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道生态系统的改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甚至引发结直肠癌。大量证据表明,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中普遍存在一种病理性微生物群失衡状态。本综述从免疫与炎症反应、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和基因损伤三个方面总结了肠道微生物引发结直肠癌的机制,介绍了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结直肠癌诊断标志物,分析了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放化疗及免疫治疗中的新进展,希望为结直肠癌的防治及诊疗提供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人类肠道微生物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人类肠道微生物不仅在人类健康方面,而且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人们不断发现微生物与癌症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肿瘤之间的联系。宏基因组学作为微生物研究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在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通过宏基因组学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且强调了癌症微生物群中宿主-微生物和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本综述回顾了通过宏基因组学研究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希望为癌症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尤其是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肠道微环境失 调即肠道微生物紊乱密切相关;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生长发育及维持生命过程的重要营养物质,肠道微生物介 导胃肠道消化和吸收脂肪酸。脂代谢失调和肠道微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引发胃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毒素进入 体内,最终产生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群通过病原微生物和肿瘤抗原之间的交叉反应,形成T细胞储备和(或)微生物产品, 刺激模式识别受体,从而影响免疫反应的类型和强度。通过对免疫的影响, 微生物群有助于对远处肿瘤的免疫控制或逃逸。 微生物源性代谢产物也可以通过直接细胞自主致癌机制来促进局部肿瘤的发展。恶性肿瘤的防治过程中,应重视脂肪酸营 养和肠道微环境的重要作用。脂肪酸也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通过肠外通路提供。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或异 质性。补充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有助于肿瘤的治疗。通过补充益生菌或移植肠道微生物群,可以矫 正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在肿瘤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系统生物学为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几乎所有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机会。现有证据支持肠道微生物群与化学治疗和新型靶向免疫治疗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的假设。肠道微生物群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机制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代谢、免疫调节、易位、酶降解、多样性降低和生态变异。因此,肠道微生物群有望成为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降低肿瘤治疗不良反应的新靶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癌症治疗扰乱宿主的免疫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失调,进而影响治疗效果。肠道微生物通过调节药物疗效、影响抗癌作用和介导毒性,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概述了肠道微生物群在癌症治疗中的调节作用,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肠道生态系统的改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甚至引发结直肠癌。大量证据表明,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中普遍存在一种病理性微生物群失衡状态,失衡的微生物群衍生的代谢产物也会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由特定肠道微生物群代谢产物触发结直肠癌进程的方式,总结了肠道微生物群代谢产物对结直肠癌贡献的最新进展,并考虑代谢产物的积累效应以及多种代谢产物相结合的方式来预测和预防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微生物群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组成,它们分布于口腔、鼻腔、肠道、阴道、皮肤等部位,并且对宿主的代谢、免疫、激素和稳态功能有着至关重要影响。它既保护宿主和维持体内平衡,又能够引起炎症和肿瘤发生。微生物群已被发现可以调节某些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但尚无肿瘤放疗背景下的大型研究。本文对微生物群与患者放疗反应和损伤变化的联系进行总结,以期为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为放疗及其诱导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后生元是指对宿主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及其组分的制剂,主要包括微生物本身的成分如细胞壁和胞壁肽,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产物。与之前的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产品相比,后生元具有固定的化学结构、微生物已灭活而安全无毒的特性、更长的保质期等优点。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增高呈现刻不容缓的态势,其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健康的肠道中,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调节肠道的能量获取、代谢和免疫反应。当肠道微生物受到环境、病原微生物侵袭等多种因素影响时,会出现菌群失调,破坏肠道免疫,诱导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一些后生元如短链脂肪酸、胞外多糖、色氨酸代谢物等通过不同的机制展现抗癌活性,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了新方向,但具体的临床可行性和治疗策略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综述旨在通过介绍后生元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及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后生元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癌症治疗诱发的代谢综合征(cancer treatment 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CTIMetS)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有害的疾病。代谢综合征包括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是多种代谢紊乱集于一身的综合征。癌症幸存者与一般人群相比有着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目前,癌症治疗引起代谢综合征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然而,人们发现可以通过肿瘤治疗类型的不同对其病理生理学进行分类。虽然CTIMetS的病因学可能与一般人群中的代谢综合征不同,但是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方案却可能是相似的。本文综述了不同癌症治疗方式后CTIMetS发展的可能机制,为预防CTIMetS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机体暴露于大量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中,构成机体的生态环境,肠道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肠道菌群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肿瘤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治疗取得重要突破,肠道微生物组对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疗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对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展开综述,为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章必成  彭敏  宋启斌 《肿瘤学杂志》2018,24(11):1056-1059
摘 要: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体,因其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人体器官或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群不仅与肠道免疫的关系密切,而且影响了全身免疫系统。近年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可以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由于可能导致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因此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前后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此外,对部分患者进行粪便移植有望提高免疫治疗疗效。基于上述原因,管理肠道微生物群也成为了免疫治疗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肠道微生物群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人体微生物群由人体内部和表面的微生物组成。宿主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多个生理过程和致病因素。由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既往多数研究聚焦于肠道菌群并发现其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其他身体部位的微生物群在肿瘤中的作用了解较少。近十年来,由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瘤内菌具有肿瘤特异性,局部微生物群成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表明肿瘤相关的微生物群可能直接调控肿瘤的发生、进展及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就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群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形成共生关系,在许多方面对人身体健康是有益。肠道和肝脏的解剖、功能联系密切,肠-肝轴在维持肠道微生物群和肝脏功能的稳态、免疫调节以及营养支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稳态的改变会影响胆汁酸代谢,肠屏障的破坏会影响LPS-TLR4的平衡,这些变化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利用益生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和抗生素治疗等可能是未来有效的HCC预防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改变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特定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节宿主生理功能和肿瘤微环境,显著影响抗肿瘤治疗反应及其不良反应。靶向肠道微生态的策略在肿瘤诊治中显示出有希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是一个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一方面,肠道微生物可以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调节,抵御病原体、发挥生物屏障功能等。另一方面,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调节化疗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用机制,继而影响化疗及免疫治疗疗效、调节相关不良反应。基于既往大量肠道微生物研究及相关文献,本文将综述肠道微生物影响结直肠癌化疗药物作用机制、疗效的现状,其有望成为提高结直肠癌化疗疗效、降低药物毒副反应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肠道微生物是存在于人体内的庞大生态系统,它与机体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共存体。近年来得益于分子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除了微生物本身的直接作用之外,由它们引起的宿主炎症免疫系统、代谢功能方面的改变也间接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变化对于后续抗肿瘤治疗也产生一定影响。基于肠道微生物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微生态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也逐渐显现,可为今后的抗肿瘤治疗提供辅助作用。本文从肠道微生物的地位、肠道微生物影响肿瘤发展的机制和对抗肿瘤治疗的影响,以及肠道微生物的临床应用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基于肠道微生物的抗肿瘤制剂技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研究报道了微生物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了具核梭杆菌、脆弱拟杆菌等微生物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短链脂肪酸等细菌代谢产物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利用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微生物,可以建立基于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诊断模型,使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成为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微生物可能成为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药物靶点,并且能够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本文以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近年的相关文献及自身研究,对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大量证据表明,植物性饮食可以显著降低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大肠癌的发病率,而油腻饮食和肉食则是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的膳食结构直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种类,进而调节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成,从而替机体作出“促癌”或“抑癌”的选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饮食因素调控肠道微生态及其代谢产物而影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临床证据与机制,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人类微生物群是由寄生在人体上皮屏障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其中大部分位于肠道内,与宿主之间形成共生的关系。机体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虽然受到年龄、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近年来,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菌群不但能够维持局部稳态,还能调节机体代谢、炎症和免疫等生理过程。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群,特别是肠道菌群能够显著调节机体对癌症治疗的反应性以及机体对毒副反应的敏感性。检查肠道菌群中各菌种之间的比例可作为筛查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本文将综述微生物群具有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抗肿瘤治疗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证据,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从而为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9.
癌性恶液质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消耗性代谢综合征,以体重的非计划性下降、局部或系统性炎症、骨骼肌进行性萎 缩等为特征,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肿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癌性恶液质的发病机制复杂,随 着人们对癌性恶液质发病机制开始重视,近年来已有许多研究证明了肠道微生物群与癌性恶液质之间存在着潜在联系,骨骼 肌-肠道轴、微生物群-肠道-脑轴可能参与其中。 针对两者间的潜在联系所采用的益生菌和益生元治疗方法已经在动物模型 上被证明是可行的,而通过粪菌移植改善肠道微生物群,也是具有潜力的治疗癌性恶液质的治疗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就肠 道微生物群与癌性恶液质的不同发病机制间的联系,以及针对肠道微生物群的不同治疗方法展开论述,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可 能是治疗癌性恶液质的治疗靶点。 最后,我们探讨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前景,有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阐述肠 道微生物群与癌性恶液质之间的具体关系,并提供更有效地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尽管肿瘤治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已不断完善,但肿瘤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在癌症免疫治疗背景下,益生菌在肿瘤治疗中的影响已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肠道黏膜层的常见定植菌,Akkermansiamuciniphila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较为明确,但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疗效中的复杂作用尚未被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研究表明Akkermansia muciniphila独特的特性与生理作用在不同实体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此作一综述并提出影响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丰度的临床策略,旨在为下一代益生菌开发与肿瘤治疗景观重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