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99-701
目的:总结杨秀清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典型病案进行浅析,总结杨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结果:杨教授认为痹病发病的根本在于人体营卫功能失衡,正气不足,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补益正气,治疗大法应扶正祛邪,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散寒除湿。结论:杨秀清教授治疗痹病通常辨证为湿热邪阻,脾肾亏虚、痰湿中阻,肝肾亏虚、阴虚内热,风寒湿闭阻四个证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仝小林教授据多年临床、科研实践提出了“症-证-病结合”理论模式,即采取“辨病论治”“辨证论治”以及据现代药理研究综合施治,吸取各种辨治方法之长,使各种辨治方法有机结合,并附仝教授验案4则以详述。  相似文献   

3.
经方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但何谓经方,即便中医人士及古今文献也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经方是以方证理论治病的医药学体系,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起初用单味药治病,其代表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后经秦汉逐渐积累了复方方证经验,再经汉晋集成《伤寒杂病论》。凡提经方,不但指《伤寒论》等书中之方剂,而且要包含方证之理论体系,即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其理论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证对应,疾病乃愈。  相似文献   

4.
<正>奔豚气病因病气冲上如豚之奔状而得名,是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发作时有濒死感为主症的病证。本病的发病特点为发病之初自感有气从少腹上冲或冲胃冲心冲咽喉冲头或冲躯干,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张仲景把奔豚气病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列有专篇详细论述。奔豚气病在临床上不是很多见,并且患者症状有的典型,有的则不典型、表现复杂,诊断起来有一定难度。笔者在临床工作多年,曾诊治过2例奔豚气病,  相似文献   

5.
<正>益肾蠲痹法是首批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在传承先师章次公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七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的风湿病治疗大法,其核心思想在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将虫类药与草木药相配伍,  相似文献   

6.
7.
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字操”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型颈椎病又称为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是各类型颈椎发病的早期,因其症状轻微、短暂、时好时坏,病人本身容易忽略,但这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若此时不给予有效治疗.将会导致椎间盘变性加重,椎间周围韧带及椎体边缘代偿性增生.造成对周围血管神经的压迫,出现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自2007年9月-2009年3月,笔者采用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字操”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并设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8.
王庆国教授认为燥痹病机以气阴亏虚为本,内燥、外燥均可致痹,日久可有瘀血、燥毒、阴虚火热等邪气互为影响。治疗则以益气养阴为主,并结合气血亏虚、瘀血内生及气阴亏虚、火热内盛等病因特点随证加减,兼以祛邪,从而邪正兼顾。临证善于重用生地黄、黄芪,并合用党参、太子参、北沙参、麦冬、石斛、白芍、玉竹等药甘养脾胃气阴,助脾胃气血生化,从而脏腑气阴得以正常发挥濡润功能,官窍得以津液滋养,筋骨关节得以濡养;并灵活选用辛温之品,辛以润之,因而诸燥向愈。  相似文献   

9.
正导师郭立中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所所长,投身临床一线实践近30载,曾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及伤寒大家杜雨茂教授,其认为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病的辨治立法应当温通开表为先,并继承仲景桂枝汤之意,结合当下寒湿盛行的时代背景,创制桂枝方,加减应用于临床各种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师门诊,兹选其运用桂枝方加减从表辨治疑难杂病验案3则,以飨同道。1脱发(寒湿凝滞)  相似文献   

10.
正癫病又称作"癫疾""风癫""心风"等,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山东省首批名老中医卢尚岭教授治疗心脑血管疑难杂症经验颇丰,以化痰开窍、解郁安神法治疗癫病疗效显著,现将卢老治疗癫病的典型病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病证关系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关键。根据侧重不同,病证结合又可以分为以证为纲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和以病为纲的同证异治、异证同治2种模式。现代医学辨病结合中医学辨证及核心病机的研究思路是当前主流模式。然而,研究发现,在当前病证结合及核心病机的研究中,存在病证异质及证治分离趋势。鉴于此,提出核心方证的研究思路与模式。根据方证对应理论,核心方证是对既往核心病机研究的深化,是在现代医学明确诊断疾病的前提下,抓住主要矛盾,凝练、总结得出疾病的最常见方证诊断。核心方证研究包括方证诊断标准研究,疾病的方证分布规律研究,方证基础上的药证演变规律研究,方证合方规律研究以及方证动态演变规律研究。方证诊断标准研究,即通过对古代文献、临床经验、医案等筛选,综合运用专家咨询、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通过破译经典医籍中的方证记载、临床运用经验及相关药证,进而凝练提出的包含疾病、症状、体征、病理生理等关键信息在内的方证诊断信息。疾病的方证分布规律研究,是指在方证诊断标准建立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及临床横断面调查研究总结凝炼而成的疾病所包含具体方证类型。方证基础上的药证演变规律,即在明确的方证诊断基础上,通过文献与临...  相似文献   

12.
13.
<正>"六经病欲解时"是指各经在其所属时间里,经气正旺,功能活动相对强盛,故祛邪却病正当其时。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正由于六经病皆有"欲解"的时间窗,当值之际,经气正盛,正能胜邪,易于愈病,若能捕捉良机,"得时而调之",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肾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肾功能减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及机体内分泌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全身中毒表现[1];临床常见乏力、恶心、呕吐、水肿、少尿甚至无尿等症状,其预后差,病死率高。在治疗上西医主要采取控制原发疾病及对症治  相似文献   

15.
16.
风湿痹内因为正气不足、机体营卫失调,外因为感受风寒湿等外邪,外湿侵袭肌表,正气不足,营卫失调,腠理疏松,汗出当风,外邪入体,流窜全身、流注关节,发为风湿痹病,治应调和营卫。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邪伤人肌表,腠理疏松,卫外不固,营阴不守之证,切中风湿痹病病机。风重于湿,痹着肌表,阻滞营卫,气血不利,选桂枝附子汤;太阳中风兼经气不利者,选桂枝加葛根汤;风湿侵袭入体,在体郁遏日久,化热伤阴者,选桂枝芍药知母汤;营卫气血俱不足之血痹重证,选黄芪桂枝五物汤。  相似文献   

17.
正沪上名医祝味菊先生首次明确提出温潜之说且善于灵活运用温潜法,该法是指以附、桂、姜等为代表的温阳药与磁石、牡蛎、龙骨、龟版等介石潜镇之品合用的治疗方法[1],具有引火归原、导龙入海的作用,治疗阳浮于上、上盛下虚之病症。张仲景制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诸方,使用温阳药与重镇潜阳之品配伍,开温潜法之先河。祝氏运用温潜法灵活变通,常与温清、温补、温润诸法合用。笔者多年来研读祝氏著作,运用其温潜法  相似文献   

18.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急性荨麻疹通常可找到原因,而慢性荨麻疹病因较多,难以明确.现代医学认为肥大细胞是荨麻疹发病中关键的效应细胞,通过免疫和非免疫机制被诱导活化[1],导致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暂时性炎性,可伴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系统疾病症状.据报道,荨麻疹终生患病率为7.8%~22.3%...  相似文献   

19.
痹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骨关节疾病均属于痹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属于疑难性疾病。本文从《金匮要略》中的“治未病”思想入手,结合痹病的病因病机,探讨《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在痹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为发挥中医优势,降低痹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蒋进广  王猛  王业皇 《山西中医》2020,(3):38-39+44
<正>王业皇教授系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肛肠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40年,临床运用升阳举陷法辨治肛肠科疾病,疗效良好。现将其验案若干介绍如下。1验案举隅1.1脱肛陆某,男,46岁,2018年6月26日初诊。便后肛门肿物脱出30年加重3个月。患者30年前起每于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入肛内,咳嗽、排气后无脱出,未予重视及治疗。刻诊:大便日解1次,质软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