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汗法的运用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汗调和营卫之说,首见于《伤寒论》。如太阳病篇中明确指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渐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中医归属于“疮疡病”范畴,其发生多与风邪、寒湿、湿热及玄府郁闭有关,风邪贯穿该病发病的始终,根据《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的理论,发现疮疡病总的治疗法则为汗法,即运用开泄腠理、调气和血、宣发肺气等法,激发机体发汗,使风、寒、湿、热、毒等蕴滞于肌表的邪气随汗而解,因此在银屑病治疗中,采用汗法,解在表之邪,发机体之汗,可使邪气随汗外泄,皮损向愈。  相似文献   

3.
议微汗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亚欣 《江苏中医》1995,16(8):43-43
  相似文献   

4.
张景岳汗法应用特色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盛斯  喻德福 《中医杂志》2006,47(4):316-316
《景岳全书》散阵新方是张景岳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则,主要选用具有发汗解表功效的药物,精心配伍而成,用于发散表邪,解除表证。景岳应用汗散之法,多有心得,颇能启迪后学,试析其特色于后。1但有外证内无寒热者治宜平散无论伤寒、瘟疫,或初感外邪而为表证者,当速用汗法以逐邪,不可迟误。但取汗之法,又当详察元气、病气之虚实,若忽耳感受风寒,表证已具,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或者疟初起,而内无明显寒证或热证,且元气无亏,气血平和者,宜用平散之法以开玄府,当用功能疏表散寒、理气和中…  相似文献   

5.
议微汗解表     
议微汗解表上海奉贤县中医院(201400)徐亚欣[关键词]表证,微汗解表汗法是中医治病方法之一。凡外感表证及具有表证的水肿、风湿病等,均以此法治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即指病邪在表者,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通过发汗可以调...  相似文献   

6.
汗证在中医临床上较常见但治疗十分棘手,岳仁宋教授从调和营卫入手,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汗",以桂枝汤为主方,调和营卫,后合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标本同治,取得较好疗效。该文从病案实例出发探讨老师学术思想来源及发展,为医学同仁提供辨证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7.
8.
汗法是通过使用药物、针灸、护理等方法使人体汗出,从而发挥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使邪气随汗而解的治法,《内经》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指出了汗法是病邪在表的治疗大法。而微汗是仲景运用汗法的基本原则,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论述,如《伤寒论·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说:“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似絷絷然,一时间许益佳,  相似文献   

9.
微汗法出自《金匮要略.痉湿3病脉证治第二》原文第18条:“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用于治疗外感风湿表实证,亦可治疗历节病,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如大发其汗,则风邪虽去,而湿邪留滞,久则化燥伤阴,寒化伤阳。故正确的方法是“微微似欲出汗”。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微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绍泉 《四川中医》1997,15(5):10-11
《伤寒论》有关发开的条例较多,讲述也较详尽。笔者就此对《伤寒论》使用开法初探如下:玉.明确病邪性质、时间、所在部位《伤寒论》把疾病的性质、发生、发展以及转化后的一系列治疗规律进行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阳六经辨证。分析给予其治疗原则,极为重视对疾病初起的治疗。在(伤寒论》397条中,太阳病脉证病篇就占lgy条,并将疾病初起的脉证以总纲的形式列出,如何发展变化,以总纲为前提,如在第一条中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恶寒包含发热在内,本条指出太阳病基本脉证,因太阳主一身之表,功能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调和营卫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患者,在常规应用抗菌素的基础上,应用桂枝汤,黄连解毒汤,当归六黄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桂枝汤可有效治疗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其机理为:桂枝汤可调节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营卫。结论:对多系统萎缩发热无汗患者可用调和营卫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自仲景后汗法从理论到临床的运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分歧和争论,如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崇尚辛温与崇尚辛凉之争。因此厘清仲景后历代医家对"汗法"的认识为清晰汗法的内涵和外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姜泉  焦娟  张华东 《北京中医药》2010,29(9):664-666
路志正教授认为营卫失调是产后痹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气血亏虚,风湿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外邪留著营卫,营卫失和,气血痹阻不通则发为痹证.路老临证善用调和营卫法,以益气固卫为先,审其虚实,或先标后本,或标本同治.路老主张用药不能偏寒偏热,寒则冰伏血病,热则伤津动血,宜选性平之药,调补气血营卫,方以防己黄芪汤加昧治疗.除用药治疗外,路老还强调应注意适寒温,调畅情志,避免感受风寒湿热外邪,注意产后的调理和保健,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踩跷法治疗寒湿型膝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膝痹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踩跷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20次。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症状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为9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总评分、休息痛,运动痛、压痛、活动度、畏寒程度,行走距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在行走距离,畏寒程度症状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踩跷法有效减轻寒湿型膝痹病的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本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相互滋养,共生共行,互渗气血;营卫双向流动,满溢贯注,互根互用;营卫调和,阴平阳秘。生理状态下,营卫相滋,脉管是营卫相滋的部位;病理状态下,外感、内生邪气阻滞营卫,营壅卫伤,影响脉管结构或功能,营卫相滋异常,形成脉管病。营卫相滞是脉管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调和营卫是其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6.
营卫失常可招致痹病,调和营卫则可治疗痹病。《素问·痹论》帝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逆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一书中运用汗法治疗的病、证达20种以上,微汗法出自《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原文第18条,用于治疗外感风湿表实证,亦可治疗历节病等,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若大发其汗,则风邪虽除,而湿邪仍留滞不去,久则化燥伤阴,耗伤卫阳。广东地处岭南,常年湿邪较盛,故正确的方法是"微微似欲出汗"。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微汗法治疗类痹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彭江云教授认为产后痹多由营卫失调引起,强调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审其虚实,权衡正邪缓急,临床治疗多以调和营卫为主,配合益气固表、温经散寒、补益气血之法,擅用桂枝汤方加减治疗产后痹。风寒邪气侵犯肺卫,营卫不和,宜益气固表,方选玉屏风桂枝汤;寒邪不解,筋脉凝滞,宜温经通络、散寒除湿,方选桂枝汤加附子汤;正气不足,外邪不解,治当甘温益气,补气生血,予补中桂枝汤加减,辨证运用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汗法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在《伤寒论》中已运用广泛。张子和将其吐法、下法共称为"攻邪派"三法。汗法位于八法理论之首,与其他治法不可分离。解表剂可归属于发汗剂,但汗法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解表剂,同时并非所有的太阳表证都单单使用汗法。要准确把握发汗的力度,以辨证的角度来理解汗法的禁忌证。由此可见,汗法运用的过程中不可拘泥于古、不懂变通,而应当注意辨别思考,以更好地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20.
姜玉宝 《光明中医》2011,26(4):648-650
本文对《内经》营卫不和致痹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结合《内经》的论述,参考其他医家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气血的功用即是营卫,营卫之体即是气血,《内经》强调风寒湿侵犯人体后,同营卫相搏,阻滞气血运行,才能引起痹病的发生;病因病机方面,在对《内经》相关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张仲景认为"身体痹不仁"的机理是营卫不和,气血不利,《圣济总录》论述痹病的发生重视营卫气血,朱丹溪论痛风重视气血瘀滞,明清以来的众多医家更是沿袭了由《内经》奠定、汉唐完善、宋金元进一步发挥而形成的学术思想,论痹病之因外邪强调风寒湿三气,内因重视营卫气血失调;治疗方面,古今医家在《内经》影响下,无不重视调和营卫气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