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由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的常见高原性疾病,属于藏医“血隆病”之“坏血增多”范畴。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和药物,藏医药治疗HAPC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尤其对其诊治早有详尽的记载。本文从藏医治疗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法等方面,对藏医诊治特色进行概述。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发病机理、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需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进一步研究藏医复方药物和联合用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颜聪颖  汪海敏  邵珍丽  叶海东 《新中医》2023,55(11):129-133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踝/肱比值、下肢Fugl-Meyer评分,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低于试验组93.02%(P<0.05)。2组治疗后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皮肤温度感、间歇性跛行距离、皮肤色泽、疼痛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踝/肱比值、下肢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皮肤温度感、间歇性跛行距离、皮肤色泽、疼痛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踝/肱比值、下肢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确切,能够提高患者踝/肱比值,改善下肢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高辉煜  王平东  马立人 《光明中医》2012,27(12):2510-25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6例,应用辨证论治及前列地尔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踝肱指数(ABI)、最大跛行距离的变化。结果经中医辨证论治与前列地尔联合应用间歇性跛行、疼痛感及麻木感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AB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间歇性跛行距离有显著改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该院接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2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1%,与对照组患者的84.3%相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率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比单纯的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展开治疗效果显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何五建 《四川中医》2010,(12):66-6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确诊的16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常规给予乙烯雌酚治疗。治疗组8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补气散瘀汤。结果:8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治疗组病例中,显效12例,有效5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8.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抗凝、降脂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水煎内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浓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下法治疗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18例,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经皮氧分压以及足背皮肤温度等指标的改变,判定下法治疗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经下法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溃疡愈合天数明显缩短,截趾率显著降低.结论桃核承气汤加味能够有效缓解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症状、体征,改善血液流变学、经皮氧分压以及足背皮肤温度等指标,下法是治疗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加桃红四物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加桃红四汤,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间歇性跛行、麻木等症状改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P〈0.01),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加桃红四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下法治疗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18例。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经皮氧分压以及足背皮肤温度等指标的改变,判定下法治疗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经下法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溃疡愈合天数明显缩短,截趾率显著降低。结论 桃核承气汤加味能够有效缓解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症状、体征,改善血液流变学、经皮氧分压以及足背皮肤温度等指标,下法是治疗重症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牟新  马国玲 《北京中医药》2002,21(6):341-34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将治疗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62%,对照组有效率83.3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好,症状改善快,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皮肤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皮肤溃疡处湿敷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涂抹碘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皮肤溃疡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荆芥牛膝汤外洗联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48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住院患者,用荆芥牛膝汤剂外洗联合前列腺素E1静点治疗2疗程,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疗效。并按是否合并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皮肤病变将48例患者分别分为2组,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48例患者症状和下肢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或P<0.05)。无合并高血压组较合并高血压组、有肾功能异常组较无肾功能异常组、有皮肤病变组较无皮肤病变组有效率为高。结论:荆芥牛膝汤外洗联合PGE1能改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症状和下肢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合并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早期皮病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温通汤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新  马国玲 《北京中医》2002,21(6):341-34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将治疗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62%,对照组有效率83.3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好,症状改善快,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藏医治疗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年龄结构、性别差异、海拔高度、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藏药选择频数、症状特点、并发症特征,为藏医合理规范地治疗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提供有效思路。方法:对219例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临床证候进行调查,对所获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易患此病,随着海拔高度增高越容易患本病。结论:建议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以健胃益气与活血化瘀为最基本的治疗法则,体现辨证应用藏药和藏医综合治疗,进行整体化与阶段化治疗,为探讨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藏医诊疗方案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动态监测联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5例,均经超声诊断和临床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Rutherford分期0~3级,给予中药汤剂治疗,根据动脉栓塞狭窄程度给药,并依据超声影像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总有效率为84.62%,最大步行距离(ACD)、踝臂指数(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动态监测联合中药治疗轻中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5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予以西医针对并发症强化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及心脑功能等各项指标,中医自拟益气活血方辨证用药。结果:临床痊愈24例占48%,显效11例占22%,有效14例占28%,无效1例占2%,恶化0例,总有效率98%。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理想,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56条肢体)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股动脉支架植入成功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对照组20例术后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肢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均未截肢,治愈率为47%,再狭窄率为3%;对照组截肢率为10%,治愈率为14%,再狭窄率为19%。2组临床症状、踝肱指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改善下肢缺血引起的症状,降低再狭窄率和截肢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关英 《四川中医》2013,(11):65-6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同时存在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常规、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长期定居高原地区,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并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点注射用血栓通每次0.3g每日1次,联合口服血府逐瘀汤。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14天后对比血常规、血流变学指标和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改善血常规和血流变指标,减低血粘度并显著缓解患者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临床症状,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0人,每日服用氯吡格雷;实验组90人,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水煎服;均在超声动态监测下调整药物剂量。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WD、PWD、A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后MWD、PWD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冷感、麻木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冷感、麻木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腘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腘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超声动态监测下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下肢动脉血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肢体缺血性疾病,致死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其发病率日渐上升,寻求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文章总结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初期的中医外治法研究概况,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