第42天和56天各处死9只;短期服药组1和短期服药组2于感染后第56天全部处死。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中日本血吸虫单个虫卵肉芽肿个数和面积、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小鼠肝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为+级单个虫卵肉芽肿个数以长期服药组1最少,平均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 在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口服蒿甲醚 ( Art)对控制血吸虫病的作用。方法 :选择云南省永胜县阳河的 8个自然村为试区。该试区钉螺感染率为 0 .38% ,感染螺平均密度为 0 .0 0 86只 / 0 .11m2 ,居民感染率为 18.2 %。将 8个自然村随机配对分为 Art组和对照组 ,并以试区内3- 60岁经常接触疫水的居民为观察对象 ,经粪检血吸虫卵阳性者口服 1次吡喹酮 50 mg/ kg治疗 ,血吸虫卵阴性者服 4 0 mg/ kg。观察对象于 5月下旬接触疫水半个月后 ,按双盲法服首剂 Art 6mg/ kg,对照组服安慰剂 ,以后每半个月服 1次 ,共 10次。末次服药后 1个月作粪检。结果 :Art组789人的粪检阳性率为 2 .9% ,对照组 717人的为 12 .1% ,两者的差异显著。对照组尚有 1例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结论 :在山区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 ,于整个传播季节口服 Art,可明显降低居民重复感染血吸虫 ,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观察吡喹酮对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的疗效。方法将72只小鼠分为8组(每组9只),每只小鼠经口感染5条裂头蚴,感染后1周1-3组分别应用2 000、2 800、3 600mg/kg吡喹酮治疗1个疗程(每日3次,疗程3d)后1周剖杀,4-6组治疗2个疗程后1周剖杀,7、8组为对照组。另选40只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每只经口感染5条裂头蚴,感染后14周1~3组应用2 000mg/kg吡喹酮治疗后1、3、5周剖杀;4组为对照组。各组小鼠剖杀后收集裂头蚴数并计算各组的平均检出虫数和减虫率,光镜下观察虫体形态变化。结果小鼠感染裂头蚴后1周,应用2 000、2 800、3 600mg/kg吡喹酮治疗1个疗程后的减虫率分别为70.6%、77.3%及84%(P〉0.05),治疗2个疗程后的减虫率分别为57.1%、54.6%及54.6%(P〉0.05)。小鼠感染裂头蚴后14周,应用2 000mg/kg吡喹酮治疗后1、3及5周的减虫率分别只有28%、20%及20%(P〉0.05);虽然治疗后裂头蚴虫体有断裂现象,体壁上出现突起、溃烂及溶解等,但虫体头部无明显破坏。结论增加剂量与疗程不能提高吡喹酮对裂头蚴感染小鼠的疗效;吡喹酮对裂头蚴病的治疗效果可能与感染后的治疗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单次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刀豆蛋白A(ConA)诱导C57BL/6J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探讨ConA诱导建立C57BL/6J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实验条件。方法:①5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6mg/kg、12mg/kg、20mg/kg、30mg/kg的ConA,8h后眼球取血处死小鼠。②另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0、1、4、8h),每组10只,0h组小鼠使用生理盐水,另外3组小鼠使用12mg/kg ConA尾静脉注射,分别在注射后0、1、4、8h后眼球取血,测定不同剂量及不同时间点尾静脉注射ConA后C57BL/6J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脾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注射6mg/kg、12mg/kg、20mg/kgConA 8h后小鼠血清ALT、AST均明显升高(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注射30mg/kgConA的小鼠8h内全部死亡。与对照组相比,随注射ConA剂量增加,8h内小鼠肝组织呈进行性病变,最终发展为肝实质灶性坏死。12mg//kg剂量组小鼠染毒后,4 h后脾脏病变达高峰;血清ALT、AST水平在早期呈上升趋势,并在8h达到高峰(P0.05),呈显著性肝损害。对照组小鼠以上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可建立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最佳剂量为12mg/k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痰散结中药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感染18头血吸虫尾蚴致血吸虫病肝损伤的72只小鼠分为4组,模型组24只,化痰散结中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各16只;另16只正常BALA/c小鼠为正常组。制备50mg/kg、100mg/kg、150mg/kg、中、高3种剂量化痰散结中药提取物(浙贝母、漏芦由乙醇提取),第6周开始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灌胃不同剂量化痰散结中药提取物0.5ml/次,1次/d,疗程8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蒸馏水,剂量疗程同上。实验结束时取眼球血检测血清ALT、AST,然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留取肝组织标本,分别观察肝脏病理和检测18kDa转运蛋白(TSP0)分布与表达。结果:感染第6周时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虫卵肉芽肿结节形成,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炎症反应明显,说明模型建造成功。实验结束时,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虫卵肉芽肿平均面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各指标均以高剂量组最好,中剂量组次之(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TSPO表达多于正常组,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肝组织TSPO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浙贝母、漏芦乙醇提取物能减轻血吸虫小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和肝星状细胞TSPO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吡喹酮和77-6化合物(异硫氰二溴氯水杨酸酰蕃苯胺)为纯结晶物,氯硝柳胺含75%活性物质。体内试验:选用15±3g雄性瑞士小鼠进行试验。(1)成虫:健康小鼠每鼠口服感染短膜壳绦虫活卵200个。于感染的第17天给药,单剂口服药量,77-6化合物为500、250和100mg/kg,氯硝柳胺为400rag/kg及吡喹酮为50和25mg/kg。每组20鼠。定期解剖2只治疗鼠和1只对照鼠,取小肠的纵切面置于解剖镜下检查成虫和粘着的头节. 结果,77-6化合物500mg/kg组,于服药2小时后部分虫出现活动减弱或麻痹,4  相似文献   

10.
扶正化瘀方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组织形态学影响。方法:用CCl_4诱导Wistar雄性大鼠造成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将其分为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秋水仙碱组,分别灌胃给药,第6周末处死。肝组织标本作HE染色,用PAP法作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同时测肝组织Hy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扶正化瘀方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破坏不明显,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轻(P<0.01),Ⅰ、Ⅲ型胶原和肝组织Hyp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P<0.05,P<0.001),肝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与秋水仙碱组相比,扶正化瘀方组各观察指标的变化似略占优。结论:扶正化瘀方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吡喹酮对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的疗效。方法156只昆明小鼠分2批感染,每只经口(灌胃)接种感染5条裂头蚴。第1批36只小鼠分为6组(每组6只),1-5组小鼠分别接种含不同浓度吡喹酮培养液中培养3d的裂头蚴,6组小鼠接种正常培养液中培养3d的裂头蚴,作为对照组;第2批120只小鼠分成12组(每组10只),分别接种青蛙或蝌蚪体内的裂头蚴,1-9组于感染后1周或5周用不同剂量的吡喹酮灌胃治疗,10-12组为对照组。各组小鼠于治疗结束后1周或2周剖杀,收集裂头蚴数并计算各组的平均检出虫数和减虫率。结果第1批小鼠接种在10-40μg/ml吡喹酮中培养3d的裂头蚴后,检出虫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在50μg/ml吡喹酮中培养3d的裂头蚴后,减虫率仅为16.60%,各剂量组减虫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批小鼠感染青蛙体内裂头蚴1周后,用200、400、800mg/kg吡喹酮治疗后1周和2周的检出虫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同剂量组治疗后1周和2周后减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蝌蚪体内裂头蚴1周后,200、400mg/kg吡喹酮治疗后1周检出虫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00mg/kg治疗后1周减虫率为17.02%,各剂量组减虫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感染青蛙体内裂头蚴5周后,用1200、1800mg/kg吡喹酮治疗1周和2周后,检出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相同剂量组减虫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喹酮(10~50μg/ml)在体外对裂头蚴无明显杀伤作用,但大剂量(1800mg/kg)灌胃时对裂头蚴感染小鼠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蒿甲醚诱发日本血吸虫脂质过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蒿甲醚 (Art)对日本血吸虫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方法 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5周后 ,1次灌服Art30 0mg/kg ,于治疗后 6~ 2 4h剖杀 ,收集雄虫 ,用硫代巴比妥酸 (TBA)比色方法测定其TBA反应物 (TBARs)水平。并取未经药物治疗的合抱虫 ,置于含Art和 /或氯化血红素 (hemin)的培养液内培养 2 4h后 ,作TBARs分析。结果 小鼠体内的血吸虫雄虫经Art作用后 12和 2 4h ,其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体外 ,Art或hemin单一作用血吸虫 2 4h ,对其TBARs水平无影响 ,但Art(15~ 6 0 μmol/L)与hemin(10~ 5 0 μmol/L)伍用可导致虫体的TBARs水平明显升高。结论Art具有血红素依赖的诱发日本血吸虫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中药圣露丸的体外及小鼠结核病模型中的抗结核活性。方法 在7H9液体培养基、7H10固体培养基中分别测定圣露丸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气溶胶感染方式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先后感染SPF级BALB/C小鼠46只和36只,分别建立小鼠急性结核病模型。均为感染第10天开始给予药物治疗,随机分组,每组10只。其中圣露丸组每只小鼠每次剂量为3g/kg;异烟肼(INH)组,每次剂量为25mg/kg,同时设无药空白对照组。各组均口服灌胃给药,每周给药5次,分别给予3周和6周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次日处死各组小鼠,称重,无菌操作下解剖,做肺组织活菌计数。结果 圣露丸在7H9液体培养基中对H37Rv的MIC为2.5mg/ml,在7H10固体培养基中对H37Rv的MIC为<5mg/ml。小鼠感染及治疗过程中各组耐受性良好,无死亡。给予3周共计15次(每次给予“圣露丸”3g/kg)剂量治疗后,圣露丸组小鼠全肺的CFU为 (6.81±0.71)lg CFU,较空白对照组降低0.39lg CFU。应用圣露丸治疗6周后,圣露丸组的小鼠全肺的CFU为 (4.33±0.51)lg CFU,较空白对照组降低1.10lg CFU。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建立的小鼠结核病模型中,中药圣露丸显示出抗结核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了抗肠虫药苯硫达唑(FBZ)和阿苯达唑(ABZ)与受免疫调节剂葡聚糖(Glu)联合应用对实验感染犬弓蛔虫的近交系C57BL/6J小鼠的治疗效果。 小鼠分为8组,每组6只,经口给予1000个感染期虫卵。实验Ⅰ以FBZ和Glu治疗,在感染后的第3,4两天给药。分组为:第1组以FBZ20mg/kg口服,一日2次,总  相似文献   

15.
实验动物为8周龄的雄性小鼠,其体重26~32g。共分3组:第一组,80只,每鼠皮下感染50条曼氏血吸虫尾蚴,感染后8周,灌饲吡喹酮,每4小时一次,共3次,总量250mg/kg。第二组,100只小鼠,同时按上述方法感染,不治疗。第三组80只正常小鼠,为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小鼠经药物治疗后的免疫状况,及~(187)Cs照射尾坳感染小鼠的免疫状况。实验对象是近亲繁殖和远亲繁殖的小鼠。药物治疗组分3组,每组10只小鼠。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另外2组同时给予皮下注射30条波多黎各曼氏血吸虫尾蚴。其中一组感染后不治疗,为感染组。另一组在感染后10周或20周用吡喹酮作有效治疗,剂量为100mg/kg,分2次灌胃。治疗后6周或10周经腹部皮肤再次攻击感染200条尾蚴,此组为感染后治疗组。照射尾蚴感染小鼠于感染后10周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6例CHB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片0.5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扶正化瘀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HA、PCⅢ、LN、TNF-α、IL-6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HA、PCⅢ、LN、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治疗CHB肝硬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TNF-α、IL-6和hs-CRP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连续多次给药及与吡喹酮伍用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腹部贴片感染小鼠,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后随机分组。分别在感染后第6天或第34天,用双氢青蒿素200、300、400mg/kg或600mg/kg灌服治疗,日1次,连服3d。在小鼠感染后第7天或第35天,分别灌服双氢青蒿素或吡喹酮各300mg/kg以及2种药物剂量同时灌服,或双氢青蒿素于小鼠感染后第7天或第35天灌服,而吡喹酮则在感染后第6天或第8天,以及第34天或第36天给药。2次试验各设有1组不治疗的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均于感染后50d解剖,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在感染后第6天,连续3次灌服剂量分别为200、300、400mg/kg和600mg/kg双氢青蒿素,小鼠减虫率分别为69.16%、80.68%、87.11%和90.62%,减雌率分别为62.19%、75.61%、83.65%和92.16%。在感染后第34天,连续3次灌服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73.90%、74.99%、84.19%和85.49%,减雌率分别为83.84%、92.91%、94.05%和95.27%。在童虫期(感染后7d),单剂量双氢青蒿素(300mg/kg)与吡喹酮(300mg/kg)联合给药组小鼠减虫率为19.66%;单剂量双氢青蒿素(300mg/kg)第7天服用,吡喹酮第6天或第8天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42.96%和57.46%。在成虫期(感染后35d),双氢青蒿素(300mg/kg)与吡喹酮(300mg/kg)联合给药组小鼠减虫率为70.21%,吡喹酮第34天或第36天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60.82%和81.51%。结论双氢青蒿素在童虫期和成虫期连续给药可增强其抗日本血吸虫作用效果。在童虫期,双氢青蒿素与吡喹酮伍用或吡喹酮第6天用药可降低抗日本血吸虫作用效果;在成虫期,双氢青蒿素与吡喹酮伍用或吡喹酮第36天用药可增强抗日本血吸虫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进展中扶正化瘀方对小鼠肝组织uPA/PAI-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7~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蛋氨酸-胆碱缺乏(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t,MCD)饮食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采用扶正化瘀方进行干预实验,蛋氨酸-胆碱充足饮食设立对照组。HE、Masson染色观察肝脂肪变、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肝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法。结果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呈现大泡性肝细胞脂肪变,伴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内点/灶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可见窦周纤维化及纤维间隔形成,肝组织PAI-1、uPA、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应用扶正化瘀方组小鼠肝脂肪变、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AI-1、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uPA表达显著增多(P<0.05)。对照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上述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依次为,PAI-1:0.25±0.02、1.43±0.10、0.84±0.16和0.30±0.08、1.40±0.16、0.90±0.17;uPA:0.42±0.02、1.03±0.13、1.22±0.06和0.34±0.08、1.15±0.07、1.44±0.07;TGF-β1:0.54±0.06、1.17±0.06、1.02±0.07和0.37±0.07、1.43±0.13、0.99±0.13(P<0.05)。结论扶正化瘀方可通过上调uPA、下调PAI-1及TGF-β1表达,阻止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扶正化瘀方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影响.方法:以5 g/L的二甲基亚硝胺(DMN)ip 4 wk 建立大鼠肝硬化的动物模型,中药治疗3 wk后,肠系膜上静脉插管测定门静脉压力,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和内皮素(ET-1)的含量,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升高幅度为正常组的2.4倍:肝组织ET-1含量较正常大鼠增加明显(344.48±71.42 pg/mg vs 247.00±49.51 pg,mg,P<0.01);肝硬化大鼠此2项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675,P<0.01).而经扶正化瘀方治疗的大鼠,门静脉压力较模型组下降约67%(P<0.01),ET-1含量为292.13±52.07 pg/mg(P<0.05).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及肝组织Hyp和ET-1含量与模型组比较也都有显著下降,病理观察显示治疗组大鼠肝脏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肝硬化时大鼠门静脉压力升高与肝组织ET-1含量的增高呈正相关.扶正化瘀方通过抗肝纤维化显著降低肝硬化模型大鼠升高的肝组织ET-1含量和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