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加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治疗组98例,均应用降糖药物、营养神经等药物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皮肤发凉、麻木感、感觉迟钝等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塌渍加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周围...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等对症治疗,早期有一定疗效,但在病变晚期会引起周围神经痛等.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中医药疗法中中医内治法包括辨证分型治疗、单味中药治疗以及单方、验方...  相似文献   

3.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症状出现较早的特点。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临床上,西医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尚不明确。中医发现,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瘀血。瘀血存在于整个病程始末,因而中医强调活血化瘀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可以有效改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带来的疼痛、麻木等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存在多靶点、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本研究从活血化瘀的角度进一步研究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发挥中医药优势,在临床上选择更加有效的药物辨证分型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痹证患者采用中药溻渍配合红外线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和治疗的40例痹证患者,都是我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0例,两组患者均在使用常规的西医抗菌素和激素等抗风湿、抗感染、清热解毒止痛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红外线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溻渍配合红外线照射。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痹证患者采用中药溻渍配合红外线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能更及时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部分患者因早期疼痛可忍受而延误诊治,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为缓解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文章对目前国内外关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机制和治疗进行研究,期望能指导临床,为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目前国外多从周围神经炎症反应、离子通道改变、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小胶质细胞活化等方面研究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发病机制,治疗多从阻断离子通道、抗氧化、营养神经方面联合止痛药物对症处理,能产生一定的止痛效果,但长期使用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较明显。中医将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归为“消渴痛痹”范畴,治疗长短期效果较好,中医认为“久病入络”,疼痛的产生以血瘀为主要机制,治疗以通瘀为大法,佐以益气、温阳、化痰、养阴等,综合达到气血阴阳平衡的状态。治疗多采用中药汤剂口服以及穴位贴敷、浴足、放血等方法,内外合治以提高疗效。但由于中医各家对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发生的机制有不同的看法,对于通瘀药物选择及配伍也各不相同,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中医诊疗规范,笔者综各家辨证思路及临床用药经验,以期为该病中医临床治疗提高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溻渍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相应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溻渍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血糖等变化。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TCSS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在TCSS总分、症状分、反射分3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溻渍疗法可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溻渍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胆康胶囊治疗,联合组加用中药溻渍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右侧胁痛、恶心呕吐、厌油腻、嗳气、舌苔薄白)、McGill量表评分(VAS评分、PRI评分、PP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胆囊收缩功能较治疗前上升(P<0.05),胆囊壁厚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溻渍疗法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效好。  相似文献   

8.
石珏  舒锦  金立 《四川中医》2021,(1):113-116
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联合中药塌渍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中频电刺激联合中药塌渍,系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患者中药溻渍温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24),对照组(n=24)。均给予口服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溻渍温敷联合红外线照射。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75.00%,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及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差别显著,组间及组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溻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证)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30%~90%。目前西医对其治疗,多采用控制血糖、抗氧化应激、神经修复及对症治疗,对于部分痛性神经病变,采用手术治疗~([1]),但临床疗效欠佳。中医治疗多采用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但因病程长、依从性差而影响疗效。笔者采用揿针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加红外线照射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降糖降脂、营养神经、止痛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电针加红外线照射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同时观察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TCSS、VAS、QOL均出现好转(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显著(P均0.05);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均增加(P均0.05),观察组SNC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在MNCV增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红外线照射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不但可以减轻临床症状,还可以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中药内服+中医足浴+西医治疗。连续治疗20~30天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显效3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明显,用药安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疼痛是癌症病人的一个常见症状,疼痛对身体、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的损害,不仅明显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到治疗的实施和效果。我们采用中药溻渍配合红外线治疗癌痛,并对患者实施规范的护理,收  相似文献   

14.
王见良  张镇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24-112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煎剂口服,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上最常见合并症之一,患病率高达60%~90%,可累及全部糖尿病患者。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取中药内服、中药足浴、针灸及穴位治疗、治疗仪器等方法。同时总结现代医学对DPN的认识,治疗以控制血糖为前提,坚持运动锻炼,平衡饮食,改善血管功能、调整代谢紊乱、营养神经、止痛等手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尚无特异性病因治疗,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缺乏非常强有力优势,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409-2411
目的:观察运用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降血糖、营养神经作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八段锦联合针刺进行治疗,随访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神经传导速度(NCV)及疼痛VAS积分改善情况,比较2种不同方法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8周后治疗组FPG、Hb A1c、神经传导速度及疼痛VAS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可显著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少疼痛VAS积分,同时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糖代谢,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酊溻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膝关节镜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膝骨关节炎早、中期诊断并符合手术指征且同意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外线组、塌渍组和联合组各30例。红外线组术后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塌渍组术后给予通络止痛酊溻渍治疗,联合组术后给予通络止痛酊溻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共治疗2周。术后当天、术后1周和术后2周分别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KSS),并检测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积液深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分别高于红外线组83.33%和塌渍组9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天,联合组VAS评分低于红外线组(P<0.05)。术后1周,塌渍组VAS评分低于红外线组(P<0.05),联合组VAS评分低于红外线组和塌渍组(P<0.05)。术后2周,塌渍组和联合组VAS评分低于红外线组(P<0.05)。术后当天,塌渍组和联合组KSS功能评分高于红外线组(P<0.05)。术后1周,塌渍组KSS功能评分高于红外线组(P<0.05),联合组K...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单纯西医治疗本病效果不理想,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治疗本病的趋势。笔者遵从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湿热困脾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加味黄连温胆汤联合甲钴胺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5-70岁,平均58.4岁;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其中痛性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升阳散火汤逐渐被运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肯定。从古籍文献、现代运用、药理机制等论述升阳散火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中药内服、中药泡足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比较西医治疗与中西医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患者疗效,西医治疗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中西医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中西医联合治疗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和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中药泡足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