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择100名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分析并比较2组受检者上述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和有无栓塞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PT、APTT、Fib、TT、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T(s):12.36±1.68比11.02±0.53,APTT(s):26.53±2.17比19.67±2.56,Fib(g/L):3.67±0.89比2.59±0.92,TT(s):18.35±3.27比14.12±0.64,D-二聚体(mg/L):0.96±0.14比0.13±0.05,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PT、APTT、Fib、TT、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癌患者的PT、APTT、Fib、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血清中的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等指标,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急性CI和健康对照组进行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和载脂蛋白B(APOAI、APOB),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CI患者的Lp(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血清HDL-C、APOA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CI呈负相关;CI患者TC、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和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开展脂质代谢及凝血功能的检测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治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及血脂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就诊的GDM患者62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妊娠孕妇46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外周血中孕早期(A)、孕中期(B)和孕晚期(C)三个不同时间段中的凝血功能及血脂变化,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酶时间(TT),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血脂指标的特点。结果不同孕期各指标变化较大,其中早期时两组凝血指标PT、APTT、Fg、TT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水平比较TG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TC、HDL-C、LDL-C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无统计意义(P0.05);孕中期两组比较,PT、APTT缩短,HDL-C减低,Fg、TG、TC、LDL-C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组间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两组比较Fg、TG、TC、LDL-C均明显升高,TT、APTT、PT、HDL-C均较对照组孕妇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发现GDM患者各期凝血及血脂指标差异较大,除孕早期TT与孕中期TT组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在怀孕的各个时期凝血功能和血脂存在高凝等异常状态,临床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及时进行干预凝血功能和血脂的变化,预防血栓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及时、有效地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孕妇凝血4项的动态变化,探讨孕妇凝血功能监测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的防控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山东省青岛市盐业职工医院收治的孕妇90例,根据是否伴有合并症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及正常孕妇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孕妇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观察3组孕妇产后凝血指标是否恢复至正常水平。结果在孕早期,妊娠期糖尿病组仅TT显著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孕妇组(s:13.82±1.13比15.32±1.29、15.56±1.56,P均0.05);在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Fib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TT、APTT、PT均较正常孕妇组显著缩短[Fib(g/L):3.91±0.79、3.89±0.66比3.10±0.35,TT(s):10.45±1.03、11.21±1.18比14.99±1.19,APTT(s):28.91±1.75、29.53±1.26比33.29±2.23,PT(s):9.07±0.53、10.36±0.50比11.46±0.70,P均0.05];在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组Fib显著低于妊娠期糖尿病组(g/L:4.93±0.76比5.21±1.19,P0.05),TT较妊娠期糖尿病组显著延长(s:10.38±0.68比9.19±0.63,P0.05)。产后仅正常孕妇组各项凝血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妊娠相关疾病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凝血功能均有异常,应及时进行干预,预防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脂、炎症介质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南阳豫西健和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炎症介质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不良反应、出血事件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T、TT、APTT高于对照组,FIB水平、MPA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调节血脂,抑制炎症反应,降低MACE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发生后患者发生再次心梗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急性心梗经静脉溶栓治疗后的65例患者,其中21例发生再次心梗为观察组,44例未发生再次心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心梗发生部位、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酶峰出现时间、血脂水平变化、心梗后抗凝治疗、心绞痛的发生、个人生活方式等与再次心梗发病率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心梗发生在下壁的比例高(61.9%(13/21)比38.6%(17/44)),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及酶峰出现时间明显延长((60.7±18.2)min比(30.2±12.1) min,(14.2±1.7) h比(12.2±1.5)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升高(TC(mmol/L):5.41±2.72比4.12±1.98,TG(mmol/L):1.88±0.81比1.41±0.75,LDL-C(mmol/L):4.12±1.71比2.11±1.8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降低(HDL-C(mmol/L):1.72±0.82比2.94±0.71),观察组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抗凝治疗,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缩短(PT(s):11.1±4.2比20.3±5.3,APTT(s):13.5±63.5比24.2±6.8),心绞痛发生率明显升高(52.4%比29.5%),心理健康人数的比例及每日参加适量运动人数的比例均明显降低(38.1%比70.5%,33.3%比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再次心梗的发生与首次心梗发生部位、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酶峰出现时间、血脂水平、心梗后抗凝治疗、心绞痛的发生、个人生活方式等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28例HLD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ib;血球仪检测PL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胆碱酯酶(CHE)。结果 HL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20.91±8.18、APTT(s)49.21±15.85、TT(s)17.98±3.18均明显延长,ALT(U)73.59±72.38明显增高,但Fib(g/L)1.68±0.68、PLT(×109/L)58.71±33.23和CHE(U)4 934.61±2 161.81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LD患者的PLT和血凝指标均有异常,可从多方面评价HLD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产科待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用凝固、光散射等方法对148例待产孕妇和健康体检者的PT、APTT、FIB以及TT。结果 148例待产孕妇的PT为(9.59±1.32)s、APTT为(26.18±5.56)s、FIB为(5.40±0.83)g/L、TT为(11.92±2.83)s;健康对照组PT为(12.91±1.43)s、APTT为(33.40±3.87)s、FIB为(2.75±0.98)g/L、TT为(13.52±2.87)s,孕妇组的PT、APTT、TT比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FIB明显增高,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和健康对照组的凝血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时监测待产孕妇的PT、APTT、TT、FIB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产妇异常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32例初发LPL患者(LPL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另同期收集25例于本院体检健康的人员(对照组)的资料。比较2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的差异。结果:LPL组Plt [(137.06±40.14)×10~9/L]较对照组[(215.07±33.25)×10~9/L]显著下降,D-D [(1.01±0.16) mg/L]、PT [(13.01±1.37) s]和APTT [(40.96±7.24) s]较对照组[(0.37±0.09) mg/L、(11.96±0.87) s、(25.07±5.13) s]显著升高(P0.01);2组TT和Fib水平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泌不同免疫球蛋白(Ig)类型的LPL患者Plt、D-D、Fib、AP、TT及APTT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LPL患者经治疗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且未出现因出血、血栓形成而死亡的病例。结论:LPL患者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且这与患者分泌的Ig类型并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与颈动脉斑块、血脂、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208例ICVD患者,其中脑梗死1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3例.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计算不同类型ICVD患者双侧颈总动脉(CCA)主干处、CCA膨大处、颈内动脉(ICA)起始处斑块面积;并检测不同数量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Fib及UA水平.结果 颈动脉斑块≥3支病变组(68例)患者血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b和UA水平均明显高于单/双支病变组(73例)和无斑块组(67例)患者[TG(mmol/L):2.07±1.02比1.91±0.96和1.60±0.81,TC(mmol/L):5.18±1.21比4.67±1.30和4.12±0.87,LDL-C(mmol/L):3.70±0.81比2.81±0.98和2.47±0.72,Fib(g/L):4.48±1.60比4.04±0.92和3.78±0.66,UA(μmol/L):388.5±57.0比378.4±61.0和346.5±58.0],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mol/L)则明显低于单/双支病变组和无斑块组患者(0.98±0.26比1.12±0.34和1.31±0.27,P<0.05或P<0.01).多发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不同部位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单发性脑梗死(45例)或TIA(46例)患者[CCA主干处(mm2):56.67±31.67比48.87±28.48和38.85±26.94,CCA膨大处(mm2):113.44±34.18比56.62±29.11和21.00±8.16,ICA起始处(mm2):57.86±25.77比29.29±11.34和25.91±11.36,均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形成与ICVD密切相关,TG、TC、LDL-C、Fib、UA增高和HDL-C降低是促进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导致IC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4项与D2聚体(d-dimer, D-D)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另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凝血4项与D-D检查,比较两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D水平。结果研究组TT、PT、APTT、FIB及D-D水平分别为(22.16±3.02)s、(15.49±2.52)s、(41.83±4.12)s、(2.10±0.54)g/L、(3.35±0.96)mg/L,与对照组的(17.30±2.24)s、(10.68±2.14)s、(28.03±3.65)s、(2.71±0.67)g/L、(0.17±0.05)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0、10.288、17.728、5.012、21.258,P<0.001)。研究组Ch...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观察冠心病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100例(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D-D、Fib、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D-D、Fib、TG、TC、LDL水平分别为(1.16±2.37)μg/mL、(3.50±1.06)g/L、(2.46±0.40)mmol/L、(5.54±1.21)mmol/L、(3.21±0.55)mmol/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29±0.10)μg/mL、(2.83±0.46)g/L、(2.04±0.63)mmol/L、(4.07±0.96)mmol/L、(2.92±0.68)mmol/L;冠心病组AT-Ⅲ、PT、HDL水平分别为78.6%±5.8%、(12.70±1.27)s和(2.02±0.88)m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04.2%±6.0%、(13.08±0.68)s和(2.37±0.7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D-D、Fib、PT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3.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检测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 042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96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0.89±0.06)、APTT(29.37±2.55 s)、TT(9.84±1.05 s)、FIB(4.52±0.67 g/L)相应与对照组的PT(1.02±0.12)、APTT(30.29±3.36 s)、TT(10.06±0.65 s)、FIB(3.04±0.49 g/L)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活化检测在肾病综合症患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肾病综合症(NS)患者血小板糖蛋白及血清脂质、凝血指标,旨在为临床治疗NS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5例NS患者(其中伴静脉血栓者9例,无静脉血栓者36例)的血小板糖蛋白(CD62P、CD63),同时用仪器法测定了Plt、TC、HDL、LDL、TG、PT、APIT、TT、Fib。[结果]NS患者CD62P、CD63、Plt、TC、LDL、TG、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CD62P、CD63、Plt、TC、LDL、Fib等伴静脉血栓者显著高于无静脉血栓者;但NS患者HDL、APT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T、TT变化并不明显。血小板CD62P百分率与P1t、PT、APTT、Fib成正相关,CD63百分率与P1t、APTT、Fib成正相关,且血小板CD63与CD62P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NS患者血小板糖蛋白测定,对NS病情分析和预防静脉血栓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评价大黄蛰虫丸对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弹性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早期T2DM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然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组患者又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给予大黄蛰虫丸加基础治疗,后者给予安慰剂加基础治疗。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上述各组均采用ET技术检测腘动脉PWV评估患者下肢动脉弹性,并进行凝血功能和血脂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腘动脉PWV均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PT、APTT、TT和HDL-C水平明显延长或升高(P0.05),FIB、D-二聚体、TC、TG和LDL-C水平以及PWV明显降低(P0.05),且变化幅度均大于B组(P0.05)。结论用ET技术检测PWV可评估患者下肢动脉弹性变化,大黄蛰虫丸有助于改善早期T2DM患者下肢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C0PD急性加重期(AECOPD)(研究组,n=82)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36)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的差异.结果:研究组APTT(46.1±9.7)s、FIB(5.0±1.8)g/L、D-D(463.2±185.3)u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1±4.3)s、(2.9±1.1)g/L、(81.1±33.2)ug/L, P均<0.05;而TT、PT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AECOPD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需要抗凝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妊娠期妇女与非孕妇女血脂水平及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测定202例妊娠妇女(妊娠妇女组)和174名非孕女性(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分析妊娠妇女血脂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结果 妊娠妇女组TC[(6.43±2.08)mmol/L]、TG[(2.54±0.92)mmol/L]和LDL-C[(4.12±1.97)m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5±0.89、1.17±0.73、2.75±0.6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0.85±0.15)mmol/L和(1.13±0.3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妇女组TC、TG、LDL-C、HDL-C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9.5%(100/202)、55.9%(113/202)、46.5%(94/202)、90.6%(183/202)与4.8%(5/174)、7.4%(9/174)、4.0%(7/174)、42.0%(73/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妊娠妇女的TC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TC:r=0.395,P<0.01;LDL-C:r=0.408,P<0.01],与HDL-C水平负相关(r=-0.270,P<0.001).结论 妊娠妇女的TC、LDL-C和HDL-C水平高于非妊娠妇女,且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相关,因此孕期应加强定期监测血脂水平,以控制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测定肾病综合征 (NS)患者血小板糖蛋白及血清脂质、凝血指标 ,旨在为临床治疗NS提供有用的参考指标。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4 5例NS患者 (其中伴静脉血栓者 9例 ,无静脉血栓者 36例 )的血小板糖蛋白 (CD6 2p、CD6 3) ,同时仪器法测定了Plt、TC、HDL、LDL、TG、PT、APTT、TT、Fib。结果 NS患者CD6 2p、CD6 3、Plt、TC、LDL、TG、Fi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CD6 2p、CD6 3、Plt、TC、LDL、TG、Fib等伴静脉血栓者显著高于无静脉血栓组 ;但NS患者HDL、APT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T、TT变化并不明显。血小板CD6 2P与Plt、PT、APTT、Fib成正相关 ,CD6 3与Plt、APTT、Fib成正相关 ,且血小板CD6 2P与CD6 3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NS患者学习包办糖蛋白测定 ,对NS病情分析和预防静脉血栓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使用德国BE公司Compact血凝仪对70例非肿瘤者对照,6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PT、Fib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异常。PT明显缩短(P〈0.01),Fib明显升高(P〈0.05)。APTT、TT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恶性肿瘤患者Fib明显增高,PT明显缩短,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4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仪对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TT、PT、APTT、Fib的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TT、PT、APTT明显延长(P〈0.01),Fib明显降低(P〈0.01),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及时对此类患者检测凝血指标有利于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