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纪淑萍  辜洁敏  陈超 《陕西中医》2022,(12):1805-1808
目的:通过关联规则探究中医药治疗瘿病用药规律,归纳提炼有效的新方剂。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所有方剂导入,以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检索治疗瘿病的所有中医方剂,统计分析方剂中的高频药物,分析药物关联程度,筛选新方组合。结果:在治疗瘿病的151首方剂中共应用药物327种,药物频次为1142次,药物频次≥15次的共15味,并挖掘新方2首。结论: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能够挖掘治疗瘿病的新方剂,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分析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疮疡的用药经验,丰富中医内治法在外科学中的应用,以提高中药复方治疗疮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录《中医方剂大辞典》共十一卷中,中药复方治疗疮疡的方剂共1 060首,采用Excel、SPSS 20.0、Weka 3.8、Cytoscape3.6.1等数据统计方法,分析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使用频率以及各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则。结果:经严谨合理筛选,最终对符合数据要求的369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得出高频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药物间关联规则,75对核心药对及常用药物配伍。结论:根据疮疡发病的初、中、末三期不同的病机变化,分别确立消、托、补三大内治原则,此次数据分析涵盖了疮疡不同时期,针对不同人群的辨证施治。《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疮疡注重以消散为主多用清热、解表、活血化瘀、泻下、利湿等药,兼以益气健脾、行气活血、养血生肌等。基于对疮疡治疗数据分析及用药规律的研究,以便有效指导中医临床,为中医药领域新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湿疹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湿疹的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湿疹的外用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湿疹的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70个湿疹外用方剂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和药对,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2个、新处方7个.结论:总结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湿疹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为湿疹外用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盛义  赵红 《光明中医》2022,(17):3084-3088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处方,经数据标准化处理,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对统计的方剂进行中药频次、中药属性、中药配伍的统计,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使用Cytoscape V 3.8.2进行绘制药物关联分析图。结果 通过筛选共有1046首方剂符合要求,涉及373味中药,其中出现频次≥100次的中药共20味,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为白术、茯苓、陈皮;药物属性(四气、五味、归经)主要以温、辛、脾胃经为主;中药配伍分析以白术-茯苓最为常见;聚类分析得到5组中药组合。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泄泻的方剂多以益气健脾、燥湿行水、涩肠止泻为治疗原则,兼以温里、行气,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食欲不振方剂的配伍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于治疗食欲不振的方剂,将方剂中所用中药、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分类录入Excel 2013建立数据表.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及IBM SPSS Modeler14.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胃痛的方剂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胃痛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痛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软件,录入方剂信息,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胃痛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对筛选出的92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痛方剂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乳痈方剂的药物配伍相关规律,更好地继承古人用药经验,指导当代临床用药.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乳痈病的方剂及其药物,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对治疗乳痈的方剂从单味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结合临床辨证处方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治疗银屑病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银屑病的外用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 2. 0. 1软件,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银屑病的外用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常用药对及中药组合、药物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组合。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外用方剂131首,涉及药物209种,使用频次≥10的药物有22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硫黄、轻粉和雄黄。得到常用中药组合48个,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别是硫黄-雄黄、蛇床子-大风子、苦参-蛇床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2个,包括荆芥-生地黄-乳香-黄芩-黄柏-黄连-大黄等;聚类获得11个新处方,包括荆芥-生地黄-乳香-甘草;青黛-冰片-红粉-麝香-山慈菇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银屑病外用方剂治疗上从以杀虫攻毒祛风为主,逐渐转向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润肤止痒为主。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荨麻疹内服方剂的组方规律.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荨麻疹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荨麻疹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对筛选出的134首荨麻疹内服方剂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7个、新处方5个.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荨麻疹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为荨麻疹的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整理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郁病的方剂,挖掘中医治疗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郁病的方剂,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对治疗郁病的方剂从单味药频次、药对关联、功效、性味、聚类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07首,包含药物285种,其中使用频次≥22次的药物有24味,使用频次前4位分别是甘草、茯苓、人参、当归;使用频次位于前3位的中药药对,依次为“茯苓、甘草”“人参、茯苓”“远志、人参”;治疗郁病的药物中,居首位的为具有宁心作用的药物,其次为具有安神益智、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等作用的药物;药物四气多以温、平为主;药物五味则以甘味最多,辛味次之;对使用频次前24位的中药聚类得出3个新处方。结论:中医治疗郁病,以宁心、安神益智为主要治法,并辅以理气、补虚、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何喆  张琦  翁家俊  王美君  陈浩 《中成药》2020,(5):1306-1310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痰饮的方剂及药物,查找其性、味、归经及功效,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2.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33首方剂,涉及中药305味,方中出现频率高于60%的中药为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白术、天南星等16味,大多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药性多温、寒、平,药味多辛、苦,归经多属脾、肺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对21对.通过数据挖掘,得到4组药物聚合组合、1组核心组方.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核心用药为半夏、陈皮、甘草、茯苓、白术等,核心方为二陈汤、四君子汤,组方思路以燥湿化痰、健脾行气、清热利湿、温阳化饮为主.本研究对当代中医治疗痰饮的研究与临床遣方用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积聚的方剂,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并使用R语言arules包及arulesViz包对筛选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聚类方剂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426首,包含中药303种,总用药频次4 075次;四气9种,总频次3 214次;五味8种,总频次5 490次;十二经总频次11 936次。治疗积聚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前3位为木香、肉桂、当归;关联性药对以三棱、木香出现频次最高。复杂网络分析,木香-肉桂、木香-三棱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聚类图谱显示,皮尔逊相关性为20时,高频药物可聚为5类。结论:历代医家在积聚治疗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和苦味为主,归经侧重于脾胃经,功效以理气药、温里药、补益药为主。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实践中药治疗积聚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以跨学科的研究思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这一大数据挖掘技术作基础,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搜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方剂,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采用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如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分析、功效统计、药物性味归经统计、聚类分析等对纳入数据从单味药频次、药对关联、性味归经、功效、聚类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等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新颖多彩图表对数据进行直观展示。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207首,涉及中药总数277个,总用药频次1825次;功效396个,总功效频次5486次;四气9种,总频次1676次;五味11种,经计算总频次2734次;12经总频次2428次。聚类处方为C201:酸枣仁、人参、茯苓、甘草;C202:当归、白芍、地黄、麦门冬;C203:半夏、黄芩、黄连、栀子;C204:茯神、远志、朱砂;C205:川芎、陈皮、黄芪、白术、熟地黄、五味子、柏子仁;C401:酸枣仁、人参、茯苓、甘草;C402:当归、白芍、茯神、远志、麦门冬、地黄。结论: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分析数据,以图表展示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可指导临床实践应用,但请结合临床具体情况临证加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治疗黄疸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黄疸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黄疸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疸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260个具有黄疸典型症状的处方,并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24个,核心组合22个,演化新处方11个。结论:明确《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黄疸方剂的组方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疫病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筛选治疗疫病的外用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疫病外用方剂的常用药物、药对和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151首,涉及中药383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6个。结论总结了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治疗疫病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为疫病外用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鲁佩佩  黄志有 《新中医》2018,50(12):49-52
目的:探究传统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中医古籍丛书《中华医典》中治疗慢性肝病的方剂,运用Excel软件建立慢性肝病处方的数据库,采用SPSS17.0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药物的出现频次以补益药为最多,其次为活血祛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是三棱和莪术、木香和槟榔、甘草和川芎为最常配伍药。聚类分析表明莪术和三棱关联度最高。结论:基于《中华医典》为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提示中药治疗慢性肝病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载的具有治疗喘证有关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能够治疗喘证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喘证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医方剂大辞典》喘证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喘证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 共筛选出432首有效方剂,使用中药315味,得出频次大于20次的中药共有38味,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共104条,51对关联规则组合,1个新处方。结论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喘证方剂显性规律得出“麻黄-杏仁”药对与二陈汤基础方,挖掘隐性规律得出茯苓、白术、陈皮+五味子、麦冬、人参新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喘证以燥湿化痰为基本治法,注重调畅气机,使肺气宣降如常以平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历节病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历节病的所有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的方法,分析历节病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和新方组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87首方剂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4次的药物有42味,以当归为核心药物,演化得到3~4味核心组合69组、新处方6首。结论历节病组方规律和聚类新处方的分析显示,治疗历节病以调肝养脾、补益肝肾法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整理、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胎动不安的用药、组方及关联规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胎动不安提供用药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整理《中药方剂大辞典》治疗胎动不安的药物,并查出其方、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聚类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新方组合。结果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胎动不安方剂共173首,规范后中药138味,通过数据挖掘得出频次≥10次的药物有29味,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活血化瘀和理气药为主,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肝经为主。结论总结《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医家治疗胎动不安的常用药物及其功效和性味归经,为后世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传承创新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失眠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失眠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失眠的方剂,逐一录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失眠的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38个治疗失眠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并获得新处方6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以用于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