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对2型糖尿病并发肺炎患者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肺炎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降糖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FEV1/FVC]、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FPG(5.41±0.78) mmol/L vs.(6.61±0.89) mmol/L、2hPG(7.22±1.15)vs.(8.86±1.25) mmol/L、HbA1c(4.56±0.71)%vs.(5.42±0.84)%、IL-11(0.21±1.86)pg/L vs.(17.52±2.54) pg/L、PCT(0.18±0.02) ...  相似文献   

2.
血清白介素1和γ干扰素的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IL-1)和γ干扰素(IFN-γ)的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42例肺结核患者和27例健康人血清中IL-1和IFN-γ的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组相比较,肺结核组血清中IL-1[(78.21±27.13)pg/mL vs(8.80±6.94)pg/mL]和IFN-γ[(56.85±20.62)pg/mL vs(29.11±31.52)pg/mL]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血清IL-1和IFN-γ的测定有助于肺结核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呼吸康复训练器治疗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式、缩唇呼吸训练6个月,治疗组患者采用呼吸康复训练器训练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治疗前后肺功能、心功能、运动耐力、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衰弱程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及支气管扩张症生活质量问卷表(QOL-B)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气管扩张症严重程度指数(BSI)及Fried衰弱表型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1/FVC、FEV1%pred、LVEF、6MWD及QOL-B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而BSI及Fried衰弱表型评分均低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气道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和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0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疑似哮喘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定患者FeNO及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比值]。所有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记录FEV1下降20%时吸入乙酰胆碱的累积剂量(PD20-FEV1),以PD20-FEV1<12.8μmol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提示气道高反应性,结合临床可诊断为哮喘。根据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n=65)和阴性组(n=85)。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哮喘患者FeNO与PD20-FEV1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阳性组FeNO、气流受限者占比高于阴性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FEV1/FVC比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利奈唑胺对肺结核患者呼吸功能、肺组织中B、T淋巴细胞衰减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63例肺结核患者为对象,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利奈唑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呼吸功能,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CD4细胞(CD4+)、CD8细胞(CD8+)及CD4+/CD8+,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24%(40/42)vs. 76.32%(29/38)](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VC、FEV1、FEV1/FVC水平更高[(1.99±0.35)L vs.(1.56±0.34)L,(65.09±7.60)% vs.(59.01±6.23)%,(71.02±7.65)vs.(60.36±6.32)](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PX、SOD水平更高[(147.92±18.65)L vs.(138.85±17.32)L,(154.15±6.89)U/ml vs.(100.21±4.32)U/ml](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6、IL-8及TNF-α水平更低[(152.87±3.21)pg/ml vs.(178.65±4.36)pg/ml,(305.12±12.62)pg/ml vs.(421.61±15.38)pg/ml,(42.68±9.32)pg/ml vs.(60.32±10.37)pg/ml](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更高[(0.52±0.08)% vs.(0.42±0.07)%,(1.70±0.25)vs.(1.41±0.20)](P<0.05);CD8+水平更低[(0.20±0.03)% vs.(0.28±0.04)%](P<0.05)。 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提高肺结核患者呼吸功能和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维护氧化/抗氧化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FN-γ及TGF-β1、IL-10检测在儿童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肺结核患儿(肺结核组)、30例潜伏性结核感染患儿及27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中IFN-γ、TGF-β1和IL-10水平。结果潜伏性结核感染组和结核组患儿血清IFN-γ分别为(38.17±10.73)pg/ml和(34.27±9.51)pg/ml,对照组为(48.33±14.5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血清TGF-β1、IL-10分别为(5.87±4.35)pg/ml、(13.12±5.40)pg/ml、(5.04±2.15)pg/ml和(49.06±17.89)pg/ml、(359.34±163.72)pg/ml、(46.18±14.5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FN-γ测定有助于儿童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但血清TGF-β1、IL-10水平对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Fbg)、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免疫球蛋白E(IgE)的变化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5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51例,ACO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检测受试对象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Fbg和IgE水平、FeNO以及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Fbg、FeNO、IgE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改善值,用力肺活量(FVC)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Fbg、FeNO、IgE指标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①三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血浆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三组患者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CO患者血清Fbg水平高于哮喘组患者(P<0.05),FeNO检测值高于慢阻肺患者(P<0.05);②ACO患者FEV1、FEV1改善值和FV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慢阻肺组受试者,但是FEV1值高于哮喘组患者,而FEV1改善值和FVC值低于哮喘组患者(P<0.05);③ACO患者血浆Fbg水平与FEV1、FEV1改善值和FVC值均呈负相关性(P<0.05),而FeNO值仅与FEV1值呈负相关性(P<0.05)。而血浆IgE水平与FEV1改善值呈正负关性(P<0.05);④经ROC曲线分析,Fbg、FeNO、IgE联合检测ROC曲线的AUC为0.892(95%CI:0.773-0.94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和78%。 结论Fbg、FeNO和IgE与ACO患者肺功能指标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鉴别ACO、支气管哮喘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并发过敏性哮喘实验动物模型及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作用. 方法 取2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日本血吸虫感染并发过敏性哮喘组,B组为单纯过敏性哮喘组,C组为健康对照组.A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3±3)条.8周后,以卵白蛋白(OVA)分别对A组、B组小鼠进行致敏激发,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12周后,取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并培养72 h,收集脾细胞上清液,检测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嗜酸性粒细胞(EOS)所占的百分比;取小鼠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炎症变化. 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小鼠BALF涂片中EOS数减少(P<0.05),A、B两组EOS百分比分别为(7.30±5.01)%和(43.60±2.53)%,而C组小鼠BALF中仅见少数气管上皮细胞,无炎细胞;ELISA法检测A、B、C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IL-4水平分别为(96.02±38.54) pg/ml、(414.86±175.12) pg/ml和(13.55±1.66) pg/ml,IFN-γ水平分别为(11.60±4.18) pg/ml、(7.43±3.60)pg/ml和(7.55±1.57) pg/ml.与B组比较,A组小鼠IL-4水平降低(P<0.05),IFN-γ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IL-4/IFN-γ比值降低(P<0.05).肺部病理改变A组小鼠较轻,B组较重,C组无炎症反应. 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屋尘螨变应原Der p2的4个T细胞表位融合肽对哮喘小鼠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效果。方法 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PBS组)、阳性对照组(哮喘组)以及Der p2 T细胞融合肽治疗组(Der p2 T组)。用屋尘螨粗提取液致敏小鼠建立哮喘模型,PBS组以PBS缓冲液代替,Der p2 T组分别于小鼠致敏第25~27天雾化致敏前30 min行背部皮下注射相应治疗蛋白。最后一次雾化激发24 h后,收集各组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BALF中IFN-γ、IL-4、IL-13以及血清中屋尘螨粗提取液致敏的特异性IgE、IgG2a抗体水平,并行肺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 哮喘组小鼠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为(5.57±0.64)×10~5个/ml,高于PBS组[(0.50±0.30)×10~5个/ml](P0.01)和Der p2 T组[(3.45±0.36)×10~5个/ml](P0.01)。PBS组、哮喘组、Der p2 T组小鼠BALF中IFN-γ含量分别为(267.00±21.98)、(155.80±20.53)pg/ml和(234.40±24.46)pg/ml;与哮喘组比较,Der p2 T组小鼠BALF中产生了较高的IFN-γ水平(P0.01)。PBS组、哮喘组、Der p2 T组小鼠BALF中IL-4含量分别为(23.40±5.96)、(53.28±8.26)pg/ml和(30.00±5.50)pg/ml;与哮喘组比较,Der p2 T组小鼠BALF中IL-4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哮喘组[(308.10±28.32)pg/ml]比较,Der p2 T组小鼠BALF中IL-13含量[(174.50±25.99)pg/ml]显著下降(P0.01);PBS组鼠BALF中IL-13含量为(95.99±31.14)pg/ml。肺组织切片显示,Der p2 T组小鼠肺部炎症较哮喘组明显减轻,且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气道上皮结构重塑。结论 Der p2 T细胞表位融合肽可有效改善哮喘小鼠变态反应性气道及肺部炎症,可作为屋尘螨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COPD稳定期伴高Hcy血症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叶酸片联合甲钴胺分散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Hcy、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变化。 结果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外周血Hcy、SOD、MDA、CRP、IL-6水平及肺功能指标(FEV1%pred、FEV1/FVC)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Hcy、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Hcy、MDA、CRP、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FEV1%pred及FEV1/FVC显著升高(P<0.05)。 结论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有效降低COPD稳定期伴高Hcy血症患者外周血Hcy水平,降低其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并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哮喘患者外周血清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支气管扩张及哮喘的诊断标准将41例支气管扩张和哮喘患者分为A、B、C组,其中1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A组,12例哮喘患者为B组,15例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为C组,7例健康体检者为D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上述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4、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1)外周血清IL-4的表达水平:支扩合并哮喘组IL-4的表达水平317.02±53.53ng/L高于支扩组279.02±44.24ng/L,低于哮喘组367.60±45.1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外周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支扩合并哮喘组患者血清中IFN-γ的表达水平241.68±50.33 ng/L低于支扩组295.65±77.10ng/L,高于哮喘组153.76±26.6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IL-4,IFN-γ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哮喘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检测IL-4,IFN-γ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哮喘的辅助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后宿主(SD大鼠)Th1/Th2免疫偏移模式。方法自丰宫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分离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采用腹壁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动物模型,分别在0、3、7、14、28、70 d处死大鼠,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型免疫反应(IL-1、TNF-α、INF-γ)和II型免疫反应(IL-4、IL-5、IL13)相关细胞因子,结合肺组织病变情况,分析丰宫并殖吸虫大鼠肺吸虫病的Th1/Th2免疫偏移模式。结果大鼠感染丰宫并殖吸虫后,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L-1、TNF-α、INF-γ)水平迅速上升,感染7 d左右达到高峰,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感染3 d、7 d与0 d、14 d、28 d、70 d时比较[IL-1:(3、7 d) vs.(0、14、28、70 d)=(25.25±2.26、23.00±8.38) pg/ml vs.(17.34±2.76、15.89±4.44、10.34±2.90、10.82±6.05) pg/ml; IFN-γ:(3、7 d) vs.(0、14、28、70 d)=(279.58±51.43、276.29±54.64) pg/ml vs.(173.64±43.36、190.74±34.10、142.57±35.10、170.56±26.53) pg/ml; TNF-α:(3、7 d) vs.(0、14、28、70 d)=(49.39±8.03、54.78±13.64) pg/ml vs.(33.10±4.75、37.64±19.53、25.01±11.91、23.12±9.0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呈逐渐上升趋势,14 d或28 d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70 d时下降至感染早期水平,其中14 d、28 d与0 d、3 d、7 d时比较[IL-4:(14、28 d) vs.(0、3、7、70 d)=(20.27±3.31、19.71±2.41) pg/ml vs.(10.77±2.58、9.90±3.62、12.92±3.65、11.72±2.42) pg/ml; IL-5:(14、28 d) vs.(0、3、7、70 d)=(18.68±2.46、19.53±2.65) pg/mL vs.(9.60±1.58、9.38±2.24、10.76±2.85、8.10±1.69) pg/ml; IL-13:(14、28 d) vs.(0、3、7、70 d)=(13.57±0.94、13.38±1.10) pg/ml vs.(6.00±1.33、7.09±1.18、8.68±2.03、7.12±0.90)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部特征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规律相一致。结论在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Th1型及Th2型免疫反应共同存在,综合作用于宿主。早期(3 d和7 d)以I型免疫反应为主,诱导机体迅速产生大量Th1型细胞因子(IL-1、TNF-α、INF-γ);至感染中后期(14 d和28 d),机体产生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3),II型免疫反应逐渐取代I型免疫反应而占主导地位;进入慢性感染阶段后(70 d),两种免疫反应达到动态平衡。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与肺组织大体观察特征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体质指数(BMI)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住院治疗的老年AECOPD病人80例。收集病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百分比预计值(FEV1%pred)、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呼出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MEF50%)]、住院时间等资料。按BMI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病人总体及不同组别病人BMI与相关指标的关系,并比较病人总体及不同组别间差异。结果 4组住院时间、FEV1、FEV1%pred、PEF、MEF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住院时间长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FEV1、FEV1%pred、PEF、MEF50%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型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40只BALB/c小鼠(每组10只)和48只SD大鼠(每组12只),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咪喹莫特组和地塞米松组.建立大鼠和小鼠哮喘模型,用卵清白蛋白激发前吸入0.15%咪喹莫特混悬液5 ml.末次激发后24 h观察肺组织炎症及测定气道反应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肺组织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嗜酸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DC)、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T-bet、GATA-3,信息转导转录激活子6(STAT6)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eotaxin、MDC、TARC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和IFN-γ浓度;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T-bet、GATA-3、STAT6蛋白水平;②分离和培养致敏大鼠气管旁淋巴结细胞(PBLN),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组,药物1~3组,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上清中IL-4, IFN-γ蛋白和细胞IL-4,IFN-γmRNA表达;③分离和培养致敏小鼠脾脏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咪喹莫特刺激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内IL-4、IFN-γ水平;④培养致敏大鼠CD4+ T细胞,测定经咪喹莫特干预后T-bet、GATA-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用同等剂量氯化乙酰胆碱(20、40、80、160 μg/ml)激发时平均呼气阻力哮喘组分别为(6.26±0.85)、(11.55±3.09)、(28.74±5.94)、(3710.83±197.49) cm H2O·ml-1·s-1,咪喹莫特组分别为(1.34±0.16)、(3.47±0.49)、(9.29±1.27)、(25.22±5.44)cm H2O·ml-1·s-1,两组相同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值分别为88.98、56.00、45.00、108.00,P均<0.01).哮喘组大鼠气道壁和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管壁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WA/Pi)、支气管平滑肌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ASM/Pi)分别为(26.0±1.6)个/mm2、(45.2±3.2)个/mm2、12.0±1.4、6.7±0.6,咪喹莫特组分别为(12.40±2.91)个/mm2、(24.20±3.74)个/mm2、9.16±0.59、4.00±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或q值分别为193.00、16.92、185.50、7.66,P均<0.01);哮喘组肺组织中T-bet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为0.08±0.12、0.18±0.06,咪喹莫特组为0.48±0.08、0.48±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值分别为120.96、177.98,P均<0.01);哮喘组肺组织中GATA-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56±0.28、2.25±0.74,咪喹莫特组分别为0.54±0.14、0.50±0.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值分别为166.96、310.97,P均<0.01) .在空白对照组的24、48 h时PBLN细胞培养液中IL-4、IFN-γ分别为(0±0、0±0、21.35±5.16、30.64±5.2) pg/ml.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药物2组24、48 h时IL-4、IFN-γ分别为(22.73±4.46)、(39.12±11.46)、(149.39±30.75)、(154.38±27.58)pg/ml,药物3组24、48 h时IL-4、IFN-γ分别为(24.48±5.72)、(39.83±11.64)、(165.82±30.36)、(158.33±30.61) pg/ml,与阳性对照组[24、48 h时IL-4、IFN-γ分别为(43.10±13.22)、(56.00±12.08)、(100.13±21.82)、(111.82±32.58) 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2、3组24、48 h时IL-4的D值分别为9.90、8.70、8.80、8.10;药物2、3组24、48 h时IFN-γ的q值分别为4.80、6.40、3.95、4.31,P均<0.05).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分别为(8.7±1.4)×106/L、(29.8±7.0)%,咪喹莫特组分别为(4.1±1.3)×106/L、(8.9±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6.4、7.4,P均<0.05).哮喘组小鼠血清eotaxin、MDC和TARC水平分别为(593.11±41.26)、(170.20±19.87)、(220.66±24.64) pg/ml,咪喹莫特组分别为(501.00±76.35)、(83.69±12.53)、(163.00±34.61)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70、9.80、4.50,P均<0.05);咪喹莫特组小鼠肺组织eotaxin、MDC和TARC mRNA表达分别为0.65±0.17、0.66±0.12、0.66±0.34,哮喘组分别为0.85±0.11、0.96±0.10、0.94±0.28、对照组为0.45±0.08、0.39±0.09、0.24±0.08.哮喘组与咪喹莫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50、8.10、2.40,P均<0.05),哮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00、15.40、5.90,P均<0.05).结论 咪喹莫特可能通过提高转录因子T-bet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和抑制转录因子GATA-3和STAT6 mRNA和蛋白表达,使失衡的Th1/Th2得以纠正,从而抑制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微小RNA(miRNAs)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94例,其中COPD稳定期51例为对照组,AECOPD 43例为观察组,检测两组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外周血miRNAs(miR-21、miR-146a、miR-155-5p)的相对表达量;通过ROC分析miR-21、miR-146a、miR-155-5p诊断AECOPD的意义。结果 观察组FEV1(1.10±0.18)L、FVC(1.53±0.18)L、FEV1/FVC(70.66±12.03)%低于对照组FEV1(1.60±0.22)L、FVC(1.82±0.55)L、FEV1/FVC(76.20±7.76)%(P<0.05)。观察组miR-21 (1.87±0.49)、m...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NETs)联合肺功能指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预测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疾病发病程度分为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56例为A组和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33例为B组。比较血清游离DNA/NETs(cf-DNA/NETs)水平、最大呼气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随访2年,统计A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预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变化的价值。 结果对比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A组血清cf-DNA/NETs水平比B组高,A组PEF、FEV1比B组低(P<0.05)。死亡组有创通气治疗、合并肺心病、合并COPD例数占比对存活组高(P<0.05),死亡组血清cf-DNA/NETs水平比存活组高(P<0.05),死亡组PEF、FEV1比存活组低(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有创通气治疗均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及三者联合预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5、0.762、0.777、0.756(P<0.05)。 结论血清cf-DNA/NETs水平联合PEF、FEV1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家族和IL-34水平,探讨其在SLE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测定6例SLE患者及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L-1家族成员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67例SLE组及86名正常对照组血清IL-34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组血清IL-1家族成员中IL-18和IL-36β水平升高[(21 405.00±3 098.96)pgml vs.(10 096.00±1 162.09)pgml,(275.50±78.75)pgml vs.(144.83±45.37)pgml,均P0.05];IL-36Ra水平降低[(902.00±361.29)pgml vs.(2 916.00±1489.56)pgml,P0.05];另外,SLE组血清IL-3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0.36±70.38)pgml vs.(41.90±6.89)pgml,P0.000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者血清IL-18、IL-36β、IL-34水平升高,IL-36Ra水平降低,参与SLE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血清 IL-17、IL-4、干扰素-γ(IFN-γ)和IL-33的水平,探讨其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3例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分期分为急性发作期组52例和缓解期组4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 IL-17、IL-4、IFN-γ、IL-33、免疫球蛋白 E (IgE)水平变化及患者的肺功能,分析细胞因子与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 IL-17、IL-4、IFN-γ、IL-33及 IgE 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 PEF、FEV1及 FEV1/FVC 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 <0.05)。哮喘患者血清 IL-17、IL-4、IFN-γ和 IL-33水平与 PEF 和 FEV1均呈负相关(P <0.05);而与患者 IgE值呈正相关(P <0.05)。结论哮喘是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不同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会加重患者的肺功能障碍,相关细胞因子的监测对判断哮喘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症)合并不可逆气流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7年1月~6月于我科就诊的稳定期支扩症患者60例,根据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后肺功能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将其分为可逆气流阻塞组(FEV1/FVC≥70%)26例和不可逆气流阻塞组(FEV1/FVC<70%)34例,选取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的痰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MMP-9/TIMP-1、肺功能及支扩症严重程度评分(FACED评分)。不可逆气流阻塞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吸入噻托溴铵组(B组),每组各17例。比较A组和B组患者痰液MMP-9、TIMP-1水平、MMP-9/TIMP-1、肺功能及FACED评分。结果 可逆气流阻塞组、不可逆气流阻塞组及对照组受试者吸烟时间、FACED评分、MMP-9/TIMP-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及FEV1/FV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可逆气流阻塞组患者吸烟时间和FACED评分均高于可逆气流阻塞组(P<0.05);不可逆气流阻塞组患者FACED评分、痰液MMP-9、MMP-9/TIMP-1均高于可逆气流阻塞组和对照组,FEV1%pred、FVC%pred、FEV1/FVC均低于可逆气流阻塞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前A组和B组患者FACED评分、痰液MMP-9、TIMP-1、MMP-9/TIMP-1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FACED评分、痰液MMP-9、TIMP-1均低于同组治疗前,FEV1%pred和FVC%pred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A组患者治疗后仅TIMP-1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而治疗前后FACED评分、痰液MMP-9、TIMP-1、MMP-9/TIMP-1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FEV1%pred和FVC%pred均高于A组(P<0.05)。结论 合并不可逆气流阻塞的支扩症患者气道重塑更明显,肺通气功能更差,病情更严重,长期规律吸入噻托溴铵对存在不可逆气流阻塞的支扩症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感染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感染的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7 d评价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差别,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 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及ECP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较治疗前上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EC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IL-10、IFN-γ、FVC、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hs-CRP、IL-6、EC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20例(71.43%),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感染有效改善肺功能,调节炎症因子、ECP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