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胞因子对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排斥反应 (CR)是限制实质性器官移植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其特点是移植物血管硬化 ,由于早期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导致血管纤维化、闭塞及最终移植物失功。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但有学者提出免疫损伤学说是CR发病机理的最有力的证据[1] ,认为CR的危险因素 (包括免疫因素 :组织相容性、免疫抑制剂、急性排斥反应。非免疫因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巨细胞病毒感染、高血脂等 )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通过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连锁反应激活血小板、诱导分化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血红素氧合酶-1(AdHO-1)基因治疗对同种移植物慢性排斥反应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血管移植和肾脏移植两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对同种血管移植物和肾脏移植物进行体外AdHO-1基因转染,分析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移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免疫系统的相应反应。结果AdHO-1基因治疗缓解了慢性排斥反应对同种肾脏移植物的损伤,但弱于对血管移植物的保护效应;空载病毒加剧了同种肾脏移植物的损伤;AdHO-1基因治疗可减少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移植物内巨噬细胞和CD4^+细胞的浸润。结论AdHO-1基因治疗可能通过保护移植物、下调免疫反应、诱导免疫偏移等作用减轻同种移植物的慢性排斥反应损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器官移植领域,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尤其是趋化因子受体CCR5)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以趋化因子受体CCR5为靶点的抗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方案逐渐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CR5与移植排斥反应、CCR5拮抗剂马拉维若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移植排斥反应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Toll样受体(TLRs)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总结TLRs及其配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就近年来TLRs信号传导通路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器官移植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TLRs在器官移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LRs的活化可激活特异性免疫系统,使移植物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同时也可通过TLRs诱导免疫耐受。早期治疗措施的干预可减少器官移植中移植物因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TLRs激活,从而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同时,针对TLRs及其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免疫抑制靶点研发出的高效免疫抑制药物可减轻器官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免疫排斥反应。结论 TLRs信号传导通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排斥及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器官移植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移植器官的功能损伤和免疫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大量使用导致的免疫低下、移植物慢性失功和不良反应等问题依然是横亘在医师面前的主要困难,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攻克.本文以免疫细胞亚群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或免疫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新材料及新药物在器官移植中的...  相似文献   

6.
与慢性排斥反应相关的三种生长因子——TGF-β,PDGF,bFG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尤其是慢性排斥反应是影响人与器官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寻找与慢性排斥反应有关的敏感而又特异的检测指标,在器官移植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与慢性排斥反应关系密切的三种生长因子的特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器官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得到了有效控制[1],慢性排斥反应及由此导致的移植物慢性功能丧失已成为限制移植器官及受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2].  相似文献   

8.
由于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检测技术的突破,移植后产生的抗体对移植物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证据证明了抗体与排斥反应尤其是慢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就器官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趋化性细胞因子在器官移植排斥期间的表达异常活跃,由其介导白细胞汇集到移植组织内并活化,激发并加剧移植物组织内炎性发展,致使其受损害,而发生急、慢性排斥。因此,动态观测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量能变化可成为急、慢性排斥反应的重要证据,也是发生排斥的早期信号,以达到长期观察移植器官的预后发展,指导免疫调节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三、细胞增殖信号传递抑制剂(PSI)在心脏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1.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以及影响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目前,评价一种免疫抑制剂效果的最主要的指标是看其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程度(有效性)及药物对受者的毒副作用大小(安全性)。西罗莫司作为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中的基础用药,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硫唑嘌呤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前器官移植已经成为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排斥反应仍然是器官移植术后早期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通过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以使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同时会引起患者许多不良反应,而且免疫抑制剂对于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种可降解细胞外基质(ECM)的酶,它在组织纤维化、肿瘤侵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器官移植后慢性移植物功能丧失中的作用,近年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迄今有关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以及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的报道较多,但它在肝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尚不明了。为此,我们以正常肝组织、发生肝硬化的肝组织、移植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的肝组织为观察对象,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D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以期探讨其在肝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趋化性细胞因子在器官移植排斥期间的表达异常活跃,由其介导白细胞汇集到移植组织内并活化,激发并加剧移植物组织内炎性发展,致使其受损害,而发生急、慢性排斥。因此,动态观测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量能变化可成为急、慢性排斥反应的重要证据,也是发生排斥的早期信号,以达到长期观察移植器官的预后发展,指导免疫调节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随着移植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器官灌注与保存及HLA配型的不断完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对解决移植物排斥反应、延长生存时间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多种器官移植的蓬勃发展;目前虽然许多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使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是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移植器官功能丧失并未减少,而且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乃至终生应用,除了经济负担之外,过度免疫抑制、病毒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也给移植病人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器官移植领域,如何抑制排斥反应,使移植物长期健康存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长期以来,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抗排斥反应是保持移植物存活的重要手段,但伴随而来的是患者感染机会的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如何使机体在对移植物无反应的同时,又最大限度的保留机体免疫能力是科研和临床工作者极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诱导对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是解决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的理想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器官移植中免疫耐受的机制及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检测在器官移植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PRA阳性说明患者已致敏,而且与超急性、急性、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失功、移植物长期存活有关。术前PRA阳性并非移植的禁忌,可以通过选择良好的HLA配型、进行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治疗,使PRA下降,而重新获得移植的机会。术后PRA水平升高的受者,排斥反应、移植物丢失的概率明显升高,如PRA急剧升高预示排斥反应的发生,并早于临床表现的出现,可选用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人类白细胞抗体的来源、种类,分型、配型与检测技术的进展,及其在肾脏、心脏、肝脏、肺等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对移植排斥反应与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预防干预移植物抗宿主及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反义技术与移植物动脉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随着组织配型、器官保存、外科手术及临床与实验诊断技术不断提高 ,尤其是环孢素A(CsA)、FK50 6等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与合理应用 ,急性排斥的发生已能良好控制 ,移植物的 1年存活率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远期疗效仍不理想。随着术后长期存活者的大量涌现 ,慢性排斥 (CR)已成为阻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重要原因。移植物的慢性损害过程是所有实体器官移植的特征之一 ,寻找更加良好和特异的方法防止或阻断这一过程的发生与发展 ,是器官移植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反义技术简介反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 ,…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物蛋白制剂——抗体作为器官移植早期实施免疫抑制覆盖治疗的方法,可显著减少器官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且未显著增加移植后感染发生率,同时可延迟或减少CNI的应用,有利于保护肾功能、促进移植物功能恢复及受者长期存活。本文通过总结常见抗体免疫诱导剂的特点及作用机制,分析不同抗体诱导治疗应用于肝移植的临床获益与风险,为肝移植抗体诱导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