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肠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起源于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低分化高度恶性肿瘤,弥漫性表达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一般性标志物.该病表现为类癌综合征,但大多数患者起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2012年6月18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1例因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导致胶囊滞留引起肠梗阻的患者.患者经手术治疗解除肠梗阻症状,术中发现远端小肠恶性病变,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回肠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伴转移.  相似文献   

2.
小肠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肠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3~2004年间,对77例疑为 小肠肿瘤的病例,施行小肠钡餐检查、CT、MRI、推进式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 有41例病人诊断为小肠肿瘤,其他疾病为30例,阴性为6例。在41例小肠肿瘤中 20例(48.8%)病人通过推进式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其中通过胶囊内镜检查确诊为小肠 肿瘤的仅有1例。另有21例(51.2%)通过X线钡餐、血管造影、CT、MRI等常规检查或是手术探查 确诊为小肠肿瘤。这些病人均施行根治手术或局部病变肠段切除,并得到病理证实。结论 推进式 小肠镜在诊断小肠肿瘤上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是常规检查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小肠血管畸形出血的胶囊式内镜诊断及肠镜辅助定点切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i SF  Chen G  Sun XT  Zhang K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5):991-993
目的探讨小肠血管畸形出血的胶囊式内镜诊断及肠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130例胶囊式内镜检查病例中诊断为血管畸型的11例临床资料。结果胶囊式内镜诊断为小肠血管畸形出血的11例病人中,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畸形者10例,均表现为无痛性反复多次解新鲜血便伴中重度贫血。10例病例确诊的患者通过术中辅助肠镜检查,精确定位后,采用点状、楔型和肠段切除。随访1~18个月,再出血1例。结论胶囊式内镜是目前小肠血管畸形较理想的诊断方法。术中辅助肠镜检查,采用点状切除结合楔形和肠段切除是治疗该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肠、阑尾     
20060138小肠血管畸形出血的胶囊式内镜诊断及肠镜辅助定点切除,20060139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20060140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短肠综合征患者肠道代偿作用,20060141胆肠Roux—Y吻合术后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治,20060142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成因及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肠造口还纳手术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造口的还纳不是一个单纯的肠吻合手术,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达32.1%[1].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肠梗阻、切口感染、腹腔感染以及切口疝等.我们通过对72例肠造口还纳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肠造口还纳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肠镜对小肠血管畸形的诊治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并手术确诊的17例小肠血管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病人均以反复黑便或血便等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术前均经胃镜检查排除胃十二指肠出血;结肠镜检查排除下消化道(结肠及直肠)出血;术前均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诊断小肠血管畸形10例(10/17),不能明确诊断或漏诊7例(7/17).17例病人均行剖腹探查,术中肠镜检查发现点状或片状黏膜血管扩张或出血点,分布于整个小肠,病变最多达18处,最少2处.行点状切除1例,点状+楔形切除7例,点状+肠段切除4例,楔形切除3例,肠段切除2例.手术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小肠血管畸形.17例病人随访2~4年,平均33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 术中肠镜检查对小肠血管畸形具有重要价值,可对小肠血管畸形做出准确定性诊断,是诊治小肠血管畸形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对40例(80只)Wistar大鼠施行异位小肠移植,供受体术前抗生素灌胃,改变供受体术式,减少受体手术时间、手术损伤及供肠缺血时间;采用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吻合以及左肾静脉-门静脉单套管吻合,血管吻合方法采用单纯间断吻合,重建供肠血管;移植小肠双造口,静脉补液通路采用股静脉。结果:肠缺血时间≤35min,吻合口无狭窄,40例大鼠接受小肠移植,建模成功35例。结论:改进小肠移植技术中的多个细节后,降低了大鼠小肠移植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以来,为小肠无创性、可视化性检查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并已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小肠出血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占一定比例,胶囊内镜的应用使小肠疾病及出血的诊断率得到很大提高。但胶囊内镜在确定病变具体位置和鉴别病变性质上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肠梗阻的临床症状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27例行手术治疗,术前20例表现为不完全行肠梗阻,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9例;横结肠Ⅰ期切除吻合4例;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2例;左半结肠Ⅰ期切除,Hartmann结肠造口3例;仅行结肠造口2例。术后吻合口漏2例,1例经引流、营养支持痊愈,1例肠瘘生存状态;肺部感染2例。术前7例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左半结肠Ⅰ期切除,Hartmann结肠造口4例;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3例。术后吻合口漏1例,经引流、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类型:腺癌25例,未分化癌2例。结论根据患者癌性梗阻症状及体征,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是提高癌性梗阻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肿瘤复发转移所致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肿瘤复发转移导致肠梗阻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小肠侧侧吻合术12例,小肠结肠侧侧吻合术5例,小肠侧侧吻合、小肠结肠侧侧吻合术3例,肠切除、肠吻合术4例,肠切除、肠吻合、肠排列术3例,肠切除、肠造口术2例,小肠侧侧吻合术、结肠造口术2例,肠造口术3例,开关术1例,观察治愈或好转率、无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35例中痊愈或好转28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3例。并发切口感染6例,腹腔感染5例,肠瘘3例。结论:手术是肿瘤复发转移所致肠梗阻治疗的重要手段,并发症以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及肠瘘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吻合口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4 年 3 月至 2013 年 4 月 42 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瘘将患者分为吻合瘘组和未发生瘘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2 例中 5 例出现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9%.单因素分析显示吻合瘘组和未发生瘘组比较: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前肠梗阻、肿瘤距肛门缘距离、血浆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前肠梗阻、肿瘤距肛门缘距离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年龄、糖尿病、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前肠梗阻、肿瘤距肛门缘距离等多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亲体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和方式。方法 对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分两期实施亲体小肠移植手术,一期手术采用患者母亲120cm回肠作为供体,动脉与受体乙状结肠动脉吻合、静脉与肠系膜下静脉属支吻合、移植肠襻两端腹壁造口;二期手术于首次术后188d将受体残留小肠横断,分别与移植肠襻的近、远端作端一侧吻合,保留原腹壁造瘘口。结果 两期手术顺利,先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消化道漏。受体已生存213d,二期手术后25d,体重增加4.5kg,进半流质饮食,生活能自理。结论 术前完善的检查和处理,术前设计多套方案对手术中的应变非常重要;采用门静脉回流方式是较为理想的术式;对移植肠襻采用二期吻合的方式降低了肠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9年9月-2012年5月114例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患者完成检查.胶囊内镜回盲瓣通过率为90.3%(102/113例);胃内运行时间3~187 min,平均(55.6±26.0)min;小肠内运行时间为24~640 min,平均(303±106) min;胶囊平均排出体外的时间为9~96 h,平均(29±10)h.63例发现小肠病变(55.7%),病变分别为非特异性炎症24例,血管畸形13例,小肠克罗恩病12例,小肠息肉7例,小肠肿瘤3例,小肠钩虫2例,小肠憩室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小肠病因检出率最高,为80.8%(42/52例),其次是腹痛45.2%(14/31例),消瘦33.3%(1/3例),腹泻20.0%(1/5例),腹胀14.3%(1/7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1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9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理类型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贫血、腹块、黄疸、消瘦、肠梗阻等。术前诊断符合率22.2%。术前误诊率为77.8%,多误诊为其他肖化系统疾病及盆腔疾病。结论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为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易导致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5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39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前确诊20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65.5%。本组均手术治疗,19例良性肿瘤均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6例,捷径手术5例。术后近期死亡1例,其余均出院。恶性肿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28.6%,9.5%。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容易误诊。上消化道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和BUS,CT及胶囊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小肠浆肌层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肠浆肌层端端吻合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梗阻16例,肠道肿瘤2例,肠系膜血管疾病3例,肠外伤2例,壶腹周围癌7例,胆道结石和胆总管囊肿各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胆道狭窄1例。结果:术后无1例吻合口出血、瘘和狭窄;死亡1例,为老年外伤性回肠破裂,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小肠浆肌层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肠出血泛指十二指肠以外的小肠的出血,占全消化道出血的2% ~ 15%[1],因受其发病率较低、症状隐匿及小肠本身解剖特点的限制,因此临床上确诊较为困难,既往很难在术前确定出血部位.常规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盲区.在出血期间,胶囊内镜基本不适用.术中肠镜辅助探查也许是明确出血部位更为有效、可行的方法.本文笔者结合文献复习报道一例成功救治小肠大出血的病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低位直肠癌患者166例全部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其中34例行术中预防性肠造口。收集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4例,发生率8.43%(14/166),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基础疾病、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肠梗阻、肿瘤大小(直径4 cm)、Dukes分期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肠梗阻、肿瘤大小是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高。采用预防性造口,可降低瘘的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几率,缩短瘘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小肠肿瘤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62.5%(70/112),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多位于回肠,空肠,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为X线钡餐,尤其是低张小肠灌肠造影,内镜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率,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可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术前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有独特的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低张小肠灌肠造影是诊断和定位最为有效的方法,CT,内镜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术中小肠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联合小肠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的69例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9例患者术中腹腔镜检查发现病变48例(69%),未发现病变的21例患者联合术中小肠镜检查后病变均获明确。所有手术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其中完全腹腔镜下肠切除吻合术11例,腹腔镜辅助小肠部分切除术58例。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术后出血、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于术后7-9d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证实:血管畸形10例,胃肠间质瘤20例,小肠腺癌5例,小肠神经纤维瘤2例,憩室5例,小肠黏膜溃疡8例,肠结核3例,小肠术后储袋出血1例,小肠息肉6例.克罗恩病5例,Meckel憩室2例,肾癌小肠转移癌1例,肺癌小肠转移癌1例。经3个月至4年的随访,未见再次出血;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因局部复发伴肝转移而死亡;1例腺癌患者因局部复发伴胰头、十二指肠、肠系膜血管浸润死亡;2例转移癌患者因腹腔复发及肝转移死亡。结论腹腔镜联合术中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高、定位准确、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