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在肝细胞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随机选择留置PICC和CVC导管,PICC组、CVC组各45例,观察并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PICC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1.1%,明显高于CVC组的75.6%(χ2=3.92,P=0.041);两组留置时间中位数比较,PICC组为182天,明显长于CVC组的65天(u=3.11,P=0.023);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PICC组为8.8%,明显低于CVC组的24.4%(χ2=3.92,P=0.041)。结论 PICC较CVC方法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应成为需要长期置管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航天中心医院NICU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NICU住院患者317例,根据患者置管方式不同分为PICC组134例和CVC组183例,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导管相关性症状性血栓形成(SCRDVT)、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及严重置管操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差异。结果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19.8±10.4)d vs (14.9±9.0)d,P=0.001];SCRDVT发生率显著高于CVC组(7.5%vs 1.6%,P=0.010)。PICC组与CVC组CRBSI发生率无显著差异(6.0%vs 6.0%,P=0.988);PICC组无严重置管操作损伤发生,CVC组2例,其中气胸1例,误置入锁骨下动脉1例。结论 NICU患者中,PICC较传统CVC有更高的SCRDVT发生风险,但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从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导入导管,将导管末端留置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处,主要用于输入营养液,化疗药物等,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1])。在癌症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常伴随产生焦虑、抑郁、敏感、丧失信心等负性情绪~([2])。加之PICC导管的长期留置可能引起并发症,如导管阻塞、静脉炎、感  相似文献   

4.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已广泛应用临床。PICC导管为硅胶材料制成,其柔软性和生物相容性好,可在血管内长期留置。这减轻了患者因每天注射所带来的痛苦,帮助临床护理人员解决了静脉穿刺困难的问题。现在关于PICC报道的文献非常多,大致包括置管前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本文就PICC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控制各环节质量,确保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mC)术在肝病患者中的安全护理。方法对533例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安全护理。结果HCC置管过程中的出血量控制在0-8ml,术后渗血率为10.13%,静脉炎的发生率为9.38%,感染率为0.75%,满意率为98.87%,无断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提高PICC置管人员资质,采用规范的导管使用和护理措施是确保PICC在肝病患者中安全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化疗的67例首发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31例,经PICC导管进行化疗;对照组36例,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4个周期后,测量并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和局部皮肤、血管等状况。结果两组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臂围增粗、皮色改变、自觉不适症状、疼痛和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穿刺点感染和皮温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影响,能够降低老年患者的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与盲穿法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行PICC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置管方式进行分组,将接受行盲穿法进行PICC置管的7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行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进行PICC置管的8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78/8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0%(80/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60/70)和92.9%(65/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5、5.91,P值分别为0.008、0.01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4/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P=0.003)。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肺结核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效果优于盲穿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住院患者4个导管置入部位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发生率,并分析CRBSI的病原体分布,为控制CRBSI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8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54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导管置入部位分为腋静脉穿导管组(n=36),股静脉导管组(n=16),锁骨下静脉导管组(n=23),颈内静脉导管组(n=275)。采集标本,用血培养仪培养细菌,并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菌株。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CRBSI诊断标准,4组研究对象中明确诊断CRBSI的患者共13例,总感染率为3.71%(13/350),其中股静脉组4例,锁骨下静脉组1例,颈内静脉组8例。13例感染者中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3株。其中G+菌6株,G-菌7株,且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为主(5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静...  相似文献   

9.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PICC)因其置管操作简易,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留置安全,痛苦性小以及授权护士操作等优点,临床上已广泛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等患者~([1-3])。我院呼吸内科肺癌患者居多,PICC的使用较为普遍。但PICC置管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会遇见各种问题与并发症,常见有导管异位(即尖端不位于上腔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留置在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疗法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传统的周围静脉穿刺和留置针化疗常常造成药物渗漏 ,引起静脉损伤和局部组织溃烂。我们自 1998年以来将中心静脉导管 (Central VenousCatheter.CVC)应用锁骨下静脉留置化疗避免了传统的非留置化疗给患者带来的反复静脉穿刺之苦和组织损伤 ,减少了医源性创伤。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 选择肺癌无双侧胸腔积液的化疗病例 6 5例 ,男性5 3例 ,女性 12例 ;年龄 4 0~ 72岁 ;其中腺癌 4 5例 ,鳞癌 8例及小细胞未分化癌 12例。病例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1.2 中心静脉导管结构 有单腔及双腔两种类型 ,长 2 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堵塞的主要原因。方法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CVC的328例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C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8例留置CVC患者中,47例发生部分堵塞,32例发生完全堵塞,堵塞的发生率为24.09%。性别、年龄、诊断及输液时间与堵管风险无明显关联性(P0.05),输液速度、置管时间、堵管时输注药物、患者活动、输入液体种类对堵管的发生存在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速度、置管时间、输入液体的种类、输入液体的性质、患者活动等因素可增加导管的堵塞风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控制输液速度,缩短置管时间等可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PICC置管术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的优势,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1-6\]。但作为一种有创操作,PICC置管过程中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7\]。本研究通过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耐高压双腔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s,PICC)在心外科围术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0例心外科围手术期应用耐高压双腔PICC的患者,给予规范的导管维护,利用注射泵进行高浓度微量补钾,专用通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和输注心血管活性药物,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特别是穿刺侧肢体的皮肤出血、渗血及肿胀情况。结果:主要并发症有穿刺点渗血30例(8%)、意外脱管20例(5%)、静脉炎12例(3%)、导管感染6例(1.5%)、静脉血栓5例(1.2%)。26.5%的患者术后出现低钾血症,采用PICC高浓度泵入补钾,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耐高压双腔PICC在监测CVP、输入高浓度心血管药物及高浓度补钾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出现的并发症以出血和渗血较为常见,需要观察穿刺侧上臂的肿胀情况。在维护PICC的冲管操作方面要注意心血管药物对心率、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的置管技术。因其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近年来,PICC已广泛运用于肿瘤化疗的患者[1]。对于需要长期反复化疗的患者,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然而,在其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其中以静脉炎最为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动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方法以196例符合条件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入院诊断、入住ICU时间。记录导管信息,包括导管类型(CVC或AC)、插入部位、留置时间、拔管原因、导管日数量。结果共335导管纳入分析,其中包括152 AC和183 CVC。共有6例证明为CRBSI,其中2次发生于同一患者,因而共有5例患者发生CRBSI。CRBSI的发生率为1.8%(6/335),发病密度为3.4/1000导管日(6/1775)。对于CVC,CRBSI的发生率为1.1%(2/183),发病密度为1.7/1000导管日(2/1190)。对于AC,CRBSI发生率是2.6%(4/152),发病密度为3.3/1000导管日(4/1216)。结论该院ICU CRBSI发生率较低,并且动脉导管较中心静脉导管有更高的感染倾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更重视AC相关性CRBSI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PICC留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周中心静血置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操作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但在PICC留置过程中,护理不当极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导管阻塞等,甚至导致留置管失败.因此,加强PICC留置管的护理,成为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现就168例PICC留置管的护理情况回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积液闭式引流的可靠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闭式引流,观察其并发症、不良反应及疗效,并与21例行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比较。结果该方法不良反应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优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1.9%,vs19.0%,P0.05),疗效可靠。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国内已发表的有关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临床应用随机对照实验文献进行系统评价,进一步分析比较这两种置管方法在肿瘤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关于肿瘤患者PICC及CVC两种置管临床应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18年8月。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MATLAB-R2016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检索436篇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9篇,共纳入2 242例肿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CVC组[RR=1.16,95% CI(1.03~1.31),P=0.018];PICC组置管留置时间显著大于CVC组[MD=87.98,95% CI(54.64~121.33),P<0.01];PICC组导管脱落率显著低于CVC组[RR=0.21,95% CI(0.12~0.37),P<0.01];PICC组导管感染率显著低于CVC组[RR=0.23,95% CI(0.15~0.37),P<0.01];PICC组气胸发生率显著低于CVC组[RR=0.16,95% CI(0.06~0.46),P<0.01];PICC组误入动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VC组[RR=0.17,95% CI(0.08~0.36),P=0.001];而PICC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CVC组[RR=3.53,95% CI(2.15~5.81),P<0.01];此外两组导管阻塞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ICC在肿瘤患者临床应用中具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更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肿瘤患者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精准护理在避免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0年5月于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进行PICC置管的186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试验组则针对可能导致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致病因素制定精准护理方案。对比2组置管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并探讨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PICC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HAMA评分均降低,置管时间延长,患者护理满意度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分期(Ⅲ~Ⅳ期)和有无无菌操作是PICC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精准护理在保证肿瘤患者PICC置管时间的基础上,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具有易于掌握,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可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作用,且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中心静脉导管(CVC)的优点[1-2]。但是,随着PICC在临床的普及,其相关并发症也初露端倪。其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被认为是最常见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且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率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