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浅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属常见多发病之一 ,治疗颇为棘手。而中医用动物药治疗 RA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现就动物药治疗 RA的机理及用药规律略陈管见。1 机理浅析RA属中医痹病范畴 ,其基本病因病机为“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 RA急性发作期 ,风寒湿热诸邪乘虚侵袭人体 ,注于经络 ,留于关节 ,使气血运行不畅 ,故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及舒经通络为其治法。一些动物药 ,如乌梢蛇、羚羊角有祛风通络、止痉定痛、清热除湿之功效 ,且作用迅猛 ,常为植物药所不及。RA久不愈 ,血脉瘀阻 ,津液凝聚 ,瘀血痰浊阻痹经络…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延 《四川中医》2007,25(10):25-27
目的:总结应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体会。方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阴虚、肾阳虚衰、气血亏虚等证,临床上再配合中医外治法及自拟痛痹胶囊进行治疗。结果: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的在短期内使临床症状逐渐减轻,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并能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其致残率,甚至在长期的治疗中可望得其痊愈。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该病,优于中医的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3.
中医外治法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是指关节因劳损、外伤、先天或后天关节畸形所致的关节软骨变性,间隙变窄,而出现的以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为特点的退行性病变。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中的“筋痹”与“骨痹”范畴。其早期气血痹阻在皮、肉,后期则应在筋、骨。常见的证型有风寒湿痹型、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亏虚型四型,而疏通气血、扶正祛邪是其总的治疗原则。本病的口服药治疗,目前尚无理想效果,且疗程长、副作用大、患者痛苦大。而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本病中,因其具有疗效好、操作方便、感觉舒适、无…  相似文献   

4.
郭锦晨  刘健  忻凌  汪元  周巧  黄旦  宋倩 《新中医》2017,49(4):198-203
目的:对1 124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从中医辨证用药、外治法、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探讨中医内外合治湿热痹阻型RA的治疗特色。方法:根据是否使用外治法分为单纯内治组、内外合治组,基于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和复杂网络技术,收集与分析1 124例湿热痹阻型RA住院患者的中医辨证用药、内外合用药、实验室指标等情况。结果:2组临床辨证用药可以分为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祛风除湿、活血通络4类,用药总频次以健脾化湿药最高。外治用药以芙蓉膏、消瘀接骨散为主。治疗后,2组患者的免疫、炎症、氧化应激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内外合治组α1-酸性糖蛋白(α1-AG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IgG、IgA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改善较单纯内治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内外合治可有效改善湿热痹阻型RA患者的免疫、炎症、氧化应激指标,安全性好,其作用于免疫、炎症、氧化应激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卫 《光明中医》2008,23(10):1626-1627
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祖国医学将其归属痹证范畴,临床上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瘀血阻络痹、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型。目前西医西药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RA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概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济华  李松伟 《陕西中医》2006,27(3):381-38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中医古籍所记载的“历节”、“顽痹”、“骨痹”等相似,其致残率高,属难治性疾病。临床通过对大量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对该病的治疗有了较深的认识,略迷已见,供同道参考。1明确病机,辨证组方类风湿关节炎以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注关节为基本病机,该病发展过程中病情变化多端,多种病理因素常相兼致病,寒热之间亦有兼夹、消长、转化,加之临床上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的运用,证候往往错综复杂,临床上常见证型有:寒湿痹阻证、湿热蕴结证、寒热错杂证、肝肾不足、…  相似文献   

7.
袁菲菲 《新中医》2020,52(23):32-35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而夜尿增多则是慢性肾脏病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夜尿增多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病因多样,西医的治疗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中医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种疾病的新趋势。中医内治法治疗慢性肾脏病夜尿增多的汤剂包括下瘀血汤、固本化瘀汤、缩泉胶囊、复方积雪草合剂、六味地黄丸,治法包括“六对论治”、健脾益肾淡渗法等,对夜尿增多症状的改善有重要意义。中医外治法包括穴位按摩法、针刺法、艾灸法、拔药罐法、穴位贴敷疗法、中药熏蒸、中药结肠透析、中药离子导入法等,均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脏病夜尿增多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痹痛康联合甲氨蝶呤(MTX)方案治疗RA的疗效,比较联合方案对寒湿痹阻、风寒湿痹、肝肾不足3个证型的疗效。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辨证为寒湿痹阻、风寒湿痹、肝肾不足型的RA患者183例,试验组92例予痹痛康颗粒联合MTX方案治疗,对照组91例予MTX联合痹痛康颗粒安慰剂治疗,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观察指标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12周时,两组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寒湿痹阻型有效率高于风寒湿痹型、肝肾不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痹痛康联合MTX方案治疗RA疗效优于MTX联合痹痛康安慰剂,且痹痛康联合MTX治疗寒湿痹阻型RA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9.
何巍  张吉  谷世喆 《中国针灸》2006,26(5):331-334
目的:观察滞针法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风寒湿阻型RA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滞针法,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毫针刺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风寒湿阻型RA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治疗组在各项临床指标的观察上获得了更优于对照组的疗效,尤其是对RF、压痛关节数以及症状总积分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滞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RA的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刘志队  李陶冉  韩丹 《光明中医》2022,(16):2989-2991
目的 研究中药熏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在郑州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1年5月诊治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和中药封包疗法治疗,对比2组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等。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晨僵时间、关节肿痛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和血清CRP、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熏蒸和中药封包疗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确切,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针灸配合中药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10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RA是由于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寒湿,瘀血,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筋骨气血受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乏、重着、变形,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而针灸有减轻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根据中医理论,依据不同汪型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治疗治疗本病108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怡憬  戴海安 《河南中医》2021,41(4):645-648
中医药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主要有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医内治法按剂型可分为: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药注射剂等;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穴位贴敷、艾灸、针刺等。目前,对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仍不规范,尚未形成一套固定的、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在遣方用药、剂量选择、随证加减等方面,随意性较大,治疗结果难以重复。因此,需尽快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辨证与治疗体系,以提供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其病程长,致畸和致残率高,迄今尚无特效疗法。中医学将其归属于"历节""痹证"等范畴,主要涉及肝、脾、肾;病性以风、寒、湿、热(火)、阴虚为主。常见证型为风寒湿痹、湿热痹阻、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寒湿痹阻、肝肾阴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方2号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湿痹阻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RA寒湿痹阻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44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疼痛剧烈时采取美洛昔康片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洗方2号熏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关节主要指标改善情况;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2.72%,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143,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关节主要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ESR、RF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药外洗方2号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RA寒湿痹阻型可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关节临床症状,降低ESR、RF和CRP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属于中医学的"痹证""痿证""麻木"范畴,其病机总属"肾虚血瘀,筋脉痹阻",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分为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和综合治法三大类并作简要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治疗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乌头汤对风寒湿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风寒湿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艾灸联合乌头汤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等血清学指标,并在肌骨超声下对治疗前后滑膜增生、骨侵蚀、关节积液、滑膜内血流信号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数、关节积液量、滑膜血流信号及血清中ESR、CRP、RF、抗CCP抗体、TNF-α、HIF-1α、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滑膜增生及骨侵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乌头汤可增强抗炎镇痛作用,对风寒湿阻型RA的疗效机制可能为通过下调HIF-1α/VEGF含量进而抑制血管翳生成。  相似文献   

17.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于中医痹病范畴。中医认为,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袭入,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酸楚、麻木、重着、肿胀、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僵硬、畸形或累及脏腑等特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的总称。中医对痹病的研究,源远流长,既有系统的理论阐述,又有丰富的临床经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袭滑膜关节,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甚至骨折,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程长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病因复杂且不清楚,迄今为止,尚无治疗RA特效药物及疗法。近年来,现代医学治疗RA的药物虽可较快控制临床症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进程,但其不良反应大、费用昂贵等问题日益凸显。RA归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中医药治疗RA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RA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等优势。中医外治法治疗R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温针灸治疗RA历史悠久、不良反应小、疗效显著。目前温针灸治疗RA在单独使用、联合西药、联合中药、联合其他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热敷、刺络拔罐疗法、刺络放血、中频药透、穴位注射)及联合臭氧自血疗法等在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改善预后上作用明显,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本篇文章主要将近5年来温针灸治疗RA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温针灸治疗RA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勇安汤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患者病情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晨僵时间、DAS28评分、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JC和TJC数量、晨僵时间、DAS28评分、VAS评分、ESR、CRP、PLT、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妙勇安汤联合艾灸治疗RA临床疗效较好,可缓解关节肿痛,缩短晨僵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清热除痹方加减联合中药熏洗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RA)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3月于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湿热痹阻型RA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中药熏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热除痹方加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关节功能[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肿胀关节数],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免疫因子水平、DAS-28、VAS、肿胀关节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除痹方加减联合中药熏洗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