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过食肥甘和情志不遂为基本病因,其病位在肝脾,以肝郁脾虚为本,痰/浊、湿、瘀为标,治疗以调肝理脾为治疗大法。文章以20多位名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为基础,简述了各位名医从调肝理脾论治本病的临床策略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赵文霞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赵文霞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医案、医论,总结其对该病病机和治疗方法认识。结果:赵教授认为本病本虚标实,以脾气虚为主,痰湿、郁热、血瘀交织致病。治疗应衷中参西、中药、针灸、调整饮食、适量运动相结合。结论:赵文霞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肝脏疾病。西医以饮食、运动调节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为主。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显示,中医外治法、尤其是针灸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研究展开文献综述,探讨针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与特点,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脂肪性肝病,中医理论将其归属于“积聚”“胁痛”“肥气”等范畴。卢秉久教授从医四十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上有独特的见解。通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因病机,从中医古籍文献入手,以“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为主要切入点,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辨治经验,以期能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池晓玲教授认为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机中,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常为其根本,外候表现为痰瘀互结,提出了本病应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为基本治疗方法。又强调治疗该病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天、地、人三者间相互交感,以丙申年为例结合五运六气的变动规律进行用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姬爱冬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052-2054
介绍了李军祥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他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并且深入发掘了"浊"、"毒"致病理论,并与肝"体阴而用阳"的特点相结合,提出了从"浊"、"毒"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思路,从横向和纵向,从治标和治本,从外因和内因等全方位、立体地论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和发展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调肝化浊解毒方,使临床疗效大为提高,深化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吕文良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吕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劳倦等。基本病机为肝脾不调,气血不和,痰瘀互结。肝郁脾虚为其本,痰浊、瘀血为其标,因此在临证时多从调肝理脾,理气和血,祛痰化瘀等方面论治。吕教授在临证过程中病证结合,标本兼治,处方灵活多变,主次分明,基本病机纵贯始终。同时,吕教授注重本病的综合干预,强调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取得不少进展,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一些单味中药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展现了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的必要性,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进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越来越多,给人群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已经成为肝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进展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高月求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位在肝,病机关键是脾失健运、痰浊沉积,久病及肾,终成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之证,治疗时倡导从脾论治。临证以自拟方参葛方加减,配合饮食结构调整及运动指导等治疗,标本兼顾,疗效满意。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文献,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外治、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黄振  宋双临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820-82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文霞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为20%,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根据其病理改变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属于中医之“痰证”、“积证”、“肥气”等范畴。导师赵文霞教授从1993年起率先开展了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脂肪性肝病有深入独到的见解,经验颇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今择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行气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行气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脾CT比值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BMI及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脾CT比值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健脾行气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好,可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延缓病情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一种获得性、代谢应激性的肝损伤[1]。熊焰教授从事肝病诊疗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系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中医肝癖、肥胖、积聚等范畴,熊教授认为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致痰湿停蓄。现将熊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祛瘀化痰法中药组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祛瘀化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分析,使用RevMan 5.3软件对临床有效性、肝功能、血脂、肝/脾CT值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7篇,Meta分析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祛瘀化痰法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和CT检查指标(肝/脾CT比值)、肝功能、血脂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肝/脾CT比值及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酸转移酶同工酶(GG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后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2周、2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8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肝功能ALT、AST、GGT、TC、TG、HDL-C等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全球流行率逐年升高,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中医学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归属于“臌胀”“肝癖”“痰浊”“积聚”等,认为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是本病主要特点,痰、湿、浊、瘀、热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和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与肝脏功能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研究揭示了肠-肝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相关,饮食、抗生素、益生菌及益生元、粪菌移植、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现代医学对肠道菌群生理功能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代医学“肠”的消化吸收、调节代谢、改善免疫等功能可属于中医“脾主运化”“脾主升清”功能的范畴。文章从中医“肝脾相关”“肝与大肠相通”“肝从左升,肺从右降,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理论视角出发,就中医学对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认识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阐述中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祛瘀化痰方,两组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经上述相应药物保守治疗后,研究组获得较对照组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9%(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