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器官供需的严重失衡已经成为制约肝移植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合理使用边缘性供肝已成为肝移植临床的重点.常见的边缘性供肝有脂肪变性供肝、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脏、超过60岁的高龄供者捐献的肝脏、冷缺血时间>14 h的肝脏、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after-circu...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边缘供肝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2015年4月至5月施行的3例边缘供肝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3例边缘供肝供者均为男性,包括61岁老年供者供肝1例,重度脂肪变性(肝细胞气球样脂肪变65%)供肝1例,冷缺血时间延长(15.7 h)1例。均实施中国三类标准器官捐献。老年供肝肝移植受者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排斥反应。重度脂肪变性供肝肝移植受者术后肝功恢复差,术后1周因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再次行肝移植。冷缺血时间延长供肝肝移植受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10 d发生轻度急性排斥反应,将他克莫司由2.0 mg(2次/d)调整为2.5 mg(2次/d),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综合评估供肝状况及合理匹配受者的前提下,边缘供肝能够安全使用,并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老年供肝可以匹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低的老年受者;冷缺血时间延长供肝可通过增加灌注次数以适当缓解术后肝功能恢复延迟情况;重度脂肪变性供肝仍应谨慎使用,要综合其他影响供肝的因素及受者状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3.
供肝短缺形势下的我国肝移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年来我国肝移植发展非常迅速,然而,供肝短缺成为制约临床肝移植发展的瓶颈。因此,拓展供肝来源成为目前肝移植临床的重点。活体肝移植在尸体供肝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扩展供肝来源,且活体供肝具有活力强、冷缺血时间短等优势;劈裂式肝移植可增加15%~28%的供肝数量,有望成为解决供肝短缺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脑死亡供者在西方国家是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在我国亦有广大的应用前景,但脑死亡供者器官移植刚刚起步,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此外,边缘供肝,包括脂肪变性肝脏、HBsAg阳性肝脏、超过60岁的高龄供者捐献的肝脏、冷缺血时间超过14h的盱脏等均可用以缓解日益突出的供肝短缺矛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在脂肪变性供肝肝移植方面的经验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分析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采用中度脂肪变性供肝(大泡性脂肪变性肝细胞占30%-60%)的24例成人肝移植受者(观察组)相关临床和随访数据,根据年龄、性别、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冷缺血时间进行匹配后,将24例采用无或轻度脂肪变性(大泡性脂肪变性肝细胞〈30%)供肝的肝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受者资料和移植肝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移植后1周内两组间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和早期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受者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度脂肪变性供肝在移植后早期可以发挥足够的功能,在排除其他危险因素的前提下可以安全地作为供肝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用于肝癌肝移植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52对[树兰(杭州)医院89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63对]脂肪变性供肝用于肝癌肝移植供者和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52例供者,男131例,女21例;年龄为(48±12)岁,供...  相似文献   

6.
随着手术技术和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不断突破与成熟,肝移植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率显著提高,供肝短缺已成为限制肝移植临床发展的主要阻碍,如何扩大供肝来源也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龄供肝、脂肪变性供肝、病毒性肝炎供肝、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肝等常见边缘供肝在临床肝移植中的使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进展,但边缘供肝的使用仍存在较多限制。因此,本文对边缘供肝的定义,几种常见边缘供肝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目前边缘供肝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临床肝移植供者池的扩大提供参考,造福更多终末期肝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美国移植年会(ATC)是器官移植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本文概述了2020年ATC肝移植领域的热点内容,包括供肝获取和质量评估、供肝保存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肝细胞癌及其他肝脏恶性肿瘤肝移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肝移植免疫学、围手术期管理和供者来源性感染、儿童肝移植、细胞治疗等多个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第18届国际肝移植学会年会于2012年5月16—19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世界各国的肝移植领域专家与学者就器官移植领域的多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主要就扩大供肝来源这一议题作简单回顾. 一、安全开展活体肝移植 来自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的SUH指出,由于肝脏脂肪变性非常常见,活体肝移植时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评估非常重要.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捐献右肝的263例供者结果显示,47例(17.9%)为肝脏脂肪变性≥5%,其中4例(1.5%)肝脏脂肪变性者≥30%中,1例严重非酒精性脂肪肝变性患者(供者)死亡.因此,遵循供者安全是活体肝移植中的最高原则,应将严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列为供者禁忌[1].另一项研究将供肝切取时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分为<5%组和5~30%组[2].在移植后1年内,两组移植物体积无显著差异,提示轻度脂肪肝不是供肝切取的主要危险因素,肝脏再生能力不会受损.为了更好的匹配供肝重量/受者体重,切取右肝往往作为首选,有研究显示,残肝体积<35%者和>35%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无显著差异,无供者死亡事件,故研究认为,右肝切除的供者的残肝体积可以<35%[3].  相似文献   

9.
常见的边缘供肝主要包括脂肪变性供肝、高龄供肝、小体积供肝、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等。边缘供肝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供肝数量严重短缺的问题,但边缘供肝面临着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难题,且IRI程度相比正常供肝更加严重,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其中氧化应激反应又是引起边缘供肝IRI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及解决边缘供肝IRI的难题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活性氧簇(ROS)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贯穿IRI整个过程,本文就氧化应激反应在边缘供肝肝移植IRI中的作用及以ROS为靶点的防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供肝热缺血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缺血期为120 min,受体无肝期16~20min。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获取供肝前仅作肝脏周围韧带的解剖;肝移植组,获取供肝前不作肝门阻断;缺血预处理(IPC)组,获取供肝前阻断肝门5min,再灌注5min。术后2,4,24,72h检测血清ALT、抗氧化酶活力、血清NO水平及细胞因子TNF-α。结果:肝移植组及IPC组术后ALT及过氧化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IPC组低于肝移植组(P﹤0.05),其抗氧化酶活力较移植组明显升高(P﹤0.05); NO水平在IPC术后2,4,24,72h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72h时肝移植组明显高于IPC组及假手术组(P﹤0.05),而IPC组高于假手术组;肝移植组血清中TNF-α释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IPC组TNF-α的释放显著低于肝移植组(P﹤0.05)。结论:供肝热缺血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I/R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IPC快速提高并稳定了血清中NO水平,降低了炎性细胞因子TNF-a的产生,从而减少移植肝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前增加供肝的肝糖原贮备能否减轻心脏停搏大鼠供肝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雄性SD大鼠作为肝移植的供、受者被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供者正常饮水;B组供者术前连续4d饮糖水;C组供者在B组的基础上于供肝获取前3~4h注射500g/L的葡萄糖。A、B、C三组再按供者经历的心脏停搏时间(心脏停搏60min、90min、120min和150min)各分为4个小组,行原位肝移植术并检测移植肝组织中肝糖原和ATP的含量;同时观察受者术后1周存活率以及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B、C两组供肝的肝糖原贮备和ATP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1);B-60min、B-90min、B-120min和C-90min、C-120min、C-150min组受者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80%、50%、1()%和70%、60%、20%,部分受者可长期存活;B、C两组受者MDA水平明显低于A组,SOD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术前增加大鼠供肝的肝糖原贮备能明显减轻供肝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了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的发生,提高了心脏停搏供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肝脏移植热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移植历经30余年的努力,已取得较大进展.进入90年代以后,肝移植每年以5*!000~8*!000例速度递增,成绩斐然.然而由于供肝来源远较受体为少,同时在脑死亡法尚未通过的国家如中国、日本等无法实施有心跳供者(heart-beating donor,HBD)供肝,迅速膨大的等待供肝人数与供体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在我国所采用的供肝几乎均来自无心跳供者(non-heart-beating donor,NHBD),供肝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段热缺血损伤,而且在冷保存及肝复流过程中会进一步遭受损伤.除经济、技术等因素外,供肝质量不好被认为是制约我国肝移植长期疗效提高的重要因素.供肝的缺血时间与灌注保存方法均影响肝移植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在供肝保存的研究中,一般将供肝血循环的阻断到冷灌注开始这段时间,称热缺血.临床实践中全肝离体的热缺血时间一般认为不宜超过5 min.而一些实验证据提示肝脏所能耐受的实际热缺血时限可达60 min以上[1].进一步探讨肝脏移植热缺血损伤的时限及其与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可最大限度地缓解供体器官短缺的现状,挽救更多濒临死亡的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OX-2在大鼠全肝/部分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O);全肝移植组(LT);50%部分肝移植组(PL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COX-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OX-2阳性细胞分布规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COX-2的表达为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所必需,IRI损伤较重的部分肝移植组(PLT)伴随有较高水平的COX-2 mRNA表达;且存在其表达量随再灌注后时间点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的规律。结论COX-2参与了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物IRI的重要效应分子,是IRI的参与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器官捐献数量不断增加和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肝定义不断拓展,供肝质量必然成为影响肝移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最大限度解决器官短缺和推动器官移植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利用机械灌注(MP)对供肝进行灌注、保存、评估及修复,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提高肝移植质量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供肝冷缺血时间延长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健康纯系清洁级BN大鼠和30只Lewis大鼠.分别作为纯系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的供者,受者均为健康纯系清洁级BN大鼠60只,建立纯系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纯系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供肝冷缺血时间的不同,将供、受者分为A、B、C和D组,每组15对.A组:供肝冷缺血1 h后进行纯系移植;B组:供肝冷缺血18 h后进行纯系移植;C组:供肝冷缺血1 h后进行同种异体移植;D组:供肝冷缺血18 h后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术后观察受者的2周存活率、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及肝功能的改变,检测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肝移植术后2周,A、B、C和D组的存活率分别为83.3%、66.7%、16.7%和0%,不管是纯系移植组还是同种异体移植组中供肝的冷保存时间越短,受者的存活率越高,且经肝功能检查发现冷保存时间短的受者移植肝功能恢复较好,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也明显较轻.B组受者术后移植肝大量表达MHC-Ⅱ类分子,明显高于A组(P<0.05);两同种异体移植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量较两纯系移植组增加明显,D组增加最多.A组几乎不表达NF-κB,而B组NF-κB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两同种异体移植组受者NF-κB的表达峰值提前.结论 冷缺血时间的延长可以诱导发生和加重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降低术后2周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田大治 《器官移植》2022,13(1):44-48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肝移植疗效显著提高,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率得到显著提升。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仍不能满足肝移植需求,供肝短缺仍是阻碍肝移植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活体肝移植作为克服器官短缺的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治疗。右后叶肝移植作为活体肝移植一种特殊类型,为进一步扩大活体肝移植潜在供者池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从活体肝移植的发展概况、活体右后叶肝移植供者的选择、右后叶供肝获取的解剖学挑战以及右后叶供肝获取的手术技巧进行介绍,并对活体右后叶肝移植进行展望,以促进临床肝移植的进一步发展,造福更多终末期肝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对儿童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性及供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完成的814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中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肝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将供者和受者分为非脂肪变性供肝组(n=733)和脂肪变性供肝组(n=81), 根据脂肪变性程度将脂肪变性供肝组再分为轻度及中度脂肪变性两个亚组。非脂肪变性供肝组供者中, 男性307例, 女性426例, 中位年龄30岁(范围:18~57岁);受者中男性351例, 女性382例, 中位年龄7个月(范围:4个月至14岁)。脂肪变性供肝组供者中, 男性41例, 女性40例, 中位年龄31岁(范围:22~51岁);受者中男性34例, 女性47例, 中位年龄8个月(范围:5个月至11岁)。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供受者进行定期随访。分别使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中受者和移植物生存曲线, 并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脂肪变性供肝组和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在体劈离式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中国一类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供者接受供肝在体劈离手术,并将劈离后的供肝移植给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供肝的劈离手术中,在保证供者循环稳定的情况下使用超声吸引刀劈离肝实质,离体劈离肝脏血管和胆道,并对供肝进行修整.供者例1的全肝质量为1800 g,劈离成右三叶供肝和左外叶供肝,右三叶供肝移植给1例成人受者,左外叶供肝经减体积后移植给1例儿童受者.供者例2的全肝质量达2100 g,在体劈离成左右半肝,分别移植给2例成人受者.结果 在体劈离肝实质的手术耗时分别为1h和45 min,离体劈离肝血管和胆道的耗时分别为30 min和40 min.供肝热缺血时间均为0 min,冷缺血时间为120~360 min,移植肝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GRWR)为1.5%~2.2%.肝移植后,1例成人受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经手术取尽门静脉血栓后,行门静脉-腔静脉搭桥,术后早期出现肝性脑病症状,经内科治疗后好转.肝移植后4例受者均恢复顺利,随访期间移植肝功能正常,均未发生排斥反应和感染并发症.结论 对于中国一类供者,实施在体劈离式肝移植是安全可行的,此项术式有望成为扩展供肝来源的重要途径,详细的术前评估技术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保证肝移植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活体亲属部分供肝的切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活体部分肝移植(LDLT)手术中,供者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自1995年1月至今,对14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了LDLT手术。14例LDLT供者中,2例行扩大左外叶切除。10例行扩大左半肝切除(含肝中静脉),2例行右半肝切除(不含肝中静脉)。结果 仅1例供者术后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经引流后好转。对所有供者随访1个月-5年,均无不适,肝功能正常。结论 对于富有经验的医生来说,LDLT的供者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胆道并发症通常是指具有临床表现又有放射学依据、需行介入性治疗或手术的胆道狭窄、梗阻、胆漏及胆泥形成等 ,处理困难 ,可直接影响术后生存率及长期存活病人的生活质量。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 2 0 % 3 4%。其发生与供肝的冷、热缺血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胆道血供受损、免疫排斥反应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有关。1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病机理1.1 供肝冷、热缺血时间及缺血再灌注损伤虽然UW液的应用延长了供肝的安全保存时间 ,但供肝的冷、热缺血时间仍与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有关。除了外科技术引起的胆管并发症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