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泌尿生殖系相关的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s)问题。方法对21例与泌尿生殖系相关的MPMN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就其诊断标准、发病情况、发病因素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癌切除术后生存1.5年者1例,2年者3例,3年以上者5例,5年者3例。结论MPMNs的预后明显优于单原发恶性肿瘤的复发或转移,鉴别多发癌是多原发癌还是转移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附22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8年收治的 2 2例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第 1及第 2恶性肿瘤间隔时间及预后。 结果 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占同期收治的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的 3 .2 % ,7例同时发病者存活时间平均 15个月 ;异时发生 15例中 3例存活 7个月~ 5年 ,12例在第 2癌治疗后 8个月至 15年仍存活。 结论 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近年有增加趋势 ,第 1癌治疗后应密切随访 ,及早发现和正确治疗第 2原发癌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评估泌尿生殖系恶性淋巴瘤预后的有效指标,应用免疫组化法对6例泌尿生殖系恶性淋巴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抗原及免疫表型进行检测,结果PCNA增殖指数与免疫表型和形态学类型有关。免疫表型或肿瘤生物学行为属T细胞淋巴瘤的PCNA指数高于B细胞和非T非B细胞淋巴瘤,前者术后仅生存3-5个月,后者后生存2年2个月-5年。认为PCNA对判定泌尿生殖系恶性淋巴瘤的预后有一定意义,可能成为评估淋巴瘤患者预后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测定20例膀胱癌、7例泌尿生殖系非膀胱肿瘤、20例泌尿生殖系非肿瘤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红细胞CaZn-SOD的活性。结果膀胱癌组红细胞CuZn-SOD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组和泌尿生殖系非肿增疾病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泌尿生殖系非膀胱肿瘤组中,肾癌患者红细胞CuZn-SOD活性值与健康人有重叠;前列腺癌患者与膀胱癌组中的高值接近;阴茎癌与睾丸癌则与膀胱癌组中的低值相近。若以CuZn-SOD活性值低于929.09u/gHb为诊断标准,则膀胱癌组低于此值的为70%(14例),而健康人组和泌尿生殖系非肿瘤疾患组中无一例低于此标准值。认为可将红细胞CuZn-SOD活性测定作为膀胱癌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本文还探讨了CuZn-SOD活性变化的有关临床用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混合细胞型肝癌的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位肝移植治疗的21例混合细胞型肝癌患者以及非肝移植治疗的8例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肝移植术后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预测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 肝移植组21例患者术后围手术期生存率100%.术后生存时间1~ 10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术后无瘤生存时间3~ 103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15个月.1年、2年、3年、5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58%、38%和38%,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52%、38%和38%.非肝移植组生存时间1~1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50%,1年生存率为0.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伴有肝硬化、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门静脉肉眼癌栓及Allen分型为混杂型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门静脉肉眼癌栓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混合细胞型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严格筛选适应证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泌尿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MPN)的相关问题。方法:对15例泌尿生殖系MP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就其诊断标准、发病情况、发病因素及预后进行了讨论。结果:第2癌切除术后生存1.5年者1例,2年者1例,3年以上者2例,5年者2例。结论:MPN的预后与转移癌不一样,鉴别多发癌是多原发癌还是转移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影响膀胱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分析膀胱癌的各种临床和病理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影响膀胱患者长期生存的参数。方法 采用寿命表,时序检验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我科1952-1995年间收治并随访6个月-25年的355例膀胱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病理分期与分级,肿瘤类型以及手术方法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355例中,最终生存236例,死于膀胱癌90例,死于其他疾病29例,总体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8%和67.4%,各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的孤立性转移瘤预后相关因素,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方法]2002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134例孤立性骨转移瘤患者,其中男76例,女58例,平均59岁。通过随访了解肿瘤学预后,明确1、3年总体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通过回顾病例,分析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转移部位、有无病理骨折、有无内脏转移、外科边界以及诊断原发肿瘤至出现转移间隔时间8项因素对总体生存率的影响。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确定对生存率有影响的单个因素,并通过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78.4%,中位随访时间32.4个月(3~80个月)。患者1、3年总体生存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8.9%、40.7%和7.5%、23.8%,中位复发时间1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原发肿瘤为进展较慢的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行骨科手术时未出现其他脏器转移,取得广泛外科边界、无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为进展较慢的肿瘤,行骨科手术时未出现其他脏器转移以及取得广泛外科边界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取得广泛外科边界同样是影响局部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肿瘤为进展较慢的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行骨科手术时未出现其他脏器转移以及取得广泛外科边界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据最新文献报道[1],膀胱癌在欧美国家年发病人数男性为55 600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女性为17 910例,发生率排第11位.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仍居泌尿生殖系肿瘤的首位,因此,膀胱癌的诊治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关注.其中T2~4期浸润性膀胱癌恶性度高,治疗难度大,对于合适的患者可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加尿流改道术.  相似文献   

10.
许宁  柯志滨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34(10):826-829,834
膀胱癌(BCa)是发病率第2位的泌尿男生殖系恶性肿瘤,一旦发生转移,预后极差。目前转移性膀胱癌(mBCa)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基于顺铂的联合系统性化疗,但其治疗反应率及生存率较低,大部分患者化疗后仍会出现疾病进展。研究显示,寡转移膀胱癌行减瘤性膀胱全切除术或转移灶切除术可为部分患者提供生存获益。但现有研究较少且均为回顾性研究,寡转移膀胱癌的概念与诊断标准尚未得到统一,仍需要进一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索寡转移膀胱癌诊断标准及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1.
膀胱癌目前在我国仍为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也高居各种泌尿生殖系肿瘤的第二位,仅在前列腺癌之后.关于膀胱癌基础与临床的研究,长期是国内外泌尿肿瘤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概述了最近几年有关膀胱癌的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的热点问题,并对目前尚难以统一的争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泌尿生殖系罕见癌肉瘤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例阴茎癌肉瘤、1例肾脏癌肉瘤、1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行手术切除。结果: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为癌肉瘤,1例于术后2个月死于呼吸衰竭、1例失访、另2例现已分别生存6个月和10个月。结论:泌尿生殖系癌肉瘤临床罕见,术前诊断困难,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尽早行根治性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附39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泌尿男生殖系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72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39例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5.0%,平均发病年龄65岁(第一癌),第一癌与第二癌平均间隔3.7年。34例随访0.3~16.5年,平均6.4年。19例死亡,直接死因为第二癌者16例。结论 多原发恶性肿瘤在泌尿外科并不少见,对第二癌的诊疗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受者新发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发生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预后. 方法 分析31例肾移植术后新发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癌(原肾)6例,肾盂输尿管癌(原肾)4例,膀胱癌14例,前列腺癌7例.并与31例年龄相同、肿瘤分期相同的普通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行Cox风险分析,分析年龄、性别、移植年代、移植至诊断肿瘤时间、肿瘤病理分期、肿瘤诊断时移植肾功能、有无接受放化疗等辅助肿瘤治疗、有无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诱导治疗以及不同种类的基础免疫抑制剂等因素对肾移植受者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与普通人群相比,肾移植受者5年存活率明显降低(50%与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期、接受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及年龄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不利因素,而外科手术和肿瘤发病时移植肾功能正常则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 与普通人群相比,移植受者发生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生存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0-2009年在我院就诊的47例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手术治疗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5%、42.5%和17.0%,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其中肝内转移灶数目<3个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9.4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7%、53.3%和23.3%;肝内转移灶数目≥3个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4.6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8%、23.5%和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肝脏周围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8.6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8%、23.1%和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1.9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3%、50.0%和23.5%,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与转移瘤分化程度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Her-2受体阳性与否无关.结论 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好.与转移灶数目≥3者相比,转移灶数目<3个者可取得更好的远期疗效;局部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要比无转移者差.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常见恶性肿瘤.美国男性发病率列第4、欧洲列第5、我国列第8位,美国年新增病例>6万例.>90%的膀胱癌为移行上皮细胞癌(TCC),其中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SBC),分低危、中危、高危3种.  相似文献   

17.
Zang J  Guo W  Yang RL  Tang XD  Ji T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2):896-899
目的 明确骨原发尤文肉瘤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影响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7年7月就诊的78例骨原发尤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了解肿瘤学预后,明确5年总体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通过回顾病例,分析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初次诊断时有无转移、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水平、治疗方式、外科边界等因素对总体生存率的影响.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确定对生存有影响的单个因素,并通过Cox回归分析明确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3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7.6个月(8.0~101.0个月).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33.7%,局部复发率20.8%,中位复发时间2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0岁、初诊时元转移、病变位于四肢、肿瘤直径<10 cm、取得广泛外科边界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转移情况、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初诊时有无转移、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是影响骨尤文肉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发病率居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第1位, 是最常的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 其中25%~30%的患者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是其治疗的标准术式, 能有效避免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 改善患者预后。但由于手术风险高、创伤大, 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差等原因, 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着对膀胱癌肿瘤异质性、生物学行为等的认识不断加深, 膀胱癌治疗已从手术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 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可获得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等的肿瘤学预后, 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佳, 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在确诊时只有20%的患者属晚期,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发生复发或转移。目前对于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原则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区域淋巴结清扫为主,配合化疗与放疗。但术后2年内仍有约50%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和转移,一旦出现复发和转移,多数在2年内死亡。目前膀胱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较低,化疗是延长这些晚期患者生存时间并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使多数患者的生存时间由3~6个月延长至1年左右,少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因此,化疗在中晚期膀胱癌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作者将就化疗对中晚期膀胱癌的生存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意外胆囊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Tian H  Chen L  Liu GJ  Liang G  Cao LP  Lin HT  Peng S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3):836-838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恶性肿瘤(UGC)的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18例UGC患者(UGC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有随访资料的43例手术前确诊的胆囊恶性肿瘤患者(DGC组)进行比较。结果UGC组中未侵犯浆膜者占55.6%(10/18),DGC组中肿瘤侵犯浆膜伴局部区域淋巴转移者占90.7%(39/43)。UGC组与DGC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分别为72.2%(13/18)和39.5%(17/43);根治性手术后累积5年生存率分别为54.6%和23.5%(χ2L=16.33,P<0.01)。全组61例患者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3.3个月和10.5个月(χ2L=31.10,P<0.01)。结论UGC总体预后好于术前确诊的胆囊恶性肿瘤,发现后应尽早积极进行再次根治性手术。早期诊断和再次采取手术根治能改善UG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